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三)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1、微量组分——说明地下水形成的环境 2、胶体化合物 来源于有关矿床的风化溶解。 有机胶体,在气候炎热的沼泽地带的地下 水中含量较高 • 3、有机质 • 由生物的排泄物和生物遗骸分解形成。主 要分布于含石油、沥青、煤、泥炭、淤泥 等岩石中。 • 4、微生物——可以指示地下水所处的环境
地下水中CO2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 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 地下水中 风化溶解能力愈强! 岩风化溶解能力愈强!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含量多的有七种离子,阴离子: 地下水中含量多的有七种离子,阴离子:HCO-3,SO2-4,Cl阳离子: 阳离子: Ca2+, Mg2+, K+, Na+ 低含盐量的地下水——HCO-3、 Ca2+、Mg2+ 低含盐量的地下水 、 中等含盐量的地下水—— Ca2+、SO2-4、Na+ 主要原因:水中盐 中等含盐量的地下水 主要原因: 高含盐量的地下水—— Cl-、Na+ 高含盐量的地下水 类溶解度不同所致 碳酸盐类 < 硫酸盐类 < 氯化物 1、氯离子——最稳定的离子,是地下水含盐量多寡的标志 氯离子——最稳定的离子, ——最稳定的离子 来源: 来源: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他氯化物溶解 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海水入侵 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人为污染
• 总硬度 = 暂时硬度 + 永久硬度
• (四)地下水的侵蚀性——含侵蚀性CO2的 水、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酸性水对机 械设备的侵蚀
溶滤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时发生, 溶滤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时发生,岩石成分溶解进入地下水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时发生,水分蒸发,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时发生,水分蒸发,矿化度不断增加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溶解性碳酸盐沉淀 析出,硬度降低,pH值增大。 析出,硬度降低,pH值增大。 值增大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 S↑。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SO42-→ H2S↑。脱硫细菌将硫 酸根还原成硫化氢,pH值增大 ——寻找油田的标志 酸根还原成硫化氢,pH值增大 ——寻找油田的标志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水中阳离子与岩土颗粒发生电性吸附,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水中阳离子与岩土颗粒发生电性吸附,吸 附能力强的置换吸附能力弱的 混合作用— 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混合时发生, 混合作用— 2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混合时发生,产生新成分 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 主要发生在: 生产、 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主要发生在: 1 )生产 、 生 —— 影响越来越大。 活废水、废渣排放; 施工、采矿、打井等人类活动, 活废水 、废渣排放; 2 ) 施工、 采矿、打井等人类活动,影响地 下水位, 下水位,从而影响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