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4.10.006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刘杰);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杨继勇)通信作者:刘杰,电子信箱:fhaalj@163.com?专家论坛?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

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刘杰 杨继勇

【摘要】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结构蛋白组装成的颗粒,具有与病毒颗粒相

似的外部结构和抗原性,但不含病毒基因。可采用酵母、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昆虫细胞和细菌系

统表达VLPs抗原。VLPs作为疫苗,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以作为其他佐剂、多肽疫苗的

整合平台设计嵌合体疫苗。本文就病毒样颗粒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

综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739-742)

【关键词】 病毒样颗粒; 疫苗; 免疫学检测

Researchprogressofvirus-likeparticlesanditsapplication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us

diseases LiuJie*,YangJiyong.*DepartmentofLaboratory,theMilitaryGeneralHospitalofBeijing

People′sLiberationArmy,Beijing1007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iuJie,Email:fhaalj@163.com

【Abstract】 Virus-likeparticles(VLPs)areparticlesformedbyoneorseveralstructuralproteins

fromviruseswithsimilaroutsidestructureandantigenicityofthenativevirusescontainingnovirus

genome.VLPsantigencanbeproducedinyeasts,mammaliancells,plantcells,insectcellsand

bacteria.VLPsvaccinecaninduceimmuneresponseeffectively.Otheradjuvantorpolypeptidecanbe

integratedintoVLPstoconstructchimericvaccines.Thisreviewfocusesonresearchprogressofvirus-like

particlesanditsapplication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usdiseases.(ChinJLabMed,2014,37:

739-742)

【Keywords】 Virus-likeparticles; Vaccine; Immunologyassay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是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壳结构,形态和结构与天然病毒粒子相似,免疫原性较好,但不能自主复制,没有感染性,因而安全性好。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30多种感染人和动物的不同病毒已经研制出相应的VLPs,其中一部分VLPs已成为预防病毒病的潜在候选疫苗。

一、病毒样颗粒

在1978年,发现多瘤病毒的主要荚膜蛋白在无病毒核酸的情况下可自组装成VLPs[1]。1984年,自然杂志报道了HBV表面抗原VLPs疫苗的试验结果[2]。在铝佐剂中,采用酵母表达的重组HBsAg刺激小鼠、猴和猩猩产生高滴度HBV特异性抗体。免疫的猩猩可完全抵御静脉给予的人血清来源的HBV的攻击。1986年,该VLPs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人HBV感染[3]。

研究表明,VLPs是含有某种病毒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其制备原理是在体外高效表达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在合适的VLPs装配和释放的条件下,成功装配释放出在形态上类似于天然病毒的空心颗粒,没有病毒的核酸(DNA/RNA),不能自主复制,其在形态上与真正病毒粒子相同或相似,可通过和病毒感染一样的途径呈递给免疫细胞,有效地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保护反应。病毒的衣壳蛋白一般具有天然的自我装配能力。根据病毒包膜的有无,VLPs分为无胞膜VLPs和有胞膜VLPs两种类型。乳头瘤病毒等可形成无包膜VLPs,HBV等可形成有包膜VLPs。

二、VLPs与疫苗

病毒性疾病疫苗通常是由减毒株或化学灭活的病毒制备。然而,灭活或者减毒疫苗株有毒力返祖的可能。尤其是高度遗传变异的病毒更应关注这些问题。活病毒疫苗对免疫动物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而

VLPs可以弥补以上缺陷,由于VLPs保留了天然病毒颗粒的空间构象和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免疫性强,不但能激发体液免疫,而且可以激发细胞和黏膜免疫,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VLPs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新型亚单位疫苗,因为它们由非感染性的病毒组件亚单位组成,但同时在立体结构上又模拟了真实的病毒粒子,对宿主而言是失活的病毒颗粒,所以又是灭活疫苗的一种新形式。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比其他亚单位疫苗具有更好的构象,比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更安全,在某些程度上,传统的疫苗有可能被VLPs疫苗所替代[4]。在实践中,VLPs模拟病毒粒子的结构通常意味着低剂量的抗原相关亚单位疫苗足以产生相似的保护性反应。此外,VLPs具有与天然病毒更相似的构象表位、更强的免疫原性以及与其他疫苗形式相对独特的结构灵活性,无疑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势必带来新突破的疫苗技术。

VLPs作为疫苗按照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VLPs疫苗、嵌合VLPs疫苗、VLPs耦联或交联疫苗以及VLPs冲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后获得的DCs疫苗[5]。根据病毒包膜的有无,也可分为无胞膜VLPs疫苗和有胞膜VLPs疫苗。按照临床应用可分为两类:(1)预防性疫苗。已经有超过35个家族的110种病毒样颗粒被成功构建,目前许多已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6]。(2)治疗性疫苗[7]嵌合VLPs可实现多价或多种病毒抗原的共同免疫,在治疗病毒性疾病、肿瘤以及过敏性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1.乳头瘤病毒样颗粒: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有15型,其中HPV16,HPV18是世界范围内的优势流行株,HPV58是东亚地区、中美和南美地区优势流行的病毒株。谢喜秀等[8]进行含HPV58型的HPV16/18/58混合型VLPs疫苗的研究,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获得的疫苗可诱发持久高滴度的HPV58特异性中和抗体。

