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34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概念]妊娠合并糖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者。
妊娠与糖尿病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处理不当,则并发症多,母儿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有孕期多饮、多食、多尿,或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等症状和体征。
[护理诊断]1.舒适的改变;与糖尿病孕妇阴道自洁力下降,易发生阴道霉菌性感染2.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孕妇的高血糖易致巨大胎儿、畸形胎儿。
常伴有严重血管病变,影响胎盘供血,易致死胎、死产。
孕妇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新生儿发生反应性低血糖等,易致新生儿死亡。
3.有感染的危险:与患糖尿病时,白细胞有多种功能缺陷,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均明显降低,抵抗力下降,易招致感染。
4、知识缺乏与缺乏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一般保健知识。
缺乏饮食治疗及胰岛使用知识。
5.有低血糖的危险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多。
糖入量相对不足。
[护理措施](一)产科护理1,按产前产后护理常规。
2、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防止胎死宫内,教会孕妇自测胎动以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
3.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部成熟。
(二)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避免过渡疲劳。
(三)用药护理1.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于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预防低血糖发生,如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出冷汗、脉搏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四)一般护理1.帮助孕妇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按医嘱给低糖饮食,不进规定外食物。
2、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尿糖。
3.指导孕妇保持外阴,勤换内裤,胎膜早破者应勤换消毒会阴垫,每日会阴擦洗2次,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皮肤清洁。
观察下肢皮肤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深大、呼气可闻及烂苹果味、眼球下陷等酮症酸中毒征象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五)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定期接受内科及产科复查,对糖尿病情况重新评价。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同期分娩的70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母儿结局。
结果:观察组妊高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能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严重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孕妇产前保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围生儿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8-0029-02在怀孕前血糖代谢在正常值范围,而在妊娠期后血糖水平升高,发生糖代谢或糖耐量异常称为妊娠期糖尿病[1]。
近年来,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围产结局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广大产科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57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围产保健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围产保健体检并诊断为gdm的57例孕产妇,初产妇39例,经产妇18例,平均年龄(29.3±4.1)岁。
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70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42例为初产妇,其余28例为经产妇,平均年龄(28.6±3.9)岁。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双胎妊娠及行其他任何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孕期进行两次产前筛查,一次在孕24~28周,一次在孕32~34周,在进行糖尿病筛选查前禁食8~12 h,5 min 内将50 g葡萄糖溶于200 ml水中的葡萄糖水饮完,1 h后采静脉血测血浆葡萄糖值,1 h血糖大于7.8 mmol/l者判定糖筛查异常,进一步检测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也在异常范围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下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为禁食12 h后口服葡萄糖75 g,其正常上限为:空腹血糖5.6 mmol/l,1 h血糖10.3 mmol/l,2 h血糖8.6 mmol/l,3 h血糖6.7 mmol/l,其中两项异常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