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已按铁总科技【2017】221号第一次修订)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已按铁总科技【2017】221号第一次修订)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已按铁总科技【2017】221号第一次修订)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已按铁总科技【2017】221号第一次修订)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高速铁路部分)

2014 年7月·北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编技术设备 (2)

第一章基本要求 (2)

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

限界、安全保护区 (3)

养护维修及检查 (5)

救援设备 (6)

灾害防护 (6)

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7)

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9)

一般要求 (9)

铁路线路 (9)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10)

路基 (10)

桥隧建(构)筑物 (11)

轨道 (12)

线路交叉及接轨 (13)

防护栅栏 (13)

声屏障 (14)

第三章信号、通信 (15)

一般要求 (15)

信号 (15)

联锁 (17)

闭塞 (18)

调度集中系统 (18)

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19)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9)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23)

通信 (23)

承载网 (24)

业务网 (24)

支撑网 (25)

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25)

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27)

第五章车站及枢纽 (30)

站场设备 (30)

客运设备 (30)

第六章机车车辆 (32)

机车设备 (32)

机车 (32)

车辆设备 (34)

车辆 (35)

动车组设备 (36)

动车组 (36)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37)

第七章供电、给水 (38)

牵引供电 (38)

电力、给水 (40)

第八章房屋建筑 (42)

第九章铁路用地 (43)

第二编行车组织 (44)

第十章基本要求 (44)

行车组织原则 (44)

列车乘务 (46)

车站值守 (49)

车站技术管理 (50)

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50)

第十一章编组列车 (52)

列车编组 (52)

列车中机车车辆的编挂和连挂 (52)

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 (54)

列车中车辆的检查 (54)

列车制动 (56)

第十二章调度指挥 (63)

调度日计划 (63)

日常运输组织 (64)

调度命令 (66)

第十三章列车运行 (70)

行车闭塞 (70)

接发列车 (75)

列车运行 (79)

跨线运行 (80)

车底回送 (80)

第十四章限速管理 (82)

临时限速管理 (82)

列控限速管理 (82)

第十五章调车工作 (84)

调车工作 (84)

机车车辆的停留 (88)

第十六章施工维修 (91)

施工维修基本要求 (91)

施工维修防护 (91)

施工路用列车开行 (100)

确认列车开行 (101)

设备故障及抢修 (102)

第十七章灾害天气行车 (104)

大风天气行车 (104)

雨天行车 (105)

冰雪天气行车 (106)

异物侵限报警 (107)

地震监测报警 (109)

天气恶劣难以辨认信号行车 (109)

第十八章设备故障行车 (111)

列控车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111)

LKJ、GYK、机车信号故障 (111)

CTC故障 (112)

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故障或车站(线路所)

道岔失去表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 (113)

区间通过信号机故障或闭塞分区轨道电路非列车占用红光带

(异物侵限报警红光带除外) (116)

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 (117)

列车占用丢失 (117)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故障 (119)

接触网停电 (120)

接触网上挂有异物 (121)

受电弓挂有异物 (122)

运行途中自动降弓 (122)

自动过分相地面设备故障 (123)

动车组列车空调失效 (123)

列车运行途中车辆故障 (124)

第十九章非正常行车组织 (127)

双线区间反方向行车 (127)

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 (127)

列车在区间退行、返回 (128)

列车分部运行 (129)

列车冒进信号机 (129)

列车运行晃车 (130)

列车停在接触网分相无电区 (130)

列车碰撞异物 (131)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 (132)

第二十章救援 (133)

使用机车、救援列车救援 (133)

动车组救援动车组 (134)

启用热备动车组 (135)

第三编信号显示 (136)

第二十一章基本要求 (136)

第二十二章固定信号 (139)

色灯信号机 (139)

车载信号 (146)

第二十三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151)

移动信号 (151)

无线调车灯显信号 (152)

手信号 (153)

第二十四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162)

信号表示器 (162)

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 (166)

线路安全保护标志 (172)

动车组列车标志 (173)

第二十五章听觉信号 (174)

附图1 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177)

附图2 客运专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180)

附件1 调度命令 (181)

附件2 调度命令登记簿 (182)

附件3 CTC控制模式转换登记簿 (183)

缩写词对照表 (184)

计量单位符号 (185)

总则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确保国家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国家铁路。

本规程包括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两部分,本部分为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 km/h 及以上的铁路和200 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200km/h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

