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三氯乙烯

工业三氯乙烯

工业三氯乙烯
工业三氯乙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542-93

工业三氯乙烯

4.2 密度的测定

按GB/T 4472 中2.3.3条密度计法规定进行。

将16~40℃温度下,所测得密度ρt换算成20℃时的密度ρ20,ρ20按式(1)计算。

ρ20 = ρt+0.0017(t —20) (1)

式中:ρ20 —实验室样品在20℃时的密度,g/㎝3;

ρt —实验室样品在16~40℃所测得的密度,g/㎝3;

t —在测得实验室样品密度时的温度,℃;

0.0017 —三氯乙烯密度的温度校正系数,g/㎝3;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05g/㎝3。

4.4 蒸发残渣的测定

取实验样品100±1.0ml。其它操作条件按GB/T 6324.2规定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05 %。

4.5 酸度或碱度的测定

4.5.1方法提要

以水萃取实验室样品中的酸或碱静置分层,提取水层部分,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求得酸度或碱度。

4.5.2 试剂和溶液

a.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mol/L;

b.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HCl)=0.01mol/L;

C. 溴百里香酚兰指示液:1g/L;

d. 水:用0.01mol/L的氢氧化钠或0.01mol/L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调至pH

值为6.6~7.0。

4.5.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4.5.4 分析步骤

用量筒分别量取50土 1.0mL 实验室样品和100土1.0mL 水于分液漏斗中,激烈振荡3min (约200次),静置分层后,用移液管吸取水层部分50mL 于三角瓶屮,加入溴百里香酚兰指示液5?6滴, 如果溶液为酸性,溶液呈黄色。如果溶液为碱性,溶液呈兰色。如果溶液为中性,溶液圼绿色。

溶液为酸性:在磁力搅拌下,用0.01 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变为兰色即为终点。

溶液为碱性:在磁力搅拌下,用0.01 mol/L 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变为黄色即为终点。

溶液为中性:按溶液为酸性处理。

4.5.5分析结果的计算

酸度(以HCl 计)或碱度(以NaOH 计)的质量百分含量X 按式(2)计算: 100

5.0t 21?????=ρV E

C V X ……………………………………………(2) 式中:V 1 —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c —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2 —实验室样品的体积,mL ;

ρt —实验室样品的密度,g/mL ;

E — 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 )=1.000mol/L 】相当

的以克表示的盐酸的质量或与1.00m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 (HCL )=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当溶液为中性,以酸度≤0.001%报出结果。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

得大于0.0005%。

4.6 水分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实验室样品10mL 。其它操作条件按GB/T 6283规定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5 %。

5 检验规则

5. 1三氯乙烯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厂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本产品标准的要求,并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证明书。

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等级、产品批号、净茧、出厂日期和标准编号。

作为金属蒸气脱脂用的三氯乙烯产品,要按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检验,其他用途的三氯乙烯不作加速氧化试验后酸度项目测定。

5. 2出厂吋以同一等级任意数量为一批,取样方法和取样单元数按GB/T 6678中

6.4、6.6规定进行,取样器要符合GB/T 6680中附录入A.2规定。

毎批取样量不得少于1升,充分混匀后分装于两个淸洁,千燥的茶色瓶中密封,贴上标签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等级、取样日期、取样者。一瓶送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另一瓶保存3个月、备査,