2.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病毒样颗粒:李晓楠等[9]将经昆虫密码子优化的EV71P1和EV713CD基因,利用Bac-to-Bac系统成功组装了EV71-VLPs,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EV71P1-3CDBacmid表达质粒,并表达和纯化了EV71VLPs,这为今后EV71VLPs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兔出血症病毒样颗粒:严维巍等[10]将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4中,获得了克隆化的重组杆状病毒pBLUEBAC4-VP60。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收获特异性重组蛋白,可被兔抗RHDV高免血清所识别,并且具有与天然VP60相似的抗原性。

4.丙肝病毒样颗粒:Mihailova等[11]将HCVE2蛋白基因高变区插入到HBV核心抗原表面,制备了HBV核心抗原和HCVNS3嵌合VLPs。免疫结果显示,该嵌合VLPs不仅能诱导产生针对HBV核心抗原的高水平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而且还能够产生针对HCV衣壳表位的体液免疫反应和T细胞增殖反应。

5.流感病毒样颗粒:高啸[12]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1N1毒株的VLPs,重组甲型H1N1-VLPs蛋白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同时他们还进行了甲型流感通用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初步研究。

6.HIV-1病毒样颗粒(HIV-1VLPs):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HIV-1病毒样颗粒,将带有HIV-1病毒被膜蛋白gp160基因的pcDNA3.1/BaLgp160真核表达载体和带有HIV-1核心蛋白(gag)的pVRC3900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收集病毒样颗粒,电镜观察可见自行装配的HIV病毒样颗粒[13]。

7.登革病毒样颗粒(dengue-VLPs):病毒的结构蛋白可产生2种VLPs。一种是衣壳蛋白核衣壳样颗粒(nucleocapsid-likeparticles,NLP)。另一种是前膜蛋白/膜蛋白(prM/M)VLPs。在毕赤酵母基因组中,表达的VLPs,免疫接种BALE/c小鼠,能诱导产生具有中和能力的抗体,其免疫效果类似于灭活病毒制剂[14]。

8.轮状病毒样颗粒(rota-VLPs):轮状病毒目的基因用杆状病毒载体(pAcAB4)形成重组体,其表达产物VP2和VP6蛋白可以用来构建轮状病毒样颗粒,从而刺激机体产生血清中和抗体[15]。

9.嵌合VLPs疫苗研究:由于病毒结构蛋白亚基上有病毒装配的非关键区域,可将外源表位插入此处,而不影响病毒颗粒装配,由此可开发出嵌合VLPs疫苗。嵌合VLPs是以某种病毒的外壳或外膜结构作为VLPs核心进行适当的修饰改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其上融合其他抗原表位,实现多价或多种病毒抗原的共同免疫。Wang等[16]将由H1N1HA、M1组成的VLPs嵌合了修饰后的沙门菌鞭毛蛋白,鞭毛蛋白可以发挥分子佐剂的功能。同非嵌合VLPs相比,小鼠肌注嵌合VLPs后,可获得更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嵌合VLPs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克服了传统疫苗的不足,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预防兼治疗的候选疫苗,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四、VLPs的表达系统

目前已有报道通过多种系统表达病毒结构蛋白成功构建VLPs,如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昆虫细胞以及原核细胞表达系统。

1.酵母细胞表达系统:酵母细胞能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表达水平高、易于放大、成本低。199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登革病毒2型全部结构蛋白成功构建了VLPs[17]。

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生产的VLPs可发生正确的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性状和天然病毒的衣壳相似,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李子璇等[18]成功应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表达了禽偏肺病毒C型核衣壳N蛋白,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为与禽偏肺病毒核衣壳N蛋白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3.植物细胞表达系统:Meshcheriakova通过改造后的新型豇豆花叶病毒载体,成功表达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Bcoreantigen,HBcAg),并检测到了HBcAgVLPs[19]。

4.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杆状病毒基因组具有容纳大量外源基因的能力,在昆虫细胞内表达的病毒结构蛋白可以自组装成VLPs并分泌到培养基中,因此该系统广泛用于构建VLPs。有研究者将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甲(A)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了流感病毒VLPs[20]。

5.原核细胞表达系统:Chuan等[21]对宿主株系、表达质粒、诱导剂浓度、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通过低密度大肠杆菌高水平表达形成VLPs的可溶性结构蛋白,表达水平达到了180mg/L。

由于原核表达系统不能对蛋白进行必要的糖基化修饰,不利于VLPs的形成。目前多数VLPs的构建选择的都是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现就常用的3种表达系统的优缺点进行简述。(1)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可以大量、高效的表达目的蛋白。杆状病毒的宿主范围窄,安全性好,并且杆状病毒单独就可以引起天然免疫反应。该表达系统能对病毒结构蛋白进行多种修饰,利于正确包装VLPs。但由于杆状病毒颗粒和VLPs很难被分离,故利用该系统大量生产VLPs疫苗存在着挑战。(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安全简单快速完成大规模的生产VLPs,能够对其所表达的外源蛋白进行多种修饰,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天然构象,且成本较低。但该系统表达的包膜病毒VLPs在自组装过程中经常带有非必需的宿主细胞膜蛋白,可能带来一定的副反应。(3)植物表达系统安全性好、表达蛋白迅速且产量高,可直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VLPs作为疫苗,经口服或鼻腔免疫,通过肠黏膜吸收,减少哺乳动物病原体的污染。但该系统也存在难以分离纯化的问题。

