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7.19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一、食品企业内部控存在的问题1.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当局缺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食品行业的准入的门揽通常较低,致使该行业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有些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参加过有关管理的学习或培训,企业内控环境的较差。
2.控制活动不足,职责不分离权责划分是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一个方面。
食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待遇通常不高,较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加上大多的中小食品企业都是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管理不是很到位,没能区分好每一环节的职能责任。
3.对控制的监督不力没能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及其运行情况,也没能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首先应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将风险管理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将责任履行与绩效和奖惩考核严格挂钩,从经济上、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其次应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设立由总经理管理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整个企业风险管理实施,风险责任指标分解、风险责任履行记录,风险责任评价与考核;各部门车间设置风险管理专员具体负责风险责任纠偏、风险暴露损失统计以及信息反馈等。
第三,应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
企业应以讲诚信、求质量,保安全等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行为。
2.强化对企业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检测、分析和评定及时发现和检测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了解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评价员工风险管理绩效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履责情况,奖优惩劣,促进员工更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以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3.建构和实施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食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产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质量越好,相对而言,食品安全的风险越小。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一: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升,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就比较重要。
主要就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严重,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加强对食品检验以及对其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充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故此对食品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食品检验及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1.1食品检验内涵食品的质量检验主要是按照某一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实施的符合性检验,然后出具公正性的检验报告,在检验结果方面对食品判定是合格或者不合格。
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技术性比较强,同时也是对实验室能力水平的一种反映,而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就对食品企业的生存有着严重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
对每个检验的环节都要充分重视,保障检验结果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1.2食品检验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食品的检验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施的,首先是对食品的抽样检查,这也是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抽样过程中要能够有代表性。
具体的操作过程要结合不同产品在抽样前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能够明确抽样的依据以及方法和地点等,抽样人员最少2名,要持证上岗,并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位确认后再进行签字和盖章,还要对样品进行确认[2]。
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抽样过程要坚持原则,也就是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同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进行取样。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食品卫生安全对当代社会影响论文(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食品卫生安全对当代社会影响论文(最新版)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个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
关注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已经成为当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基于此,本文选择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课题。
本文从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别描述了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一系列食品中毒事件在生命伦理,诚信危机方面的缺失、生命价值的异化以及道德失范方面,深刻的分析讨论政府及消费者对转基因等方面的一些误解。
除此外,通过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来反映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处于的严峻现状。
同时,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
并积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共同研究办法来应对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营造良好的氛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寄予了我们共同美好的愿望和期望。
关键词:食品安全;当代社会;安全管理引言选题意义及背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愈来愈关注自身健康,而中国人自古就有“病从口入”的说法,所以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小组对食品卫生安全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食品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的益处和害处。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与控制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等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现代食品生产和加工中必需的一种原料,它们可以在食品中起到保护、增香、增色、增味、增鲜、软化、发酵等多种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凸显。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其功能作用和成分特点,现阶段国家通常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甜味剂、香精香料、保鲜剂、酸度调节剂、膨松剂、凝结剂、乳化剂、稳定剂和防腐剂等10余种。
二、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危害虽然添加剂能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是如果添加量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潜在的风险。
1、致敏性及过敏反应添加剂中很多物质都具有致敏性,当容易导致过敏,甚至危及命。
2、合成的化学物质添加剂往往是人造的,有许多由化学合成的成分,如黄色4号(通常用于色素添加剂)、安赛蜜等,这些化学物质的风险还不确定,可能会引发细胞变异和癌症等。
3、有害物质难以排出体内食品添加剂可能会统加速肝脏的负担,特别是香精等添加剂成分难以代谢排出体外,积累在肝脏和肾脏中。
4、伤害身体健康如果添加剂超过食品安全标准或使用不当,可能会伤害身体健康,如头痛、头晕、呕吐、肌肉痉挛等。
三、食品添加剂的管理1、加强监管体系针对目前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强督察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管理。
2、加强售前审批针对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在产品研发时加强审批,跟进食品添加剂的成分、添加量等几项要素来做好审批工作。
3、严格控制添加量要在学术论文和行业实践基础上,科学恰当地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特别是要多加注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力求将其掌握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增加消费者认知度要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正确地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和使用规范,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功能性食品原料选择标准分析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日益增加,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功能性食品是指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营养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或改善机体健康等功能的食品。
