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与老师教学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探究和实践【摘要】“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三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复习的应用,提出了复习的方案。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以下是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三复习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教学进行探究和实践。
一、本班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应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本知识点在学生学习新课程内容时,他们对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应已经掌握,通过几个实例练习,可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一)以烷烃复习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基本原则(减碳对称法)1.主链由长到短。
2.支链由整到散。
3.位置由中间向两边。
练习:书写C5H12,C6H14的同分异构体。
(二)含有或带有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烷烃的基础上,再加限制条件官能团位置异构。
练习:书写烯烃C5H10,炔烃C6H10,卤代烃C5H11Cl,醇C6H13OH 的同分异构体。
(三)官能团异构(由通式、不饱和度推测可能的有机物类型)1.CnH2n 可为:烯烃、环烷烃。
2.CnH2n-2 可为:炔烃、二烯烃、环烯烃。
3.CnH2n+2O 可为:醇、醚。
4.CnH2nO 可为:醛、酮、烯醇、烯醚、环醇、环醚。
5.CnH2nO2 可为:酸、酯、羟基醛、羟基酮等。
总体归纳三种异构情况: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二、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可马上达到的知识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更应清楚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针对此知识点,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指出高考热点,讲解考试技巧,学生只需要摹仿或记忆,稍加理解就能达到的水平。
(一)常考的烷烃基加官能团的同分异构的书写1.丙基C3H7-有2种:CH3-CH2-CH2-,(CH3)2-CH-。
例谈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方式改进作者:王君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年第07期摘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文章通过列举教学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对这一理论进行落实,同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理解教学的本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潜能。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效性;小学数学作者简介:王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实验小学教师。
(浙江台州 318000)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067-03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它们的关系是:已知区?邛最近发展区?邛未知区。
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中循环往复、不断转化,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不宜停留在“已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若问题设计停留在“已知区”(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若问题设计直接至“求知区”(太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使问题失去价值。
教学时,如能把握“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来引导学生思考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有利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知识教师不用教,只需加以引导,学生就能进行迁移学习。
教师在备课中如能准确把握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设计另辟蹊径,就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把握知识“增长点”,概念教学要简洁“真分数与假分数”是一节概念课,一般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假分数,并区分它的范围,可教学后发现学生对假分数的含义难以理解。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二次根式化简习题课教学设计摘要:通过满足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求知欲,教师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难度依次加大的例题在不断变化中引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寻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最近发展区”思想在二次根式化简习题课上进行实践应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最近发展区;习题课一、确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二是学习者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长期以来,这一理论受到中国教育的诸多关注,并用于指导学科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作用。
如何更好地将该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挖掘和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是教师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明确习题课重要性和教学范围初中数学课的类型有新授课、例题课、习题课等多种课型,教师对新授课和例题课往往比较重视,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能做到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忽视习题课,对其定位不准确,以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性差,课堂教学较为呆板。
习题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授课和例题课的必要补充和有效延伸,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
一堂准备充分的习题课能够帮助学生熟练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快速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习题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熟悉教材和知识点前后联系是教师备课的关键环节,“二次根式”的教学出现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7节),化简二次根式是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基础,只有把二次根式化简了,才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摘要】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最近发展区”的背景和意义,接着设定了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并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教学方法部分介绍了采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教学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评估和反馈方面,可以采用测验、实验报告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这种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有望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引言、背景介绍、定义和意义、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估和反馈、结论、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指的是学生能够在适当教学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实际发展水平的区域。
基于这一理论,物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建构物理概念,促进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真实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2. 正文2.1 定义和意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掌握并运用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应用分析及设计改进作者:田光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物理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理科课程之一,對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物理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跟得上高中教学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将其与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应用效果方面最贴近物理教学目标。
本文就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应用设计前言在现代高中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已经被重新定义。
新课改政策的提出为高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强调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针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出的一种教学原则,其将学生未来的发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身能力,另一种是通过教学活动能得到提升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最近发展区的科学认知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将学生未来的发展分成两种,一种是学生的学习天分,即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种是教师通过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所能使学生提高的一部分学习能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区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靶向点。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设计路径1.类比法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类比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的应用路径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桥梁,形成对比,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具有联系的知识点,当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出现困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类比的角度来理解新的物理知识。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作者:杨建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难度梯度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达到下一阶段的发展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设计和组织活动。
[1]比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设计和教学。
一、教材分析应注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他们应知道原子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应能初步根据化学方程式,观察和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和物质质量比。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难点的突破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串”来实现。
教学重点的突破也需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简单的化学反应(但也需要化学计量系数不都是1)为例,让学生形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朴素经验,再经过改变形式和加大难度梯度、层层递进,以促使学生掌握。
三、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上,我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
1.前置问题串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
(1)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为什么?(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3)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的质量比是多少?为什么?(4)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的质量比是多少?(5)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的质量比是是多少?(6)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 H2↑+ O2↑①在这个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②在这个反应中,水、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多少?整个“问题串”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彻底理解在化学反应中,各种微粒是按照一定的数目比来反应(微观角度)、各种物质也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来反应(宏观角度)的来龙去脉。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引入这一新理论概念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然后提出了教学设计原则,探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结合总结与展望,探讨了教学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物理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原则,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施策略,教学设计策略的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最近发展区是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正处于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概念的基本知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扩展他们的理解。
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
最近研究表明,对于学生在发展中的概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
