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百年积淀与语文教育的时代扬帆——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
单元教学与语文教学科学化○饶杰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7)〔作者简介〕饶杰腾,1937年生于广东潮州。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首都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
论著:《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学系统方法论纲》《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初、高中语文课本文言词语表》(2册)、《常用文言词典》等。
主编:《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学语文教育文萃》(2册)、《中学语文教参新编》(6册)、《基础教育语文工具书系列》(7册)等。
曾主持“高师中文系语文教育三级训练体系”实验研究,获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奖。
现主持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高师中文系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单元教学是按教学单元安排的。
教学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在学科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材单元。
我国语文学科教材的单元化,是与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同步的。
严格地说,我国语文教学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1923年各科课程标准纲要的制订,以及在此前后围绕课程标准的讨论,为教育科学化准备了条件。
白话文编进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创设了前提。
自此,单元型教材的探索成了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要课题,单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成了追求语文教学效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对这个问题,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有数。
(1979年,《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214页)一从我国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沿革,我们可以考察到单元型教材的发展轨迹。
语文知识编进语文教材,为教材编写体系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908年,吴曾祺《中学堂国文教科书》,全套5集,每集前面有一例言,综述文学渊源、文章优劣。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
”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
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
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
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
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主义思潮对百年语文教育实践的影响,可以为当前的融合趋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论述两者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这两大方面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主导下的语文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回顾语文教育一百多年的历史,科学主义思潮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语文教育的体系就是按照科学主义的原则建构起来的。
狭义的科学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比其它任何知识体系都更客观、更合理,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地位;广义的科学主义认为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能够解决人与人的矛盾,即科技乐观论、科技万能论。
在其影响下,语文从古代综合性的教育中分离出来,发展为具有科学框架体系的独立学科。
1.科学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的影响我国古代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课程,而是文、史、哲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形式。
这种情况在科学主义影响下有了改变,并从此奠定了语文课程的总体格局。
(1)独立设科19世纪语文得以独立设科,是封建统治风雨飘摇的内忧和外国资本主义、自然科学发展的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了西方科学主义的推动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破门而入,使国人反思重伦理轻技术实用的古代教育。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首倡西学,认为学习西学是清王朝由弱转强的关键,因此大力倡导建立新式学堂。
新学堂借鉴西方经验,实行分科教学,至此语文才成为与算学、物理等并列的独立学科。
最早设立国文科的是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创办的正蒙书院,以“俗语译文言”“讲解与记忆并重”[1]为特色。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按年级设立“字课”“读经”“作文”等语文教育课程,但未能实施。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高等小学和中学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科。
这标志着“语文”真正从传统综合性教育中破茧而出、独立门户了。
2023~2024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2024.4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年少时读书,特别热衷于寻找某个“简单的结论”,觉得一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千头万绪,归结为一句话”。
书读多了,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要不得的肤浅读书习惯,是带着中学时代“总结中心思想”“找关键结论”的应试惯性。
真正的读书,需要戒除那种“找简单结论”的简化诱惑,而是要读到复杂性。
深刻的读书过程,应该总能在掩卷之余在脑海里盘旋这句话: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那么,问题又来了!所谓认知肤浅,就是对世界的了解冻结于某个简化的结论。
读一本书,如果读到的仅是某个简单的结论,说明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知仍停留于薄和浅的“表层”,没有对“已知的已知”形成某种冲撞、侵犯、挑战,它只是既有认知区中某种“熟悉而愉快的确证”“未增加新知的浅阅读”,没有在冲撞已知上飞跃到“未知的未知”。
很多时候我们貌似读书和思考了,实际上只不过是重新整理了一下既有的偏见、狭隘,强化了一种闭环中的偏执。
这个过程并没有真正的“思想”——思想是什么?思想就是一个“越过简单结论”的过程,抵制某种未经思考、未经论证之结论的思维行动。
·卷首语·
作者简介:
赵志伟,1954年1月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硕
士,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著有《观察与作
文》《书声琅琅》《幽默的中国人》《高中语文课程新探》
《现代语文教育发展》《通向智慧的道路》《现代语文二十
家》;编著有《名家名作百八篇》《初中语文课程案例评点》
《旧文重读》《百年语文经典名著》(六、七分卷主编),长
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史研究。
发表论文数十篇。
易简功夫 可久可大
华东师范大学 赵志伟
宋代教育家陆九渊论学有一句话叫:易简功夫,可久可大。
其意思是读书做学问要从小处入手,注。
其实,陆九渊是遵循了《易经》的路数。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
这几句话的大体意思是:“乾道以平易显示其智慧,坤道以简约展现其功能;平易容易使人明白,简约容易使人顺从;易知的东西容易使人亲近,易做的事容易使人成功;使人亲近的则可以相处久远,容易成功的(事业)可以逐渐做大。
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
“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
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
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也发展到文学领域来了,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乃至《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叫作文学经典。
