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系统辨识中的实际问题

§4 —1 辨识的实验设计

一、系统辨识的实验信号

实验数据是辨识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得出良好的数学模型,而且实验数据如果不能满足起码的要求,辨识根本得不出解。

系统辨识学科是在数理统计的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系统辨识的对象存在着人为的激励(控制)作用,而时序分析则没有。因此,前者能通过施加激励信号u(k)达到获得较好辩识结果的目的(即实验信号的设计),而后者不能。 (一)

系统辨识对实验信号的最起码的要求 为了辨识动态系统,激励信号u 必须在观测的周期内对系统的动态持续地激励。满足辨识对激励信号最起码的要求的持续激励信号应具备的条件称“持续激励条件”,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1. 连续的非参数模型辨识(辩识频率特性)

如果系统通频带的上下限为 ωmin ≤ ω ≤ ωmax ,要求输入信号的功率密度谱在此范围内不等于零。

)

()

()}({)}({)(ωωωj U j Y t u F t y F j G =

=

2. 连续的参数模型辨识 被辩识的连续传函为

,共包含(m+n+1)个参数

对于u(t)的每一个频率成分ωi 的谐波,对应的频率响应有一个实部R(ωi )和一个虚部Im(ωi ),由此对应两个关系式(方程),能解出两个未知参数。因此,为辩识(m+n+1)个参数,持续激励信号至少应包含:

j ≥( m+n+1 )/2 个不同的频率成分。 3. 离散的脉冲响应 g(τ)的辨识

g(τ) ;τ = 0,1,..m ,假设过程稳定,当 τ > m 时 g(τ)= 0 。由维纳—何甫方程有:

R uy (τ )=∑ g(σ)R uu (τ - σ) 式(4-1-1)

由上式得出(m+1)个方程的方程组:

上式表达成矩阵形式

φuy = φuu G 式(4-1-2) 可解出 G = φuu -1 φuy 式(4-1-3)

G s b b s b s a s a s m m

n n ()=

++++++0111

R R R m R R R m R R R m R m R m R g g g m uy uy uy uu uu uu uu uu uu uu

uu uu ()()()()

()()()()()()()()()()()010******** ⎡⎣⎢⎢⎢⎢⎤⎦⎥⎥⎥⎥=----⎡⎣⎢⎢⎢⎢⎤⎦⎥⎥⎥⎥⋅⎡⎣⎢⎢⎢⎢⎤⎦⎥⎥⎥⎥

G = [ g(0),…,g(m) ]T 有解的条件是:如果所有的输出自相关函数

式(4-1-4)

都存在,且方阵φuu 非奇异, 即det φuu ≠ 0 。 4. 离散差分方程模型辨识

输入信号应保证(φT φ),即det (φT φ)≠ 0非奇异。

(二) 最优输入信号

持续激励信号是使得辨识问题有解对输入的最低要求。所谓最优输入信号是在实际条件受限制的条件下,如何使得与估计精度有关的品质指标为最优的输入信号。实际条件的限制如:

a) 对 u 和 y 以及中间变量的幅值或功率的限制; b) 测试时间的限制 ;

c) 采样数量(样本长度)的限制 ; d) 最大采样速率的限制 ; e) 设备的其他限制。

二进制伪随机码很接近理论上的最优实验信号。

R N

u k u k uu k N ()lim

()()ττ=+=-∑1

1

1

二、 样间隔 ∆T 和实验长度的选择 1. 采样间隔 ∆T 的影响

以下例说明∆T 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其中T 1= 10s, T 2= 7s, T 3= 3s, T 4= 2s, T t = 4s, K= 1。 离散化后得到差分方程如下:

y(k)+a 1y(k-1)+a 2y(k-2)+a 3y(k-3) = b 0u(k-d)+ +b 1u(k-d-1)+ b 2u(k-d-2)+b 3u(k-d-3) 其中静态增益K=∑ b i / (1+∑ a I )

以不同的采样间隔 ∆T = 1s,4s,8s,16s ,进行采样,得出的离散模型参数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 ∆T 值太大或者太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G s K T s T s T s T s e T S t ()()

()()()

=++++-11114123

若∆T值太大,模型对动态特性描述就变得不精确了,当∆T=8s时模型退化为二阶,而∆T=16s时模型甚至退化为一阶;如果∆T值太小,带来的问题是参数估计的微小误差都会对模型的输入/输出特性造成显著影响,甚至b i的小数点后第4、5位的值都会影响到∑b i的值。因为当∆T值太小时,临近的几个采样数据的差异很小,在参数估计时出现病态方程组的问题,产生计算上的困难。但是,实际上∆T的允许取值范围又是比较宽的,以下给出∆T值选择的经验结果。

2.∆T选择的经验公式

a) 按照过渡过程时间T95 选择

∆T=(1/15—1/5)T95式(4-1-5)

b) 按系统的主要时间常数T a 选择

∆T=(0.05—0.1)T a式(4-1-6)

c) 按系统的最小时间常数T min 选择

∆T=(1—2)T min式(4-1-7)

由PID控制系统的知识可知,上述三种经验公式给出的选择,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实验长度N 的选择

随着实验长度N的加大,参数估计的精度增高,并且估计误差的方差下降,故N应取得长一些。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N值愈长出现漂移和窜入额外干扰的机率增加,计算量亦加大,故N值又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