五、VLPs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VLPs也可以应用于免疫测定。相对于单个病毒蛋白,使用VLPs对抗体进行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005年彭建明和李金明[22]就综述了VLPs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有抗HPV抗体、抗HEV抗体、抗HCV抗体、抗风疹病毒抗体的检测等。在抗原检测中的应用,有利用Norwalk-VLPs免疫实验动物,提纯抗体建立酶免疫方法,检测Norwalk病毒感染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抗原。王静[23]构建了无生物传染危险性且耐RNase的HCV-RNA1b、2a和6型病毒样颗粒,与目前冻干血清的标准物质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可有效地用于临床实验室HCV-RNART-PCR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分型检测方法评价,对于HCV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VLPs作为疫苗除了可以用于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性和免疫测定外,也可以用于治疗。Govan等[24]用棉尾兔乳头瘤病毒样粒子免疫新西兰白兔。结果该VLPs能使棉尾兔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乳头瘤消退。以上研究表明VLPs疫苗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具有广阔的前景。

六、结语

目前已经有多种VLPs疫苗在小型动物模型中取得了成功。但人们在开发VLPs疫苗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病毒样颗粒在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插入抗原表位的大小和选择表达系统等。组装由多种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时,表达不同蛋白的载体进入同一细胞的概率较小,降低了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会和VLPs组装几率,产生VLPs的几率相对降低。嵌合VLPs在应用中也存在局限,如果核心VLPs较小,不易融合较大的外源抗原蛋白。虽然已使用多种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VLPs,但在如何有效放大工艺水平、提高VLPs组装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另外多种VLPs疫苗在免疫动物后,需要

添加佐剂后才能达到免疫效果,而佐剂和VLPs的剂量比例关系需要进一步验证。除此之外,VLPs免疫途径不同,其免疫效果也不同。同时目前的研究都是临床前实验,其安全性和效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尽管如此,VLPs不含核酸,不能自主复制,不具有传染性,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可塑性、出色的免疫原性,具有承载DNA及其他分子的能力,并且能够诱导产生高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因而可成为一种新型疫苗。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更多的VLPs疫苗成功问世,有一些VLPs疫苗已经取得了执照[3],有2种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许可并投入市场的人乳头瘤病毒样粒子疫苗Cervix和Gardasil在临床上能够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25]。这些结果将无疑对VLPs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新型疫苗开发、新型药物递送载体开发及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BradyJN,ConsigliRA.ChromatographicseparationofthepolyomavirusproteinsandrenaturationoftheisolatedVP1majorcapsidprotein[J].JVirol,1978,27:436-442.

[2]McAleerWJ,buynakEB,MaigetterRZ,etal.HumanHepatitisBVaccinefromrecombinantyeast[J].Nature,1984,307:178-180.

[3]SoottiN,RybickiEP.Virus-likeparticlesproducedinplantsaspotentialVaccines[J].ExpertRevVaccines,2013,12:211-224.

[4]LiuF,GeS,LiI,etal.Virus-likeparticles:potentialveterinaryvaccineimmunogens[J].ResVetSci,2011,93:553-559.

[5]张艳,刘春燕,宋淑霞.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11:1126-1128.

[6]AndrisZ.Construc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virus-likepartides:areview[J].MolBiotechnol,2013,53:92-107.

[7]PetryH,ColdmannC,AstO,etal.Theuseofvirus-likeparticlesforgenetransfer[J].CurrOpinMolTher,2003,5:524-528.

[8]谢喜秀.以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样颗粒(VLP)为基础的预防性疫苗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9]李晓楠,曹明慧,李培锋.新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11:1014-1018,1031.

[10]严维巍,崔治中,王永坤.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能自聚成病毒样颗粒的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J].病毒学报,2004,20:333-337.

[11]MihailovaM,BoosM,PetrovskisI,etal.Recombinantvirus-likeparticlesasacarrierofB-andT-cellepitopesofhepatitisCvirus(HCV)[J].Vaccine,2006,24:4369-4377.

[12]高啸.甲型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13]许丹,郑瑾,孙丽娜,等.HIV-1病毒样颗粒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93-95,98.

[14]ShangW,LiuJ,YangJ,etal.Denguevirus-likeparticles: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J].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12,94:39-46.[15]Bertolotti-CiarletA,CiarletM,CrawfordSE,etal.Immunogenicityandprotectiveefficacyofrotavirus2/6-virus-likeparticlesproducedbyadualbaculovirusexpressionvectorandadministeredintramuscularly,intranasally,ororallytomice[J].Vaccine,2003,21:3885-3900.

[16]WangBZ,QuanFS,KangSM,etal.Incorporationofmembrane-anchoredflagellinintoinfluenzavirus-likeparticlesenhancesthebreadthofimmuneresponses[J].JVirol,2008,82:11813-11823.

[17]LegendreD,FastrezJ.ProductioninSaccharomycescerevisiaeofMS2virus-likeparticlespackagingfunctionalheterologousmRNAs[J].JBiotechnol,2005,117:183-194.

[18]李子璇,韦莉,王菁,等.禽偏肺病毒C型核衣壳N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及鉴定[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29.doi:10.13473/j.cnki.issn.1002-3186.2014.0083[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May30,2014].

[19]MeshcheriakovaIuA,El'darovMA,ScalesL,etal.ProductionofhepatitisBviruscoreparticlesproteininplants,byusingcowpeamosaicvirus-basedvector[J].VoprVirusol,2008,53:15-20.

