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解剖学(20190827183204)
- 格式:pdf
- 大小:15.06 MB
- 文档页数:105
肺部的剖解构造呼吸体系正常X线影像表示胸片是由胸表里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习X线片上各类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肋膜和肺五部分描写.一.胸廓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一)软组织(图3-1)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形(附叶间裂的变异)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隐瞒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平均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示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2.胸大肌胸大肌蓬勃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持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持续.跟着乳房外形.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纪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二)骨骼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程度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竖直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起首钙化,跟着年纪增加,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示为不规矩的斑片.黑点状致密影,勿误以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本性变异,罕有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示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崛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结合,这种变异往往产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结合为最罕有,有时会误以为胸内病变.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不然为投照地位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不雅察肺内病变,亦勿误以为局部肋膜增厚.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凑趣,经由过程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二.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进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辨外,其余构造间无明显比较,只能不雅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纵隔的分区在断定纵隔肿块的起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取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倾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倾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自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个中重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凑趣.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自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领的规模.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今后内含食管,降自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凑趣等.横的倾向划为自胸骨柄.体接壤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程度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程度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图3-2)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明显.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图3-2 纵隔分区三.膈肌(横膈)膈肌分阁下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订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后肋膈角深而锋利.吸气时横膈地位降低,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右膈较左膈约高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活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构成部分.镇静呼吸时横膈的活动规模约为1~3cm,深呼吸可达3~6cm.膈肌局部发育差.较薄,向上隆起呈半圆形,亦称局限性膈膨升,多产生于右侧及前方,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波浪状,称波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肋膜粘连.胸腔及腹腔压力的转变可影响膈的地位.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肺纤维性变;腹腔压力增高,如怀胎.腹水.腹部伟大肿块等均可使膈升高.膈神经麻木或膈膨升时,膈也升高.膈地位降低多见于普遍的局限的肺气肿,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上述引起膈肌地位转变的各类原因都可以使膈活动削弱.膈膨升及膈神经麻木时,因为膈的活动功效削弱或损掉,可消失抵触活动,即吸气时正常侧降低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四.肋膜肋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包绕于肺概况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肋膜腔,为负压,以保持肺膨胀状况.正常时肋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感化.正常肋膜极薄,一般不显影,仅在肋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倾向平行时,才在x 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陪同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程度叶间裂形成的横形线条影.别的,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五.气管与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不雅察不满足,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气管由环状软骨开端,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今后,气管稍倾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等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手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合,右侧为20~30o;左侧为30~45o.支气管分支(图3-3A.B.C)右侧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侧短,大约只为 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程度倾向向外长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启齿处持续下行成为中心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启齿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启齿,再向下约1cm尚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启齿下方1.5cm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启齿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另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散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侧类似,但左侧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归并为一支.图3-3 支气管分支与肺段六.肺(图3-4)肺小叶每一肺段由很多小叶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陪同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松散结缔组织距离,称小叶距离,个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安排的规模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转变的X线根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持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今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图3-4 正常肺部正位不雅B C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图3-4 正常肺部侧位不雅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离隔.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外形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响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肺组织由肺本质与肺间质构成.肺本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流功效的含气间隙及构造,包含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示为平均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四周.肺泡囊距离及脏层肋膜下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肺的各剖解构造的投影在X线上表示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一)肺野(图3-8)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地位,工资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程度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二)肺门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织,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高低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其外启事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心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楚,正常成人宽度不超出15mm.高低部订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重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稠密影,边沿滑腻,呈半圆形,易被误以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剖解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整显示,所以晦气于不雅察与测量.图3-6a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散布图图3-6B 肺段侧位散布示意图(内.外面不雅)图3-7 肺间质示意图图3-8 肺野的划分图3-9 肺门构造示意图(三)肺纹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四周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廓清楚,不竭分支.由粗逐渐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成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肺的剖解构造文章起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38 更新时光:2008-6-30肺位于胸腔内,阁下各一.