然而,由于功能性食品的特殊属性,对其原料的选择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功能性食品原料的选择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无毒性和低毒性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应具备无毒性和低毒性的特点。
毒性物质的存在会对食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选择功能性食品原料时,必须确保其无毒性或低毒性,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为了保证原料的无毒性,可以通过严格的毒性测试和评估来确定。
毒性测试可以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原料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二、来源可靠和纯度高功能性食品原料的选择应该优先考虑来源可靠和纯度高的原料。
来源可靠意味着原料的生产商应该有良好的信誉和合规的生产流程,以确保原料无污染并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纯度高表示原料没有被其他杂质或不相干成分所污染,以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选择来源可靠和纯度高的原料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选择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原材料供应商;2. 查阅检验报告和认证文件,确保原料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3. 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测,确保原料的纯度和安全性。
三、科学性和有效性功能性食品原料的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科学性意味着选择的原料必须有充足的科学研究和证据支持,以证明其具备相关的功能。
只有经过充分的科学研究和验证,功能性食品才能真正发挥其所宣称的效果。
在选择功能性食品原料时,可以参考以下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1. 查阅相关的研究论文、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相关原料的研究进展和效果;2. 参考权威机构的评估和推荐,如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标准委员会等;3. 考虑原料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以确保其能够在食品制造和储存过程中保持有效性。
食品健康论文健康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经先进生产工艺,将其所含丰富的功效成分作用发挥到极至,从而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应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食品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食品健康论文篇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裕,人民不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难度。
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并且,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最为关心的,成为2009年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重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重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食品量的安全保障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食品质的安全性。
事实上,随着高效的现代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人们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食物短缺的困扰,食品质安全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受到全球公众的关注。
时下一般观念上公众理解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属于食品质安全范畴。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跨越。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
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
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塑料在食品包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食品及其他产品的包装。
食品塑料包装已成为包装材料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护食品质量和卫生、方便储藏和运输、延长或假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的种类和卫生标准及塑料包装材料内的有害物及危害,并提出了加强塑料食品包装管理措施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包装;塑料包装材料;食品安全;前言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起着保护产品质量和卫生,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方便贮运,延长货架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的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包装行业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市场上各种食品包装材料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不但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包装业,甚至整个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而塑料包装材料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后起之秀,因其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性能优良、质轻美观的特点,成为近四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包装材料。
目前几乎所有的食品,不论多少,都用塑料包装。
所以塑料包装材料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而塑料包装材料的制作过程,材料和添加剂选择得当与否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1】1.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目前我国常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有金属、塑料、橡胶、纸、瓷器、塑料—铝箔复合包装以及纸-铝箔复合包装材料。
这些材料由化学原料制成或经过化学反应制成,加下过程可能残留有各种聚合物单体,增塑剂、抗氧化防老化剂。
重金属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成分。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也越发的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而国际卫生组织(WHO)也将食品安全纳入到必须先要解决的11个问题之中。
督促各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健康机制中必可不少的一项,并加快出台、完善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来建立和强化各国的食品安全,包括针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之系统的和可持续的预防措施的开发和应用。
食品科技因此开始凸显其重要性。
本文就以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为主要路线,针对其发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阐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发展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在食品科学里是重要的研究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有人口增长问题、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问题、食品生产工业化问题、及国际旅游方面和食品消费形式的变化等问题[1]。
而人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学物质。
另外,在食品安全中的新技术也是关注的重点,包括食品辐射和源于新生物技术的食品。
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考虑诸多因素(生物技术,营养和行为科学,化学和物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的通力协作)。
学术界如何界定食品科学?对于食品科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解决的安全问题上,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将食品科学看做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它介于农业科学、营养科学和行为科学之间[2]。
目前,全世界的生物转基因技术都在以植物对害虫的抵抗力,对干旱、盐碱地等恶劣条件适应力,提高植物内所含营养物质的含量等为主攻目标。
大学结课论文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姓名:田小辰学号: 87140260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年级: 2014级成绩:2016年肉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田小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省市 13006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食品安全问题中,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尤为突出, 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肉类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是肉类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影响肉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加强从源头到产品全程的控制管理,增强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教育,正确引导舆论,才能在确保肉制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的同时,又不使消费者误解正常的添加剂使用。