[20]PushkoP,TumpeyTM,BuF,etal.Influenzavirus-likeparticlescomprisedoftheHA,NA,andM1proteinsofH9N2influenzavirusinduceprotectiveimmuneresponsesinBALB/cmice[J].Vaccine,2005,23:5751-5759.

[21]ChuanYP,LuaLH,MiddelbergAP,etal.High-levelexpressionofsolubleviralstructuralproteininEscherichiacoli[J].JBiotechnol,2008,

134:64-71.

[22]彭建明,李金明.病毒样颗粒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91-93.

[23]王静.内含HCVRNA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实时荧光RT-PCR分型检测方法的系列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2008.

[24]GovanVA,RybickiEP,WilliamsonAI.Therapeuticimmunisationofrabbitswithcottontailrabbitpapillomavirus(CRPV)virus-likeparticles

(VLP)inducesregressionofestablishedpapillomas[J].VirolJ,2008,5:45.

[25]ChenJ,NiG,LiuXS.Papillomavirusvirus-likeparticle-basedtherapeuticvaccineagainsthumanpapillomavirusinfectionrelateddiseases:immunologicalproblemsandfuturedirections[J].CellImmuno1,2011,269:5-9.

(收稿日期:2014-06-27)

(本文编辑:武昱)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杰, 杨继勇, Liu Jie, Yang Jiyong

作者单位:刘杰,Liu Jie(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杨继勇,Yang Jiyong(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

刊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卷(期):2014(10)

参考文献(25条)

1.Brady JN;Consigli RA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polyoma virus proteins and renaturation of the isolated VP1 major capsid protein 1978

2.McAleer WJ;buynak EB;Maigetter RZ Human Hepatitis B Vaccine from recombinant yeast 1984

3.Sootti N;Rybicki EP Virus-like particles produced in plants as potential Vaccines 2013

4.Liu F;Ge S;Li I Virus-like particles:potential veterinary vaccine immunogens 2011

5.张艳,刘春燕,宋淑霞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11)

6.Andris Z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s-like partides:a review 2013

7.Petry H;Coldmann C;Ast O The use of virus-like particles for gene transfer 2003

8.谢喜秀以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样颗粒(VLP)为基础的预防性疫苗的研究[学位论文] 2013

9.李晓楠,曹明慧,李培锋新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期刊论文]-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11)

10.严维巍,崔治中,王永坤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能自聚成病毒样颗粒的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期刊论文]-病毒学报2004(4)

11.Mihailova M;Boos M;Petrovskis I Recombinant virus-like particles as a carrier of B-and T-cell epitopes of hepatitis C virus(HCV) 2006

12.高啸甲型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初步研究 2011

13.许丹,郑瑾,孙丽娜,耿宜萍,李旭,王一理HIV-1病毒样颗粒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

14.Shang W;Liu J;Yang J Dengue virus-like particle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2012

15.Bertolotti-Ciarlet A;Ciarlet M;Crawford SE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rotavirus

2/6-virus-like particles produced by a dual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and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intranasally,or orally to mice 2003

16.Wang BZ;Quan FS;Kang SM Incorporation of membrane-anchored flagellin into influenza virus-like particles enhances the breadth of immune responses 2008

17.Legendre D;Fastrez J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of MS2 virus-like particles packaging functional heterologous mRNAs 2005

18.李子璇,韦莉,王菁,朱姗姗,张春燕,柳舒航,全荣,阎旭,陈武禽偏肺病毒C型核衣壳N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及鉴定[期刊论文]-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4)

19.Meshcheriakova IuA;El'darov MA;Scales L Produ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particles protein in plants,by using cowpea mosaic virus-based vector 2008

20.Pushko P;Tumpey TM;Bu F Influenza virus-like particles comprised of the HA,NA,and M1 proteins of H9N2 influenza virus induce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in BALB/c mice 2005

21.Chuan YP;Lua LH;Middelberg AP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soluble viral structural 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 2008

22.彭建明,李金明病毒样颗粒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2)

23.王静内含HCV RNA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实时荧光RT-PCR分型检测方法的系列研究[学位论文] 2008

https://www.doczj.com/doc/9e15057581.html,an VA;Rybicki EP;Williamson AI Therapeutic immunisation of rabbits with cottontail rabbit papillomavirus (CRPV) virus-like particles (VLP) induces regression of established papillomas 2008 25.Chen J;Ni G;Liu XS Papillomavirus virus-like particle-based therapeutic vaccine agains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related diseases:immunological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2011

引用本文格式:刘杰.杨继勇.Liu Jie.Yang Jiyong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10)