外国文学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小说,也便称为了外国文学经典。
再到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
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
如一提到李白的《将进酒》或《静夜思》,或是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或是苏轼、陆游的某些词,老师便会说:“这可是经典名篇,要记住,最好要背出来。
”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便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等。
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
有些甚至还称“金典”,有意识地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
在西方也有人说,那经常挂于嘴上的就是经典。
其实,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文学史意义,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
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
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
如王维的《红豆》等五绝,王昌龄的《出塞》等七绝,苏轼的《赤壁怀古》诸豪放词,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一些杰出的婉约词,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散文,马致远的《天净沙》等散曲,均属此类。
语文教学新理念语文教育汶川地震违背8三、先进的教育观。
四、出色的科研能力。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名家及流派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
尽管多种流派竞相标新立异,风格调然不同,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存在一些共同之处:(1)改革者都具有现代教育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2)试图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封闭教学式向开放教学,从单纯重知识传授过渡到侧重于能力培养、智力的开发;(3)不囿于方法论的探索,而大多体现教学整体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4)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突出运用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的侧重于陶冶学生感情,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的致力于学生思维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的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机结合。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流派,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日臻完善的,它是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下诞生而发展的。
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或者正在达到日趋成熟阶段,积累了一些比较宝贵的经验。
众家崛起,竞相争鸣,这正是语文教学改革充满生机的表现。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风格流派给予我们很大启示,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
一、情感派——于漪、欧阳代娜、程翔情感派是指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的教学派别。
该流派的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
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富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
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她的话概括了情感派的特点。
欧阳代娜认为,“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语文教学要讲出“美”字来,悟出“巧”字来,点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额外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名句第一册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第二册1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1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8、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1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崧舟百家讲坛《爱上语文》12 集文字稿第一集《语文中的文化美》语文太重要了!语文的重要性不论怎么说都不为过。
第一,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余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对任何一个一般人来说,语文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没有语文,我们可能举步维艰;第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自己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第四,对每此中国人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每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不论怎么说,我们都没有原因不爱语文。
在我们的语文中,最中国、最有文化含量的自然是流传千年的经典;在流传千年的经典中,最漂亮、最有魅力的自然是中国古典诗词。
他们就是我们语文皇冠上最绚丽的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终究应当怎么去读呢?为何我们读了那么多诗词仍是没有文化呢?又有哪些古典诗词可能向来被我们误读着而我们却浑然不觉?为何魅力无量的古典诗词在我们读来却枯燥无味?我们读古典诗词不过为了读古典诗词吗?最后的目的终究是为了什么?让我们一同带着这样的思虑和期望,爱上诗词、爱上经典、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
每一此中国人都要学语文。
从小学到中学,每一此中国人起码要学十二年的语文。
如果依据课时来算,每一此中国人学语文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少于2500 个课时。
不得不说,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中,语文占的时间必定是最多的,我们学语文花的时间也必定是最多的。
但是,占了最多的课时,花了最多的精力,我们的语文又学得如何呢?早在 1978 年,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就指出:“十年时间,2700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倒是大多半可是关,莫非咄咄怪事!”吕先生所讲的这件咄咄怪事,终究该如何破解呢?此刻,我们用十二年时间,2500 多课时,学本国语文,如何才能让大多半过关呢?不单能让大多半过关,并且能不可以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我们从一首人人皆知的古诗说起。
这首古诗就在统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统编本是当前全国独一通用的语文书。
2021年陕西榆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妥当(dāng)沼泽(zǎo)菡萏(hán)海枯石烂(làn)B.门槛(kǎn)兴味(xìng)胸脯(pú)间不容发(fà)C.坍塌(tān)茸毛(ró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安详冒然翻来复去耐人寻味B.思慕稠秘耀武扬威天纶之乐C.亵渎斑斓和颜悦色见异思迁D.雾霭统畴不修边辐入目三分3.(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一代代建设者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更(凸显显耀显明)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可贵。
