成人牙周炎
- 格式:pdf
- 大小:199.25 KB
- 文档页数:9
牙周炎的日常护理牙周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当出现牙周炎时,患者总会有很强烈的不适感,影响生活与工作,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口腔健康对人体全身健康非常重要,牙周健康是口腔健康重要的一环。
那么什么是牙周炎?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鉴别牙周疾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牙周炎?牙周炎多指牙齿周围组织出现了炎症,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甚至牙齿松动的现象。
牙周炎初期常表现为牙龈在刷牙、吸吮或进食出血,之后还会发生牙龈红肿、牙周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甚至牙齿脱落等现象。
牙周疾病是目前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我们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炎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疾病,如易感体质、全身因素,如糖尿病,药物等,但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引起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所以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到专业的口腔机构清洗牙齿,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1.牙周炎有哪些症状呢?1、刷牙时出血:牙周炎早期患者在刷牙、进食时常会有出血情况,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2、牙龈肿痛:牙龈肿痛是牙周炎很多见的现象,如果经常出现牙龈肿痛,排除全身系统疾病因素外,就要注意是牙周炎的信号。
3、持续出现口臭:引起口臭的因素有很多,除龋洞落入食物残渣未及时清理外,牙周炎也是非常多见的一项。
牙周炎会造成牙龈出血,牙龈周围组织发炎,牙周致病菌在口腔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会引发口臭。
4、牙龈肿胀、牙龈发痒:牙周疾病会致使牙龈出现肿胀,通常这种肿胀或者肿胀破溃患者不会有明显疼痛感,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但有些患者会觉得牙龈处有发痒不适感,用手指按压或者牙签碰触后会有所缓解,此时就要建议您进行专业全面的牙周检查与治疗了。
5、牙缝变大:牙周病持续发展,会致牙周膜与牙槽骨发生退缩,原本牙周膜与牙槽骨占据的空间会一点点暴露出来,牙缝就会显得越来越大。
1.牙周炎日常护理有哪些?1、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减少菌斑形成:人体口腔中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而刷牙后的4小时左右各种细菌就会在牙齿上形成新的菌斑,引起各种牙齿疾病。
牙周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牙周炎概述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牙菌斑、(牙合)创伤、宿主全身易感因素有关。
牙周炎会引起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炎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丧失,是我国成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英文名称:periodontitis其它名称:破坏性牙周病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牙周炎,尤其是侵袭性牙周炎,具有明显的人种聚集性和家族聚集性。
侵袭性牙周炎具有多种遗传方式,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 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等发病部位:口腔常见症状:牙龈发红及水肿、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主要病因:牙菌斑、(牙合)创伤、全身易感因素(遗传、吸烟等)检查项目:探诊、X 线、血常规重要提醒: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牙周炎的预防以及防止复发很重要,应按照正确的方式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残留的食物及时用牙线去除。
如果睡前已经刷牙,应避免再次进食。
临床分类:1、慢性牙周炎曾被称为成人牙周炎,为最常见的一型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龈炎和牙周炎之间虽有明确的病理学区别,但在临床上,两者却是逐渐的、隐匿的过渡,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十分重要。
2、侵袭性牙周炎破坏更为严重和迅速,按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1)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特征为牙周病变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2)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特征为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恒牙在3颗以上。