5. 3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 1250修约值比较法,检验结果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取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5.4使用单位有权按本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在贮存期内,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及时提出并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请仲裁单位进行仲裁分析,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市场前景分析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市场前景分析 三氯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有机氯溶剂,是C2有机氯溶剂中溶解力最强的一种。主要用途:优良的金属脱脂洗剂,主要用于彩电、电冰箱、汽车、空调、精密机械、微电子等行业作金属部件、电子元件的清洗剂,其主要优点是脱脂彻底。用在化工原料上可生产氯乙酸、二氯乙酰氯、八氯二丙醚、六氯乙烷等产品,还可以用作溶剂和萃取剂,在农药和医药行业也有一定用途。还可用于生产氯氟烃的替代品:HFC-134a、HFC-100系列,并取代1,1,1-三氯乙烷(1,1,1-TCA)的大部分用途。 尽管三氯乙烯毒性较大,由于三氯乙烯沸点适中,蒸气压力高,稳定性强,故在金属脱脂市场不可能完全被替代。 四氯乙烯主要用作化工 霞爸屑涮宓挠谢 铣伞 评浼罤FC-134a(替代CFC-12)等,以及溶剂、干洗剂、金属脱脂溶剂,也可用作驱肠虫药,脂肪类萃取剂等。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自问世以来,随着原料路线的变迁,生产工艺也不断变化。就原料而言,有石油乙烯、C1~C2烃类和电石乙炔;按生产工艺来分,则有单产和联产。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烯氧氯化法、乙炔法等方法。据资料介绍也可采用乙烯热氯化、冷氯化及氧氯化联合过程同时生产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乙烷、二氯乙烷等数种产品,可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副产物。我国企业和俄罗斯企业生产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产品均采用乙炔法。欧洲、美国、日本的企业生产采用乙烯氯化法或乙烯氧氯化法。但不管采用何种生产设备与工艺,对生产出来的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产品特性并无实质影响。 此外,从C1~C3和它们的部分氯化物即烃类氯化残液中,可分离生产出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 1.世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供求情况 目前世界上三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5.3万吨/年,其中欧洲22.8万吨/年,北美洲14.5万吨/年,俄罗斯10.0万吨/年,亚洲18.0万吨/年(其中日本11.1万吨/年)。 欧美日三氯乙烯消费构成分别为:欧洲:金属清洁/脱脂占59%,化工中间体占38%,其他占3%。美国:金属清洁/脱脂占35%,化工中间体占61%,其他占4%。日本:金属清洁/脱脂占45%,化工中间体占55%,其他占10%。 2003年2季度,欧盟起草的有关禁止向个人出售三氯乙烯的法案,将三氯乙烯从三类致癌物质重新划为二类致癌物质。欧洲绿色溶剂协会(ECSA)表示,向个人出售三氯乙烯的行为应当立即停止,有关的销售商和消费者应该马上停止销售和购买该种产品。但是,将继续向个人之外的买主出售该产品。 目前世界上四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1.2万吨/年,其中欧洲21.8万吨/年以上,美洲26.7万吨/年(其中拉美的巴西7.2万吨/年),亚洲9.0万吨/年(其中日本6.4万吨/年),其他3.7万吨/年,但大多数为其它产品的副产物。 四氯乙烯主要用于脱脂、清洗和干洗等行业,由于各国对其应用开发力度的不同,其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由于四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四氯乙烯已经限产。2001年世界四氯乙烯的总消费量已经下降到26.3万吨,其中美国约15.2万吨,日本约3.0万吨,英国ICl 公司、法国ATOCHEM等公司四氯乙烯的产量也相应减少。 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巴西等国均建有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装置,其中英国ICI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PPG工业、Vulcan材料、法国ATOCHEM公司等的产销量较大。

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9d6521902.html,)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变宝网7月28日讯 四氯乙烯是一种非易燃物,大部分的四氯乙烯会进入水中或是土壤中,然后蒸发进入空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今天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四氯乙烯的应用领域 1、四氯乙烯用途广泛,主要用作金属脱脂溶剂,也用作驱肠虫药。四氯乙烯可用作脂肪类萃取剂、灭火剂和烟幕剂等,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2、广泛用作天然及合成纤维的干洗剂。也用作金属的脱脂洗涤剂及一般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3、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 4、用于胶黏剂的驱虫剂、脂肪类萃取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二、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