大肠杆菌表达的病毒样颗粒疫苗_李少伟

收稿日期:2013-1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25030;81172885)*通信作者:E-mail :nsxia@https://www.doczj.com/doc/9e15057581.html, 夏宁邵,男,1964年7月生,教授,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全国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基础及转化研究。主持研制出全球第一个商品化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及30余种传染病诊断试剂盒并均实现产业化,研制的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二价疫苗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所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获授权专利22项,在Lancet 、PNAS 等SCI 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大肠杆菌表达的病毒样颗粒疫苗 李少伟,夏宁邵 *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 361102) 摘要: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位于纳米尺度的大小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且不含有病毒基因,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也是基于结构进行疫苗设计的重要结构载体。目前已上市的乙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戊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均采用病毒样颗粒形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具有安全性好、生产周期短、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在病毒样颗粒疫苗应用上具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利用大肠杆菌研制戊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进展,特别是这些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及组装、表位结构特征和临床试验结果。 关键词:疫苗;病毒样颗粒;大肠杆菌;戊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重组蛋白 Virus-like particle-based vaccine development using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system LI Shaowei, XIA Ningshao *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gnostics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in infectious diseas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 China ) Abstract: Virus-like particles (VLPs) are generated by the self-assembly of viral structural protein using various expression systems. VLPs ensemble native virus particles in morphology and maintain key immune epitopes as authentic virus. In light of nanometer-sized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20- 60 nm, VLPs were shown to be a passport to immune recognition, thus being capable of eliciting strong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Recombinant VLP-based vaccines have superior safety profiles due to lack of any viral genome. There are several licensed and highly successful VLP-based vaccines produced using recombinant DNA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对不同类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最近,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暴发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全球一系列动物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最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罗马提交会议指出[1],当面临AI大流行威胁时,采取大规模扑杀感染动物的措施会丧失很大一部分食物来源,使地方养禽业遭受严重打击,显得不太合理。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努力集中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免疫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毒的扩散和提高群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控制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nus,AIV)的广泛传播[2]。然而,如果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威胁公众健康。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AIV疫苗是专家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理想的疫苗应具有高的生物保护容量,同时消除环境污

染和易感动物感染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对于AIV疫苗的发展,以下几种设计思路均已被采用或尝试。 1全病毒灭活疫苗 由于AIV基因组的抗原漂移,AIV疫苗仅能提供70%的保护力。针对这种特点,AIV灭活疫苗通常制备成针对几种不同亚型AIV的多价疫苗,己证明1种灭活疫苗可以至少包括4种不同的AIV亚型。同只含单一亚型的疫苗比,多价疫苗并没有减弱对同一种HA亚型AIV攻击的有效保护[3],而且各亚型抗原之间不产生免疫干扰。AIV灭活疫苗能使免疫鸡群在感染AIV野毒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是AI 防治的主动措施、关键环节和最后防线。而且灭活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免疫持续期长等特点,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商品化的AIV疫苗应用于家禽中。我国己研制成功不同亚型的AIV疫苗,且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灭活苗本身存在一些缺陷[4],主要是:影响疫情监测;存在散播病毒的风险;免疫剂量较大,制备成本高。其最突出的缺点是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粘膜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 应答,因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呼吸道中AIV的复制。近年来,人们试图从技术上突破此缺点,筛选并利用同亚型弱毒疫苗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学习目标 1.会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会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会说出艾滋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概念、特点 概念: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请同学们用约4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P69—70页内容,结合“资料分析”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靠飞沫、空气传播的。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 2.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 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和家人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感染上传染病。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学以致用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2、蚊子叮咬疟疾患者甲后,又去叮咬乙,乙也患了疟疾。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2.弟弟被传染前是()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了()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请同学们用约3分钟时间,自学课本71—72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2、结合图Ⅷ—2判断分别属于哪种措施?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课堂小结 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寄生虫或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3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 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疫苗一出现诸多缺陷,利用基因工程开发新疫苗是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目前开发的主要有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独特性疫苗。本文对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制品免疫系统病毒样颗粒基因工程疫苗应用 1 基因工程疫苗的概念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如把编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DNA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把乙肝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插入牛痘苗基因组中制成的多价疫苗等。 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编码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用以转染细胞或真核细胞微生物及原核细胞微生物后得到的产物.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 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2 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简介 目前利用基因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使用和正在研制开发生物新型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独特性疫苗等。这些疫苗统称为基因工程疫苗。 2.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又称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指只含有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能利用体外表达系统大量表达病原体主要保护性蛋白作为免疫原。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便于大规模生产。 在研制亚单位疫苗时,首先要明确免疫原活性的目的DNA片段。其次还必须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用来表达基因产物。迄今研制出的亚单位疫苗有预防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也有激素类亚单位疫苗。比较成功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有人乙型肝炎病毒亚单位疫苗(酵母表达系统)口蹄疫病毒亚单位疫苗,牛瘟病毒亚单位疫苗,猪细小病毒亚单位疫苗等。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分为三类:细菌性疾病亚单位疫苗,现已研制出预防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炭瘯菌,链球菌等都能对相应的疾病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1];病毒性亚单位疫苗,病毒病原体只编码少数几种基因产物,大部分分析类病毒基因组已被克隆测序。目前已商品化和中试验阶段的病毒性疾病亚单位疫苗主要有乙型肝炎、口蹄疫、狂犬病等十几种亚单位疫苗;激素类亚单位疫苗。动物的生长受生长激素的调节。而生长激素的分泌受生长抑制素的抑制。所谓生长抑制素疫苗是以生长抑制素作免疫原,使免疫动物的生长抑制素水平下降,生长激素释放增多,使牛、羊等家畜获得显著的增重效果[5]。 2.2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可以是非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之表达某种特定病原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也可以是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或去掉毒性基因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在这种疫苗中,抗原决定簇的构像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的构象相同或者非常相似,兼有活疫苗和死疫苗的优点。在免疫力上很有优势。主要有基因突变疫苗和复制性活载体疫苗。基因突变体疫苗,这类疫苗是认为的将病原体的某个或某些基因全部或部分删除,使其毒力下降不在引起临床疾病但仍能感染宿主并诱发保护性免疫力[2]。这种疫苗的突出特点是不易返祖而重新获得毒力。缺失的基因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志用于建立鉴别诊断方法。虽然到目前为止这类疫苗的成功例子还不多,但的确是研制疫苗的一

