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牙周炎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炎牙周炎为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本病的发展,伴以牙龈发炎溢脓、牙周膜变性、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齿动摇、脱落。
传统名称为牙宣,又有齿龈肿,齿间出血、齿动摇、齿龈宣露、牙衄等名称。
1 医著记载古代文献有关牙宣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
”所谓“齿长而垢”,当包括了牙龈出现萎缩,牙槽骨的吸收,牙根外露及牙垢附着等多种临床症状。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对牙宣的病因病理有明确的论述,指出:“手阳明之经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经脉虚,风邪乘之,气血不能荣润,故令摇动。
”认为牙齿动摇与经脉虚、气血不足和风邪入侵有关。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对于食床(即牙结石)有专门的论述,并引用《养生方》中的一段记载,准确的指出了牙石形成与其发病的关系。
宋?赵佶《圣济总录?口齿门》说:“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
”认为牙宣症状产生的原因与气血不足,风邪袭虚有关。
明?吴崐《医方考》卷五强调牙宣发生与肾虚的关系,指出:“肾主骨,肾虚则髓弱,髓弱则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故令齿长而动。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卷六:“若肾元虚,牙龈宣露动摇,宜大补,六味丸、还少丹。
”对牙龈宣露,牙齿动摇,提出从肾辨治。
唐容川《血证论》卷二中则认为牙床病变是因胃火上炎之故,如说:“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注意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即肾虚、气血不足及胃火上炎。
2 病因病机牙宣之病变虽在牙周组织,但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尤其与胃火、肾虚、气血不足等关系密切。
2.1 胃火燔龈: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循。
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使胃腑积热,循经熏蒸齿龈,伤及龈肉血络,龈肉腐化渗血溢脓,久则龈萎根露,牙齿松动。
治疗牙周炎的中医验方
*导读:治疗牙周炎的中医验方主要有滑石粉和6甘草粉、
生地和连翘、乌贼骨和生甘草等。
……
治疗牙周炎可以使用哪些中医验方呢?急性牙周炎要如何
治疗?以下三个中医验方都适合治疗牙周炎,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中医验方治牙周炎
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一就是住那你18克滑石粉和6克甘草粉,3克朱砂面和1.5克雄黄,1.5克冰片,一起磨成细面,在早晚
刷牙之后涂抹在患处;也可以用25克的药面加60克的生蜜,调匀之后涂抹患处。
验方二要使用12克的生地和连翘,10克的丹皮、升麻、当归和大黄,6克的黄连和竹叶,30克生石膏和15克的天花粉。
加水煎,2次服用。
验方3要使用30克地乌贼骨和生甘草。
加水煎至500毫升,在早、晚空腹服用250毫升。
可以治疗牙周炎及牙周脓肿。
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及溲黄便干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服用。
牙周炎患者要补充高蛋白食物。
提高身体抵抗力和抗炎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提供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DE及叶酸。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保护口腔组织;维生素C则可以调节营养,改善牙龈出血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2-24T14:41:00.9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期作者:朱义平朱贤宽、冯敏、孙光荣[导读]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牙周炎患者,朱义平朱贤宽、冯敏、孙光荣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01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01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牙周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牙周状况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牙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牙周炎;中西医结合;牙周状况;治疗效果牙周炎是一种牙周组织出现的慢性感染,患者的牙齿支持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患者的牙周袋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被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牙齿缺失。
引起牙周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就是牙菌斑。
另外,长期吸烟的人群,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患者以及相关的遗传因素都可以引起牙周炎并且家属其发展。
该病的发生没有地域、性别以及种族的限制,但是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却非常低,通常该病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在我国,牙周炎为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牙周炎的患病率已经超过80%[1]。
因此积极的对该病进行治疗是防止更加严重疾病发生的关键,本文针对我院牙周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牙周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8.17±8.45)岁。
病案名称:牙周炎主诉:患者吴某,女,45岁。
因牙龈肿痛、牙疼半年,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
牙痛为钻痛,阵发性,伴口臭,食欲减退,口腔干涩。
查体发现患者牙龈肿胀,牙龈出血明显,牙结石较多,口腔内可见牙结石、牙菌斑沉积。