1、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经口)13g/kg;(小鼠,经口)8.4g/kg。 2、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3、纯净的四氯乙烯在空气中于阴暗处不被氧化,但受紫外光作用时逐渐被氧化,生成三氯乙酰氯及少量的光气。因此,工业用四氯乙烯要添加少量的酚类(对苯二酚)、胺类、醇类、腈类等作稳定剂。医药用四氯乙烯则添加少量醇类、百里酚作稳定剂。含有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空气、水及光的存在或照射下,即使加热至140℃,对常用的金属材料也无明显的腐蚀作用。不含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光作用下与水长期接触时,逐渐水解成三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四氯乙烯在无催化剂、空气和水分存在时,加热至500℃左右也是稳定的。但与空气一起通过红热管时,则热解生成一氧化碳、氯和光气。700℃与活性炭接触生成六氯乙烷和六氯苯。四氯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光气和三氯乙酰氯。同硫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作用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少量四氯二硝基乙烷。同浓硝酸一起加热不发生反应,与发烟硝酸作用则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四氯二硝基乙烷。与二氧化氮在100℃反应生成四氯二硝基乙烷。氢化时生成四氯乙烷。在高压下与氨作用,分解成氯化铵和碳。与金属钾在其熔点附近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金属钠则不发生反应。经光氯化反应则生成六氯乙烷。与氟化氢及氯的混合物在氟化锆催化下,225~400℃反应,得到1,2,2-三氯-1,1,2-三氟乙烷CClF2CCl2F(氟里昂-113)。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与其他氯代烃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沸点物质。 更多四氯乙烯相关资讯关注变宝网查阅。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d6521902.html,/tags/c.html 网上找客户,就上变宝网!免费会员注册,免费发布需求,让属于你的客户主动找你!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一、产品性质: 一种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分子式为C2-H-Cl3。分子量是131.39。相对密度是1.4649(20/4℃)。熔点零下73℃,沸点86.7℃,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工业上使用三氯乙烯的行业很多,可以用作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蜡,也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及农药、医药的原料。三氯乙烯还可以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由于近年来发现氟氯烃和1,1,1-三氯乙烷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为消除或减小对大气层的破坏,今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除上述用途之外,主要是用作原料生产氟氯烃的替代品:HFC-134a、HCFC-123、HCFC-124、HCFC-125,并取代1,1,1-三氯乙烷的大部分用途。 三、生产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法:1、乙炔法:此法以电石发生的乙炔和氯气为原料、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液相合成1,1,2,2-四氯乙烷,再加石灰乳脱氯化氢,得粗三氯乙烯,经粗馏、精馏,即得产品。因乙炔价昂,大多转用乙烯法。2、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生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氨中和、洗涤、干燥得产品。3、乙烯氧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与氯、氧进行氧氯化反应,经冷却、水洗、干燥、精馏后分离得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

WI001 MSDS for TCE(三氯乙烯)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TCE(三氯乙烯) WI001 一.标识 中文名:三氯乙烯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 分子式:C2HCl3相对分子质量:131.39 CAS号:79—01—6 结构式:Cl2C=CHCl 化学类别:卤代烯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具有挥发性。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 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可燃引燃温度(o C):420 闪点(o C):无资料最小点火能(毫焦):无资料爆炸下限(%):12.5 爆炸上限(%):90.0 最大爆炸压力(兆帕):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雾。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CO2、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与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毫克/米3):30 前苏联MAC(毫克/米3):10

三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乙烯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ethylene 1.3中文名称2: 1.4 分子式:C2HCl3 1.5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三氯乙烯 2.2 含量: 2.3 CAS No. 79-0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3.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3.3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5.2 有害燃烧产物: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熔点(℃):-87.1;相对密度(水=1):1.46;沸点(℃):87.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53;分子式:C2HCl3;分子量:131.39;饱和蒸气压(kPa):13.33(32℃);燃烧热(kJ/mol):961.4 临界温度(℃):271;临界压力(MPa):5.02;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4;爆炸上限%(V/V):90.0;引燃温度(℃):420;爆炸下限%(V/V):12.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作用与用途 性质与稳定性 化学性质: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逐渐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光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也有可能生成少量二聚物(六氯丁烯)。反应按游离基历程进行,光照和加热明显地促进反应进行。有水分存在时,二氯乙酰氯分解成二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分解生成的酸性物质腐蚀金属。因此,通常工业所用的三氯乙烯需加入微量的稳定剂如酚类(对苯二酚)、胺类或醇类等。添加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在空气、水分和光存在下,即使加热至130℃与一般工业用金属材料也不作用。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该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该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 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2]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2]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三氯乙烯性质Trichloroethylene

