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m重冰区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设计_张海平
- 格式:pdf
- 大小:778.40 KB
- 文档页数:9
高原输电线路单回路塔换位方式浅析摘要:根据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实际情况,以控制电气不平衡度,确保电网的更安全稳定运行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单回路输电线路的换位方式。
通过列举、比较、分析单回路换位塔的形式,选择直线塔、耐张塔最优换位塔塔型。
关键词:输电线路;导线换位;不平衡度1、西藏高原输电线路换位的意义及方式1.1输电线路换位塔的意义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新建500千伏线路560.3公里(其中双回路2×15.736公里,单回路528.8公里),新建500千伏杆塔947基(其中耐张塔389基,直线塔556基,换位塔2基),线路曲折系数1.17,全线海拔在2900~5100m。
本工程属“藏东高山、高原区”地貌,工程所经区域全线高山大岭约占35%,峻岭约占15%,山区约占45%,丘陵约占5%,线路相对高差达800~1700m,地形坡度一般在35~65°左右,地形陡峭且地质破碎,设计、施工、运行环境恶劣。
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单回路线路电压和电流不平衡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导线阻抗和导纳的负序与正序及零序与正序的耦合程度,线路平衡性越差,各序间耦合系数就越大,相应的不平衡度也就越大。
而导线相间的耦合系数与导、地线的空间布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过变换三相导线间的位置关系(即换位),以减小相间耦合系数是当前解决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电力系统不平衡度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在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中,必须要设计好导线的换位距离及换位方式。
1.2线路长度及架设方式对电气不平衡度影响的对比分析导线相序排列方式和线路长度是影响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的重要因素。
按照运行电压500kV、系统正常时单回线路最大输送功率1350MW的系统运行条件,以2%作为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限值,杆塔分别选取500kV单回路猫头塔、单回路酒杯塔时,在导线相序按照不同布置方式情况下,计算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 不同架设方式及长度下的线路不平衡度计算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线路电气不平衡度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输电线路中不平衡电容电流明显增大。
第七卷35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第一篇总论第1章总论1.1设计依据1.1.1 设计依据性文件南方电网公司关于配网工程标准设计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意见。
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 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4623-2006《环型混凝土电杆》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30-2001《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599-1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Q/CSG 10012-2005《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 10703-2009《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原则》Q/CSG 11501-2008《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抗冰加固技术导则》Q/CSG 11503-2008《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1.2设计内容35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包括杆塔的标准设计、机电组装图及加工图的标准设计。
杆塔的标准设计,即对于不同的杆塔材质、气象条件、导线截面、回路数等条件的组合,设计出一套系列化的标准设计杆塔。
机电组装图及加工图标准设计则包含张力弧垂放线表、金具组装图和接地装置图、铁附件加工图和等径杆加工图。
1.3模块划分及命名原则1.3.1 模块划分原则在本次标准设计中,架空线路针对一定电压等级、材质、气象条件、导线截面和回路数的组合而设计的一系列杆塔称为一个模块;张力弧垂放线表、金具组装图、接地装置图、铁附件加工图和等径杆加工图各为一个模块。
输电线路杆塔荷载设计计算陈斌;盖永志;陈鹏;宋志昂【摘要】Base on 5B2 module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generaldesign,complied with the code for design of 110kV ~ 75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alculation of tower load in the design of high voltage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and offered the parameters of work condition that are in reference wind speed and design ice thickness.This paper also provided technological referen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ole-towers.