二、牙周炎的发病特点三、牙周炎的病因病因总述:牙周炎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感染性疾病,与牙菌斑、(牙合)创伤、全身易感因素(如遗传、吸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关系密切。
牙周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当牙龈炎扩散至牙齿的支持组织时,就会发展为牙周炎(牙周溢脓)。
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老年人则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原因】大多数牙周炎是由于牙齿和牙龈之间菌斑和结石长期堆积造成的。
在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牙周袋,而且向下扩散至牙根和牙槽骨之间。
这些牙周袋聚积的菌斑造成一个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菌生长。
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因牙周袋附近的颌骨被破坏,而导致牙齿丧失。
牙周炎的发病率,即使在有相同量的牙结石人群中,也有显著的差别。
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的菌斑种类和细菌的数量不同,而且人体对这些细菌的反应也不相同。
牙周炎可以在持续数月不引起进一步损害的相对静止期后,出现使牙周组织加速破坏的活动期。
许多疾病,如糖尿病、唐氏综合征、节段性回肠炎、白细胞缺乏症和艾滋病等,都能使人感染牙周炎。
艾滋病患者的牙周炎发展得很快。
【症状和诊断】牙周炎早期症状是牙龈变红、出血和口臭。
口腔医生可用细的牙周探针测得牙周袋的深度。
X线片显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消失。
当牙槽骨的损坏越来越多时,牙齿发生松动和移位。
前牙常常向外倾斜。
牙周炎一般不引起疼痛,只有因咀嚼时或脓肿形成时才会引起疼痛。
【治疗】与经过良好的自我护理就可以消失的牙龈炎不同,牙周炎需要专门的治疗。
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只能清除到龈缘下2mm处。
口腔医生使用牙刮器和根面刮除器能够清洁到龈下5mm,这样就能去除牙根面的致病菌和牙石。
牙周袋达6mm深时,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可以切除部分游离的牙龈,以使其余的牙龈再紧贴于牙齿上,同时病人也可在家里去除菌斑。
脓肿形成时,更应给予抗生素。
医生还可以把浸有抗生素的细棒插入牙周袋内,使高浓度药物达到病变区。
牙周脓肿可造成骨的损害,但是及时采用外科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对骨的损害,甚至使骨再生。
外科手术后口腔可出现疼痛,口含洗必泰漱口液1分钟,每天2次,可以暂时代替刷牙。
病例分析(二)
【题目】
患者: 男,35岁
主诉: 牙龈刷牙是出血5年。
现病史:5年来牙龈刷牙时常有出血,咬物时出血,自觉牙床有肿胀,无牙齿松动及咀嚼无力史
全身情况:良好,否认有全身系统疾病。
检查:全口牙龈中度充血水肿,探诊出血明显,牙石(+)~(++),中量菌斑堆积,前牙牙周袋探诊深5mm,后牙袋深6mm,附着丧失2~4mm;牙齿无松动;咬合关系
未见异常。
X线检查:全口牙槽骨普遍水平吸收,吸收程度少于根长1/3,骨嵴顶区密度减低且白线消失。
【答案】
诊断 :成人牙周炎
诊断依据:1)发病年龄;35岁左右
2)全口牙龈普遍炎症,并有牙周袋及附着丧失
3)牙槽骨普遍水平吸收
4)疾病进展缓慢
鉴别诊断:边缘性龈炎
鉴别要点:1)假性牙周袋
2)无附着丧失
3)无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治疗设计:1)口腔卫生宣教
2)全口牙齿洁齿
3)全口牙刮治
4)定期复查维护治疗。
牙周炎百科名片牙周炎图解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
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目录[隐藏]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牙周炎治疗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1. 哪些不良习惯可引发牙周病牙周炎治疗1. 几种防治牙周病的食物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Periodontitis[编辑本段]牙周炎简介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牙周炎患者都伴随着牙龈萎缩的症状,调查发现,在45岁以上的人群,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现象,而牙周炎牙龈萎缩,也一向被口腔医学界视为不可逆转的生理退化现象。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遗传、环境、食物安全方面因素的影响,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有逐年低龄化趋势,据最新的研究发现,由于成年人脑垂体某些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停止,会导致口腔及牙龈对于维生素C的吸收出现严重障碍,从而带来口腔和牙龈严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反应在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大大提前的现实,这也是尽管人们对于刷牙等口腔清洁重视之后,牙龈萎缩仍旧日趋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原因。