牙龈牙周探诊:牙龈沟部分牙龈出血,探诊深度5-6mm。
口腔X光片:牙周囊肿。
诊断为牙周炎。
治疗过程:中医治疗方案如下:1. 中医辨病辨证:辨证属于肾虚火旺,湿热郁滞。
肾虚火旺导致牙痛,口臭,口腔干涩,湿热郁滞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牙周囊肿。
2. 中医治疗方法:a. 中药治疗:选用益肝清热、理气消肿的中药,如黄连、栀子、白芍、柴胡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b. 中医外治疗法:采用中药泡洗口腔,以祛除口腔中的湿热,减轻牙痛、口臭。
c. 饮食调理: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水促进湿热排出。
3. 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每周一次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效果: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坚持中药泡洗口腔,饮食调理,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口腔干涩、口臭减轻,牙龈肿胀明显减轻,探诊深度缩小至3-4mm,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缩小。
结论:中医治疗对牙周炎疗效显著,通过中医辨病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治疗等多方位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牙周炎也能有效避免长期对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牙周炎的复发率。
希望通过本病案的共享,能更好的宣传和普及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治疗后续:4. 治疗后续: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继续坚持中药治疗,并且在家中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调理。
患者也意识到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注意饮食上的调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促进湿热的排出。
5. 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定期复诊,并接受医生的指导,不断观察病情的变化。
通过定期的复诊,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已经明显缩小。
一个中医小方法,治好牙周炎,牙龈肿痛、牙疼、刷牙出血都消失了讲个亲身经历。
我在口腔医院花了近一万都没治好的牙周病,被中医一个小方法调理好了。
大家可能觉得牙病不算大病,错了啊朋友们,牙病不管,发展到后面很严重,而且费用贵得吓人,“一口牙,一套房”,这不是开玩笑,牙科真的是暴利。
言归正传,说说我的经历。
大家听过侵袭性牙周炎没?这个病真的绝了,它跟普通的慢性牙周炎不一样,发作起来很快,开始是频繁牙龈发炎肿痛,紧跟着牙龈萎缩,一颗牙松动,然后周边的牙都开始松动,几年内可能就掉光了。
慢性牙周炎很多,侵袭性牙周炎很少,而我就见了一例,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叔叔,50多岁时,在短短4年内,整个上颌牙齿被全部拔除,不但吃不了大多数东西,而且没了牙齿支撑,面颊看上去瘪瘪的,感觉老了二十岁。
这个身边人的案例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以至于我刚毕业那年,也出现了牙龈发炎、牙疼的时候,紧张得不得了,赶紧就去口腔医院检查,幸好,医生说只是智齿引起的发炎,拔掉就好了。
那时候刚工作,也没啥钱,但狠狠心还是拔了,我记得两颗牙花了两千来块,而我当时工资也才2800,搞得我妈数落了我好久,说我乱花钱。
最郁闷的是,智齿拔了似乎也没完全解决问题,我牙齿一直小毛病不断,刷牙偶尔会出血,晚上睡觉磨牙,牙齿还敏感,大热天我也不敢吃冰淇淋,不然牙齿就酸痛。
工作了几年,有了点积蓄,终于在一次牙痛发作时,决定去彻底治一治。
我在网上看了好几家口腔医院,综合了评价和价格,最后选了一家在搞活动的。
一检查,说是牙周炎,还有两颗虫牙,我一听就慌了,问医生:不是侵袭性牙周炎吧?医生说,不是,就是普通的牙周炎,一般是没有好好刷牙,口腔里细菌滋生。
但不治的话,以后不只是牙龈出血、牙痛,也可能引起牙龈萎缩、牙齿松动。
我说来都来了,肯定要治。
不过我当时就想反驳一句,我天天早晚都在仔细刷牙,咋还会这样?忍了忍没说出口。
然后医生建议的方法,就是洁牙、补虫牙,最后再进行龈下刮治。
所谓“龈下刮治”,就是用专业工具对牙菌斑和龈下牙结石进行清除。
中医治疗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由牙龈组织的炎症引起。
中医治疗牙周炎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病因分析牙周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牙菌斑积聚、牙龈退缩、口腔卫生不良等。
中医认为牙周炎的发生主要与肝火上扰、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有关。
二、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牙周炎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健脾。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外用中药、针灸等。
三、口服中药治疗⒈方剂选用: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消积散结汤等。
⒉中药组成: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连、黄柏、黄芪、茵陈、制香附等。
⒊用药方法:口服中药一般每日3次,每次2剂,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四、外用中药治疗⒈中药洗口:采用中药煎汤,每天2次,每次漱口5-10分钟。
⒉中药涂口:将中药煎汤涂抹在患处,每天2次,每次涂抹5-10分钟。
五、针灸治疗⒈穴位选择: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合谷、曲池、内关等。
⒉针灸方法:采用平衡针刺,每次20-30分钟,每周1-2次,连续治疗3-4周。
六、注意事项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⒉每日定时刷牙,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⒊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和清洁牙齿。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报告和治疗记录。
法律名词及注释:牙周炎:指由牙龈组织的炎症引起的口腔疾病。
中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