%依据5B2模块输电线路通用设计,结合GB 50545-2010《110~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实施,重点讨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的杆塔荷载计算问题,给出基本风速、设计覆冰等工况下风压和张力的参数取值,同时可为杆塔规划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名称】《山东电力技术》【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通用设计;杆塔荷载;工况【作者】陈斌;盖永志;陈鹏;宋志昂【作者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530 引言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110~500 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并在系统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铁塔塔型基本结构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1)二、专业术语 (2)三、输电线路铁塔分类 (5)四、杆塔设计原则 (15)五、铁塔构造 (17)六、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32)七、杆塔施工及验收要求 (49)一、基本概念1. 铁塔的定义铁塔是用来支撑和架空导线、避雷线和其他附件的塔架结构,使导线与导线、导线与铁塔、导线与避雷线之间、导线对地面或交叉跨越物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的高耸式钢结构物。
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上最常用的支持物,国内外大多采用热轧等肢角钢制造、螺栓组装的空间桁架结构,也有少数工程采用冷弯型钢、钢管或钢管混凝土结构,塔上部件一般都采用热浸镀锌防腐。
2.铁塔的组成如图1.1所示,整个铁塔主要由塔头、塔身和塔腿三大部分组成,如果是拉线铁塔还包含拉线部分。
塔头:从塔腿往上塔架截面急剧变化(出现折线)以上部分为塔头,如果没有截面急剧变化,那么下横担的下弦以上部分为塔头。
塔腿:基础上面的第一段塔架称为塔腿。
塔身:塔腿和塔架之间的部分称为塔身。
图1.1 杆塔组成二、专业术语输电线路常用专业术语主要有:杆塔高度、杆塔呼称高度、悬挂点高度、线间距离、根开、架空地线保护角、杆塔埋深、跳线、导线的初伸长、档距、分裂导线、弧垂、限距、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导线换位、导(地)线振动。
如图2.1所示。
图2.1 输电线路专业术语示意图1.杆塔高度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
2.杆塔呼称高度杆塔最下层横担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呼称高度,简称呼称高。
3.悬挂点高度: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
4.线间距离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线间距离。
5.根开两电杆根部或塔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根开。
6.架空地线保护角架空地线和边导线的外侧连线与架空地线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架空地线保护角。
7.杆塔埋深电杆(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称为杆塔埋深。
8.跳线连接承力杆塔(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两侧导线的引线,称为跳线,也称引流线或弓子线。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厦门市李同线110KV输电线路转角塔设计学生姓名高梓瑞学号2010107135专业输电线路工程班级20101974指导教师高广德评阅教师完成日期2014年5 月23 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2014年 05 月 23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2014年 05 月 23 日导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前言 (3)1输电铁塔简介 (4)1.1 国内外输电事业的发展状况 (4)1.2 输电线路耐张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1.3 输电铁塔的特点和分类 (6)1.4 输电铁塔设计的复杂性 (6)1.5 设计步骤 (6)2设计条件选择 (7)2.1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 (7)2.2架空线应力弧垂计算 (8)2.3金具的选用 (13)2.4塔头尺寸的确定 (16)3 铁塔的荷载组合及计算 (17)3.1运行工况杆塔荷载计算 (17)3.2断线时杆塔荷载计算 (21)3.3安装工况荷载计算 (25)3.4杆塔风荷载计算 (26)4 铁塔的内力计算 (28)4.1塔身受压计算 (28)4.2塔身受扭计算 (31)4.3塔头内力的计算 (33)4.4 塔腿内力的计算 (35)4.5 受压构件稳定性的计算 (39)5 铁塔节点连接计算 (40)5.1螺栓数目的计算 (40)5.2 铁塔节点的设计 (41)6 铁塔的稳定计算 (42)6.1 等截面格构式柱的强度和稳定计算 (42)致谢 (44)参考文献 (45)第1页共49 页厦门市李同线110KV输电线路转角塔设计学生:高梓瑞指导老师:高广德单位: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摘要:厦门市110kV李同线,现成为洪塘头变和叶厝变的电源进线,该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洪塘头和叶厝区域一带的正常、安全、可靠供电起着重要的作用。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与《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主要区别1. 对重要送电线路,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该系数将使构件应力、基础作用力增大10%~20%。
2. 气象条件重现期:500kV输电线路由30年提高到50年;110kV~330kV输电线路由15年提高到30年;设计重现期的提高将使风荷载加大10%左右。
3.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
