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复习时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是基础题目,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对于一些所谓的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

至超常发挥.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期末考试终于都结束了,初一上半学期很快就要离我们而去,只要再过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进入初一下半学期了。回忆起初一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感到既紧张又充满喜悦。我将进入更加紧张的下半学期生活。在这半个学期,我完成了从一名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适应了中学--这个新的环境。老师、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在初一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例如:代数与方程、英语句式、新的散文与诗歌……真是非常丰富。而最令我高兴的是我终于学会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可是我并不会骄傲,因为我的英语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直到满意为止!当然,对于中学生活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老师从手把手教我们转变为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的自学能力。我正在逐步适应这种过程,因为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有些课程,我还没有搞懂的地方我会在寒假中自学掌握。因为曾经有人说过:

“越搞不懂的地方就要越靠近它。”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为求做的更好!我要在初一下半学期“来临”前,把所有不懂的地方弄懂,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半学期的“来临”。老师们都提过,初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一个转折点,要看在这个阶段课程得好不好,知识掌握得牢不牢,能不能真正适应中学生活。所以我决定在寒假里刻苦学习,不荒废时间。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我将继续努力。

附送:

初一数学知识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总结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1.2.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

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1.2.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校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

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

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

(a+b)+c=a+(b+c)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

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 与bx这两项的系数。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1.4.2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a (b≠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⑵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精确度: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

数字。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

初一数学期中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总结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发现我在数学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平时的成绩一直挺好。初中的老师就对我们教导: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可是,对于我来说,只想不劳而获,在上个月中我松懈了额许多。 这次考试之前我就预料到了数学会考得不好,我也知道数学为什么会考得不好。其一: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其二:在数学这一学科上没有花时间;其三:初中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以上种种原因正是导致我数学考得不好的主要原因。 考试之后,我感到非常的困惑。虽然我心中仍然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但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空想。老师,我很想问你,你的最初梦想恐怕不是当老师吧?那你曾经迷茫过吗?其实经过高一这大半个学期,我没怎么努力,因为我看到许多努力的同学起早贪黑的反而没有那些不学无术的同学考得好,我怕我的努力没有成果,反而使自己质疑自己起来? 有时候看到父母微弯的身板,我也想过要好好的读书,可是这个想法会和现状起冲突,那么,我只有什么都不做。曾经,也有人问我喜欢什么,虽然那时候我还很小,但我记得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了读书,上了高中后,许多陌生的面孔也熟悉了起来。正是熟悉的面孔反而带给了我陌生的感觉,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怎么走……

通过这次考试,我做出的考试反思如下: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复习时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是基础题目,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对于一些所谓的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

(完整)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2)班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教师:李雪 一、试卷分析 本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力求体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努力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本册教材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运算的考查强调的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对计算量和难度进行控制,避免繁琐的运算;对空间观念则从多角度去考查,简单几何证明;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则加强了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归纳推理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 1、第一大题:本题是填空题,失分较多的是第7小题。该题灵活性较强。 2、第二大题:本题是选择题。总的得分较为理想,其中完成较差的是第16、18小题。

3、第21、22小题是几何题,失分主要表现在:分析能力差,找不出关键点。第24题是实际问题,方案性的题目,出错原因主要是考虑不全面。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即鼓励笔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又要防止过分地依赖计算器而忽视笔算、口算、估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质量检测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日期: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选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 B . C . D . 2.1 4 的平方根是( )。 A .12 B .12- C .12± D .116±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 B C 5± D 3- 4.如图,已知AB ⊥CD ,垂足为O ,EF 为过 O 点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相等 C .互补 B .互余 D .互为对顶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实数包括正实数、负实数 6.已知点P(m ,1)在第二象限,则点Q(-m ,3)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已知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a 、b 、c ,若a ‖c ,b ‖c ,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 .a ⊥b B .a ⊥b 或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8.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C .20° B .25° D .15° 9.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是2a -3与5-a ,则x 的值是( )。 A .64 B .36 C .81 D . 49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 ,0)和B (0,2),现将线段AB 沿着直线AB 平移,使点A 与点B 重合,则平移后点B 坐标是( )。 A .(0,-2) B .(4,2) C .(4,4) D .(2, 4) 二、填空题:(每小题 3分,共21分) 11. 3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 12.如果,,那么0.0003的平方根是 。 13.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14.如图所示,想在河的两岸搭建一座桥,搭建方式最短的是 ,理由是 15.小刚在小明的北偏东60°方向的500m 处,则小明在小刚的 。 (请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小明相对于小刚的位置) 16.的所有整数是 . 17.定义“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CD ,且AD ‖BC ,则四边形ABCD 叫做平行四边形。”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3,0),(1,3),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 . 三、解答下列各题:(共59分) 18.(每小题4分,共8分) (1 (2)求满足条件的x 值,21 (1)4 x -= 19.(6分)根据语句画图,并回答问题。如图,∠AOB 内有一点P . (1)过点P 画PC ‖OB 交OA 于点C ,画PD ‖OA 交OB 于点D. (2)写出图中与∠CPD 互补的角 .(写两个即可) (3)写出图中与∠O 相等的角 . (写两个即可) 20.(7分)完成下面推理过程: A B .P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反思精选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反思精选 反思一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使我对我班数学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成绩的比较让我看到了差距。为了更深入全面的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 对性的开展以后的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基础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记忆、运用还可以,这类题复习的时候复 习的很全面,所以即使选择题有一些超出大纲较难的提,选择题得分率 很不错。 1.失分最严重的就是选择题最后一个,填空题最后一个。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 分较为严重。存在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我想,在教学中应 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锻炼。多关 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 们树立自信,并上课做到精讲多练,面向全体学生。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 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 学困生可以说到底是正是负一塌糊涂。由此可见,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