于学校卫生及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

关于学校卫生及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 卫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使患病的概率增加。 一、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总之,学生学会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可以防止很多问题。现在社会上存

在的一些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上级要求,要及时处理和控制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做好我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做好。 二、环境卫生:人们的生活时刻都与环境相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都与人们身心健康密不可分。这里我主要讲讲寝室卫生。健康从寝室做起,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讲究寝室卫生,对促进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注意空气卫生:改善寝室空气卫生质量,要注意通风换气,早上起床后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晚上睡觉时窗户也要留个通风口。 2、做好每天的室内卫生:应做到床上平整、衣柜整洁、盆内无脏裤袜,鞋子及时换洗;地面无垃圾、洗漱台清洁、便池无异味等。 3、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床上用品应该定期清洗和晾晒。 4、不要随便在床上坐卧:从外面回到寝室,不要随便在床上坐,更不要就这样睡在床上,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尘污染床上用品,影响身体健康。 同学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规范化诊治答案华医网

禽流感患者当年龄≥()岁是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60岁 对可疑的禽流感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宜首选()核酸检测 禽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10天 H7N9禽流感不建议使用以下哪种药物金刚烷胺 目1、禽流感重症病例无创通气治疗( )小时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A、1-2 B、2-4 C、5-8 D、6-10 E、12-24 目2、禽流感病毒加热至65C ( )分钟以上可火活 A、2 B、5 C、20 ●D、30 E、10 目3、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恶心、呕吐 ●B、肺炎 C、头晕头疼 D、咯血

目4、禽流感诊断的次要标准,下列错误的是( ) ●A、呼吸频率≥2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lg C、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D、血尿素氮≥7.14mmol/L E、多肺叶浸润 目5、禽流感患者病情出现下列情况,应进行氧疗( ) A、呼吸频率<24bpm B、呼吸频率<20bpm C、吸空气时Sp02<98% ●D、吸空气时Sp02<92% E、以上都是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用量为()IU/kg 20 世界狂犬病日是() 9月28日 下列哪项不是狂犬病的分期()致死期 下列关于狂犬病病毒的生存条件说法错误的是()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狂犬病伤口处理时,冲洗每一处伤口至少()分钟 15 1、下列关于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说法错误的是() A、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 B、出现兴奋、烦躁、恐惧 ●C、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迟钝 D、“恐水”症状

E、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 目2、关于狂犬病初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要注意禁忌证 B、接种中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C、接种反应较重,应及时就诊 D、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E、严重不良反应,更换另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目3、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包括( ) A、犬、猫 B、蝙蝠 C、浣熊 ●D、鸡、鸭 E、狐狸、狼 目4、狂犬病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 )天和第( )天各接种1剂疫苗 ●A、0;3 B、0;1 C、1;3 D、1;5 E、3;5 目5、狂犬病伤口确需缝合者,清创消毒后,先在伤周围汉润注射抗毒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至少( )小时后再做外科处理 A、1

生物技术疫苗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生物技术疫苗,生物技术疫苗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缺失或突变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DNA疫苗。 关键词: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缺失或突变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DNA疫苗 1生物技术疫苗 上世纪,常规疫苗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原始疫苗不安全,人工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时间短,生产成本高,灭活不彻底往往容易散毒;体外培养细菌或病毒容易污染其它病原,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与自然感染动物鉴别,使疾病流行复杂化等[1]。生物技术疫苗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人原核或真核系统使其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或进行突变,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生物技术疫苗只含有病原的部分组成,而常规疫苗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因此生物技术疫苗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好,对致病力强的病原更是如此。生物技术疫苗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廉价更大批地生产;易于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由于生物技术疫苗中只含有病原的一种蛋白成份,或者缺失某一蛋白成份,因此通过检测野毒中含有,而生物技术疫苗中没有的病毒蛋白的抗体可以方便地从免疫动物中区分出野毒感染者;利用活载体可制成多价疫苗,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就其应用前景而言生物技术疫苗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常规疫苗的大量培养病原微生物、灭活不彻底、活疫苗的毒力返强等缺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更集中产生免疫应答;有利于制成多价苗和多联苗,简化免疫接种程序;易于工业化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有利于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不影响疫病的监测与诊断,利于疫病的控制、净化和消灭;使用方便,便于保存等。生物技术疫苗为一种理想疫苗,它只能在细胞中剌激合成抗源,从而引发细胞的免疫应答。与传统疫苗相比,生物技术疫苗还有独特明显的优势:①具备可操作性,如BCG卡介活疫苗,是构成一次免疫产生对多种疾病持久防御的疫苗,将刺激机体对各病原体产生保护性免疫;②安全广泛性,1949 年以来全世界有35 亿人接种BCG,并发症极少,安全性高;③免疫应答范围广,植物可表达动物和人类病原体,一种植物可以同时表达几种抗原;④稳定、成本低,种子或块茎中的抗原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失去活性,基因疫苗生产成本低,价廉,适宜于广大农村;⑤卫生无病原污染,可直接食用免疫,避免了使用注射器的疾病传染,易于推广,易被人们所接受;⑥经济性好,大规模种植疫苗无需提取纯化过程和冷藏,长途运输方便,种植者也无需反复购买种子和种苗;⑦母体抗体存在时新生儿免疫也是可能的;③易获得多价疫苗,将不同抗原基因的转基因植物进行杂交,很容易获得多价转基因植物疫苗;⑨免疫期持久;⑩能同时使用多种疫苗[2]。 2生物技术疫苗的分类 根据生物技术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和疫苗组成的不同,目前可分为四大类:①基因工程亚单位苗②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③活载体苗④DNA疫苗⑤合成肽疫苗。 各种生物技术疫苗的性质见表[3] 项目基因工程亚基因缺失或活载体苗DNA苗合成肽疫苗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急性甲型肝炎起病急,临床表现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约2-4个月;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常无发热,其他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3、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