牙龈萎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保护牙齿及龈下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被打开,导致口腔内各种食物残留及污垢,得以越过健康牙龈的保护而侵入龈下,在这种常规刷牙无法清洁到的口腔卫生“死角”,长时间地累积形成牙石。
牙周炎判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牙龈出血:正常情况下刷牙、使用牙线等正常力度下不应该出血,但是牙周炎患者在刷牙、使用牙线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牙龈出血。
2. 牙龈红肿:牙周炎患者的牙龈通常会出现红肿的情况,正常的牙龈是粉红色而且紧贴于
牙齿表面,但是牙周炎患者的牙龈会变得肿胀、红润。
3. 牙龈疼痛:牙周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牙龈疼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刷牙、吃东西等时候明显。
4. 牙周袋形成:牙周炎患者的牙齿周围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深度不同的牙周袋,这也是牙
周炎的一个明显症状。
5. 牙齿松动:牙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的周围的牙槽骨吸收而导致牙齿松动。
(二)放射学检查
放射学检查是用来判断牙周炎是否有牙槽骨吸收,是否需要进行根面提升手术等检查。
常
用的放射学检查方法有X光片和CT等。
(三)牙周袋探测
牙周袋探测是通过专门的探针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以判断是否有牙周袋及其深度情况。
正
常的牙周袋深度在1-3mm,如果超出3mm则属于异常情况。
(四)CT检查
CT检查是一种三维的影像技术,可以用来判断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牙周袋的深度等情况。
(五)牙周炎相关病史详细询问
牙周炎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口气、口腔异味等症状,所以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
史来判断是否患有牙周炎。
总之,牙周炎的判断标准包括了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牙周袋探测、CT检查以及患者
的相关病史询问等。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综合判断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牙周炎
及其程度。
及时发现和治疗牙周炎对于预防牙周炎的发展以及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鉴别诊断及其依据】牙龈炎:成人牙周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区别不明显,需经仔细检查予以鉴别。
二者鉴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即有无附着丧失和牙槽嵴顶有无骨质吸收,有则为早期牙周炎,无则为牙龈炎。
【治疗原则】坚持早期治疗,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炎症,使牙周袋变浅,改善牙周附着水平,长期稳定维持疗效,以使患牙长期保存并行使功能。
1.局部治疗(1)控制菌斑。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
(3)牙周袋和根面的药物处理。
(4)牙周手术彻底切除牙周袋或整复性清除牙周袋。
(5)消除拾干扰和牙合创伤,建立平衡的牙合关系。
(6)松牙固定。
2.牙周炎全身治疗(1)成人牙周炎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但急性炎症期可给予甲硝唑,0.2g,每日3―4次;或螺旋霉素0.2g,每日4次口服。
(2)积极治疗,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等。
3.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定期复查、治疗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步骤之一。
复查的间隔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控制菌斑的程度来决定。
复查内容包括: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根分叉病变、牙槽骨情况、修复体情况等,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治疗。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牙周炎是什么?如何治疗牙周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备受口腔疾病的困扰,口腔疾病有很多种,临床上最为多见的就是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对于牙周炎你了解多少呢?什么是牙周炎,得了牙周炎又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牙周炎是什么?1、概念:牙周炎是因细菌在局部作用下,使牙周组织出现了炎症的表现,进而是牙周组织受到破坏。
2、认识牙周炎:为了更形象的了解牙周炎,我们将牙齿比做成一棵树,那么树根周围的土壤就是牙周组织,长时间在细菌的影响下,牙周组织就会出现炎症,主要表现就是牙龈出血或是红肿。