统计风速应取以下高度:110~750kV输电线路离地面10m各级电压大跨越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4.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最大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
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
5.110~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75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
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6. 根据覆冰厚度将冰区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与老规相比增加中冰区)。
地线设计冰厚,除无冰区外,应较导线增加5mm。
轻冰区:10mm及以下;中冰区:大于10mm小于20mm;重冰区:20mm及以上。
7. 各类杆塔均应按线路的正常运行情况(包括基本风速、最大覆冰)、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断线情况和安装情况的荷载进行计算。
必要时验算各种可能出现的稀有情况。
对轻中冰区线路,新增不均匀冰荷载情况,荷载组合系数提高到0.9。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仅对重冰区线路需计算不均匀冰荷载情况,且荷载组合系数为0.75。
)8. 断线情况:(1).直线塔:表1 直线塔断线荷载组合类别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备注荷载组合地线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 1. 单回路直线塔的断线相,新老规定一致;2. 对双、多回路直线塔而言:新规导线断线相较老规有所增加。
22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通⽤设计--400-50导线单回路新塔设计-终版22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通⽤设计400/50单回路塔型系列设计说明设计条件:导线:LGJ-400/50地线:GJX-100⽓象:C=10mm(地线15mm) V=27m/s设计标准:1.国标《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2.南⽹《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供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录1、设计内容及依据2、铁塔使⽤的⾃然环境2、1 设计⽓象条件2、2 地形地貌条件3、铁塔设计条件3、1 导线和地线3、2 铁塔使⽤条件3、2、1 ⽔平档距分级3、2、2 垂直档距的确定3、2、3 最⼤档距的确定3、2、4 代表档距的确定3、2、5 承⼒塔转⾓度数的分级3、2、6 铁塔标志⾼分级3、2、7 铁塔长短腿分级3、2、8 铁塔使⽤条件表4、铁塔绝缘配合和头部尺⼨4、1 铁塔绝缘⽔平4、1、1 绝缘⼦串⽚数4、1、2 绝缘⼦串的机械强度配合4、1、3 空⽓间隙4、1、4 间隙园图的条件4、2 塔头尺⼨的确定4、2、1 线间距离4、2、2 地线⽀架⾼度4、2、3 保护⾓5、铁塔横担与绝缘⼦串连接的要求5、1 直线塔5、2 承⼒塔6、铁塔荷载6、1 荷载条件6、2 各型铁塔荷载表7、直线塔间隙园图1、1、设计内容及依据本设计包括LGJ-400/50单导线单回路系列的⾃⽴式铁塔共8种塔型。
设计依据为国标《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
同时也基本符合国家电⽹公司Q/GDW 179-2008《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和南⽅电⽹公司Q/CSG 11502-2008《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等的规定。
2、铁塔使⽤的⾃然环境2、1设计⽓象条件本系列塔型按我省中冰区即导线覆冰厚度10 mm,(地线15mm)最⼤设计风速27 m/s的条件设计。
关于输电线路的铁塔结构设计论述作者:方明辉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08期摘要:作为电力输送的关键环节,良好的铁塔结构设计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设计要点,然后具体探讨了输电线路铁塔结构优化设计措施,以期为相关技术与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输电线路铁塔,是一种立体造型的、用于架空高压或超高压送电线路导线和避雷线的构筑物。
依据线路回路数量、电压强度、避雷线及导线布设方式,可将铁塔分成不同类型。
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铁塔结构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地形及气候特点,还需要考虑电压等级、结构形式等因素。
因此,加强有关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设计,对于改善输电线路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要点1.1 交叉跨越设计在对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进行设计时,跨越杆塔应选用固定线夹;跨越河流的杆塔则应选用蜗牛式耐张线夹,弱电线路与输电线路若存在交叉,则交叉挡弱电线路铁塔需采取相应防雷技术;当输电线路跨越一级公路、铁路或高于110kV的线路时,应选用双串联悬垂绝缘子串;对于大跨越导线,需依据发热条件选取截面类型,且应依照导线实际可承受最高温度对最大弧垂进行计量。
1.2 杆塔位优化排定在排定杆塔位时,应依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级实际工程杆塔设置条件具体开展;在线路穿过经济林区或果园时,应避免砍伐通道,仅对部分垂直距离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削顶、剪枝处理即可;若因地形限制或部分跨越树木零星分布,则可采取砍伐措施,若需要对防护通道进行处理,则应依照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木高度的2倍实施。