三氯乙烯性质(Trichloroethylene) 4C0010131AFD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編號: HSN-133 日期: DATE-850724 壹. SUBSTANCE IDENTIFICATION <<物質確認>> (A) NAME:名稱: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B) SY:別名 (1) Acetylene Trichloride (2) Algylen (3) Benzinol (4) Trichloren (C) MF:分子式: C2-H-Cl3 (D) RN: CAS 化學註冊號碼: 79-01-6 貳. MANUFACTURING/USE INFORMATION <<製造及使用>> (A) MMFG:製造方法 (1) 由四氯乙烷和石灰共同煮沸去除氯化氫得三氯乙烯. (2) 在300℃下, 將四氯乙烷蒸氣經由氯化鈣催化而來. (3) 在450-470℃下, 將四氯乙烷變成蒸氣, 不須催化劑存在, 即可形成. (B) IMP:不純物 合成三氯乙烯時常加入一些穩定劑: 戊醇(Amyl Alcohol)﹑丙醇(Propanol )﹑二乙胺(Diethylamine)﹑三乙胺(Triethylamine)﹑二丙胺( Dipropyl- amine)﹑二異丙基胺(Diisopropylamine)﹑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1, 4-氧氮陸圜(Morpholine)﹑N-Methylmorpholine﹑苯胺(Aniline)﹑丙酮( Acetone)﹑乙酸乙酯(Ethlacetate)﹑硼酸酯類(Borate Esters)﹑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 )﹑Epichlorohydrin﹑Tetrahydrofuran﹑1,4-Dioxane﹑Phenol﹑Isocyanates﹑Thiazoles 等. (C) MFS:製造者 (1) Captree Chem Co., HQ, 445 Winding Rd, Old Bethpage , NY 11804 (516) 752-9808. (2) Baker, J T Chem Co, HQ, 222 Red School Lane, Phillipsburg, NJ 08865 (201) 859-2151. (3) Detrex Chem Industries Inc., HQ, 4000 Town Center , Suite 1100 , Southfield, MI 48075 (313) 358-5800. (4) Allied Chemical, HQ, PO Box 2064R, Morristown, NJ 07960 (201) 455 -4400. (5) Fisher Scientific Co, HQ, 1 Reagent Lane, Fair Lawn, NJ 07410 (201) 796-7100. (6) PPG Industries Inc, Chem Div , HQ , One PPG Place , Pittsbursh , PA 15272, (412)-434-3131.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编辑 三氯乙烯,乙烯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三氯乙烯为可燃液体,遇到明火、高热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三氯乙烯曾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以及衣服干洗剂。长期接触可引起三叉神经麻痹等病症。 目录1理化性质 1.1 物理性质1.2 化学性质2作用与用途 3性质与稳定性 4使用注意事项 4.1 危险性概述4.2 急救措施4.3 消防措施4.4 泄漏应急处理4.5 操作处置与储存4.6 毒理学资料5对环境的影响 5.1 室内空气污染TVOC中三氯乙烯健康危害5.2 环境行为6制备 7贮存方法 1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熔点(℃):-87.1 相对密度(水=1):1.46 沸点(℃):87.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53 分子式:C2HCl3 分子量:131.39 饱和蒸气压(kPa):13.33(32℃) 燃烧热(kJ/mol):961.4 临界温度(℃):271 临界压力(MPa):5.0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4 爆炸上限%(V/V):90.0 引燃温度(℃):420 爆炸下限%(V/V):12.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2] 化学性质 在120℃以下对一般金属无腐蚀作用。[3]与90%的硫酸反应生成一氯代乙酸;与氯加成生成五氯乙烷。[4]加热或高温时与氧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3] 2作用与用途优良的溶剂,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上漆前的清洁剂,金属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的萃取剂。用于有机合成、农药的生产。三氯乙烯用于生产四氯乙烯可作为驱肠虫药;用于生产六氯乙烷,作为兽用驱虫药,来用防治反刍兽类肝蛭病及胃蛭病、睾吸虫病和线虫病。[5] 3性质与稳定性1.化学性质: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逐渐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光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也有可能生成少量二聚物(六氯丁烯)。反应按游离基历程进行,光照和加热明显地促进反应进行。有水分存在时,二氯乙酰氯分解成二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分解生成的酸性物质腐蚀金属。因此,通常工业所用的三氯乙烯需加入微量的稳定剂如酚类(对苯二酚)、胺类或醇类等。添加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在空气、水分和光存在下,即使加热至130℃与一般工业用金属材料也不作用。 2.三氯乙烯蒸气加热至700℃以上,分解生成二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氯仿以及氯