惯问题,对计算法则的不理解才是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重要概念法则等,理解记忆仍是关键。 3.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主观上还没有“我要学”的意识。 所以,学习方式训练仍需有条不紊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开展和完善。 反思二 随着时间的转眼流逝,半学期已悄然过去,紧张的期中考试也已经画上一个句号。 这次考试我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上课要多关注数学学习弱的学生,拿最简单的问题来鼓励他们;第二,课后作业时可以在作业中选择适合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让他们做作业要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今天学到东西。第三,对很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去思考一点较难的题目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更高的积极性。 今后数学教学的措施: 1、加强基本功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语文组的老师能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能有长足的进步,更上一层楼! 在数学评卷中我们发现,我班学生在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上的水平并不低,而常常在一些基本环节上失分,这次特别体现在计算题中。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对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要把运算的准确性训练落在实处,把解题速度的训练落在实处,把表述的简捷、准确性训练落在实处,把书写规范化的训练落在实处。

初三数学月考质量分析

数学月考质量分析 初三

数学初三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1、题目难度系数不大。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整个试卷上的题目能够做到起点低。针对学生来说得分点,容易得分,能够做到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解题技巧及方法的运用。 2、所考察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大,考试的内容均能设计到,而且所考察的重点突出,相对比较合理,但部分考察的内容超出考试范围,小部分考察的内容较难,部分学生不能够动手去做。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从整体试卷的难易情况看,此次数学测试题难度适中,以常规题居多,但从检测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答题情况欠佳,下面逐题简要说明: 第一题选择题,因为起点低,基础性强,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但7、8题稍有点难度,从而得分情况不是很好; 第二题填空题,因为比较容易,得分情况也比较好,但最后两题有些偏难。其中第15小题多数同学是靠猜想得出的结论;第16小题,由于前面有范例,从而降低了难度,中上水平的同学都能做出来。 第三大题,此题整体难度不大,得分情况还是很好,但少数同学仍然是计算出了问题,说明基础掌握不扎实,尤其是第18小题、19小题得分较差,重要原因是学生灵活性不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强。第22、23小题证明题,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的学生解答思路清晰、书写完整,而基础差的同学根本不会证明,逻辑思维混乱,不知如何证明。最后一题得分率较低,主要是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的类型题训练不够,再加上学生不能将问题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提炼,将实际问题能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2、学生在解答试卷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出现错误;

2020年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 填空(每题3分,共42分) 1. 形如 的方程叫最简方程。 2. 已知x=2是方程kx-3=12+k 的解,则k= 。 3. 当y= 时,512-y 与410 3-y 互为相反数 。 4. 把方程82=-y x 化成用x 代数式表示y : 。 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常有 和 两种消元方法。 6. 若==-+??? ????-==k k y x y x 则的解是方程,0219531 52 。 7. 写出二元一次方程2x+3y=14的正整数解 。 8.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可以用一对 来表示。 9. 若点M 的横坐标为2,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5,则点M 的坐标为 。 10. 方程组???=+=10 32y x y x 的解是 。 11. 已知代数式n x mx -+22,当1-=x ,它的值是2,当1=x 时,它的值是6,则m= ,n= 。 12. 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现在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15%,则原来成本是 元。 13. 方程组?? ???=+-=+=+215x z z y y x ,的解是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如果241322b a b a x x +与是同类项,则x= ( ) (A) 21 (B) 2 3 (C) 31 (D)以上都不对 2 使方程03)1()1(22=+++-x k x k 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则k 是 ( ) (A )1± (B )1- (C )1 (D )以上都不对 3 下列方程组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A )???=+=-51y x y x (B )???==+253xy y x (C )? ??==65y x (D )???=-=+9253y x y x 4 如果2-=+b a ,82=-b a ,那么a b -2的值是 ( ) (A )14 (B )-14 (C )18 (D )6 5 初一年级学生准备分组活动,若每组7人,则多出3人;若每组8人,则有 一组少5人,设初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为x 人,分成y 组,则可得方程组 ( ) 三、 解下列方程(组)(前3题每题5分,后两题每题6 分共27分) 1 2)9(3)9(5=+-+y y