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伤害到牙根周围组织,像树根附近土壤发生流失一样。
有些人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有些人却发展的很快,细菌很快侵蚀了牙周,伤害到牙槽骨以及牙周韧带等,当牙齿和牙床失去了联系时,牙齿开始不断的松动,松动会造成脱落。
3、牙周炎的信号:出现牙周病早期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刷牙会出血,咬硬物也会出血,吸吮时也常会出血。
牙周疾病引起的出血量都比较少,不用处理会自行恢复,所以大家几乎都不会重视,这也使很多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随着牙周病慢慢的发展,就会出现牙龈肿胀、牙缝变宽、牙齿松动和脱落。
牙齿脱落并不是年龄大的必然结果,大家常说的老掉牙也是牙周病引起的。
4、牙周炎典型的表现症状:早期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刷牙出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忽视,如果出血的频率比较频繁,那么信号就更强烈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不及时处理任由其发展就会出现牙龈疼痛、肿胀、溢脓、口臭、牙齿移位松动等等。
二、牙周炎的日常自我治疗方法1、有效清除牙斑菌牙石:要想彻底治愈牙周炎,平时一定要做好牙齿的清洁工作,坚持三三制的刷牙方法,就是每天三餐后都要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能低于三分钟,刷牙要保证刷到牙齿的三个面。
将牙刷和牙体保持一个45度角,顺着牙体上下的刷。
有轻度牙周炎怎么治疗
现社会,牙齿的健康是人们最为关注之一,不仅要用它来咀嚼食物,而且一个靓丽的人牙齿的好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若我们未保护好自己的牙齿,牙齿相关的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发黄、口臭、甚至疼痛难忍,那么会有人问“若有轻度牙周炎怎么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所谓轻度牙周炎也叫成人牙周炎或慢性成人牙周炎。
此类牙周炎最常见于成年人,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本病的进展缓慢,通常难以确定正常的发病年龄。
大部分的轻度牙周炎呈缓慢加重,但也可出现间歇性的活动期。
轻度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如有效的自我菌斑控制、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炎症消退,牙龈组织可完全恢复健康。
青春期龈炎通过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石,必要时可配合局部的药物治疗,如龈袋冲洗、局部上药、含漱等。
对于个别伴牙龈肥大增生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牙龈切除术。
也有一部分经过治疗后牙周袋可变浅或消失,牙周组织也可恢复健康,如无失牙,
也无需修复治疗,直接进入长期的牙周维护阶段。
对于中重度牙周炎,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炎症虽可基本消退,牙周袋变浅,但一般还需进一步的牙周手术治疗、牙体牙髓、修复、正畸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
若妊娠期龈炎想要治疗的话,在妊娠前三个月或后三个月,考虑延期进行牙周治疗,避免发生流产或早产,应急的牙周治疗,如局部1%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或1%双氧水溶液含漱,可在妊娠的任何时期进行。
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它不单单影响自己的美观还会影响周围朋友的心情。
只有牙齿健康我们才能展现我们最美的笑容。
向朋友展现满满自信的自己,让自己更加靓丽更加魅力四射。
牙周炎怎么治疗?你将经历这四个过程牙周炎危害极大,可致成年人牙齿掉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如口腔清洁不到位、长期偏嚼、牙结石、牙菌斑等。
那么出现牙周炎后要如何治疗呢?下面就牙周炎知识开展科普。
1.牙周炎有哪些症状?牙周炎高发于超过35岁人群,与局部慢性炎性病变有关,可致牙周支持组织受损,若未尽早治疗,炎症累及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可增加治疗难度。
牙周炎发病初期,患者无自觉症状,致就诊时牙齿已严重受损,甚至无法保留患牙,因此要加强牙周炎宣教,促使牙周炎患者尽早就诊。
总结分析,牙周炎症状表现如下:①口臭、牙龈出血:牙周炎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可能仅出现类似牙龈炎的口臭、牙龈出血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可见牙龈质松软、牙龈边缘肿胀,观察颜色,多呈暗红色、深红色,进行探诊检查,极易出血。
②牙周袋:炎症持续扩展,可损坏牙周膜,观察牙根、牙龈出现分离,龈沟逐渐加深,进而形成牙周袋,此时进行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
③牙周溢脓:随牙周炎进展,牙周袋发生炎性病变,可形成肉芽组织,此时牙周袋内存在脓性分泌物,对牙龈进行按压可出现溢脓,伴口臭症状。
④牙齿松动:受牙周组织受损影响,可加重牙槽骨吸收症状,此时牙齿支持力不足,可致牙齿移位、松动。
2.牙周炎治疗需经历哪四个过程?牙周炎患者多伴焦躁情绪,因此要对其普及牙周炎治疗知识,舒缓牙周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牙周炎治疗效果。