关键词:肉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Safety Problems of Food Additive in Meat IndustryTIAN Xiao-chen(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62, China)Abstract:With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food safety became a hot spot ofsociety. Among the safety issue, the safety utilization of food additive becam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and influencing the peoples’ health.The widely used of meet additive is the boos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et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 the meet safety. Only if we improve the control of the progress from origin to product, improve food safety education for the masses, correctly guide public opinion, we could ensure the safety of meat products safety and consumer’s health, as well as don't make consumers misunderstanding normal use of additives.Key words:food additive; safety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改善食品的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形,原料及成品的防腐、保鲜,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而食品科学则是研究食品生产原料、食品加工和储存、食品营养价值及安全卫生方面的科学学科,关键在于如何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的背景下,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食品加工中的蛋白质水解与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平的蛋白水解和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活性酶的影响,探讨了蛋白质水解及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豆制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1、材料准备豆腐制作的原料为大豆,乳酸菌选用Lactobacillus casei。
2、试验设计将豆腐分为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酶助剂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处理。
实验组1-3分别添加蛋白质水解剂,第4组作为对照组。
3、分析方法(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Bradford法进行测定。
(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3) 活性酶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结果经过图像化处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1、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蛋白质可溶性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2、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3、活性酶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活性酶含量明显提高。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活性酶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的活性酶含量。
浅谈食品添加剂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食品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方便快捷,在这强烈的需求刺激下,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快速发展。
食品添加剂的产生和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背离了原来的轨迹。
人们开始谈“添”色变,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惧。
现在,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的同时,毫无疑问的,食品添加剂成了焦点。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食品安全问题现状食品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食品的繁荣带动了食品添加剂企业的迅速发展。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艺中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然而,食品添加剂在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食品形态外,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一.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1年)的新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
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
【1】另外,国际国内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
如,批准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多种毒理学评价,当确证其不对人体带来危害时,才能获得国家多个部门的批准和发布。
能够列入使用名单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均是在长时期内经过众多实验并“过五关、斩六将”慎之又慎确定下来,被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只要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2】二.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有严格的规定。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 共有1587个品种【3】.国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为普遍,美国已达3000多种,欧洲和日本各有2000种,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添加剂约4000至5000种【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小吃摊上吃出的“安全隐患”——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目录一、调查背景 (3)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4)(一) 调查时间 (4)(二) 调查方式 (4)(三) 调查结果分析 (4)1. 饮食习惯 (4)2. 安全意识 (5)3. 安全保护 (5)4. 存在价值 (5)三、对小吃摊的合理定位:符合情理不符合法理 (6)(一) 存在的合理性 (6)(二) 存在的不合法性 (7)1. 食物原料危害多 (7)2. 饮用餐具卫生堪忧 (7)3. 破坏周边环境卫生 (8)4. 难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8)四、如何使小吃摊符合法理 (8)五、总结语 (9)参考文献: (9)附录一: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调查问卷 (10)附录二: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结果统计 (11)小吃摊上吃出的“安全隐患”启新学院09电信实验班周凯强、唐佳莹、王丽新、杨敏、季君君指导教师:陈书静摘要:对于小吃摊,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高校在校生。
美味可口、种类繁多、价格实惠,差不多是大家经常选择小吃摊的原因。
可是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小吃摊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我们发现食品材料来源不明、没有统一管理、出现安全事故无人负责等一系列问题确实棘手。
由此看来,为使小吃摊既合理又合法,不管是对国家管理部门,还是对摊主以及消费者而言,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小吃摊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存在合理性存在合法性一调查背景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物美价廉的摊点小吃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
当整个城市仍沉浸在晨雾中,或当夜幕刚刚降临,小吃摊贩们已经为即将到来的人潮做好了营业的准备。
小吃摊点前热闹非凡,各家早点店的品种也应有尽有,口味多多,并且价格适中,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然而,在这些美味的背后,其卫生状况又如何呢?见一些油炸类食品摆在门口,没有任何遮盖,过往车辆扬起的灰尘毫不客气地落在了这些食品上。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分析及对策(论文)阐述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更加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和措施,促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绿色技术壁垒1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化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正面因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有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及原料的需求,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严了;负面的因素相对更为复杂,有环境导致的食品原料污染问题,有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操作、包装、添加剂等环节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胜枚举,有人甚至已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列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远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迫切地需要与国际接轨,逐步加以完善,以保护我国人民地身体健康和促进对外贸易地发展。