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程度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您知道肺是什么样的吗?懂得肺的疾病起首要熟习肺的组织构造.肺位于胸腔内,阁下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肋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 称为肋膜腔.壁层肋膜分为肋肋膜.膈肋膜和纵隔肋膜三部分.正常情形下,肺概况的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可以互相滑动和分别,在一些病理状况下,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形成部分或完整的粘连,肋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造成艰苦.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冲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正面,该面中心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构造,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路叫肺根.肺的前缘和下缘薄而锐,尔后缘钝. 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前内侧延长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肺的概况笼罩着脏层肋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肋膜相延续.脏层肋膜在肺概况形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有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而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形有明显差别,发育优越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仅有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体叶间裂未发育,这种情形多见于横裂.因而在进行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状况将明显影响手术的过程.。
肺的CT应用解剖和组织学第一部分:解剖学一、气管和支气管(一)气管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管道,具有弹性,成人长约11-13cm。
上端平第七颈椎上缘连于喉,向下进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在气管杈内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支气管隆嵴。
气管可分为颈部和胸部两部分,胸部较长,位于后纵隔内,后面全长均与食管紧密贴邻。
(二)支气管气管在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夹角65~80度。
左主支气管细长(4-5cm),与气管夹角较小,130~140度,约在平第6胸椎体处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短粗(3cm)与气管夹角较大(异物多坠入此内),150~155度,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进入右肺门。
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后经反复分支(23-25级)形成由各级支气管构成的支气管树。
二、肺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宽短,左肺狭长,均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肺尖,从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cm,肺底与膈相邻,又称膈面。
肺的三面包括内侧面及肋面、膈面。
肺的三缘,上述三个面相交而构成的前、后、下三缘。
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并由胸膜包成一束称为肺根。
右肺分三叶十段,左肺分二叶八段。
三、胸膜(一)胸膜与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共同围成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二)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壁胸膜分四部分①胸膜顶②肋胸膜③膈胸膜④纵隔胸膜四、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各为纵隔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膈。
五、肺的血管1:肺动、静脉系统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支气管动、静脉系统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部分进入肺静脉)——支气管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或上腔静脉。
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前言肺部是呼吸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了解肺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征对于诊断肺部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胸廓与肺尖部位肺部位于胸廓内,主要位于胸腔两侧。
在影像学上,肺尖部位于肺的最上部,与锁骨平行。
肺尖部位于第一肋骨的下方,呈锥形,是肺部最狭窄的部位。
肺叶和肺段肺部由两个肺叶组成,左肺有两个肺叶(上叶和下叶),右肺有三个肺叶(上叶、中叶和下叶)。
每个肺叶又分为多个肺段,根据肺动脉的分支进行划分。
在影像学上,肺叶的划分可通过肺纹理的分布和解剖结构来确定。
肺纹理是指呈放射状的细小线状结构,代表了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分布。
肺叶和肺段在CT扫描图像中可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助于识别和定位肺部病变。
肺实质和支气管树肺实质是肺部的主要组织,包含了肺泡和肺泡壁。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通过肺泡壁与肺血管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肺实质的分布与肺纹理相似,呈放射状。
支气管树是肺部的气道系统,起始于气管,分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分支支气管,最终进入肺泡。
支气管树在CT扫描图像中可清晰显示,可以帮助确定肺部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血管和淋巴结肺部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在肺实质中有丰富的血管网络。
肺动脉和肺静脉是肺部重要的血管,分别携带含有低氧、高二氧化碳的血液和富含氧的血液。
肺动脉从肺动脉干分支,向肺叶和肺段供血。
肺静脉则收集已经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液,返回体循环。
在肺部还存在着淋巴结,起着免疫和排除废物的作用。
淋巴结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壁和肺门周围,参与肺部的淋巴循环。
肺部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进一步提高对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的理解和应用。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影像学专家。
肺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起着呼吸和气体交换的功能。
了解肺部的解剖学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呼吸系统的其他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肺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肺部的位置和外形人体有两个肺,位于胸腔内部。
左肺位于胸腔的左侧,呈半月形状;右肺位于胸腔的右侧,呈近似三角形状。
肺部之间由纵隔分开,纵隔内还包含了心脏、主动脉等重要器官。
二、肺的结构1. 肺叶:每个肺分为多个肺叶,右肺有三个肺叶,左肺有两个肺叶。
2. 支气管树:肺部包含主支气管、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它们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倒置的树状结构,分布在肺的各个部位,将空气输送到肺泡。
3.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每个肺泡由薄而富有弹性的肺泡壁组成,血管丛包围在肺泡周围。
4. 脏层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与肺紧密相连,形成密闭的腔隙,使肺能够顺畅地膨胀和收缩。
三、肺的血液供应肺部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其中主要的血液供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肺动脉:肺动脉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从心脏右心室输送到肺部。
在肺内逐渐分支,并与肺泡壁上的血管丛相连接。
2. 肺静脉:肺静脉将氧合的血液从肺泡返回到心脏,进入左心房,再由左心室泵送至全身。
四、肺的神经供应肺部的神经供应主要来自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这些神经纤维散布在肺组织中,并对肺的平滑肌和分泌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五、呼吸运动与肺容积肺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呼吸运动的进行。
当呼吸肌肉收缩时,胸腔会扩张,肺部跟随扩张并充分膨胀。
通过呼吸运动,人体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六、肺的功能1. 呼吸功能:肺部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清除功能:肺部能清除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颗粒物,保护呼吸道不受损害。
3. 分泌功能:肺泡内的上皮细胞能够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七、肺部常见疾病肺部常见的疾病有:1.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介绍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了解肺部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对于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部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在影像学中的表现。
解剖结构肺部位于胸腔中,分为左右两个肺叶。
右肺有三个肺叶,而左肺只有两个。
每个肺叶又分为多个肺段,总共有18个肺段。
肺叶和肺段之间由肺裂隔开。
在肺组织的基本单位中,还存在着许多小的单位,称为肺小叶。
肺组织还包含呼吸道、肺动脉、肺静脉和淋巴管等结构。
呼吸道呼吸道是指气体从外界进入肺部的通道。
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
气体从口鼻进入气管,然后通过主支气管进入各个肺叶和肺段。
在肺段内,支气管分支成为越来越小的细支气管,最后细支气管进入肺泡。
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负责气体的交换。
肺动脉携带不含氧的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部,血液在肺泡中与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这样,经过左心室和主动脉的血液带着富含氧气的血氧重新进入体循环。
淋巴管淋巴管是肺部的淋巴引流系统,它负责清除肺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和其他垃圾。
通过淋巴管,这些废物最终经过淋巴结系统排出体外。
影像学表现在影像学中,肺部的正常解剖可以通过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进行观察。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肺部影像学技术。
在正常条件下,经过X射线的肺部显示为一对对称的白影,这些白影代表了肺组织的密度。
中央部分的白影代表了支气管,而周围区域的白影则代表了肺组织。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肺部影像。
在CT扫描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叶、肺段和肺小叶的结构。
正常的肺组织呈现为软组织密度,而支气管则呈现为管状结构。
CT扫描还可以观察到肺部的血管系统,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影像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使用。
MRI可以提供肺部更为细微的结构信息,并可以观察到肺癌等病变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