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 格式:ppt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18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时期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绘画理论4、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隋唐五代人物画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1.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萧照、马和之、江参等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规范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美术史》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变迁和发展,探讨美术同社会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力,懂得珍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
一、原始社会的美术1、原始美术概述要求:(1)了解艺术起源的原因和学说。
(2)掌握原始社会的时期划分与主要文化体系。
(3)掌握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先于审美、混沌性与不确定性。
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要求:(1)从社会生产力、宗教习俗等方面探讨古代石器、陶器美术形成的原因。
(2)了解原始社会建筑、雕塑的基本内容。
(3)了解原始社会和绘画的基本内容。
二、奴隶制时代的美术要求:1、掌握灿烂的青铜工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2、讲解绘画与雕塑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3、了解该时期建筑的特点;三、战国秦汉美术要求:1、了解绘画(种类、艺术特征、墓室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因;2、讲解帛画(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3、了解画像石(砖)艺术(山东、南阳和四川画像石、砖艺术)的特点;4、了解壁画(殿廷和墓室壁画)、器物上装饰绘画(铜壁、漆器装饰画)的内容和特点;5、了解雕塑(大型纪念性石雕、陶涌、铜雕)的内容和特点;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要求:1、了解该时期战乱的历史背景;2、了解人物画的新发展;3、掌握宗教美术的发展和原因;4、讲解美术理论的新发展和主要内容;5、掌握山水画的起源和影响;五、隋唐美术1、人物画要求:(1)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了解该时期美术的总体特征。
(2)掌握阎立本、周枋、张萱、孙位等任务画家和作品;2、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要求:(1)了解青绿山水的早期发展脉络;(2)掌握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与作品;3、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要求:(1)了解花鸟画的早期发展脉络;(2)掌握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与作品;4、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雕塑(1)了解该时期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背景和主要作品;(2)掌握该时期雕塑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中国院体画的发展
中国院体画简称院体和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们比较工整精致一路的绘画。
最早追溯到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到了唐代设立待诏供奉等以阎立本、张萱、周昉标志着宫廷画的新水平。
五代西蜀南唐设制画院,花鸟画家黄荃父子,人物画家周文矩、顾闳中,山水画家董源等都是画院的杰出代表。
宋代设翰林图画院直接为宫廷管辖,经北宋、南宋历代帝王的经营,体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画院专门为宫廷、皇室贵族服务,集中了宋代最优秀的画家,郭熙、王希孟、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梁楷等均为画院画家,所画人物山水花鸟,风格富贵,精工细腻,一般被称为院画,赵诘的花鸟画标志着宋代院体画的最高水平。
明朝前期的宫廷绘画,取法南宋院画兼取北宋名家,也被称为院体,活动于不同时期的边景绍、孙隆、林良、吕纪创作的花鸟画代表着明朝院体画的主要成就。
而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山水画,造型明快,富于手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
明中期以后随着文人画正统地位的逐步确立院体画开始走向衰落。
清代宫廷绘画吸收了欧洲画家郎世宁、王志成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名词翰林图画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画学生等职位。
宋徽宗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
出自画院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院体画多做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
宋代时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体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南宋四家:指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
靖康之变后,随着宋室南渡,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风由此改变,以此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峻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秀雅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其特征在于:以清奇峻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
郭熙与《林泉高致》:郭熙是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
郭熙的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的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图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不同,创造出极其优美动人的意境。
他的技法特征表现为:线条浑柔,皴笔多变、用墨淋漓、湿勾淡染,其山石被称为“乱云皴”、“鬼脸皴”,画树轮廓线条灵活多变。
《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
其认为山水画是君子游心游目之消遣,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
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的方法。