2.1检查牙周炎病情治疗牙周炎前要先检查患者病情,即出现疑似牙周炎症状时,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由医生结合检查结果、患者症状制定治疗针对性治疗策略。
经牙周炎科学检查,医生能够明确牙周炎患者病情严重度,进而开展相关治疗,以增强牙周炎治疗效率,促使牙周炎患者恢复健康。
2.2牙周炎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后,医师要基于患者病情开展一系列治疗。
炎症较轻者,医生要积极开展菌斑控制治疗,指导患者正确清洁牙齿间隙、正确刷牙,以维持口腔清洁度,抑制口腔菌斑,规避牙周组织炎性病变。
牙周炎治疗,如何正确治疗牙周炎作为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是牙菌斑的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患有牙周炎的疾病人群数量庞大,因此本文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牙周炎,又怎样对此疾病进行治疗。
1、快速了解牙周炎牙周炎,还有一个别名是破坏性牙周病,主要是由于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导致的炎症,这种严重的牙龈感染会损害软组织。
患者一旦发病,就可能导致牙周组织被破坏,牙齿与牙龈之间缝隙不断加宽形成牙周袋,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的症状,最终可能会导致牙齿掉落。
牙龈最合适的健康状况应该是呈现粉红色,并且紧贴牙面部,不会随意出血。
如果患者牙周组织出现红肿,且发生牙周袋发炎以及牙齿松动的症状时,那么就说明极大程度患有牙周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状况,严重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患有牙周炎最终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发病原因主要与破坏性疾病以及微生物侵扰有关,其中牙菌斑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饭后的食物残渣和牙齿表面的细菌都有可能导致牙菌斑的形成;口腔中出现牙结石和食物嵌顿也是导致牙周炎发病的因素之一,同时吸烟也属于牙周炎的高危因素。
目前,临床上根据牙周炎的发病原因,简单将牙周炎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牙周炎以及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的侵袭性牙周炎和全身疾病所引发的牙周炎。
千万不要简单认为牙周炎仅仅影响的是口腔健康,口腔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关卡,如果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人体全局健康。
轻微会导致口腔异味,牙龈出血、牙龈退缩、咀嚼疼痛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则会诱发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牙周发炎时,细菌可以轻松通过牙周袋进入血液,这些牙周致病菌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影响全身系统免疫功能,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大提高罹患冠心病的几率。
研究发现,在动脉硬化的斑块里,甚至还有牙周特定致病菌的存在。
甚至近期还有研究表明,患牙周炎的患者还会增加患癌风险,因为牙周炎疾病会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就有一定几率诱导肿瘤发生。
成人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特点及口腔卫生护理效果分析成人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特点及口腔卫生护理效果分析导言: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多数与牙龈炎症相伴而来。
牙龈沟液中的厌氧菌感染是牙周炎病情严重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成人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通过口腔卫生护理措施可以达到的效果。
一、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特点1. 厌氧菌的种类:牙周炎龈沟液中的厌氧菌主要有放线菌、嗜热厌氧菌、梭菌等。
这些厌氧菌对氧气敏感,在正常条件下无法生存,但在牙周炎的病变区域,龈沟液的氧气含量降低,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厌氧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外毒素会对牙周组织造成伤害,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菌种还可以通过菌体外成分相互作用,增强炎症反应的程度。
3. 导致牙周炎严重化:厌氧菌感染破坏了牙周组织的稳定性,使病人牙周炎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炎症反应加重,龈沟深度增加,牙槽骨吸收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