危化品MSDS-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无 英文名称2:无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2. 危险性概述 2.1 危险性类别:第6.1 类毒害品。 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2.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 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 三氯乙烯79-01-6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三氯乙烯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三氯乙烯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3-9-5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1)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1) 第二节:化工市场跌宕起伏,有机化工产品表现上佳 (2)

第三节:生物基有机化工产业正在兴起 (3) 第二部分:三氯乙烯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目录 (5)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编写资质 (9)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有机化工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简称,又称有机合成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各种有机原料的工业。 基本有机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丙烯、碳四以上脂肪烃、苯、三氯乙烯、三氯乙烯、乙苯等。从原油、石油馏分或低碳烷烃的裂解气、炼厂气以及煤气,经过分离处理,可以制成用于不同目的的脂肪烃原料;从催化重整的重整汽油、烃类裂解的裂解汽油以及煤干馏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芳烃原料;适当的石油馏分也可直接用作某些产品的原料;由湿性天然气可以分离出甲烷以外的其他低碳烷烃;从煤气化和天然气、炼厂气、石油馏分或原油的蒸气转化或部分氧化可以制成合成气;由焦炭制得的碳化钙,或由天然气、石脑油裂解均能制得乙炔。此外,还可从农林副产品获得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品种繁多,按化学组成可分类如表。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很多物质含有两种以上的特定元素或两种以上的基团,它们常又按其主要特点划入某一类。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也可按所用原料分类: ①合成气系产品(见合成气)。 ②甲烷系产品(见甲烷)。 ③乙烯系产品(见乙烯)。 ④丙烯系产品(见丙烯)。 ⑤C4以上脂肪烃系产品(见碳四馏分;碳五馏分)。 ⑥乙炔系产品(见乙炔)。

工业三氯乙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542-93 工业三氯乙烯 4.2 密度的测定 按GB/T 4472 中2.3.3条密度计法规定进行。 将16~40℃温度下,所测得密度ρt换算成20℃时的密度ρ20,ρ20按式(1)计算。 ρ20 = ρt+0.0017(t —20) (1) 式中:ρ20 —实验室样品在20℃时的密度,g/㎝3; ρt —实验室样品在16~40℃所测得的密度,g/㎝3; t —在测得实验室样品密度时的温度,℃; 0.0017 —三氯乙烯密度的温度校正系数,g/㎝3;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05g/㎝3。 4.4 蒸发残渣的测定 取实验样品100±1.0ml。其它操作条件按GB/T 6324.2规定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005 %。 4.5 酸度或碱度的测定 4.5.1方法提要 以水萃取实验室样品中的酸或碱静置分层,提取水层部分,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求得酸度或碱度。 4.5.2 试剂和溶液 a.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1mol/L; b.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HCl)=0.01mol/L; C. 溴百里香酚兰指示液:1g/L; d. 水:用0.01mol/L的氢氧化钠或0.01mol/L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调至pH 值为6.6~7.0。

4.5.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4.5.4 分析步骤 用量筒分别量取50土 1.0mL 实验室样品和100土1.0mL 水于分液漏斗中,激烈振荡3min (约200次),静置分层后,用移液管吸取水层部分50mL 于三角瓶屮,加入溴百里香酚兰指示液5?6滴, 如果溶液为酸性,溶液呈黄色。如果溶液为碱性,溶液呈兰色。如果溶液为中性,溶液圼绿色。 溶液为酸性:在磁力搅拌下,用0.01 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变为兰色即为终点。 溶液为碱性:在磁力搅拌下,用0.01 mol/L 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变为黄色即为终点。 溶液为中性:按溶液为酸性处理。 4.5.5分析结果的计算 酸度(以HCl 计)或碱度(以NaOH 计)的质量百分含量X 按式(2)计算: 100 5.0t 21?????=ρV E C V X ……………………………………………(2) 式中:V 1 —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c —氢氧化钠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2 —实验室样品的体积,mL ; ρt —实验室样品的密度,g/mL ; E — 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 )=1.000mol/L 】相当 的以克表示的盐酸的质量或与1.00m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 (HCL )=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当溶液为中性,以酸度≤0.001%报出结果。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 得大于0.0005%。 4.6 水分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实验室样品10mL 。其它操作条件按GB/T 6283规定进行。