本规程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在铁路总公司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国家铁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各单位对遵守本规程成绩突出者,应予表扬或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处分。

第一编技术设备

第一章基本要求

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涉及营业线施工时,须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第4条新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并进行安全评估。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在确认工程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检查竣工文件和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接。新建、改建的工程设施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保证期。

如运输生产急需,可按上述原则分段验收交接。

第5条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6条铁路重要产品须按有关规定,执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铁路产品准入制度。

第7条铁路运输企业和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进入铁路的产品质量,建立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问题追究制度。质量抽查不合格或实行准入管理但未获得相关资质的产品,不得在铁路使用。

制造、检修的机车车辆及其重要配件须经铁路总公司指派的监造机构监造,符合要求后,方准交付使用。

第8条新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须有操作规程、竣工图纸等技术文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办法与管理细则,经过技术测验合格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使用。

第9条铁路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信息、安全、给水、房建等技术设备,均须有完整和正确反映其技术状态的文件及技术履历等有关资料。

上述技术资料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妥善保管,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记载修订。

第10条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铁路总公司统一规定的标记。隐蔽的建(构)筑物及设备须在地面上设有标志。

第11条机车、客车、动车组等主要设备的报废、调拨及其重大改变须经铁路总公司批准。

第12条200 km/h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第13条对现有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的技术设备,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或更换。

限界、安全保护区

第14条一切建(构)筑物、设备,均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见附图1。

在设计建(构)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距离应附加钢轨顶面标高可能的变动量(路基沉降、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客运专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见附图2。

第15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如下:

1.直线部分

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见第1表。

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区间正线与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同时,宜利用邻近曲线完成过渡。

2.曲线部分

曲线地段线路中心线间水平距离可不加宽。

第16条铁路线路两侧应设置围墙、栅栏、防护桩等安全防护设施,并按规定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设置标桩。

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修建各种建(构)筑物等设施,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应征得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并签订安全协议。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

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以外、影响范围内进行影响铁路线路安全稳定的作业时,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一致。

第17条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和铁路线路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铁路线路的道路桥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防止车辆以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

新建、改建高速铁路需要与普通铁路、道路、渡槽、管线等设施交叉的,应优先选择

高速铁路上跨方案。

养护维修及检查

第18条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应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信息化,落实责任制和检验制,坚持以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常维修,提高设备质量。

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优先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并应坚持“严检慎修”的原则,实现设备状态修与预防性计划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第19条铁路技术设备应保持完整良好状态。根据设备变化规律、季节特点,安排设备检修。检修单位应保证检修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使用期限,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交付运用。

第20条为满足检修需要,应建立检修基地,设置检修、试验设备(包括检查车、试验车)、运输工具、必要的生产辅助车间和生产房屋,并应储备定量的器材和备品,以备急需和替换时使用。储备的器材和备品动用后,应及时补齐。

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检修、保养范围及安全操作规程。有关人员应做到正确使用,精心保养,细心检修,保持其良好状态。

第21条铁路技术设备,除由直接负责维修及管理的部门经常检查、周期维修外,铁路局还应按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具体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固定行车设备定期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检查结果记入《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危及行车安全的,须立即采取措施;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安排计划,限期完成,并进行复查;需要上级解决的,要按程序上报。

第22条铁路局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应按规定组织专项检查。其中:

1.对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每五年不少于一次;技术复杂及重要的桥梁、隧道检定,每十年不少于一次。

2.登乘机车、动车组列车或其他旅客列车尾部对线路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3.对线路地面信号、机车信号、轨道电路设备、应答器和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等的运用状态,每月检查一次;场强覆盖每季度检查一次。登乘动车组列车检查车载信号显示状态及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运用质量,每月不少于一次。

4.对接触网状态,每月检查一次;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每五年不少于一次;对其他供电设备定期检查。

5.对为客运服务的建(构)筑物(包括限界)和生产、办公房屋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

对客运服务设备每年春运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铁路局根据需要可加密检查或随时检查。

铁路总公司专业技术机构根据线路的年通过总重、线路允许速度,使用专用设备定期对主要线路进行轨道、通信信号、接触网检查和钢轨探伤。

救援设备

第23条在铁路总公司指定地点设事故救援列车、电线路修复车、接触网抢修车,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并处于整备待发状态,其工具备品应保持齐全整洁,作用良好。

根据运输生产需要,铁路局应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成立事故救援队,配备简易起复设备和工具。