初一数学段考总结

初一数学段考总结 初一数学的期中考考完了,大家反思了吗?下面是由XX 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数学段考总结,希望能够帮到您! 初一数学段考总结 1 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在这我就我们学校七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 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约占20%、难题约占10%,主要考查了七年级下册第六 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第八章 《不等式》。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 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 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 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 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 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 主面的问题 ①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 时也服务于生活,但学生根据要求举生活实例能力稍欠,如 选择题第10小题,,学生因对“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东西”

理解不透,从而得分率不高. ②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 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解答题的第19题解方程(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 现不少错误. ③数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3题,第15题,第16题和解答题的21题,第23题. ④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 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 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 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 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 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 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 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 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 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七一班数学10月份月考试卷分析 洛阳华夏外国语学校 一、对试题的分析 这次月考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二、存在的问题 1、两极分化严重 2、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3、缺乏应变能力 4、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三、基本概况 这次数学月考七一班参考41人,平均分77.32,及格率87.8%,优秀率43.9%,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5分

四、试卷分析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有:1—8,13—16、21;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9、11、12、17、18、19、22 。下面就得分率较低的题目简单分析如下:9、没看清绝对值,排除负数选项;17—19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计算功底较薄弱,今后多训练学生计算题;22题第三问书写不完整,今后多规范学生书写格式。 五、今后工作思路 1、注重“三基”教学 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初一数学

七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5322a b a =+ B 、a a a =÷44 C 、632a a a =? D 、()6 32a a -=- 2、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 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 ) A 、5, 1, 3 B 、2, 3, 4 C 、3, 3, 7 D 、2, 4, 2 3、如果两个不相等的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 ( ) A 、都是锐角 B 、都是钝角 C 、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907的结果正确的是 ( ) A 、4101.9-? B 、5101.9-? C 、5100.9-? D 、51007.9-? 5、如图,已知:∠1=∠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C=∠D B .AD ∥BC C .AB ∥C D D .∠3=∠4 6、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 A 、))((y x y x +-- B 、))((y x y x --+- C 、))((y x y x --- D 、))((y x y x +-+ 7、给出下列说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 (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1F E D C B A G 8、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222b a b a -=- B.()()22b a b a b a +=-+ C.()222b a b a +=+ D.()222b 2ab a b a ++=+ 9、一定在△ABC 内部的线段是 ( ) A .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 B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 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D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那么它的周长为 ( ) A .16cm B.17cm C.16cm ,17cm , D .11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计算:=?9981002 12、若4a 2+ka +9是一个完全 平方式,则k = 13、()=-425y x 14、一个角与它的补角之差是20o,则这个角的大小是 . 15、.如图1,∠EAD=∠DCF ,要得到AB//CD ,则需要的条件 。 (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16、如图2,AB ∥CD,直线EF 分别交 AB 、CD 于E 、F,EG 平分∠BEF,若∠1=72°,? 则∠2=________度. 17、如图3,已知∠B=∠DEF ,AB=DE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 ,则需 F E C B A D 图1

初一期中数学总结反思

初一期中数学总结反思 立足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分享的。 1 期中考试结束,面对着学生一塌糊涂的成绩,羞愧满面,心里焦急万分,也觉得无颜面对领导的重托与信任,对不起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待。结合前半学期的学生状况、考试情况和自己的工作情况,反思如下: 一、考试成绩分析: 从得分情况看,高分数段和较高分数段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比较正常,中间状态的成绩所占比例太少,低分段的人所占比例太大。甚至考3分的学生都有,一直这样,令人担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基础较差,让人无奈。七年级学生50以内的整数加减乘除口算不会,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现在初一学习有理数的运算之后,进行加减运算时,要确定符号,比较数的大小不会,除法运算不会约分,以至于考试时运算类型题目全对的一个班只有3个同学。 三、近期工作总结与反思及今后措施

