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和动物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42
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动物饲养学分章试题一、理论教学部分绪言1. 动物饲养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 学习动物饲养学的目的是什么?3. 动物饲养学与哪些学科有密切联系?第一章食物链中饲料养分与动物体化学成分(一)名词解释1. 食物链;2.草食动物;3.肉食动物;4.自养生物;5.异养生物;6.常量元素;7.微量元素;8.必需元素;9.养分;10.饲喂基础;11.风干基础;12.绝干基础(二)问答题1. 动物的必需化学元素有哪些?2. 植物性饲料与动物体在化学元素、化学成分上有何异同?3. 饲料的养分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特点?4. 饲料养分有哪些一般性功能?5. 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各表示什么含义?6. 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计算题1. 现有一云南某地产的玉米其风干基础含粗蛋白质8.0%,水分14.0%,请计算其绝干基础的粗蛋白质含量。
2. 现有如下两种饲料:饲料名称干物质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芭蕉芋17.3 0.7白萝卜 6.4 0.6 试比较两种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谁更高。
第二章水与动物营养(一)名词解释1. 代谢水;2. 比热;3. 蒸发热(二)问答题1. 水在动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其分布情况怎样?2. 水在动物体内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3. 动物体水的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途径?4. 阐述骆驼和绵羊耐旱的机制。
5. 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6. 缺水对奶牛、产蛋鸡有何影响?为什么?生产中应采取何措施?7. 动物对饮用水有哪些要求?第三章养分的能量营养(一)名词解释1. 能值;2. 饲料总能;3. 消化能;4. 代谢能;5. 代谢粪能;6. 尿能;7. 内源尿氮;8 净能;9. 热增耗;10.氮平衡校正代谢能;11.能量转化效率;12.能量总效率;13.能量纯效率;14.饲料报酬;15.发酵热;1 6.营养代谢热;17. 日粮能量水平(二)问答题1. 动物的能量来源有哪些?2. 饲料能量是怎样在动物体内转化的?3. 三大有机物的平均能值是多少?它们在体外燃烧和在体内氧化有何区别?4. 表观消化能与真实消化能、表观代谢能与真实代谢能各表示什么含义?5. 不同生产目的有效能转化率顺序如何?6. 日粮能量缺乏或过高对动物有何影响?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一)名词解释1. 粗蛋白质;2. 氨基酸;3. 非蛋白氮;4. 理想蛋白质;5. 必需氨基酸;6. 非必需氨基酸;7. 限制性氨基酸;8.氨基酸化学评分;9. 日粮氨基酸平衡;10.氨基酸失衡;11.氨基酸拮抗;12.蛋白质营养价值;13.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BV;14.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15.蛋白质效率比(PER); 16.蛋白质相对值(RPV); 17.蛋白质化学比分(CS); 1 8.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1 9.氮素循环;20.过瘤胃蛋白质(RBPP);2 1. 蛋白质热损害(二)问答题1. 蛋白质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2. 单胃动物是如何消化吸收饲料蛋白质的?3. 猪和禽各需要哪些必需氨基酸?4. 如何确定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顺序?在动物饲养实践中如何平衡饲粮的氨基酸?5. 反刍动物是如何消化吸收饲料蛋白质的?6. 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在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和利用上的异同。
纯养分:不能再进一步剖分的养分。
优点:更科学、准确、客观要求高;缺点:方法复杂,设备昂贵。
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后还可形成各式各样的离体产品。
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钠低;动物相反。
钙磷都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瘤胃内环境a 、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b 、PH5.0~7.5c 渗透压接近血浆水平d 瘤胃温度38.5~40 2、瘤胃内消化:原生动物、细菌)瘤胃微生物消化优点:1借助微生物产的B —糖苷酶,消化宿主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的总能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2微生物能合成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B 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缺点:发酵使饲料中能量的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以部分碳水化合物经发酵生成甲烷、二氧化碳、氢气及氧气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化学微生物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高等动物对可消化物质的吸收方式:胞饮、被动(滤过、渗透、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主动吸收 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动物(种类、年龄、个体差异)2饲料(种类。
化学成分:粗蛋白、粗纤维的影响。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3饲养管理技术(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1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2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3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4可提供或转化为糖脂肪5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参与代谢非反刍动物Pr 的消化吸收: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其变性,蛋白质立体结构被分解,接着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酶和糜蛋白酶等内切酶作用下蛋白质分子讲解为多肽,在小肠中多肽经胰腺分泌的外切酶作用下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胎2-3个胎键的寡肽能被肠粘膜直接吸收或经二肽酶等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动物养分与饲料》的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
理解动物养分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2 动物养分概述介绍动物养分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动物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1.3 饲料概述介绍饲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养分2.1 蛋白质养分介绍蛋白质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蛋白质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2 碳水化合物养分介绍碳水化合物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碳水化合物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3 脂肪养分介绍脂肪养分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分析脂肪养分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饲料3.1 饲料原料介绍饲料原料的分类和特点。
分析饲料原料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3.2 饲料添加剂介绍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分析饲料添加剂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3.3 饲料配制介绍饲料配制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饲料配制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动物养分代谢与需要4.1 动物养分代谢介绍动物养分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分析动物养分代谢在动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4.2 动物养分需要介绍动物养分需要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分析动物养分需要在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饲料质量评价与检测5.1 饲料质量评价介绍饲料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分析饲料质量评价在饲料选购和饲料配制中的重要性。