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问题分析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2.1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这些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由于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经营过程中的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将从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论文结构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1 研究背景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食品经营过程的监管,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然而,由于食品经营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常常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的关系,分析当前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相关的食品经营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促进食品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全面、深入地了解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的情况和问题。
1.4 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的研究逐渐增多。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制定以及食品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风险评估等方面。
然而,鲜有研究将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5 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为食品经营过程的分析,主要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第三章为食品经营控制制度的概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章为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归纳。
第五章为总结和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第二章食品经营过程的分析食品经营过程是指从食品的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环节和活动。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范文在现代社会中,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的基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各界关注的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添加剂论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添加剂论文篇一: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分析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促进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对策;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以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1-2]。
食品添加剂由于能改善食品品质和档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食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存在的问题1.1用量不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突出的是超量使用现象。
一方面,某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些厂家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人员;对有预包装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标示不准确甚至不标。
另一方面,在饮食行业,非包装食品添加剂标准缺失[3]。
自2010年6月起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对于现场制作、产量较小的产品并没有做出用量的的规范。
像面包店中预包装好的牛角包、酥皮包、方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往往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但对于用量没有明确。
1.2超范围使用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明确了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但实际上,如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浅谈S市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让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问题,人们对于日常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视。
食品安全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压倒一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充当着重要的营养来源,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同时,维护食品安全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食品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群体性的发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人因食用不安全食品导致生病和死亡。
食源性疾病不仅给人们带来病痛,还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近两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屡屡被曝,如奶茶店原材料问题、连锁餐饮行业过期材料再加工售卖等,均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我国食品检测主要围绕食品供给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和关注程度还不够,当前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主要威胁的因素有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疾病。
如个别企业为了有利可图,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用过期变质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造成广大群众对社会、政府的不信任。
因此需要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广大消费者最基本的要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所以需要发现并解决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与策略目录绪论 (3)一、S市食品安全现状 (3)二、S市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3)(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问题 (4)(三)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和风险预警能力“不过关” (4)三、S市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5)(一)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5)(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管体系 (5)(三)食品生产企业提升食品生产技术和风险预警能力 (5)四、结束语 (7)五、致谢 (7)参考文献 (8)绪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 摘要: 有机农药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农药残留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化学农药和一些有机农药具有高毒性、高残留、难降解的特点,研究表明选择适当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是解决该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农药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醋占绝大多数,本文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机理和微生物诱变和筛选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earch
Xu yiyin 20105750 Food quality and safety(inspection direction) 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organic pesticid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world.,high residue and difficult degradation are a kind of important environment pollutants and pesticides 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s one of the powerful means to treat pesticide pollution. Many researchers conducted lots of studies on it. Organic phosphorus degrading mechanisms, types of organic phosphorus pesticides degraders,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pplying efect and so 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 Keywords: Pe sticides, Microbialde gradation, Organicp hosphoru