二、口腔卫生护理对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的效果1. 积极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可以清除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和细菌,减少龈沟液中厌氧菌的数量。
同时,维持口腔清洁还有助于改善局部氧气含量,抑制厌氧菌生长。
2. 控制牙周炎病变区域的炎症:使用含有氯己定等抗菌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可以有效减少厌氧菌数量,控制炎症反应的扩散。
还可以通过冷热交替冷敷等物理疗法,缓解炎症症状。
3. 定期接受口腔专业治疗:口腔专业治疗包括洗牙、根面平整术等,可以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和龈沟内的牙菌斑和结石,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牙周炎严重者还可以接受抗生素治疗,针对厌氧菌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口腔卫生护理的效果分析1. 口腔卫生护理对牙周炎龈沟液厌氧菌感染的抑制作用明显。
通过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厌氧菌数量和病变区域的炎症反应。
2. 口腔卫生护理对牙周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疾病名】成人牙周炎【英文名】adult periodontitis【缩写】【别名】慢性chronic adult periodontitis【ICD号】K05.5【概述】成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AP)又名慢性成人牙周炎(chronic adult periodontitis,CAP)等,为最常见的一型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
由长期存在的慢性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龈炎和牙周炎之间虽有明确的病理学区别,但在临床上二者却是逐渐地过渡,应强调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
【流行病学】牙周炎在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其严重程度也增加。
【病因】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传统地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中,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initial factor),但它又受其他局部因素的影响和全身因素的调控;全身因素可改变宿主对局部因素的反应,宿主的反应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多因素中的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或互为协同、互为拮抗。
【发病机制】当细菌侵袭和宿主防御之间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时,少量菌斑的致病作用可由宿主的防御机能所控制,仍可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
牙周感染能否成立,实际上由细菌、宿主、环境3方面条件决定,影响动态平衡的一些局部促进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创伤,一些局部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和不良修复体等,可增强细菌侵袭力,一些全身促进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吸烟、精神压力、免疫缺陷、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宿主的防御力,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破坏。
当正常菌群间失去相互制约,或者牙周微生物与宿主间失去平衡,便转变为生态失调,发生牙周病。
从另一角度来看,要清除牙周所有细菌,难以成功也无必要,牙周病的防治可通过减弱细菌的侵袭力,或增强宿主的防御力,重建有利于牙周健康的微生态系,这便是牙周病防治中涉及的生态调整疗法。
Pa g e和Komman提出的牙周炎发病因子的相互作用(图1)。
【临床表现】成人牙周炎病情发展较缓慢,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到了晚期可累及全口多数牙,造成严重的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和深牙周袋的形成,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给治疗造成困难。
在成人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有以下临床表现:1.牙龈炎症的表现 牙龈作为牙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牙周炎的早期,即表现出一些变化,主要为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1)牙龈色、形、质的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似刀削状,紧贴于牙颈部;附着龈有点彩。
健康的牙龈质地致密、坚韧、有弹性。
患成人牙周炎时,牙龈组织可以出现炎症的表现,游离龈和龈乳头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严重时,炎症的范围可波及到附着龈,与牙周袋的范围相应。