凡尔灵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 商品名:凡尔灵V AXIGRIP 英文名:Inactivated Split Influenza V accine 汉语拼音:Liuxingxing Ganmao Bingdu Liejie Yimiao [成份和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液体,主要成份: 每0.5g含: —流感病毒在鸡胚中培养,用三硝基甲苯-X-100裂解,福尔马林灭活,纯化,抗原等效于:A/布里斯班/59/2007(H1N1)-类似株15μg血凝素 A/布里斯班/10/2007 (H3N2)-类似株15μg血凝素 B/布里斯班/60/2008-类似株15μg血凝素 —赋形剂成份: 钠盐: (氯化钠、磷酸氢二钠二水化合物) 钾盐: (氯化钾、磷酸二氢钾) 本疫苗成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北半球)和欧盟决议的2009/2010季节流感毒株。 [接种对象] 尤其推荐用于易发生相关流感并发症的人群,由于流感季节性发生,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温带地区秋季开始时接种,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到是前或开始时接种。 [作用与用途] 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规格] 0.5ml/支(成人剂量) [免疫程序和剂量] 成人及36个月以上的儿童:接种一剂,每剂0.5ml。 用前应将该疫苗置于室温并充分摇匀,然后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同任何其它制剂一样,该疫苗可能在某些人中引起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临床实验中发生如下不良反应: 常见: - 局部反应:红,肿,疼,瘀癍,硬结。 - 全身反应:发热,头晕,寒战,虚弱,头疼,出汗,肌痛,关节痛。 上述反应无需治疗,一般一至两天会自然消失。 上市后监测期,有下列不良反应报告: 少见:一般的皮肤反应,如瘙痒,风疹或皮疹。 罕见: - 神经痛(疼痛沿神经通络分布),感觉异常(对触,疼,热,冷或振动的感觉异常),惊厥,—过性血小板减少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综述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能够导致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1994年,和HP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原。此外,HP还与糖尿病、冠心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一些肠道外疾病有重要关系。目前HP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杀灭细菌效率超过90%。但是,这种治疗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药物疗法副作用较多,如口腔异味、腹痛、恶心、呕吐等;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对于发展中国家感染人群来说治疗费用相对昂贵等。免疫接种有望成为预防HP感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1)。近年来,HP感染呈上升趋势,有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HP的最简单、经济、快捷的手段。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诸如灭活全菌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DNA疫苗及缓释疫苗等相继问世,其优、缺点也比较明显。本文对以上几种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疫苗 一. 研究幽门螺杆菌疫苗的迫切性 早在1994年,WHO就已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确认为一级致癌因子,但长期以来对HP感染的药物治疗一直受到治愈率低、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及耐药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现阶段全球感染人数仍呈上升趋势。HP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有效

控制及降低HP感染率、发病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二.Hpylori疫苗开发策略 由于Hpylori仅感染胃上皮细胞表面,它们的发病由病原菌的粘附、定居和繁殖所决定,其感染局限于循环抗体难以达到的地方。因此,这类疫苗应主要着眼于产生分泌性抗体,阻止细菌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 这种疫苗以经血循环途径给予通常是无效的,疫苗只是通过与感染相同的途径给予,才能在通常的感染部位诱导出足够的分泌型抗体。疫苗接种应能诱导针对大量表面蛋白的强烈的粘膜免疫应答。而疫苗引起的免疫主要针对H pylori开始粘附过程的关键性抗原结构,即阻断Hpylori在胃粘膜的粘附。 Hpylori的毒力因子有许多种,如尿素酶、热休克蛋白、VacA、CagA、过氧化氢酶等,从理论上讲,不大可能运用“减法”策略研制一种成功的减毒疫苗,因此, “加法”策略是Hpylori疫苗研究过程中应用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Hpylori疫苗开发策略必须建立在经充分鉴定的、高度保守的纯化抗原上,并能诱导有效的粘膜免疫应答。 三.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进展 1.HP全菌灭活菌苗 Czinn和Nedrud首先证实Hpylori全菌蛋白抗原联合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可预防小鼠和雪貂感染Hpylori,并表明预防性疫苗与胃肠道IgG和IgA反应有关。1999年Goto等用超声处理的H pylori悉尼株全菌抗原+CT口服接种C57BL/6小鼠,取胃组织做细菌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16年3月7日 参与人:全体师生全体家长 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讲话稿如下: 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通过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