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建设应急平台,配备相应的应急指挥设施和通信等设备,确保事故现场的图像、话音及数据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送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止轮器)。

动车组应配备止轮器(铁鞋)、紧急用渡板、应急梯、过渡车钩和专用风管。

灾害防护

第24条铁路应根据沿线的风速、降雨量、降雪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质条件以及线路环境、设计速度等情况,建立相应的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对风雨雪、地震灾害和异物侵限等实时监测报警或预警。

对于常年大风区段,根据需要设置防风设施。

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现场监测设备、基站、区间中继站、无人值守变配电所和紧急疏散通道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第25条铁路局应根据历年降雨、洪水规律和当年的气候趋势预测,发布防洪命令,制定防洪预案,汛期前进行防洪检查处理,完成防洪工程和预抢工程,储备足够的抢险材料及机具,组织抢修队伍并进行演练,发动沿线群众建立路地联防机制。加强雨中和雨后的设备检查,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强化降雨量和洪水位警戒制度、防洪重点处所监护制度。对于防洪重点处所,有条件的应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对水流量大、河床不稳定的桥梁,要设置必要的监测装置,建立观测制度,掌握桥梁水文及河床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整治措施。汛前,须将防洪重点处所抄送相邻相关铁路局。

一旦发生灾害,积极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减少中断行车时间。设备修复后,须达到规定标准。

加强对电子电气设备的雷电防护及电磁兼容防护工作,逐步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减少或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对设备的影响。

应采用综合接地系统。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 Ω。

第26条对防寒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铁路局要抓好以下工作:

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培训,并按规定做好防寒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作;

2.对铁路技术设备进行防寒过冬检查、整修,并根据需要做好包扎管路等工作;

3.做好易冻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

4.储备足够的防寒过冬材料、燃料和工具,检修好除冰雪机具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

第27条在需要进行防暑工作的调度室、行车人员值班室、较大车站的生产车间、作业人员间休室等重要生产房屋,应设有降温设备。露天作业场所根据需要设置凉棚。

在炎热季节应有足够的防暑用品和药物,并应有供职工饮用的清凉饮料。

在暑季前,应对防暑降温设备进行检查、整修。

第28条有火灾危险的机车车辆内均须备有灭火器。客车内的茶炉,餐车低压锅炉、炉灶须有防火措施。餐车低压锅炉还须有防爆措施。

机车车辆停车及检修库、油脂库、洗罐所、通信信号机械室、计算机机房、牵引变电所控制室及为客运服务的建(构)筑物等主要处所,均须备有完好的消防专用器具。

有关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检查。

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第29条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技术设备,应具备监测、记录、报警、存取功能,保持其作用良好、准确可靠,并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主要包括:

1.机车车辆的车载监测设备;

2.机车车辆的地面监测设备;

3.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等固定设备的移动检测设备;

4.线路、桥梁、隧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等固定设备的在线自动监测设备;

5.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

6.列车安全防护预警系统及施工防护设备。

第30条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应实现信息共享,为运输组织、行车指挥、设备检修、救援及事故分析等提供信息。

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一般要求

第31条为了保证线路、桥隧、路基等设备质量,应设工务段等工务维修机构。

工务段管辖正线长度,应根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确定。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动车段、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正线管辖长度。

铁路局根据需要和条件,设供铁路专用的采石场和林场。

第32条工务维修机构应有机具检修、配件修理、辅助加工等设施,动力、机修、起重、试验等设备,以及轨道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根据养护维修需要还应有大型养路机械、工务专用机械设备、移动检测设备,以及检修、焊轨基地等。

铁路线路

第33条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安全线等。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安全线是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从一进路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占用的进路而发生冲突的一种安全隔开设备。

第34条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规定见第2表;最大曲线半径为12 000 m。

第2表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续上表

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当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大于30‰时,宜铺设无砟轨道。

第35条中间站、越行站应设在直线上。始发站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设在曲线上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相应路段设计速度的最小曲线半径。

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应设在平道上,当设在坡道上时不大于1‰,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始发终到站不宜大于 2.5‰,中间站不宜大于6‰。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应采用一个坡段。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第36条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应保持原有标准状态。区间线路变动时,须经铁路局批准,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不得大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大限制坡度。线路平面及纵断面有变动时,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凡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立即检查,并形成完整的竣工资料,移交负责维修和使用的单位。