1.3 综合考虑及勘察沿线水文、地形条件相关设计单位应联合地质勘探单位,对沿线进行钻孔获取水样及土质,并试验评定地质水文特征;或在现场实行静力触探,通过计算机统计地层耐力及相关参数;根据勘探数据,统计当地地貌单元,组合验算极端低温、最大风速、是否属于重冰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以便于输电线路铁塔结构优化设计[1]。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路径6 覆冰气象条件7 导线、地线8 绝缘子和金具9 绝缘配合和防雷10 导线布置11 杆塔型式12 杆塔荷载13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1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单回110~750kV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单、双回110~750kV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是作为《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充而编制的。
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
70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刘关330kV重冰线路。
1992年建成了第一条天贵500kV高海拔重冰线路。
而早在1982年,为了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黄茅埂地区建立了大型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0.574km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14年,为500kV高海拔、重冰区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和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编制本规定创造了条件。
750kV线路,在我国因投运时间不长,尚缺乏运行经验。
然而,重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本规定,对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行。
2005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总则3.1 原重冰规定第1.1条的修改条文。
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特殊性。
一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主要控制条件。
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巨大威胁;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动态运行特性。
如不均匀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等;三是运行维护特别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
基于ANSYS的覆冰状态下输电铁塔的响应分析发表时间:2019-01-17T09:43:19.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陈春杨[导读] 摘要:对于一条投入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往往绵延数千米甚至数百千米,且路径的地貌地形差异很大,有平原、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形,再加上微气象等条件的变化,输电线路组成部分铁塔、导地线等的受力状况,都会因运行工况的变化反生改变。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四川乐山 614800摘要:对于一条投入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往往绵延数千米甚至数百千米,且路径的地貌地形差异很大,有平原、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形,再加上微气象等条件的变化,输电线路组成部分铁塔、导地线等的受力状况,都会因运行工况的变化反生改变。
覆冰作为其中一种运行工况,其对输电铁塔的力学特性影响更为突出。
当发生较大面积的输电线路覆冰时,有可能会发生铁塔构件屈服甚至倒塔的严重后果,而这一点对于具有相对特殊结构的同塔双回输电铁塔而言,更加明显。
故对覆冰状态下,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同塔双回输电铁塔的受力相应,并找出其中的相关规律,对今后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杆塔;覆冰;应力相应1引言据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灾后调查,冰灾中90%左右的倒塔都是由于不均匀覆冰以及自然条件下不均匀脱冰产生的顺线路方向的不平衡张力造成。
针对覆冰状态下,输电铁塔的力学特性的细致研究,找出铁塔主要构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及时有效地采取除冰措施,预防线路冰害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随着对输电线路覆冰灾害事故的不断认识。
鉴于此,本课题拟对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建立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旨在通过对输电线脱冰(自然及人工脱冰等状况下)前后铁塔响应的分析比较,达到校验铁塔强度的目的。
2同塔双回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建模2.1输电线路的组成架空输电线路主要由导线、地线、绝缘子(串)、线路金具、杆塔和拉线、基础以及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现行《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作废《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1 总则1.0.1为了在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套话,原则性问题。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
适用范围扩大。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由110kV~500kV调整为110kV~750kV,与GB50545-2010相一致。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及750 kV的双回及多回问题。