主张凡画山水,须远近深浅,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有所不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士夫画:特指业余爱好绘画的士大夫绘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已抒发个人的意兴为重点,体现画家的主观性情。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06008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先修课程:(无)学分:2 总学时数:32 周学时数:16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设学期:第3学期开设系部:艺术设计系编写依据: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执笔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8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创新性与理论性强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基本历史脉络、美术的发展规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画家、画作及其技法特征。
该课程在本专业的论文写作及艺术评论能力的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具有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及规律,转变学生对美术学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性观念,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美术史理论的学习、研究及自身艺术文化素养的形成;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点,并能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精神;通过对历代具体美术作品的直观、详细地分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美术发展历史知识和基本的造型特点,懂得从何处着手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创造力,提高其艺术欣赏及鉴别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知识层面: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2.能力层面:能用历史的、系统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鉴赏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及艺术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3.素质层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美术各时期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分析。
翰林图画院早在五代时期,西蜀(891—965)和南唐(937—975)就已经开始设立专门从事绘画的机构——画院。
画院由国家直接管理,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
这样,国家可以把全国最优秀的丹青妙手汇聚起来。
画院要以描绘帝王贵族肖像与生活为主要任务。
凡有重大活动,便有画院高手进行描绘记载。
所以,这对画家的艺术提高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如西蜀时画院画家黄筌、黄居采父子在花鸟画方面,南唐时画院画家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等在人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公元960年,宋王朝统一中国后,继续设立画院并加以扩大,成立了翰林图画院。
原来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
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
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
经过考试,武宗元、王拙等百余人入选。
武宗元就是《朝元仙杖图》的作者,当时人们认为他可以和吴道子相比。
前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宋徽宗时画院的画师。
皇家画院最活跃的时期是从宋徽宗到南迁后高宗、孝宗时期(1101—1189)。
画院日趋完备,画院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以揽天下画家。
考试按题材分六科,摘古人诗句为题,看谁的构思巧妙,出奇制胜,更有创造性。
例如,对于“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考题,优胜者不落入在船上停一只鹭鸶的俗套,而画一人在船尾入睡,横置一根笛子,因终日等待渡者而疲倦。
“深山藏古寺”的题目,立意在“藏”字上,画中并不画古刹一角,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
人物编辑宋代画院的兴盛同宋徽宗赵佶(1082—1135)有密切关系。
赵佶不仅是画院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同时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画家和水平很高的鉴赏者。
他要求画家要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符合物理,不倚傍前人。
有一次,赵佶要画院画家画孔雀升墩的屏障,画了几次他都不满意,问他为什么,他说,孔雀开放一定先要举左脚,而画家却都画成抬右脚了。
北宋画院与画学历史上,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美术创作(或生产)机构,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以后历朝都有关于在统一的管理下,服务于政府并专门从事绘画、工艺品制作及艺人和机构的活动记载。
到了唐代初期,政府设翰林院,作为内廷供奉艺能杂居的场所。
举凡“文辞经学之士,下至医卜技术之流,皆之于此,以备宴见”。
随后,翰林院有了一些性质上的改变,把名儒学士分出来另外成立了翰林学士院。
这样,翰林院就变成了专门从事纯技艺性人才聚集的机构。
五代十国时,许多艺术家任职于不同的政权,以艺入仕为官供奉朝廷。
各个政权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并出现了专以“画院”之称谓来说明此类机构职能的,其中以南唐和后蜀较为典型。
北宋时局稳定以后,政府设立了更大规模的艺术机构,曾在后蜀主孟昶和南唐后主李煜创建的“画院”里任职的画家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画家们大多聚于汴梁,为北宋翰林图画院日后的兴盛储积了大批艺术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画院制度在此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兴盛至极,历两宋而不衰。
整体上看, 北宋翰林图画院堪称中国历史上画院机构的典型代表,成为后世画院机构效仿的样板,中国绘画艺术也在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
北宋翰林图画院有别于前代的翰林院而隶属于内侍省,由内侍宦官管理。
初设于宣?v门内东廓,太宗雍熙年间,为皇帝召使之便而移至东苑东门里。
从翰林图画院的功能上讲,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为宫廷帝王、达官显贵们服务的专门机构,画院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也主要是为皇家宫廷服务的。
一方面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统治,发挥图画“忠奸善恶”,存作鉴戒的教化作用。
如仁宗庆历元年命绘“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一百二十图为规戒,张挂于崇政殿西阁,并命侍臣参观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满足上层社会精神享受的无尽需求。
北宋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商业尤为繁荣,喧嚣的生活环境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禅宗思想的兴起和文艺界对意境美的无限崇尚促使“林泉高致”式的山水画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式的花鸟画创作量大大超过了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