在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必须满足限界要求。

路基

第37条路基面的宽度,应考虑设计速度、轨道类型、线间距、电缆槽、接触网支柱、路肩宽度等计算确定。

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 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1.0 m;

250 km/h及以上区段双线不应小于1.4 m,单线不应小于1.5 m。无砟轨道路肩宽度:根据无砟轨道形式、电缆槽和接触网基础类型等确定。

曲线地段路基外侧加宽办法按铁路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路基应避免高堤深堑。

路基两侧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铁路用地,保证路基稳定,满足维修检查通道、栅栏设置、绿色通道建设及防沙工程的要求。

第38条路基应采用优质填料填筑坚实,基床及过渡段应强化处理,并设置良好的防排水设备、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安全可靠的防护设施和支挡结构,工后沉降应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对不良地质条件、特殊土及特殊环境等地段的路基,应采取可靠的加固处理措施,困难时应以桥梁等结构物代替。

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和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及排水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路基宜优先采用有利于环保的植物(以灌木为主)保护,植物选择应根据当地条件、种植目的及经济适用性等确定,以优良的乡土植物为主。

第39条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当满足线路平顺性、结构稳定性和扣件调整能力的要求。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线路平顺性和养护维修工作量的要求。具体限值执行相关规定。

桥隧建(构)筑物

第40条铁路桥梁、涵洞及隧道,均应修建为永久性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符合工程结构抗震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桥上和隧道内有砟轨道应满足大型养路机械清筛作业的要求,其限界应根据规划考虑发展的需要。

桥涵的承载能力、动力性能和墩台基础工后沉降,应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桥涵建(构)筑物应确保通过的线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平顺性,结构构造应便于检查和养护,并设置检查设施。桥上通过重型铁路救援起重机前,应进行承载性能检算。

隧道断面面积应满足旅客舒适性要求,衬砌、洞门结构、洞口仰坡、轨下基础应安全稳定,并具备良好的防排水系统。

第41条桥梁、涵洞孔径及净空,应满足国家防洪设防标准,能保证设计的最大洪水正常通过,并保证流冰、泥石流、漂浮物和通航等必要高度。

桥梁墩台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满足抗冲刷要求。

桥梁、涵洞应考虑排洪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第42条桥梁、隧道应按规定设置作业通道、专用洞室、电缆沟(槽)、电气化预埋件及必要的检查和消防设备等,应预留轨旁设备安装条件。铁路桥梁作业通道和隧道内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应急照明和通信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设置等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规定。隧道内空气标准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瓦斯隧道还应设置必要的瓦斯监测设备。

直线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作业通道栏杆内侧的净距:200 km/h以上铁路无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3.45 m,有砟轨道桥面应不小于3.75 m;200 km/h及以下铁路应不小于3.25 m。作业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8 m。

桥长超过3 km时,应每隔约3 km(单侧约6 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救援疏散通道,并设置防护门。长度3~20 km的隧道,应按相应规定设置紧急出口或避难所;长度超过20 km的隧道或隧道群,应设置紧急救援站。

轨道

第43条新建300 km/h及以上铁路、长度超过1 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可采用无砟轨道。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应采用100 m长定尺的60 kg/m钢轨。绝缘接头应采用胶接绝缘接头。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正线应采用特级碎石道砟。

第44条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 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1 435 mm。

第45条线路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地段应保持同一水平。

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第46条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正线道岔不得与竖曲线重叠。车站正线及到发进路上的道岔宜采用可动心轨道岔,道岔轨型应与正线和到发线的轨型相同。

钢轨伸缩调节器应铺设在直线上,避免与竖曲线重叠。

第47条道岔辙叉号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2.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

3.始发或终到车站以及改、扩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4.正线与联络线连接的道岔辙叉号数应按联络线设计行车速度选用,并宜选用大号

码道岔。

第48条道岔应保持良好状态,道岔各零部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岔出现伤损或病害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第49条联锁道岔应配备紧固、加锁装置,以备联锁失效时用以锁闭道岔。铁路局应制定联锁失效时防止扳动的办法。

紧固装置采用紧固器,加锁装置采用勾锁器。

线路交叉及接轨

第50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站内不得设置平过道。

第51条安全线设置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与正线接轨时应设置安全线,与到发线接轨时可不设安全线。

