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肺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十六胸腔及肺局解一、胸壁解剖皮肤切口与浅层结构在胸壁与肩部局解中已经完成操作.浅层结构和乳腺已经解剖过。
胸前壁的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及锁胸筋膜等结构也已解剖完成,翻开胸大肌,胸小肌,显示深层结构。
1.检查胸廓外侧面的前锯肌起于其上8个或9个肋骨,肌纤维斜向后上方走行,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腹外斜肌那么起于下8个肋外面,其起始部呈锯齿状与前锯肌相交错,肌纤维向前下方形成腱膜,止于腹白线和腹股沟韧带,沿其起点向前下别离该肌。
2.解剖胸固有肌,观察位于第4-5肋间隙浅层的肋间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其纤维从后上斜向前下方走行,前缘达肋软骨处,移行为肋间外(前)膜。
3.在胸骨的稍外侧,透过肋间外膜可见其深面的肋间内肌internal intercostal m.纤维。
在肋间隙前部沿肋软骨、肋骨的下缘剪断肋间外膜和肋间外肌,观察肋间内肌纤维方向恰与肋间外肌相反,从后下斜向前上方走行。
注意此肌充填于肋间隙前部,后缘达肋角处移行为肋间内(后)膜,贴于肋间外肌的内面。
4.切开肋间内肌,追踪肋间血管、神经,在腋前线处的第4.5肋间隙内,沿肋骨下缘逐层切断肋间内肌宽约2cm,别离沿肋骨下缘走行的肋间后动、静脉post, intercostal a. & v.和肋间神经intercostal n.,注意其在肋角处发出的分支:①侧副支collateral br.向下行于下一肋的上缘前行,②外侧皮支lat. cutan. br.穿出肋间肌和前锯肌浅出,分为前、后两支。
观察它们沿肋下缘走行的顺序自上而下为V、A、N的排列关系。
5.探察肋间最内肌,在肋间隙的中份,向下牵拉肋间血管神经,观察贴在肋间内肌深面的薄层肋间最内肌innermost intercostal m. (intercostalis intimus m.),其肌束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
此外,在前胸壁内面的下部,还有起于胸骨、肌纤维斜向外上,止于肋骨的胸横肌transversusthoracis m・,和位于胸后壁下部,起自肋骨向外上方走行越过一个肋,止于上一肋的肋下肌subcostal m.o上述三组小肌常称为胸内肌inner complexo二、开胸1.将已经离断胸骨端的锁骨外侧的肩峰端离断并去除锁骨,注意锁骨下面的锁骨下肌subclavius m.,用手指将胸腔内脏和大血管向里面推移,在胸骨上缘将颈肌切断。
肺循环名词解释解剖学
肺循环是动物的血液循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将氧化后的血液从心脏排出,到达肺部,再由肺部返回心脏。
它可以简单地被描述为心脏到肺部的循环。
肺循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大动脉和小动脉。
大动脉从心脏排出充满有氧血液,流经上肢,然后到达肺部。
小动脉将有氧的血液从肺部返回心脏。
肺循环还包括心室外血管(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以及心室内血管(肺动脉,肺静脉等)。
在肺循环中,血液在接受氧后,通过肺动脉,流回心室,经过右房室和右心室的闭合,流入充满氧气的收缩室,从而回到了另一部分的大动脉,从而循环一周。
此外,肺循环还包括大量的肺泡细胞和肺泡泡体,以及呼吸道和叶膜血管,这些细胞和血管都可以起到控制呼吸的作用,提供有氧的血液,以此来促进气体交换。
三.肺1.位置和形态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形态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
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肋面、内侧面、膈面)、三缘(前、后和下缘)。
肺尖(肺上端钝圆)——突向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厘米。
肺底——与膈相邻,故称膈面,向上凹陷。
肋面——与胸廓外侧壁和前、后壁相邻。
内侧面——邻纵膈,又称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叫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膜包绕,总称为肺根。
三缘——后缘圆钝,前缘锐利(左肺前缘有心切迹(2014),下方有一突起称左肺小舌),下缘锐利。
2.肺的分叶两肺共五叶,左肺借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水平裂、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3.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两肺下缘均沿第6肋软骨下缘斜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进后正中线处,达第10胸椎棘突的高度。
(四)胸膜1.胸膜概念:胸腔由胸廓和隔围成。
胸膜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面、纵隔侧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
覆在肺表面的叫脏胸膜,覆在胸腔各壁内面叫壁胸膜 2.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腔内为负压,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3.壁胸膜的分部壁胸膜依其衬覆的部位,可分为四部:①肋胸膜贴于胸壁内面。
②膈胸膜紧贴于膈肌的上面。
③纵隔胸膜贴在纵隔两侧,中部包绕肺根后移行于脏胸膜,在肺根下方前后两层形成肺韧带,连于纵隔与肺之间,对肺有固定作用。
④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延续的部分,包被肺尖上方。
4. 肋膈隐窝是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所形成的半环形潜在性腔隙,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完全充满此隐窝。
肋膈隐窝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当胸腔积液时,液体首先积聚于此。
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抽液的部位。
5.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内侧端右侧起于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于第6肋软骨。
内脏名词解释解剖学内脏是指人体躯干和腔室内的各种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肠、脾脏、胰腺、肾脏、膀胱等。