1、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现在的年龄段就是学习,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正确给自己定位,树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确立切实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盼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认清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初中阶段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作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布置的各种练习检查到位、指导到位、纠正到位,坚持做到当天知识点当天检查,当天过关。 3、立足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将知识内容落实到位,让他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常见的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 6、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自习辅导,坚持做好每一个环节,加强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让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以期中考试为基础制定期末成绩目标,班内竞争对手,年级竞争对手,每学期进行相关的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与答案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 试题与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18分) 1.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若 ∠1+∠2=120°,则∠BOC 等于 ( ) ° ° ° ° 2.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等于( ) A .30° ° ° ° 3.如图,若在中国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1,-2),“马”位于点(2,-2),则“兵”位于点( ) A .(-1,1) B .(-2,-1) C .(-3,1) D .(1,-2) 4.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A .冷水加热过程中小气泡上升成为大气泡 B 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 C .投篮时的篮球运动 D .随风飘动的树叶在空中的运动 5.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A .39 B. 3.14 C. 4 D. 722- 6.若a 2=9, 3b =-2,则a+b=( ) A. -5 B. -11 C. -5 或 -11 D. ±5或±11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7分) 7.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成如果……那么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大门的栏杆如右图所示,BA⊥AE,若CD∥AE,则∠ ABC+∠BCD=____度. 9.如右图,有下列判断:①∠A与∠1是同位角;②∠A与∠B是同旁内角;③∠4与∠1是内错角;④∠1与∠3是同位角。其中 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10.在数轴上,-2对应的点为A,点B与点A的距离为 7,则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11.绝对值小于7的所有整数有_____________.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0,2),若将线段AB平移至 A 1B 1 ,点A 1 B 1 的坐标分别为(2,a)、(b,3),则a+b=____________. 13.第二象限内的点P(x,y),满足|x|=9,y2=4,则点P的坐标是 ______. 14.若x3m-3-2y n-1=5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__________ 15.平方根节是数学爱好者的节日,这一天的月份和日期的数字正好是当年年份最后两位数字的平方根,例如2009年的3月3日,2016年的4月4日,请你写出本世纪内你喜欢的一个平方根节: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题中所举例子除外) 三、解答题. 16. 解方程组(8分)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复习时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是基础题目,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对于一些所谓的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期末考试终于都结束了,初一上半学期很快就要离我们而去,只要再过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进入初一下半学期了。回忆起初一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感到既紧张又充满喜悦。我将进入更加紧张的下半学期生活。 在这半个学期,我完成了从一名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适应了中学--这个新的环境。老师、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在初一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例如:代数与方程、英语句式、新的散文与诗歌……真是非常丰富。而最令我高兴的是我终于学会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可是我并不会骄傲,因为我的英语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直到满意为止!当然,对于中学生活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老师从手把手教我们转变为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的自学能力。我正在逐步适应这种过程,因为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有些课程,我还没有搞懂的地方我会在寒假中自学掌握。因为曾经有人说过:“越搞不懂的地方就要越靠近它。”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为求做的更好!我要在初一下半学期“来临”前,把所有不懂的地方弄懂,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半学期的“来临”。

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考试后的成绩分析与反思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五月初我们进行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这我就七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做一个分析,与其说分析,我觉得还不如说是老师和学生的一次深刻反思。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试卷难易度及平均分 本次试卷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既考察了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整套试题来说,难易度适中,几乎覆盖了前半个学期所学的所有主要内容,可以说,我们备课组的所有成员对这份试卷给予充分的认可。因为这次考试是与外校的一次联考,所以在期中考试之前,我们备课组非常重视这次考试,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考前会议,我们决定在考前一周就停止学习新课,开始复习,并安排有着丰富经验的杨校长和杨洋老师命制了两份模拟试卷。尤其是杨校长命制的试卷里最后一道大题与期中考试卷的大题一模一样,当我们拿到期中考试试卷后,我们发现大量的题目都是我们在前期的复习过程中讲的原题,所以我们老师看起来,学生看起来都是一份很简单的试卷。但我们的平均分是79.86分,将尽80分,这个成绩与我们预期的成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学生问题分析: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计算、尺规作图失分较多。 2、后进生偏多,部分班级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 3、尖子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钻难题,所以高分段的学生不是很多。 4、每个班级的低分段学生太多,甚至出现个位数3分、9分。而且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好几个。