2.维修工区(车间)等线路与到发线或其他站线接轨时,应在接轨处设置安全线。

3.有折返列车作业的中间站,有动车组长时间停留的到发线两端应设置安全线。

4.接车线末端、接轨处能利用其他站线及道岔作为隔开设备并有联锁装置时,可不另设安全线。

安全线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52条各种建(构)筑物、电线路、管道及渡槽跨越铁路,横穿路基,或在桥梁上下、涵洞内通过铁路时,应提出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等文件,经铁路局同意,并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下,方可施工。

防护栅栏

第53条防护栅栏设置应符合铁路线路防护栅栏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54条防护栅栏的设备管理由工务部门负责,治安管理由铁路公安部门负责。

第55条对各类通道须设门加锁,由使用单位落实管理责任。

铁路工务、电务、车务、供电等部门因作业需要设置作业门时,按照“谁使用,谁申请,谁管理”的原则,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铁路局栅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站区内还需经车务部门批准,经与栅栏设备管理单位和属地铁路公安部门办理书面手续后方可设置。

铁路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作业门应有警示标识。

声屏障

第56条根据铁路噪声排放治理需要,可在铁路两侧设置声屏障。声屏障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声屏障设置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安装强度须保证运输安全,并满足铁路设施检修和维护的要求,不得影响其他行车设备的安全运行。

声屏障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57条路基声屏障连续长度超过500 m时,应根据疏散和检修要求统一设置安全通道,安全通道外边坡处应有安全通行条件;桥梁声屏障安全通道应结合救援疏散通道设置。

63 铁总运[2015]49号《高速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TG/GD109-2015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速铁路电力管理,提高供电质量,满足铁路运输生产需要,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是根据高速铁路行车特点而制定的,是保证安全供电的基本规则。各有关单位和全体电力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高速铁路电力业务的管理。本规则未明确规定的内容,仍执行《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第二章管理 第四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对全路高速铁路电力工作统一规划,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铁路相关的规章、制度;调查研究、检查督导、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电力设备技术管理水平。负责组织各局确定局分界处的运行方式,指挥、协调事故(故障)处理。 铁路局:贯彻执行国家和总公司有关的规章和命令,结合

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细则、办法和标准;负责管内各供电段(维管段)的技术管理、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做好供用电的管理工作和专业培训;掌握电力设备状态;组织、安排年度检修、基建大修、更新改造项目和供用电计划;核定事故备品储备定额;组织电力试验、能力查定和设备鉴定工作;编制规划、提出增强能力和改善供电条件的措施;组织《电力设备履历薄》等报表的填报工作;领导本局管内电力调度工作。 铁路局供电调度:负责监视高速铁路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负责电力设备故障应急处置;负责故障处理的调度指挥;负责掌控运行、维护、检修等作业,掌握上线人员数量、作业内容、处所等情况;负责与地方供电公司、相邻铁路局签订、履行调度协议。 供电检测所(电力试验所):承担高速铁路电力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等工作。 第五条电力工程竣工后,应经过交接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交接验收。发、变、配电等电力设备,应经过试运行后才能正式运行。 第六条变更变、配电所的主接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方案,改变一级贯通、综合贯通供电方式,应提出设计文件或变更理由,经铁路局批准后实行,局分界处需报总公司备案。 第七条高速铁路供用电设备分界。 高速铁路电力专业本着负责输配电网络、综合配电、电力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简要介绍,对高速铁路的供电原理,施工,等环节进行简要总结分析。从供电原理,架空电缆线构造,缆线,集电弓等方面的施工要点进行总结。【关键词】: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缆线;集电弓;第三轨;集电靴;;;;;;;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中性区间 abstract: the article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principle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a brief summary of analysis. sum up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overhead cable structure, cable, collector, bow and other construction elements.key words: high-speed rail; power supply system; cable; pantograph; third rail; collector shoe; dc transmission and ac transmission; ntral range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 1988年一位美国工程师成功的为电气化车取代有轨马车迈出了 第一步,在当时都市内马车轨道系统上空架设电缆线,成为城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电气化列车有诸多的有点,比如不会排出废气,马力大,运作灵活,行驶途中不用顾及燃料问题。除此以外电气化车也成为了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主要交通工具,至今仍受到世界

《高速铁路概论》练习题.