(2)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需要始终保持(一鼓作气一意孤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4.(6分)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1),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7),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8),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9)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茅盾《白杨礼赞》)(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探索以大德育为核心打造“启智润生”教育团队作者:蒯忠山钱学习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01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深刻把握教改思想,抓住发展契机,在继承60余年积淀的文化基础上,以“润泽生命”为核心,提出“健康成长,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的校园文化内涵,探索出以大德育为核心,大阅读教育和大体育为两翼的三大特色教育办学之路,并通过打造“启智润生”教育团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质量。
学校围绕“严以治校,精以治教,勤以治学”的工作方针,践行“做有价值的教育,办有价值的学校”的办学追求,科学提炼了“一训三风”的校园文化,包括“明德至善、明理致远”的“明理”校训,“团结、勤奋、乐业、进取”的校风,“敦朴、精深、乐教、创新”的教风,“诚信、自律、乐学、开拓”的学风。
学校遵循“一训三风”,借助大德育、大阅读教育和大体育,努力促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特色化打造、品牌化创建。
德育为先,品质助力多元育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
为全面贯彻黨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按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以“大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一训三风”,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包含落地式家长学校、国防教育、精致管理等重点项目的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特色化,形成了多元育人的局面。
首先,结合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的创建,学校内掀起争做“四有”好老师的高潮,强化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素养养成,以生为本,争创先进。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调控自我,健全人格品质。
其次,学校大力推进落地式家长学校建设。
2024年辽宁省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捷.报(jié)秘决.(jué)辐.射(fǔ)一丝不苟.(gǒu)B.喷薄.(bó)遮.蔽(zhē)教诲.(huì)雕梁.画栋(liáng)C.取缔.(dì)绸.密(chóu)告诫.(jiè)茅塞.顿开(sài)D.妥帖.(tiē)纯粹.(chuì)遒劲.(jìng)大相径廷.(tíng)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_______,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_______了力量,有一些_______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
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_______: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A.覆盖积蓄竟然一扫而光B.掩盖积累竟然销声匿迹C.覆盖积蓄果然销声匿迹D.掩盖积累果然一扫而光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
②大多数人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打卡”看热闹,更是要获得知识。
③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
④而要真正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不只需要考察其历史,还需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
A.“一个博物馆”“获得知识”“学校教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B.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更……”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C.句③中“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博物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后加上“作用”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某中学举办以“致敬经典·点亮青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博观约取,古今荟萃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73︼|总第371期 2018·04B读 书历史的百年积淀与语文教育的时代扬帆—— 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陶 蕾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命题。
席勒曾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1]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人文教育,它囊括了席勒所说的各种教育的精髓,映照着历史长河中激荡澎湃的文化之旅。
这种语文教育的文化旅程如何才能坦坦荡荡?如何才能异彩纷呈?如何才能提高效率以培养经国治世的栋梁?这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殚精竭虑的问题。
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单独设科以来,语文教育走过了百年沧桑,其间许多不忘初心、担当历史使命的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育的内容和语文教育的方法进行了高屋建瓴地阐述,字里行间流淌着无数的真知灼见。
虽然时光流转,但他们的著述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经典,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航程中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2]笔者认为阅读经典不仅在于传承文化,更在于发挥文化在当下的实用功能。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正是这样一部集文化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十五卷本的皇皇巨著。
这套丛书由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林祥教授主编,全书800多万字,历经3年的精心编校和反复修订,终于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先后全部出齐,并被评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它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的一次历史回眸,也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
这套丛书兼具史料性、时代性、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在编选的形式和内容上均具独到之处,可以为当下的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路径。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形式美观,十五卷丛书的编选按照语文教育内容结集成册,以深绿和酒红色封面为底色,配以白色烫银字体,辅以白色封套,书名的题字书法流畅,大气磅礴,装帧十分精美,一部在手不仅有翰墨书香的温馨雅致感,而且给人以文化的厚重敦实感。
编写体例上,每册书前有徐林祥教授撰写的长达5万字的总序《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历程与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向》,系统回顾了自1878年教育家张焕伦创办正蒙书院开设“国文”课程到1999年各家各派语文教育家的著述,讨论了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三次重要论争: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之争、文道之争、科学与人文之争,并指明我国语文教育应走民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
总序之后有各分册编者撰写的导读,系统阐述了编者对所编撰语文教育内容的认识,观点鲜明犀利,不乏学术创新,并在文末辅之以阅读方法的指导。
然后是各分册目录,收录的是自民国以来至当代的语文教育名著,书中对所收录内容中的著述背景、名词术语、人物、原理均有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其中还有许多对原著标点和文字的勘误之处。