氯化物气体应用:三氯乙烯C2HCl3(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64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氯化物气体应用:三氯 乙烯C2HCl3(正式版)

氯化物气体应用:三氯乙烯 C2HCl3(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别名·英文名 Trichloroethylene. 2.用途 溶剂(可作汽油和苯的代用品)、金属表面的脱脂 清洗剂、杀虫剂、织物羊毛皮革的干洗剂、萃取剂、 麻醉剂、血吸虫病药剂等。 3.制法 以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把乙 炔液相氯化得四氯乙烷,再在70~100℃下与石灰乳 反应,脱除氯化氢得粗品,再经粗馏、精馏得产品。

C2H2+2Cl2—→CHCl2CHCl2 2CHCl2CHCl2+Ca(OH)2—→ 2CHClCCl2+2H2O+CaCl2 4.理化性质 分子量: 131.39 凝固点: -84.8℃ 沸点: 86.7℃ 液体密度(20℃): 1464.9kg/m3 折射率(27℃): 1.4735 闪点: 26.6℃ 自燃点:410℃ 三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类似氯仿芳香味的无色透明重质液体。不燃,微溶于水,与乙醇、乙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以混溶。稳定。在120℃以下对一般金属无腐蚀作用。

化工原料在主要行业的应用

化工原料和化学试剂在主要行业的应用化工原料和化学试剂在各个行业应用十分广泛,针对公司业务增长较快,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绝大部分业务员没有化工行业从业背景和基础化工常识贫乏的情况,特编辑此文,希望能够给各位业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由于本人知识和经验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一、食品行业: 1、消毒剂:双氧水(软包装饮料,浓度在35%以上)、漂白粉、次氯酸钠溶液(84消毒液)、酒精; 2、增白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二氧化硫(SO2)、硫磺粉、保险粉(连二硫酸钠); 3、防腐剂:甲醛溶液(啤酒)、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2、4己二烯酸)、山梨酸钾(2、4己二烯酸钾)、丙酸钙; 4、膨松剂: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常用于面包、馒头并兼有酸味调解功能,硫酸铝钾(明矾)常用于油条;偏重亚硫酸钠加入麦面粉,以降低面筋的韧性,使饼干、锅巴松脆; 5、干燥剂:无水氯化钙、硅胶; 6、增稠剂:甲基纤维素钠(CMC)常用于牛奶、果汁(酱)、稠酒; 7、酸味剂:柠檬酸、磷酸、醋酸、乳酸和辅助酸味调节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二氢钠(钾、铵)、磷酸氢二钠(钾、铵); 8、营养剂:硫酸亚铁、硫酸锌、柠檬酸钙、硫酸镁、硫酸铜; 9、其他;、EDTA二钠、亚硝酸钠(罐头、腌菜)、硫酸亚铁和硫化钠(臭豆腐)、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食盐加碘剂:碘酸钾

二、医疗卫生行业: 1、消毒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75%酒精、碘(用于配置碘酒)、高锰酸钾; 2、防腐剂: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3、注射剂: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 4、其他:氯化镁、硫酸钡(钡餐)、乙醚、硫酸钙(石膏) 三、火力发电行业:在锅炉用水处理时常用到酒精、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活性炭(粒状)、阴、阳交换树脂、氨水、水合肼;在锅炉本体及灰管道、汽机凝汽器等的化学清洗中多采用盐酸、氢氟酸、亚硝酸钠;另外核电用到硼酸; 四、污水处理行业: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 酸铁(PFS);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另外PH调整用到盐酸、氢氧化钠等; 五、日用生活品行业: 1、洗面奶:EDTA二钠、甘油、钛白粉; 2、化妆品:甘油、十六醇(棕榈醇)、十八醇; 3、洗发水:甲醛、卡松(异噻唑啉酮)、EDTA二钠、磷酸、吐温80、氯化钾、K-12(十二烷基硫酸钠)、6501(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MC(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 4、洗洁精:磺酸、三乙醇胺、EDTA二钠、硬脂酸(十八酸)、甲基纤维素钠(CMC增稠剂) 5、干洗剂: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