5、最主要一点,学生太浮,好多学生再拿到试卷以后,一看很多题很熟悉,就忘乎所以,做完后都不去检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再得到分数后才反省到这次考试失误了、或者就说是没有发挥好。 三、教师存在的问题 期中考试结束以后,我们备课组召开了组内成绩分析会,我们互相剖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不足。 1、我们把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拔得有点高,忽略了基础的训练。 2、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扎实、不够细。正是这些后进生的成绩决定着年级平均分的高度。 3、平时的交流有点少,尤其是向杨校长请教的有点少。主要原因我们5位数学老师都是班主任,这学期各种原因吧,空堂和自习课太多,都一直呆在教室里。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3、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证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

初一数学期中测试题

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数 学 试 卷 (时间:90分钟 ) 计分: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8 分) 1、 –2.5的相反数是_____.倒数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 2、 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_____, 其中_____最小, 3、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5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4、 若a>b>0. 则–a____ –b ; 若b a >0, b < 0, 则a___0; 5、 若 32x m Y 3和 –2x 4Y 3 是同类项,则m=___; 6、 比a 乘以b 的积的3倍小8的数是_________; 7、 不超过(3)34-的最大整数是_______; 8、 若a<0,则a 与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_; 9、 计算:(1)、2 – 9 =___; (2)、– 7 +2 = ___; (3)、– 1– 1 =____ ; (4)、–2+2 1=_____; (5) – 2 131+ =______; (6)、 –(–2)4=____. 11、 1).若∣a ∣= – a ,则 a ___;; 2)若a 1=a, 则a =__ 3)若a 2= a . 则a =_____; 4)若– a = a . 则a =_____;5)若∣a ∣=∣b ∣= 1. 则a+b=_________. 12、 如果a – b = 80, 则 b – a =___;7 – a + b=______ 。

13、 正方体有___个顶点,___条棱,___个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 分) 1、当n 为正整数时,()()n n 21211---+的值是( ) (A )–2; (B )0; (C )2; (D )不能确定。 2、下面各式错误的是( ) (A )75.0-< 43; (B )–5.33<3 15-; (C )– 4<– 3<–1; (D )–(+2)< 3-。 3、若a . b 互为相反数,则( ) ab>0 ; (B) ab < 0 ; (C) ab ≥ 0; (D) ab ≤ 0. 4、一个平面去截下面的几何体,无论怎样截,截面都不可能是长方形的是( ) (A )正方体;(B )长方体;(C )圆锥 (D) 圆柱 5、下列各组代数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3a 2b 与522b a ;(B ) 4xy 2与– 4y 2X ; (C )3a 4y 与3ay 4 ;(D )2aby 2与–2bay 2. 6、若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是x ,十位数是y ,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 (A )xy; (B )yx; (C )10x+y; (D )10y+x 。 7、2(a+b) – 4(a+b) +a +b 化简后等于( ) (A) –a –b (B) –a + b (C) a – b (D) a + b 8、对代数式x 2 – 1 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500字

数学期中考试总结500字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以下的数学期中考试总结。 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其主要失分情况是: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试卷设计来看我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这次考试中,我决定做以下的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

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分析情况总结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总结 篇一: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总结从两班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基础题答题情况不错。但也有存在问题的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有: 基础题,尤其是计算题,计算错误。一方面由于粗心,另一方面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法则背诵情况不好。应用题,尤其是25题,错误率比较高。一方面一部分由于粗心,计算错误,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题意,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失分是由于解题步骤不完善,导致失分。 、勤抓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讲解的会更加透彻一些,让更多孩子理解并会用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应用题为模板,锻炼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勤做应用题,并尽可能讲解透彻,寻找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严格要求解题步骤,拿下基本分数。 、对于学习后进生,多给与鼓励和关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篇二: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这次月考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

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1、两极分化严重 2、基础知识较差。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4、缺乏应变能力 5、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1、注重“三基”教学 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

2020年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上册)

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上册) 出题人:刘永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正方体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有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圆柱是由 _____个面围成的。 2、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______。 3、若a<0,则a_____2a (用<、>、=填空) 4、在74中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在(-2)3中底数是________, 指数是______。 5、(-1)2000=__________,(-1)2001=___________,-12002= _____________。 6、a的15%减去70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7、如果立方体的边长是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 _______。 8、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是a,十位数字是b,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 是__________________。 9、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4x,5x,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10、三个连续偶数中,n是最小的一个,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_。 11、请说明下列各代数式的意义: (1)6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a+12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商品的价格是x元,则1/2x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 0.25°=_____′_____″(2) 1800″=_____′_____° 13、周角=_______平角=________直角=_______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 2、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 3、-(3x-2)=-3x-2 ( ) 4、8x+4=12x ( ) 5、3(x+8)=3x+24 ( ) 6、3x+3y=6xy ( )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2分) 1、如果|a|=4,则a=( ) A、4 B、-4 C、4或-4 D、都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