适用范围扩大。
去掉了原DL/T5154-2002条文“通信杆塔设计可参照采用”;略去了、。
DL/T5154-2012条文说明明确了临时线路、通信杆塔结构设计参照执行,原线路的改造和改建参照验算和设计。
基本一致1.0.3 本标准确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原则,给出了角钢铁塔和混凝土电杆的设计计算方法。
新增1.0.4 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一致1.0.5 杆塔结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新增与GB50545-2010条文:一致。
1.0.6 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一致1.0.7 本标准规定了杆塔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222167重庆电力设计院可研报告文本编制模板A检索号:55-QXXXK-A03xxxkVx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卷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重庆电力设计院工咨乙22820070002二〇〇X年X月重庆xxxkV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卷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设总:审定:xxxkVxxx工程总目录第一卷电力系统(检索号:55-QXXXK-A01)第二卷变电工程部分(检索号:55-QXXXK-A02)第三卷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检索号:55-QXXXK-A03)第四卷送出配套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检索号:55-QXXXK-A04)按照实际情形增减”第四(五)卷投资估算及经济评判部分(检索号:55-Q550K-A04 05)“当增加送出配套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卷册时,投资估算及经济评判部分顺编为第五卷”第三卷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目录1 工程概述11.1 设计依据11.2 工程概况11.3 要紧设计原则11.4 设计范畴12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32.1 变电站概况32.2 线路路径方案32.3 工程设想83 大跨过选点及工程设想(若无则删除该节)203.1 跨过点位置和跨过方式203.2 大跨过方案比较203.3 工程设想214 “两型三新”及全寿命周期设计在本工程中应用(下述各节按照情形增减)244.1 采纳新技术进行路径优化244.2 悬垂串采纳合成绝缘子244.3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纳降阻模块254.3 采纳节能金具254.4 高强度钢的应用264.5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础主柱设计274.6 原状土基础的应用285 存在的咨询题296 线路部分投资估算表297 与典型设计对比分析317.1 工程要紧技术参数317.2 工程要紧条件与典型设计差异分析317.3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差异分析337.4 对比分析及结论34附件:线路路径有关的意见、协议。
附图:输电附图X(有多条同电压等级线路时):线路路径图1:10000输电附图X:金具绝缘子串一览图输电附图X:全线杆塔一览图输电附图X:全线基础一览图输电附图X:大跨过杆塔一览图输电附图X:大跨过基础一览图1 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1.1.1 重庆市电力公司专题会议纪要《220千伏水碾站主变扩建等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任务定向谈判会议纪要》。
- 1 -第四篇 11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第16章 11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技术导则 16.1 概述结合规范和要求,制定西藏电网220kV 线路通用设计技术导则,包括设计气象条件、杆塔规划、导地线规格、绝缘配置、间隙圆图、防雷保护、塔头布置、联塔金具、杆塔荷载、结构优化等部分。
西藏电网110~50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110kV 输电线路包括1X 、1XZA 、1XZB 共计3个模块,其中1X 模块为原国网通用设计已有模块,1XZA 、1XZB 模块为本次新设计,本次共新设计32种塔型,其中1XZA 为单回路,1XZB 为双回路。
所有模块均按山区线路设计,所有塔型均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
西藏电网11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模块主要技术条件见表16-1。
表16-1 110kV 西藏电网通用设计模块编号及主要技术条件序号 模块编号子模块编号回路数导线型号 地线型号基本风速 (m/s )覆 冰 (mm )塔型 地形海拔高度 (m )1 1XZA1 单回路1×JL/G1A-185/30JLB20A-100 29 10 酒杯 山区 3000-4000 2 1XZA1XZA2 单回路 1×JL/G1A-185/30JLB20A-100 33 10 酒杯山区 4000-5000 3 1XZB1 双回路1×JL/G1A-240/30JLB20A-100 29 10 直线/耐张 山区 3000-4000 4 1XZB1XZB2 双回路 1×JL/G1A-240/30JLB20A-100 33 10直线/耐张山区 4000-5000 5 1X1 1×JL/G1A-240/30GJ-80 29 10 酒杯 山区 3000-4000 6 1X21×JL/G1A-240/30GJ-80 33 10 酒杯 山区 4000-5500 7 1X3 1×JL/G1A-240/30JLB20A-100 29 15 酒杯 山区 3000-4000 81X 1X4单回路1×JL/G1A-240/30JLB20A-100 33 15 酒杯山区4000-550016.2 气象条件本次西藏电网110~50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110kV输电线路1XZA、1XZB两个模块的气象条件见表16-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