给易感者,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一般有明显的受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寒颤,高烧,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较轻。重症病人会持续高热,剧咳,血性痰,常有严重的并发症。 (二)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三)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0岁以内的小儿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临床以发烧多见,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疹色红,疱浆清,此起彼伏以向躯干为多,结痂脱落后不留痕。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传染性极强,幼托,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四)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

病毒活疫苗与灭活苗的优缺点

病毒活疫苗与灭活苗的优缺点病毒疫苗的主要效果是预防或降低病毒病的严重程度。目前使用的抗感染疫苗可以分为三类: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其它类型疫苗还有: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抗独特型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不同的手段,使病毒的毒力减弱或丧失,机体在接受该疫苗后不发生或出现很轻的临床症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免疫反应,使之在以后接触该病毒时,保护机体不患病或患病的临床过程较轻。 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方式,具有较强保护作用。 2)由于是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 3)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4)可以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点眼、滴鼻、口服等),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 5)可以通过病毒所有抗原(病毒包括多种抗原,其中一种或两种就能引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反应。 6)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冷冻保存(-15℃~-20℃)。 其主要缺点: 1)既然是活病毒制剂,有可能污染其它活的病原体; 2)一些减毒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

3)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病毒毒力回复; 4)在一些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5)在某些时候,野毒株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 6)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7)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灭活疫苗 由完整的病毒组成,使其致病性丧失或减弱,但是仍然保持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免疫原性,接种后病毒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保护作用。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的差别在于疫苗中的病毒不具有感染性,在体内不能增殖。 其主要优点: 1)由于不存在有感染性病毒存在,比较安全; 2)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 3)其它活病原体污染问题较少; 4)生产相对简单。 主要缺点: 1)免疫效果一般低于减毒活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包括中和抗体在内的免疫反应,但不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2)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 3)灭活剂对病毒抗原有影响,而且对不同的抗原成分影响不同。 4)由于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较低,以及各个抗原成分之间的疫苗应答不平衡,可能诱发疾病。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得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就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得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得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得皮疹为红色得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得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 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就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 (1)病因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存在于患儿得口、鼻及眼得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在流通得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得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就是早期诊断麻诊得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得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第一章传染病得基本知识?一、何谓传染病 ㈠什么就是传染病?传染病就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与动物之间引起流行得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就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她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得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⒈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得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得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得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得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⑴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得强度与广度分为:?散发:就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就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得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得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得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得人. ⑵地方性.地方性就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得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得影响,常局限在一定得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⑶季节性。季节性就是指传染病得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⒋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得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得传染病,病后得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得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得还可再感染。?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得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得形式将某些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2004年新颁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与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⒈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⒉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茵病、淋病、梅毒、钓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⒊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得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传播得基本条件?传染病传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㈠传染源?就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得人与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与受感染得动物、昆虫。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她易感者。?㈡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就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她易感者所经过得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得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 ㈢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得人就就是这种传染病得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得易感染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染性,人群易感性得高低取决于一个整体对易感人体所占得比例。与之相对应得就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得侵入与传播得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得个人卫生习惯尚

常见的传染病简介

常见的传染病简介 1.病毒性肝炎, 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组传染病,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已知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病毒引起。各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可有疲乏、纳差、尿黄、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但亦有许多患者毫无症状,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被发现。其中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尤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病情重者(如重型肝炎),可发生出血、昏迷、肾功能衰竭、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当有不明原因的疲乏、纳差、恶心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作肝功能化验。一般首先检查的项目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必要时再作进一步的检查。 2.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以脑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常在夏季7~9月份发病。患者以发高烧、抽搐、昏迷和一系列脑实质病变表现为临床特征。患乙脑的患儿较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一旦怀疑本 病,早诊早治极为重要。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烧、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皮肤出现红色的斑丘疹等。以6个月至5岁的小儿多见,但偶尔成人也可患病,并且症状比小儿更加明显。麻疹 的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幼儿园引起流行。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以发烧、腮腺肿大、头痛 为临床特征,有的患者伴有脑膜炎和睾丸炎。腮腺炎的传染性也很强,易在学校引起流行。 5.流行性出血热通常由老鼠引起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低血压、休克、皮肤 出血、头颈和胸前皮肤发红(醉酒样)、先尿少而后尿多(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6.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不良性行为和输血等途径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临床表现很复杂,呈示出缓慢的、进行性恶化的发病过程。患者的整个免疫系统陷于崩溃,极易发生多种平时很罕见的严重感染和肿瘤。急性感染后少数病人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肉酸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大多数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而后逐渐出现持续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晚期常因各种严 重的继发感染而死亡。 7.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脉搏不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胸腹部淡红色皮疹(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较易出现中 毒性肝炎、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8.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也是夏秋季节的常见病之一。主要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意很急而每次排便量很少)、粘液脓血便,常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休 克、抽搐和昏迷等。 9.霍乱是一种古老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起病急,极易引起传播流行。病情轻者仅有腹泻,病情重者常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吐泻之物呈黄水样或清水样,有的如米汤样,常出现脱水、休克 和肌肉痉挛。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出血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抽搐。病情变化 较快,容易导致死亡。 11.败血症由于各种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病情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临床特征为寒战、高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和关节痛,有的患者出现的部位的转移性脓肿,严重者常出 现休克。是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12.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起发热、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眼结膜充血、小腿捏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重者出现肺出血、肝损害、肾 功能衰竭和脑膜脑炎等。 13.阿米巴病由于阿米巴原虫寄生在体内导致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阿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