1、当今世界上,铁路速度的分档一般( 、 ( 、 ( 、 ( 、 ( 。 2高速铁路的优越性有( ( 、 ( 、 ( ( 。 3、轨道的组成部分包括 ( , ( , ( , ( 。 4. 从车体倾摆的原理分, 有两种摆式车体, 一种是 ( , 另外一种是( 。 5.1825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 1964年 10月 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的 (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时速达到( 。 7、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从 ( 出发, 途经 ( 、 ( 等地终至( 。 8、时速(称为常速,时速(称为中速, 时速(称为准高速或者快速,时速(称为高速,时速(以上称为特高速。 1、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A TGV东南线 B TGV大西洋线 C 东海道新干线 D 山阳新干线 2、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在哪两个城市间改建( A 广州和深圳 B 广州和珠海 C 武汉和长沙 D 北京和上海 3、迄今为止铁路上速度最高运营时速为( A 200km/h B 300 km/h C 350 km/h D 400 km/h 4、下列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的是( A 盘形制动 B 油压制动 C 电阻制动 D 磁轨制动

5、人们认为在能源消耗、噪声等方面哪种方式更优越 ( A 内燃列车 B 磁悬浮 C 气悬浮 D 电力列车 6、一般认为中程磁悬浮运输速度为( A 200公里 /小时 B 300公里 /小时 C 300公里以上 /小时 D 400公里 /小时 7、下列高速铁路中采用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 客列车专用的铁路模式是( A 日本新干线模式 B 法国 TGV 模式 C 德国 ICE 模式 D 英国 APT 模式 8、目前世界各国最高运行速度在 200km/h以上的高速列车, 除了(高速列车以外,其余均采用电力牵引。 A 英国的 HST 型 B 瑞典的 X2型 C 意大利的 ETR500型 D 日本 100系列 9、下列高速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中采用采用以设备为主,人控为辅的控制方式的代表国家是(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0、对磁悬浮铁路研究最早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 A 美国和日本 B 德国和法国 C 法国和德国 D 德国和日本

高速铁路概论习题及答案精选.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C ) A TGV东南线 B TGV大西洋线 C 东海道新干线 D 山阳新干线 2、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在哪两个城市间改建…………………………………(A ) A 广州和深圳 B 广州和珠海 C 武汉和长沙 D 北京和上海 3、迄今为止铁路上速度最高运营时速为…………………………………(B ) A 200km/h B 300 km/h C 350 km/h D 400 km/h 4、我国普通铁路的一般干线,竖曲线半径为………………………………(C ) A 8000米 B 9000米 C 10000米 D 12000米 5、高速铁路线路所用的钢轨类型为………………………………………………(A ) A 60千克/米 B 50千克/米 C 43千克/米 D 55千克/米 6、在当今世界上时速为多少时称为准高速( B ) A 100 –200 km/h B 120-160 km/h C 200-400 km/h D 160-400 km/h 7、我国第一台交-直-交流电传动电力机车是…………………………………( D ) A 6Y1型 B 韶山3型 C 东方红3型 D AC4000型 8、下列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的是……………………………………( D ) A 盘形制动 B 油压制动 C 电阻制动 D 磁轨制动 9、利用了轨道电缆构成的双向信息传输通道的自动列车速度控制系统是………( A ) A LZ B B A T C C TVM D ICE 10、采用了吸流变压器的的供电方式是…………………………………………( C ) A 直接供电方式 B AT供电方式 C BT供电方式 D CC供电方式 11、从发展趋势看,什么将成为高速客车体主导材料( A ) A 铝合金 B 铜板 C 铝板 D 以上都可 12、人们认为在能源消耗、噪声等方面哪种方式更优越( B ) A 内燃列车 B 磁悬浮 C 气悬浮 D 电力列车 13、一般认为中程磁悬浮运输速度为(B ) A 200公里/小时 B 300公里/小时 C 300公里以上/小时 D 400公里/小时 14、下列高速铁路中采用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的铁路模式是( B ) A 日本新干线模式 B 法国TGV模式 C 德国ICE模式 D 英国APT模式 15、目前世界各国最高运行速度在200km/h以上的高速列车,除了( A )高速列车以外, 其余均采用电力牵引。 A 英国的HST 型 B 瑞典的X2型 C 意大利的ETR500型 D 日本100系列 16、法国TGV高速电动车组和英国HST高速内燃动车组上使用的制动方式是( C ) A 摩擦制动 B 闸瓦制动 C 盘形制动 D 电磁轨道制动 17、下列高速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中采用采用以设备为主,人控为辅的控制方 式的代表国家是( A )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8、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按其引入线的平,纵断面不同,有三种引入方式,下面 哪一种不是这三种引入方式的( D )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实施细则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实施细则-----------------------作者:

-----------------------日期: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速铁路电力管理,提高供电质量,满足铁路运输生产需要,根据《铁路局关于印发〈铁路局高速铁路电力管理实施规则〉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根据高速铁路行车特点而制定的,是保证安全供电的基本准则。各车间、部门和全体电力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细则规定的高速铁路,是指高速铁路相关联络线及动车走行线、新建设计速度200km/h的铁路及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以及路局《行规》《行细》规定的其它铁路。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高速铁路电力业务的管理。未明确规定的容,仍执行原铁道部《铁路电力管理规则》(铁运〔1999〕103号)。 第二章供用电管理 第五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铁路局:贯彻执行国家和总公司有关的规章和命令,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细则、办法和标准;负责管各供电段(维管段,下同)的技术管理、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做好供用电的管理工作和专业培训;掌握电力设备状态;组织、安排年度检修、基建大修、更新改造项目和供用电计划;核定事故备品储备定额;组织电力试验和设备鉴定工作;编制规划、提出增强能力和改善供电条件的措施;组织《电力设备履历薄》等报表的填报工作;指导路局供电调度专业管理工作。 铁路局供电调度:负责监视高速铁路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负责电力设备故障应急处置;负责故障处理的调度指挥;负责掌控运行、维护、检修

高速铁路电力配合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电力配合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电力专业配 合外单位在供电段管理设备上的施工作业。 2 准备工作 序号 项目 工作内容 重要控制点 1 计划提报 根据配合施工分类,提 报施工计划、监管计划 或维修计划。 ①施工主体单位已与供电段签订安全协议。 ②严格执行《铁路局供电系统施工维修管理办法》施工分类。 ③严禁工区在无段、车间通知的情况下私自配合。 ④必须要有计划或调度统一指挥。 2 人员准备 提前一天根据作业情 况及人员情况进行分 工,并填发派工单。 分工具体、合理,下发派工单。 3 作业票 提前一天填写作业工 作票,并交工作 执行人。 根据作业类型填写相关工作票,作业范围明确;安全措施齐全;注明临近带电区段。外单位作业人员和供电段配合人员必须全部记入工作票。供电段配合人员担任工作许可人,工作执行人由作业单位人员担任。 4 通知用户 提前一天根据停电范 围通知用户。 重要负荷用户必须通知到位,并做好记录。 组织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 车间根据具体作业内容指导工区组织开展。主要内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补充规定》、《高速铁路电力管理规则》、《铁路局电力设备标准化建设标准》、设备检修工艺 标准、设计文件等。 8 安全、技术准 备 绘制作业范围及安全措施示意图。 图纸标明作业区段及临近带电区段,着重标明采取安全措施位置杆号或处所详细位置。 3 作业流程 3.1列队点名,宣读工作票,分配任务 高速铁路