农药是我国保证粮食作物增产、稳产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据报道,全世界因病、虫、草害损失的产量:谷物5.1X 1 08t,糖用甜菜5.69X 1 0at, 甘蔗5.68X1 08t,马铃薯1.29X1 08t,葡萄0.266X 1 08t,棉花0.0569X l A ,大豆0.1307X 1 0't,水果0214X1 08t,蔬菜0.78X 1 08t,通过使用农药,粮食损失减少巧%左右。另外,它对防治其它农作物及蔬、果的病、虫、草害也显示了神奇功效。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有着巨大的潜在危害,不仅污染土壤和环境农作物,而且还进一步污染地面水体以及海洋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农产品高产稳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我们一方面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另一方面则是要找到能够高效、快捷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目前 上 述 两方面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农药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但是存在研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问题;而高效、快捷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则是对已经和将要发生污染的环境进行控制和治理,可以有效改善人类当前和将要发生的环境问题,并且还具有研发周期短,针对性强,作用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己有的研究证明: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微生 物 法 降解农药残留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U,至今己经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者们相 继对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有机农药的降解机理已经基本清楚,并且分离到一批能降解或转化农药的微生物群,弄清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作用方式及降解机制,以及各类化学农药微生物降解的途径。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农药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醋占绝大多数,这些农药残留是当今农产品、土壤、水源和大气农药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将就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降解微生物诱变筛选的进展,以及该领域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1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机理的进展 1. 1 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的机理 农药进入自然环境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降解,包括物理降解、物理化学降解、化学降解。而农药的化学降解可以分为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总结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微生物对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3] 一类是微生物直接作用于农药,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常说的农药微生物降解多属于此类;另一类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化学和物理的环境而间接作用于农药。常见的作用方式有矿化作用、共代谢作用、生物浓缩或累积作用和微生物对农药的间接作用。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的方式主要有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几种反应类型。 当微生物农药的降解作用是由其胞内酶引起时,降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将农药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也是导致降解初期出现“迟滞期”的关键阶段。 (2 )农药穿透细胞膜进入膜内,在菌量一定时,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率决定了其穿透细胞膜的量,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是降解的限速步骤。农药的这种穿透率与分子结构参数(主要是亲脂性参数和空间位阻参数)密切相关。 (3 )农药在细胞膜内通过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这是一个快速过程。 另外,王永杰等研究发现,降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可以共代谢方式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磷。所谓共代谢方式是一种很独特的代谢方式,比如:某些有毒难降解物质不能被微生物直接降解,但添加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如葡萄糖、乙醇等,则可以促进或启动难降解物质的降解,并将其导入良胜循环。我们通常把用于生长的物质称为一级基质,非用于生长的称为二级基质。所以王永杰等研究发现:在降解废水中有机磷残留过程中,过高的一级基质会抑制诱导酶的产生,从而有机 磷的降解率不高,因此一级基质的浓度应该适当。 1.2 甲胺磷微生物降解的机理 甲胺磷作为有机磷农药中的一种,具有使用范围广、自然降解慢、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其结构相对简单,在降解途径有别于其它的有机磷农药,所以,甲胺磷农药降解途径及调控需要有力的控制。目前,甲胺磷降解微生物代谢机制己经研究清楚
2 有机磷残留农药微生物筛选的进展 2.1 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Mal lic k K .[6]等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的杆菌,该杆菌对甲基对硫磷、杀螟松、对硫磷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还从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中分离出一种对对硫磷、杀螟松、二嗓农、甲基对硫磷等均具有相当降解能力的菌种南京 农 业 大学王永杰等从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可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dimethoate)的细菌G1,初步鉴定为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该菌专性好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00C ,最适pH7.0, 以共代谢方式降解乐果,还能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和对硫磷(parathion),但是对甲胺磷(methamidophos)残留没有效果。而中 山 大 学刘玉焕等[7]从广州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曲霉L8,该菌株是到目前为止以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霉菌,该菌在乐果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96h降解率达到58%,而且该菌对其他的有机磷农药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除此 之 外 ,刘玉焕等[8]采用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对残留的乐果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真菌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有机磷农药残留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2.2 甲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李淑彬与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刘玉焕等[9]共同研究选育的假单抱菌(Pseudomonas),并将起其命名为B-82。另外,刘玉焕还筛选了一种华丽曲霉(Aspergillus.orantus)进行甲胺磷的降解,该菌种可以以甲胺磷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0C ,最适pH7.0 ,其完整细胞悬浮液对3000mg/L左右甲胺磷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3%。河北 省 科 学院生物研究所史延茂,董超,赵芋等[10]从甲胺磷生产车间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编号为S-2o S-2可利用甲胺磷为唯一氮源,但不能利用甲胺磷为唯一磷源。史延茂等还对S-2体内具有的降解甲胺磷的酶类进行了研究,初步断定:S-2可代谢产生酸性磷酸酶,主要在胞外降解甲胺磷。S-2在甲胺磷诱导的情况下,这些降解酶类可大量聚积。用诱导过的菌液降解甲胺磷比未经诱导的快了2d左右。 李淑彬等[11]对假单抱菌(Pseudomodass pp)B -82对甲胺磷的降解及影响条件做了探讨,对该菌的一些性能做了鉴定,该菌种可以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氮和磷源生长,最适温度350C,最适pH为8.0,在所试验的金属离子中,Ccuu"+2,,Cc a21,, Mnn2 *对菌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而Hg2十则明显抑制生长作用,在18h内可以将1000mg/L的甲胺磷降解75%左右,在5000mg/L的培养基中也可以正常的生长。王永杰等[12]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地衣芽抱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经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出突变菌株P12。在e= 300C,溶解氧P( 0z)=2 .5m gL‘的培养条件下,3d内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80.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将近10%的降解率。并且农药斜面连续传代10次,降解活力依然保持稳定。另外,该菌种还对敌敌畏等具有相当好的降解效果。
3 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的展望 微生物降解残留农药的发展将继续迅速的发展,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将会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 (1) 高 效农药工程菌(GMO)的开发。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GMO的研究,比如,WiIfredC he砂o,构建 的 带 有 有 机 磷 水解酶基因的工程大肠杆菌,可以迅速的降解有机磷农药。但是,随着分 子 生 物 学 的 迅 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降解酶基因克隆、表达调控以及GMO 的 构 建 将 会 产 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 混合菌的培养。混合菌种培养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了生产应用中的情况,但是,目前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障碍,菌种之间存在竞争、抑制、共生等多种矛盾,所以混合菌的培养需要一步的研究。 (3) 降解菌的固定化。阿姆斯特丹大学环境和毒物化学系的WanderW .Sp renger等通过对限制硝酸盐、碳源和氮源的连续培养基上的黄质杆菌(Flavobacterlum)生长实验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对有机磷的降解与其菌体和有机磷的接触频率是有着正比的关系。当有机磷的浓度比较高时,与降解微生物的接触频率高,降解速度快,降解率高;随着有机磷浓度的降低,降解速度降低,单位时间的降解率低。所以,如果对含有有机磷的污水,采用菌种固定化技术进行处理,将可以极大的提高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