5.2 饲料检测技术介绍饲料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分析饲料检测技术在饲料质量和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氨基酸与蛋白质营养6.1 氨基酸的分类与作用介绍氨基酸的分类及生物化学性质。
分析氨基酸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6.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分析不同蛋白质来源的营养价值。
6.3 蛋白质代谢与氨基酸平衡阐述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讲解氨基酸平衡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7.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作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过程。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课程简介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对饲料养分和能量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规律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动物营养原理,包括养分的概念和各种养分的基本营养功能,各类动物对养分和能量消化吸收、代谢的特点和规律;第二部分为饲料概论及其营养价值评定;第三部分为动物营养需要和饲粮配合技术,包括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养分和能量需求的特点和规律、适宜需要量,饲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英文简介Animal nutrition is the science of studying the law of nutrient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re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imals. It is one of kernel basic courses in the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and animal nutrition.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will set up a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in the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following three parts: the principle of animal nutrition; the outline of feedstu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nutritive value for feedstuffs; and the nutrients requirement of animals and the technique of ration formula.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利用规律及其机理,掌握与专业课程有密切关联的营养学原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动物营养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课时安排:共计32 课时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第一章:动物营养学概述1.1 营养与营养学1.2 动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1.3 营养与饲料学基本概念第二章: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2.1 能量代谢与能量需要2.2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2.3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营养2.4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营养2.5 维生素营养第三章:饲料与饲料添加剂3.1 饲料的分类与评价3.2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3.3 饲料配制技术第四章: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利用4.1 动物营养需要评估方法4.2 饲料利用效率的评价与提高第五章:动物营养与环境5.1 环境因素对动物营养的影响5.2 营养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饲料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掌握饲料配制技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包括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包括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动物营养学》教材,以及其他相关参考书籍。
2. 实验设备:饲料分析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饲料企业官网、动物营养学相关网站等。
六、第六章:动物生长、发育与营养6.1 动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规律6.2 营养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6.3 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七、第七章:泌乳动物的营养7.1 母兽营养与繁殖性能7.2 乳汁成分与泌乳机制7.3 泌乳动物的饲养管理八、第八章:肉动物的营养8.1 肉动物的生长与发育8.2 肉质评价与营养调控8.3 肉动物的饲养管理九、第九章:蛋动物的营养9.1 蛋动物的生殖系统与产蛋机制9.2 蛋品质评价与营养调控9.3 蛋动物的饲养管理十、第十章:动物营养与健康10.1 营养与动物疾病10.2 营养与动物免疫力10.3 营养与动物福利六、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1饲料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2游离水存在于饲料表面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加热时易蒸发逸出,也称为自由水。
3结合水:与糖和盐类通过化学键结合的水,一般不会挥发,被称为结晶水。
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酮或其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的化合物的总称。
5蛋白质氨基酸(AA)通过酰胺键组成的一类含氮化合物,由18种AA和2种酰胺组成,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含Fe、P、S。
6脂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不溶于水,但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7营养物质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8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9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消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动物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10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也叫粗能化学能11能值单位饲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饲料的能值12消化能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即:DE=GE-FE (也称为表观消化能也称为表观消化能ADE)式中,FE为粪中养分所含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
13 代谢能、代谢能是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
ME=DE-(UE+Eg)=GE-FE-UE-Eg14 净能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15 维持净能:指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部分,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发掉16 生产净能是指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17 代谢粪能 1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2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3消化道黏膜脱落细胞这三者称为粪代谢物,所含的能量为代谢粪能18 内源尿能、尿中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尿能19 热增耗 HI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20 必需脂肪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需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