内脏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各自特定的功能,并且相互协作,确保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心脏是内脏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胸腔内,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为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成,心房接收静脉血液,心室将氧化后的血液送出。
心瓣则起到阻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肺是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组织由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气管连接喉部和支气管,支气管分为两支进入肺脏,最终分为一系列细小的支气管,形成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血液通过肺泡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肝脏是位于腹腔内的最大腺体,有着多种功能。
它参与消化过程中的胆汁产生和胆汁的储存,以帮助消化脂肪。
肝脏还能合成和储存葡萄糖,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肝脏还能解毒,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代谢产物。
胃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内。
它用于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将其逐渐送入小肠以进行消化吸收。
胃腔内有腺体,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肠道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小肠和大肠。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壁有绒毛,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脾脏是位于腹腔内左上腹的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参与血液细胞的储存,以及对老化、异常或有害的红血细胞进行清除。
胰腺是位于腹腔内的腺体,主要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
消化酶进入小肠,帮助分解食物。
胰岛素则参与血糖的调节,帮助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肾脏是位于腹腔内的重要排泄器官,主要负责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水、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作用,清除代谢废物和过剩的电解质,同时保持体内重要物质的平衡。
膀胱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解剖学-呼吸系统第5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由肺实质(即支气管树和肺泡)和肺间质(即肺泡间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外界吸人氧,呼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此外,鼻又是嗅觉器官,喉还有发音功能。
第1节呼吸道一、鼻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鼻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外鼻(extenal nose)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鼻根、鼻背、鼻尖三部分;鼻尖两侧膨大的部分称鼻翼。
临床上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从鼻翼向下至口角的浅沟称为鼻唇沟,面瘫患者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二)鼻腔鼻腔(nasal cavity)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衬粘膜和皮肤构成,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均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nasal vestibule),相当鼻翼遮着的部分,内衬皮肤,长有鼻毛。
鼻毛有过滤灰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呼吸道自净功能的第一道屏障。
2、固有鼻腔(nasal cacity proper):由骨性鼻腔内衬粘膜构成。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为蝶筛隐窝。
上鼻道和中鼻道内有鼻旁窦的开口,下鼻道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3、鼻粘膜呼吸区:上鼻甲以下部分粘膜,粉红色,具有加温、湿润和除尘的功能。
嗅区:上鼻甲以上部分粘膜,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
(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易受理化因素影响而出血,称鼻易出血区。
)(三)鼻旁窦(副鼻窦)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由骨性鼻旁窦内衬粘膜构成。
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分别位于同名的骨内。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教案
(续页)
(一)肺段支气管
上、下支肺叶支气管
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肺段支气管支气管树
上、中、下支肺叶支气管
(二)支气管肺段
1.概念:每一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2.特点:锥体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每侧肺有10个肺段。
临床应用:每个肺段均可视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故在临床上可据此进行病变的诊断定位或和肺段切除术。
三、肺的微细结构
表面——为浆膜导气部
肺实质——即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呼吸部
间质——为肺内各级支气管、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