同时由于炎症时的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龈乳头变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牙龈组织表面光亮,点彩也因组织的水肿而消失。
由于炎性浸润和胶原纤维的破坏,使牙龈组织的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失去弹性。
在慢性炎症的情况下,上皮可增殖变厚,胶原纤维增殖,牙龈可变得坚韧、肥厚。
(2)牙龈组织的出血倾向:健康的牙龈,即使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
牙龈出血常为患成人牙周炎时主要的症状;一般多在刷牙及咬硬物时发生,偶尔也可有自发性出血。
2.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成人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之一。
一般而言,牙周袋由软组织壁及根面壁组成,袋内有大量的细菌、食物残渣、唾液黏蛋白、脱落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等。
牙周袋的软组织壁内壁上皮常水肿变性、并可有溃疡形成,探诊牙周袋后可出血,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坏死后形成脓液由袋内溢出,临床上表现为牙周袋溢脓。
牙周袋的根面壁上通常覆盖有菌斑和牙石。
由于菌斑及其产物的作用,根面的牙骨质可有脱矿软化等改变。
探诊时可感觉到牙周袋的根面壁不光滑。
3.附着丧失 健康的牙周组织,龈沟深度不超过2mm,结合上皮位于釉牙骨质界处,形成上皮附着,封闭龈沟底。
成人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冠方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此时,上皮附着的位置已迁移至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发生了附着丧失。
是否有附着丧失的发生,是区别龈炎和牙周炎的关键。
附着丧失的量用牙龈缘到牙周袋底的距离减去牙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来表示当牙龈退缩时,龈缘至袋底加上釉牙骨质界至龈缘距离。
4.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吸收,是成人牙周炎的重要临床表现。
牙槽骨的吸收常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水平型吸收:这是最常见的牙槽骨的吸收形式。
从牙槽骨嵴顶边缘开始呈水平状向根方吸收,使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形成骨上袋。
(2)垂直型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形成与牙根面之间的角形骨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明显。
垂直型骨吸收多形成骨下袋。
(3)其他形式的牙槽骨吸收:凹坑状吸收也是牙槽骨吸收的常见形式,常发生于牙槽间隔,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5.牙齿松动和移位 健康的牙齿,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但动度范围非常小;患成人牙周炎时,牙齿的动度超过生理范围,称为牙齿松动。
这是由于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牙周支持组织丧失的缘故。
牙齿松动也是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当牙槽骨吸收、牙周支持组织丧失达到一定的量后,牙周炎的患牙在力作用下,可发生移位而离开正常位置,这也是成人牙周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引起牙齿松动和移位的原因:(1)牙槽骨的吸收:牙周炎症造成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的量减少,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牙齿发生松动,再加上力的作用,牙齿可移位。
所以在成人牙周炎的早期,牙齿并不松动,只有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发生牙齿的松动和移位。
(2)咬创伤:过大的咬力量可造成牙槽骨的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移位。
(3)其他:牙周膜的急性炎症使牙周纤维充血水肿,可致牙齿松动移位,牙周手术创伤,也可使组织水肿,使牙齿动度增加。
6.继发性创伤 牙周炎时,由于牙槽骨的吸收,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使牙周组织的支持力量明显减弱,不能适应原来生理性的咬力量,而造成继发性的创伤,更加重了牙周组织的破坏。
7.牙周萎缩 牙周萎缩是指牙周组织在长期遭受炎症等慢性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牙槽骨、牙周纤维和牙龈组织的共同破坏和丧失,最终导致牙根暴露。
牙周萎缩是成人牙周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随着成人牙周炎患者年龄的增长,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牙周组织的破坏逐渐加重,发生牙周萎缩的患牙数也逐渐增多。
由于牙周萎缩,牙根暴露,牙齿常出现过敏症状,由于根面牙骨质直接暴露于口腔环境中,也容易发生根面龋。
邻间区的牙周组织萎缩,造成食物嵌塞,而食物嵌塞可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
上前牙区的牙周萎缩致牙根暴露影响美观。