方剂:中药的组方方法,指将多种中药按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方法。
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
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次服下。
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
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
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
【名医效方:牙周炎】固齿健周汤【方源】徐治鸿效验方【组成用法】骨碎补12g 补骨脂12g 续断15g 鸡血藤15g 旱莲草15g 知母10g 黄柏9g 白术12g 生熟地各15g 生龙牡各30g 黄芪15g 茯苓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益肾固齿,滋阴清热。
治疗慢性牙周疾病。
牙龈红肿不著,齿根暴露,牙齿松动移位,咬合咀嚼无力,牙周袋有稀薄脓液溢出,口味腥咸。
可伴有身疲无力,肢冷便溏,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牙周败毒饮【方源】徐治鸿效验方【组成用法】生石膏30g 黄芩12g 紫花地丁15g 生地20g 玄参12g 大黄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泻火通便。
治疗急性牙龈炎、牙龈脓肿、智齿冠周炎、急性尖周炎、早期蜂窝组织炎等疾患。
牙周组织急性炎症多因上焦有热,胃火上攻,以致牙周水肿肿胀,充血发红,渗出化脓,牙齿叩痛,牙周黏膜扪痛,影响咀嚼进食。
并可伴有口热口渴,口黏口臭,便干尿黄,舌质偏红,舌苔黄或厚腻,脉实或弦数。
【加减应用】热甚可加山栀、黄连、板蓝根;肿甚可加连翘、生苡仁、天花粉;肿甚有脓可加漏芦、蒲公英;出血明显可加白茅根、生槐米、旱莲草。
牙痛得效方【方源】陈谨效验方【组成用法】生地15~30g 怀山药15g 杭萸肉6g 云苓10g 泽泻10g 丹皮12g 丹参30g 骨碎补15g 银花12g 每日1剂,早晚各1煎,食后服。
【功效主治】养肾清肾固齿,滋阴降火。
治疗各种牙痛。
【加减应用】兼有外感风热之邪者,重用银花,加连翘、知母、生石膏;若因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牙齿疼痛,患牙得热则痛减者,去银花,加麻黄、细辛、清半夏。
牙痛牙痛仙方【方源】张子琳效验方【组成用法】荆芥3g 生石膏15g 防风6g 丹皮4.5g 生地9g 青皮1.8g 甘草1.5g 水煎服。
【加减应用】本方有疏风泄火,凉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火性牙痛,甚者头也痛,口干,发热者。
【加减应用】上门牙痛者,加黄连1.5g,麦冬6g;下门牙痛者,加知母、炒黄柏各3g;两边牙痛者,加白芷2.4g,川芎3g;上腮牙痛者,加熟大黄3g,炒枳壳3g;下腮牙痛者,加炒黄芩3g,桔梗3g。
中医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埋伏在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之中,被称为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其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患者容易忽视。
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牙龈萎缩肿痛,露牙根、牙垢多,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等症状,才引起患者重视。
此症如不及时消除牙周炎,多数牙齿容易感染、脱落,甚至牵连满口牙齿。
牙周炎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
此外,还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况下,牙龈附着在牙齿上的龈沟仅深零至两毫米,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
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
早期的牙周炎牙齿不松动,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才可以导致牙齿松动。
中医治疗牙周炎:
中医认为齿为肾所主,肾虚精亏血少,齿失濡养,引起骨质痿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动摇、根露;或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滋养而病邪乘虚而入,以致龈肉萎缩,血不循经,齿龈出血,故成此病。
1、内服:生地、连翘各12g,丹皮、升麻、当归、大黄各10g,黄连、竹叶各6g,生石膏30g(先下),天花粉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清热止痛。
主治急性牙周炎。
2、煎服:乌贼骨、生甘草各30g。
每日1剂,水煎至500毫升,早、晚饭前各服250毫升。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牙周炎,牙周脓肿,阳明湿热型。
证见牙龈肿胀,疼痛,溢脓,痛连颊腮,口干发热,溲黄便干。
3、外用徐清宣堂安龈散:主要独活、防风、生地、薄荷、每天早晚用牙刷蘸药刷患处2次;
外刷牙齿,药效直达病灶,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补肾益气,直接切断病原,缓解牙龈肿痛,坚固牙齿,增强抗菌能力,全面消除牙周炎,
牙周炎。
西医治疗:
1、基础治疗: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2、手术: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3、修复:永久性修复治疗,手术后2~3个月进行。
4、复查: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各种偏方治疗:
1、天花粉、蒲公英治牙周炎
[偏方用料]:天花粉、蒲公英各12g。
[制作用法]:水煎取汁,含漱,每日2至3次。
[功效]:用治齿龈脓肿,流脓。
2、郁李酒
[偏方用料]:郁李根、细辛、椒各半两,槐白皮、柳白皮各一两。
[制作用法]:上细锉,每用药一两,酒半斤,煎三五沸,去滓。
热漱冷吐
[功效]:治齿风肿痛,呼吸风冷,其痛愈甚,牙龈肿赤。
3、鲜菊花汁治牙周炎
[偏方用料]:鲜菊花叶一把。
[制作用法]:将鲜菊花叶洗净捣烂,绞汁服下,连服2至3次。
[功效]:消炎止痛。
用治齿龈炎红肿疼痛。
4、桃柳树皮清热治牙病
[偏方用料]:桃树皮4g,柳树皮4g,白酒适量。
[制作用法]:沙锅放入白酒,以文火煎煮桃柳树皮,趁热含酒液漱口。
当酒液含在口中凉后即吐出,日漱数次。
[功效]:清热止痛,祛风散肿。
用治风火牙痛和牙周发炎。
日常护理:
1、注意口腔牙齿清洁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嗽口的良好习惯,使牙齿洁净,齿自不坏,早防早治。
2、合理膳食,少食辛辣厚味,以防炙爝之火上蒸龈肉而为病。
3、注意休息,合理调节作息时间,以防房劳过度伤肾。
4、揩齿,叩齿,早晚用手指或牙刷按摩牙槽几分钟,对合叩齿30多下,使龈肉血运通畅,齿自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