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冠状动脉搭桥术
- 格式:docx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手术原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指在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进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在不影响心脏正常跳动的前提下手术。
这种手术方法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善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手术原理: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在安装体外循环机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体外循环机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术中心脏不停跳。
同时,手术医生可以从静脉血管中提取血液并进行氧合,然后将氧合后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
手术原理是将病人的大静脉连接上体外循环机的进气口,然后通过体外循环机对血液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病人的大静脉中。
这个过程中,病人的心脏不需要停跳,可继续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血液。
三、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患者的体质是否适合这种手术。
如果患者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或者一些高度敏感性的物质,可能会对手术成功和后续治疗带来不良的影响。
术前准备包括:1.做好病人的入院检查,清楚病人的基本情况及疾病情况,专科医生全面评估心室功能、肺部功能、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
2.用药要谨慎,停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影响手术出血的药物治疗。
3.做好术前讲解工作,让病人及家属明确手术的概念、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四、术中操作: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操作是在体外循环机支持下,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小切口手术。
手术过程需要高超的医疗专业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术中操作需要完整地按照医生的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试管放置、手术器械的操作、病人体循环监测等。
五、术后护理: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需要高度重视术后护理,包括预防感染、监测病人血压、血流速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术后护理工作会显著地影响到患者的后期恢复和疗效。
六、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技术成熟,但是仍然存在术中和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如术中血肿、猝死、肺不张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大约200万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医院广泛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都曾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去麻醉、体外循环等术前准备时间,医生搭一个“桥”只需要6~7分钟时间。
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
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能逛街。
60%~70%的患者术后能保持10年的血管畅通。
当然,他们同时更要注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历史:冠脉搭桥,从最初16年总手术量不到300例,到技术与世界同步开展,水平世界一流,走过了34年历程。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金标准。
1974年11月8日,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加强教授为一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开创了我国冠脉搭桥术的先河。
冠心病分型1、隐匿型:亦称无症状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静息或心脏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
2、心绞痛型: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缺血所致。
3、心肌梗塞型:症状严重,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所致。
5、猝死型:由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所致。
轻度的冠心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症状。
对于比较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适宜采用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治疗。
而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合并瓣膜关闭不全、心室室壁瘤、心室间隔穿孔等严重病变者,只能采用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治疗。
2022年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知识一、概述: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方法主要是:在全身麻醉下,开胸将非心脏血管移植于主动脉至心脏病变血管的远端,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
通俗的说法,CABG是在身体中截取一段静脉血管,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周围重新造一条血管通路,就像是搭了一个桥,取代本已狭窄的血管,让这个"桥"继续为心肌供血供氧。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冠心病病人接受此种手术。
我国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技术目前也较为成熟,且较多数的大型医院也已经广泛开展。
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可以选择的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二、适应症:冠状动脉搭桥适合于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指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
包括下面情况:(1)左主干病变(狭窄≥50%)或相当于左主干病变,即前降支和回旋支起始部狭窄≥70%;(2)二支、三支病变(狭窄≥70%),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3)介入治疗失败后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4)介入治疗后再狭窄;(5)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6)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等。
禁忌证:若冠状动脉病变呈弥漫性,远端冠状动脉无法手术;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创伤者为。
三、术后并发症及防治:1、一过性意识丧失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一过性意识丧失多发生于原先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造成的一过性脑缺血。
此类病人CT检查往往没有明显病灶。
进行支持治疗后,可以自行恢复。
但这些病人以后有再次发病的危险。
因此,建议有过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患者在身体完全恢复以后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查治疗,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脑部并发症。
2、脑卒中如果升主动脉上有硬化斑块,手术中可能因为手术操作而脱落,脱落的斑块栓塞大脑导致脑卒中。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一)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疾病是引发心脏疾病的常见原因,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冠脉搭桥手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冠脉搭桥手术选择体外循环下进行,下面将介绍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相关内容。
一、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定义体外循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经过离体的换气器和人工心肺机进行气体交换和重要脏器供血,再通过人工心脏泵进行血液循环。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是指使用人工心脏泵等设备,辅助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供血停止的时间,医生能完成心脏手术等治疗操作,操作完成后,再通过人工心脏泵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手术过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通过体外循环设备,控制病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将病人血液引流出体外,然后左和右侧的动脉瓣关闭,心脏停止跳动。
完成心功能的停止后,外科医生可以将冠状动脉进行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成功后,建立新的冠状动脉血流通道。
三、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优点相比传统的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效果更优。
由于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控制冠状动脉血流,减轻了手术时对器官的缺氧和缺血现象,手术的安全性更高。
另外,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还具有术后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四、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注意事项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脉搭桥术需要密切控制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机器的压力,手术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保护。
患者术后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和生活调整等,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总而言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一种重要的冠脉搭桥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应注意与外科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以便更好地准备术前和术后的方式和护理等细节。
心脏搭桥手术1、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
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
心脏日夜不停地泵出血液,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去。
但是,作为泵的心脏自身的肌肉组织也需要氧气和养料,这是由冠状动脉系统来提供。
如果冠状血管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就会导致这段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缺血,严重的发生心肌梗死。
2、大致手术过程: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
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
简单的病例也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
3、适应症:(1)心绞痛经内科治疗不易缓解,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又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有70%以上狭窄,且其远端通畅者。
一文读懂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比较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冠脉搭桥手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始于1964年,是一项用于替换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方法为用移植的血管即桥血管(通常是大隐静脉及带蒂的乳内动脉,或者桡动脉,带蒂胃网膜动脉和其它肢体动静脉)在升主动脉根部与病变冠状动脉梗阻远端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使心脏搏出的血液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绕过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流向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处的远端,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增加心肌氧供,带蒂动脉不必与升主动脉根部相接。
这类手术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需使用体外循环手术,也就是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那么,那些疾病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分别如下:
1、冠状动脉搭桥的适应症
①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或不稳定型
心绞痛。
②左主干病变或相当于左主干病变者。
③三支血管病变伴左室功能减退的患者;
④二支血管病变伴前降支近端狭窄;
⑤单支LDA or RCA近端长段病变;
⑥心梗后心绞痛;
⑦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⑧心梗并发症:穿孔、室壁瘤、二尖瓣返
流
⑨PTCA失败及其并发症;
⑩心绞痛复发再次搭桥术。
2、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症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且以远端冠状动脉为主,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较大,核素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存活心肌,手术对改善心功能帮助不大,心脏显著扩大,心胸比>0.75%,射血分数<20%,重症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这类患者属于手术禁忌。
2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怎么开展的呢?
我们用一个视频就可以完整的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大致做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原来是这么做的
3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三种:心包填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脑血管意外。
1、心包填塞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怎么办?患者在搭桥术后出现了出血,引流不畅,引流液突然减少,少于100ml,同时患者有低心排血量表现,如心率快、烦躁、血压低、尿少、四肢湿冷、中心静脉压高等,高度怀疑心包填塞的可能,配合超声检查,尽快采取再次开胸探查等积极处理。
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由于患者存在术前心功能差、肺动脉压高等情况,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肺动脉楔压升高、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末梢循环差等表现,考虑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采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等措施处理。
3、术后脑血管意外
患者年龄大,脑动脉硬化或狭窄,或有高血压、脑梗病史,都可致术后脑损害发生,甚至有患者可发生持久昏迷、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
出现脑血管并发症,可根据病变情况给予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等相应处理。
来源:综合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