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5
《大气压强》由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是否有压强,并由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然后说明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证明大起大的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测大气压,并说明曾经出现的水管只能抽水只能抽到十米左右,可以知道大气压大约可以支撑十米的水柱,算一下支撑水柱的压强。
P=ρgh,为了方便测量减少高度,可以增大密度,以为液体中汞的密度最大,所以选汞做实验。
这个是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发现的,所以叫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操作如幻灯片所示。
然后根据公式分析上拉下按,改变粗细等因素,会不会改变支撑的高度。
然后进行下面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理解托里拆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2吸盘一对、玻璃杯、硬纸片、水、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米尺、水银槽一、引入:通过介绍或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拔火罐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
并提示已经学过的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那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二、新课学习分析前面所说的例子(一定分析到位)这现象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历史上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马德保半球实验一、大气压的存在介绍马德保半球实验的过程,并用吸盘模拟这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
这个实验说明大气是有力量的,我们把这种力量叫做大气压强从而说出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板书)原因:空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实验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会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当我们把气球吹起来后,如果用一根针扎破气球,气球内的空气会迅速喷出。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现象,并提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
我会将气压计放在一个高处,然后让学生观察气压计的读数变化。
学生会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计的读数会减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第三步,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现象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第四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气压计进行大气压强的测量。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活动重难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会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同时,他们也应该已经了解到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例如,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温度、湿度等。
教案:9.3《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能够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以及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托里拆利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不流出,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如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 实验演示:进行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解释实验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强与水银柱高度的关系。
5. 知识拓展:探讨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气压强:1. 概念: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大气压强。
2. 测量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3. 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温度。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解释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1. 大气压强是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的压强。
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通过测量水银柱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以及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索大气压强的奥秘。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
2. 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能运用公式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3. 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实验器材(包括瓶子、水、纸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如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为学生学习大气压强打下基础。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
2. 进行实验演示,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学习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气压计的构造,讲解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四、生活中的大气压强(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来源、作用以及测量方法。
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应用,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三节,主要涉及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量度方法。
具体内容涵盖:1. 大气压强的定义与测量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4. 气压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 学会使用气压计,并能够观察并解释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难点:气压计的制作原理。
利用气压变化解释复杂的生活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压计马德堡半球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器材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测量工具(如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涉及大气压强现象的图片,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实验探究1. 介绍并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明确实验结果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讲解并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知识讲解1.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介绍气压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应用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深水潜水员、高原反应等,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和思考题,如根据给定的高度计算气压值,或是分析某种现象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公式气压计的制作原理简图生活实例分析框架七、作业设计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计算某海拔处的气压。
3. 分析生活中一个你认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课程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我认为,课程设计应该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大气压强》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的存在。
2.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水杯、吸管、海绵、塑料袋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一个故事,让幼儿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实验一:用气球和水杯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用吸管、海绵和塑料袋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应用,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的存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气压计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大气压强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难点: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气压计、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吸管吸饮料,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气压计的示数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3. 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和单位介绍气压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
同时,介绍大气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登高时感觉呼吸困难、吸管吸饮料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描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介绍气压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气压计由一个玻璃管、一个橡胶球和一个刻度盘组成。
使用时,先将玻璃管充满水银,然后将橡胶球挤出一定体积的水银,使水银柱停留在玻璃管中。
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刻度盘读取水银柱的高度,即可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
(3)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吸管吸饮料、登高时感觉呼吸困难、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9.3 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下的第九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2. 大气压强的测量: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气压计。
3. 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呼吸、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判断。
3. 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气压计的使用。
难点: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以及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气压计、水、吸管、饮料瓶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如呼吸、吸管喝饮料等。
2. 知识点讲解:(1) 介绍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2) 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气压计。
(3) 介绍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呼吸、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并解释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高山上会感到呼吸困难。
(2) 请计算海拔3000米处的标准大气压强。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饮料瓶的容积为500ml,求在海拔3000米处的气压下,瓶内所受的大气压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高山上会感到呼吸困难。
(2) 请计算海拔3000米处的标准大气压强。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描述一个大气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2. 气压计的原理和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