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是当前物理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策略的探讨,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有信心能够为物理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最近发展区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也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授学生这一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探讨作者:董玉新赵玺玉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4年第01期摘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并以此为推手,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潜能,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激发潜能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1-0022-04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最近发展区。
该理论还认为,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构建最近发展区。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
如何设计符合这个要求的教学设计呢?一、准备工作(一)研读,确定教学目标1.研读课标,明确方式。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要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以《变色游戏》第二课时为例,综上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观察变色现象,认识常见的物质变化,初步建立物质变化观念;(2)从科学视角对变色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基于证据与逻辑,发散思维,提出合理见解;(3)通过对变色现象的观察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知识和经验,制定简单探究计划,分析推理,得出结论;(4)通过观察花叶不同变色现象,对变色现象产生兴趣,乐于思考变色原因;乐于尝试探究实践,初步形成质疑、探究品格,解决科学问题。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科教学的启示作者:刘佩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6期摘要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为: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要立足于现有水平而发展潜在的可能,使学生不断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该理论为学科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信息,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都要顾及学生的两种水平。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学科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认真分析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各种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基础,又要推动发展。
维果斯基提出“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个概念,“现有发展水平”是指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着眼于此,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发挥其潜能,在超越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上,要求教育者在各学科教学中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应该探索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因此,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对学科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教学设计是各学科教学的蓝图,是落实学科教学内容的方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潜在能力,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包括其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这些都是学生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业分析和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其现状。
其次,关注其未来发展,学生的发展目标总是指向未来的,他们需要接受其知识结构中缺乏的东西,这些新知识是与原有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的,可以使学生感到既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又有一种对新知识的期望,在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中学生可以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发展。
最接近的,最有效的——浅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要点:一、问题提出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例1、新授课中的应用2、复习整理课中的应用三、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的一些感悟(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重点(1)“最近发展区”的界定(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4)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三)问题与反思四、展望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内容提要:本文描述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简单实例,师生都不同程度的从这一教学方式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一感悟又引发了笔者的的反思,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最近发展区理论,将“二期课改”理念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为学生进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二期课改、学生发展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创建亲身体验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应该是贯彻落实课改标准重要任务之一,真正让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去思考、去归纳、去发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一、问题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在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经常就教学和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
我们总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能力发展怎样才能和我们的教学有机的结合,教师在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造就了发展,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与发展过程既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本文概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自问世以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介于当前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关注这一区域,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逐步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分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回顾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阐述其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挑战,指出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借鉴和应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和建议,包括如何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发展潜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等。
文章将总结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关注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维果茨基,作为苏联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他们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以推动学生的发展。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合作实现的,尤其是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填空要点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而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 艾尔金德提出,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含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4.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玛西娅()等人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同一性迷乱、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
5.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6.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教学、抛锚式教学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7.桑代克根据其试误说,总结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分别是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8.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9.个体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新的学习。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他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材料的复杂程度,他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1. 布鲁纳认为,认知表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12.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13.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某一领域内的发展水平与他们可能掌握的概念和技能的区域。
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下面是我对于这个教学设计策略的建议: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这样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在物理学中,学生可视为参与者而非观察者。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概念。
2. 创造思考空间学生需要有思考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吸收理解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出时间和空间供学生思考和探索。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特定的物理问题,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3. 使用具体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具体的实例而非抽象理论。
在讲解物理概念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动量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物理小车或弹珠实验来演示。
4.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和演示等。
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5. 逐步提高难度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逐步提高难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教学电路的概念时,可以先通过简单的电路原理进行讲解,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和分析。
6. 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加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物理学中,实验和演示是提供及时反馈的好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了解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是否到位。
以上就是我关于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最近发展区与老师教学设计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利用幼儿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个语言活动?
幼儿最近发展区是老师教学设计的基础。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幼儿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身水平,切记过高,幼儿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
或设计过低,幼儿活动时失去挑战乐趣,从而对活动失去兴趣!
如何利用幼儿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个语言活动:
我们应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等,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
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目标,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
小班语言活动设计:小蚂蚁与西瓜船
【设计意图】吃西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经常体验的事情,但是吃剩的西瓜皮,能干些什么呢?鉴于小班幼儿的形象思维特点,以
小蚂蚁与西瓜皮为主线,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并让活动内容层层展开。
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通过看看、说说、玩玩的多种感官体验,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西瓜皮展开想象,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及想象空间。
【活动准备】
课件:西瓜皮、西瓜皮当伞、西瓜皮当小船、西瓜皮当房子、西瓜皮当水缸
幼儿用材料:牙签、积木、橡皮泥、即时贴、瓶盖、毛线绳等、吃剩的西瓜皮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故事法导入(看课件)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草地上躺着一块西瓜皮。
)这是什么?(西瓜皮)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半球形、绿色的)
二、(继续看课件)这个时候,谁来了?(小蚂蚁)
小蚂蚁高高兴兴地跳进西瓜皮里,大声叫起来:“哦,我可以用它干好多好多事情了!”谁能猜一猜,小蚂蚁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互相说、个别说)
三、小蚂蚁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
(1)瓜皮当伞(2)瓜皮当小船
(3)瓜皮当房子(4)瓜皮当水缸
请幼儿清晰、完整地讲述,然后老师加以总结。
四、小蚂蚁还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个别回答)
五、你想用西瓜皮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回答。
(西瓜皮可以做成雨伞、滑梯、跷跷板、花篮、饭碗;滑板车等等)
六、活动延伸
让我们用自己的小巧手,把西瓜皮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
(轻音乐)(老师指导,幼儿选择材料动手制作)
老师肯定幼儿的手工制作,并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讲一讲自己做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