可谓匠心打磨,力出精品。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图文并茂,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十五卷语文教育名著内容涉猎广泛,分别触及20世纪前期小学国文国语教学研究、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小学识74总第371期 2018·04B ︼|读 书字写字与说话教学研究、中学写作教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中学国语教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中学国文教学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学国文教学研究、20世纪前期师范国文国语教学研究、20世纪40年代阅读指导研究、20世纪前期阅读心理研究、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育研究、20世纪后期传统语文教育研究、20世纪后期语文能力训练研究、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研究和20世纪后期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这些内容按照语文教育的历史脉络,考虑原著出版时间、论述内容、重要程度、篇幅长短,选取了37种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名家的著作加工整理,辑录成书。
例如,有姚铭恩著《小学校国文教授之研究》(中华书局,1915),张士一著《小学“国语话”教学法》(中华书局,1922),顾黄初、钱梦龙、徐振维、欧阳代娜、张鸿苓、章熊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能力训练内容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等。
这其中的多部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为了直观简明地阐述教法、学法或凝练内容,采用了图表、插图、符号等,将具体的操作方法简化为图画,如关于写字的坐姿用图画说明,易于学习者掌握,体现了图文并茂的特点。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彰显知识性。
编著者精选的有关著作蕴含了20世纪语文教育原理知识、语文教材知识、识字写字知识、阅读教学知识、写作教学知识、听话说话教学知识等。
这些知识来源于语文教育实践,是理论、经验和方法的概括,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学习者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实践能力。
这些著述也不乏艺术性和思想性,原作者在论述相关教法及其原理时并非枯燥地说教,而是结合案例娓娓道来,有时还辅以插图,让学习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有些著述内容本身就是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如第十五卷所收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闪耀着20世纪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站在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看待这些语文教育思想,它们具有时代的先进性,而且许多语文教育家并不是坐而论道,他们脚踏实地地开展教育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提炼语文教育理论。
例如,第十卷所收艾伟著《阅读心理·国语问题》(中华书局,1948)和《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中华书局,1949),即是艾伟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先后在南京、重庆、巴东等地开展教育实验,致力于语文学科心理研究的成果。
他采用严谨的测验方法与统计方法,又辅之以实验与观察,编制了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科测验、小学儿童能力测验与智力测验,开中国此类测验编制之先河。
他的国语阅读和汉字阅读的心理研究具有浓郁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至今读来仍有很强的启发性。
语文教育是时代精神的扬帆,也是文化精神的建构。
今天,我国的语文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语文教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即语文教育要关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这些核心素养并非什么新鲜的创造,它早已存在于前人的语文教育之中,从《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中可以窥见一斑。
所以,这套丛书不仅是对20世纪语文教育经验的历史检阅,也是对未来语文教育使命和路径的指示。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首先,语文教育史料的保存和借鉴价值。
这套丛书汇集了20世纪最重要的语文教育名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论著属首次再版,此次收集出版具有文化遗产抢救的性质,也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于这些语文教育名著的作者都是20世纪不同时期的语文教育家,他们讨论的语文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或多或少都具有借鉴价值。
可以这样说,一些语文教育的问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很好地解决,这些语文教育名著给他们提供教学方法论的借鉴,只要虚心研读,切实躬行,一定会有收效。
其次,语文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引领和示范价值。
这套丛书中的语文教育研究的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长期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并加以解决的,其中许多著述中都有语文教育实验的影子。
如第四卷所收于在春的《集体习作实践记》(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是他多年开展“集体习作”教学实验的总结性报告。
在语文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使得语文教育研究的结论具有可信性,语文教学方法具备可操作性,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案具有示范性。
同时,启示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语文问题或进行语文教育实验可以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探究,因此,它对今天的语文教师研究语文问题具有多方面引领的作用。
最后,对语文教育改革的启迪和鞭策价值。
75︼|总第371期 2018·04B 读 书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育具有不同的任务,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一直未变,在变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语文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要求语文教育改革此起彼伏。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丛书也正是语文教育前辈针对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或教学改革的智慧结晶。
因此,阅读这些丛书对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启迪价值,而且前辈语文教育家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历史可以鞭策今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脚踏实地地进行语文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对语文教育之需。
总之,《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丛书付梓发行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件盛事。
此丛书内容丰富,学理性强,实证性弥显珍贵,对语文教师解决语文实践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值得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学者细细咀嚼品味。
参考文献:[1]席勒.美育书简[M].徐桓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19.[2]朱自清.经典常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6:1.(陶蕾,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232000)责任编辑:颜莹《江苏教育研究》2018·4A 要目孙孔懿 “人的时代”诞生的“人学” 储建明 论“以人为本”的教育孟纪军 沈 霞 家校共育的组织转型与实践创新王 岚 “易数学”:哲学视域中的实践创生 王文英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刘传超 立足师生共同发展 办有生命力的学校王淑芬 中小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培育策略王 通 王文荟 单元体验式教学研究刘艺慧 “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的建构黄敬统 校本德育资源课程化的初步探索李柯柯 走向智库:区级教育科研机构功能定位与 发展思路李 宾 李 燕 基于服务理念的科研支持网络系统建设 与应用钱红雨 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考 与实践魏光明 王俊亮 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初探吴 勇 让训练为儿童写作提升“语力”陆云峰 在素读中烹出语文的本味汪树林 全息学习:给予儿童360度的数学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