三氯乙烯资料

三氯乙烯-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氯乙烯。 英文名称:Trichloroethylene。 别名:乙炔化三氯。 CAS No.:79-01-6。 分子式:C2HCl3;Cl2CCHCl。 分子量:131.39。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三氯乙烯-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熔点(℃):-87.1。 沸点(℃):87.1。 相对密度(水=1):1.4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53。 蒸气压(kPa):13.33(32℃)。 燃烧热(kJ/mol):961.4。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2.4。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三氯乙烯-生产方法 工业上三氯乙烯主要是由二氯乙烷在氯化铜或氯化铁、三氯化铝催化剂的作用下,先氯化制得四氯乙烷(1,1,1,2-四氯乙烷和均四氯乙烷的混合物),再经热解脱去氯化氢而制得。为了有效利用氯气,也可使二氯乙烷与氯和氧经氧化氯化,生成三氯乙烯,总反应式为:3ClCH2CH2Cl+2Cl2+5/2O2─→2Cl2C=CHCl+Cl2C=CCl2+5H2O 反应所得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比例,可由二氯乙烷与氯的用量比来控制。 1905年,德国康索蒂姆斯公司曾建厂实现由乙炔制三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并由其制成一系列氯化烃。该法是将乙炔和氯在氯化铁催化剂存在下,液相反应生成四氯乙烷,再经氢氧化钙皂化脱氯化氢制得三氯乙烯。现在只有少数工厂仍采用此法生产。 三氯乙烯-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564-34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三氯乙烯,别名:乙炔化三氯 CAS No.: 79-01-6 一、性质及用途 理化性质:化学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

编号:SM-ZD-56480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 防护应急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三氯乙烯,别名:乙炔化三氯 CAS No.:79-01-6 一、性质及用途 理化性质:化学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压:13.33kPa (100mmHg32℃),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

三氯乙烯

商品名:三氯乙烯 包装:桶装 企业名称:苏州化原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扬清路68号 邮编:215122 应急电话:67152952 填写日期:2008-5-12 三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838 CAS No.:79-01-6 分子式:C2HCl3 分子量:131.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氯乙烯79-0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三氯乙烯(TCE)是我国的职业危害高风险毒物,每年都有很多工人因为TCE职业危害而死亡。TCE所致职业病有两种,一种为TCE所致中毒,一种为TCE所致药疹样皮炎。最近国际癌症登记组织把TCE登记为确认致癌物。1990 年代,由于对其治疗方法尚没能完全掌握,病死率高达16.9%?100%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对激素剂量和使用方法的有效掌握,病死率明显降低。如某市2006?2010年5年间,共报告TCE所致职业病83例,只 3 例病死。 常用作清洗剂 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常作为清洗剂与干洗剂,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电子、玩具、印刷等行业。如电子行业被用于清洗线路板,五金行业被用于清洗金属材料,电镀行业被用于清洗金属材料,洗衣行业被用作干洗剂。 常见症状与体征 TCE是一种高度致敏毒物,容易经呼吸道与皮肤进入体内。病情程度与车间空气中TCE浓度高低无关,仅极少数人发病。一般入职30天左右发病。 某科技有限公司一女工,从事电路板清洗工作,作业车间气味非常重。起初闻到后,她成天只想睡觉,她以为是工作太累,没太在意。16 天后,两边耳根起了一些疹子并发烧,以为是感冒,就去诊所买了一些平时经常吃的感冒药。三天后仍未见好转,反而在下颌、脖子、胸前、背部、四肢都先后出了疹子。诊所医生以为是麻疹,当作麻疹治疗。有一天,她看到职业病防治宣传材料,怀疑自己的皮疹跟职业有关,就去 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来经过专家现场调查与诊断,确认为TCE引 起的皮炎。住了30 多天院后,痊愈出院。 典型的TCE所致药疹样皮炎,表现为皮肤起疹子、瘙痒,发烧,口腔溃烂,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