8.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也是成人牙周炎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在牙周炎发展到晚期,患牙出现深牙周袋,当牙周袋内发生化脓性炎症,且引流不畅时,容易形成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一般为急性过程,发病急,在患牙的牙龈形成半球形肿胀突起。
局部牙龈组织水肿、发红变亮,脓肿形成早期疼痛较明显,患牙可有浮出感,并可有松动和叩痛。
脓肿局限后,疼痛减轻,局部可扪及波动感。
有时脓肿可自行破溃,由牙龈表面形成窦道排脓,成为慢性牙周脓肿。
9.逆行性牙髓炎 牙周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引起牙髓组织的病变,成人牙周炎的患牙,由于深牙周袋内的细菌、毒素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引起相应部位的牙髓发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临床上逆行性牙髓炎的患牙可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牙髓炎,有时也可出现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10.牙周炎病变活动期的临床判断 长期以来人们传统的观念认为: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牙周组织的破坏是一种进行性的破坏过程。
直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学者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牙周炎的进展并不是慢性、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破坏,而是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即疾病是以突发性的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的,各期持续的时间不等。
这种突发性活动期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致病性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牙周组织的迅速破坏,而当机体的防御机能与细菌的侵袭力之间达到平衡状态时,疾病即表现为静止期。
这种牙周病呈现周期性进展的新概念,引起了人们对活动期和静止期的本质、转换的机制以及牙周病活动期的临床判断的关注。
(1)牙周袋探诊出血:探诊出血是指用钝头探针轻探龈沟或牙周袋后,龈沟或牙周袋内有少量血液流出。
牙周袋探诊出血,表明牙周袋内壁上皮或袋底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炎症存在,这对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探诊出血与其他临床指标相比,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更为密切。
(2)牙周袋溢脓或出现急性牙周脓肿:牙周袋底或袋内壁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脓液可由袋口溢出,称为牙周袋溢脓。
一旦引流不畅,可出现急性牙周脓肿,随之产生组织的破坏。
这也是牙周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
(3)出现咀嚼痛、检查有叩痛:成人牙周炎的患牙出现咀嚼痛、检查有叩痛时,表明深牙周袋底有炎症,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的活动期,组织的破坏正在发生。
(4)近期内牙齿松动度明显增加或出现逆行性牙髓炎:成人牙周炎的患牙近期内牙齿松动度明显增加,表明有牙槽骨的进行性破坏或是有牙周组织的水肿。
这些均提示牙周组织正处于炎症的活动期。
研究表明,深牙周袋的患牙如果发生逆行性牙髓炎,亦提示牙周炎病变处于活动阶段。
11.成人牙周炎伴咬创伤时的临床特点 牙周炎伴有较明显的咬创伤者称为复合性牙周炎。
这一型的牙周炎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一些较为典型的临床特点:(1)局限的窄而深的牙周袋:成人牙周炎的患牙出现局限的窄而深的牙周袋提示该牙可能存在有咬创伤,这种窄而深的牙周袋可能是炎症和创伤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孤立的后牙根分叉区病变:成人牙周炎患者如果出现单个后牙的根分叉病变,也是有咬创伤存在的表现。
(3)X线片显示垂直型的骨吸收:X线片上,牙槽骨的吸收为垂直型的,形成骨下袋。
这是复合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
表现为牙槽骨嵴顶处的牙周膜间隙呈楔形增宽,牙根一侧或两侧的牙周膜增宽,骨硬板消失或不延续,局部也可增厚。
(4)牙齿松动度超过牙槽骨吸收的程度:这也是复合性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特点,表明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吸收较多。
(5)牙龈的不对称性退缩、龈裂、龈缘突等:这些牙龈组织的变化,被认为与咬创伤有关。
(6)牙体不均匀的磨耗:面形成小平面等不均匀磨耗的表现,提示该牙有咬创伤的存在。
(7)牙隐裂、牙根断裂或严重的牙根吸收:这些也是复合性牙周炎的表现。
(8)磨牙症,紧咬牙习惯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等,常常也与咬创伤伴随出现。
(9)牙颈部楔状缺损。
【并发症】继发性创伤,逆行性牙髓炎,牙龈的不对称性退缩、龈裂、龈缘突等,牙体不均匀的磨耗,牙隐裂、牙根断裂或严重的牙根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