3.1.1工作执行人(作业单位施工负责人)核对当日下达计划作业内容、作业地点及范围是否与工作票内容一致。 3.1.2列队点名。检查工作组员的精神状态、标准化着装(安全帽、工作服、黄背心、安全腰带、绝缘胶鞋、个人工具)。 3.1.3宣读工作票(发布安全工作命令)。结合作业范围及安全措施示意图,明确工作内容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说明停电区段和带电设备的具体位置,确认所有工作组员清楚停电、带电区域。 3.1.4图示分工,分配任务。工作组成员须清楚各自作业内容、作业项目、作业范围(地点)、作业方式、检修标准、安全风险卡控。对因自身条件不能适应该项工作或作业内容有疑问时,应及时提出。由工作执行(领导)人和工作组成员共同确认作业内容,对不符合作业内容和安全要求的要立即改正。 3.2安全员针对性讲话 根据《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铁路局供电安全风 险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日实际作业内容和现场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出安全控制重点(劳动安全、行车安全)。 3.3 采取现场安全措施,办理开工许可 3.3.1 需调度命令的作业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 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具体建设内容: 1、“四纵”客运专线: 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京沪高铁),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⑴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⑵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⑶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3、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高速铁路概论》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____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前,铁路速度的分档一般定为:时速 称为常速;时速 称为中速;时速 称为准高速或快速;时速 称为高速;时速 称为超高速。 2、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 3、事故率: 。 4、既有线: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工业和农业是人类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 )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互相依存,既有协作又有竞争。 ( ) 3.秦沈客运专线于2001年投入运营。 ( ) 4.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 ) 5.铁路上目前采用的内燃机大多数为汽油机。 ( ) 三.简答题(第1题5分;其余题均为8分,共45分)。 1、无砟轨道 2、铁路专用线。 3、复线铁路。 4、高速铁路的修建模式(写出有几种模式及它的内容)。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班级: 姓名: 座号____ ————————————————————————————————————————— 5、高速列车的形式。 6、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共分为8个方面 )。 四、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1、说说你对我国铁路发展的了解。(铁路机车的发展、铁路线路的发展)。 2、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今世界铁路的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高速运行控制、高速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谈谈你对高速铁路及动车组的认识?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电力系统分析与比较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电力系统分析与比较 【摘要】高速铁路除了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供电系统也有了很大提升。做为高速铁路动力——铁路电力系统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根据高速铁路负荷分布特点,对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电力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高速铁路;普速铁路;电力系统;补偿方式;接地方式 0 概述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四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高速铁路。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正式投入运营,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除了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供电都有了很大提升。作为高速铁路动力——铁路电力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电力线路不同 普速铁路电力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敷设,京沪高铁全线采用全电缆敷设。名称与普速线不同,分为一级贯通及综合贯通,其中一级贯通为单芯70mm2铜芯电缆,综合贯通为单芯95mm2电缆,单芯铜芯非磁铠装。 高速铁路上使用的是单芯电缆,为了防止在电缆钢带上产生涡流,导致钢铠发热,长时间运行烧坏电缆,故采用非磁材料护铠,一般采用铝铠、铝合金铠、不锈钢铠等非磁材料,从而不在电缆外铠装层上产生涡流。 同理,单芯电缆在敷设时,为了防止闭合此路产生涡流,施工时必须注意:电缆的固定必须采用非磁材料做抱箍进行固定,在电缆穿越铁路、公路时,若单相电缆穿管,必须使用PVC等非磁材料管,严禁使用钢管、铁管等导磁性能好的材料。若使用铁管或钢管,必须三相同穿一根铁管或钢管。 2 补偿的不同 架空电力线路,多数故障为瞬时故障,能够自行恢复。线路对地电容电流很小,正常运行时电容电流约为0.026A/km,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约为0.078A/km。正常运行时,60km架空线路电容电流约为1.6A;单相接地时,60km架空线路电容电流约为 4.7A。普速铁路线路用电设备还包括照明、电机和电子类,总体呈感性,普速铁路变电所设置高压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 高速铁路一级负荷贯通线为全电缆线路,多数故障为永久性故障,不能自行恢复。线路对地电容较大,正常运行时电容电流约为0.33~04A/km,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约为1.1~1.3A/km。正常运行时,60km电缆线路电容电流约为20~

高速铁路电力设备故障抢修方法

精心整理 附件5: 海南东环电力设备故障抢修预案 (故障抢修方案) 一、1.故障的查找。其步骤如下: (1)抢修人员应将当时所内现象(光字牌、音响、信继、电压、电流等)掌握清楚,然后准确判明接地故障的性质。防止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触不良、保险单相熔断、设备或线路单相断线、开关、刀闸单相接触不良等现象误认为接地故障来处理。发生接地时接地相电压降低,其余两相升高,当完全金属接地时,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等。

(2)确认故障线路后,架空线路跳闸可试送一次,试送成功判断为瞬时故障,恢复供电,巡视检查线路,主要检查线路走廊内危树、异物等;送电不成功判断为永久故障,安排抢修人员开始巡视线路,若未发现明显故障点,一般的故障点会在架空线路连接的电缆头或是在容易被外界挂断的路口等处所,抢修人员对各处所进行排查,直至找到故障点。 ( ( 2. ( ( 断 (3)在确认故障区段后,要对故障段线路精确查找故障点。 二、10kV一级、综合贯通电缆线路故障判断。 电力工区变配电所一级、综合贯通馈出开关跳闸,邻所备投不成功,即视为电力贯通线路出现故障。 1.配电所值守人员查看主控系统监测信息,联系电调核对故障跳闸信息,然后准确判明故障的性质。 2.配电所值守人员巡视本所设备,确认本所设备无故障,排除因设备

引起的故障跳闸。 3.工区负责人联系集团电调,使用调度端故障录波系统进行故障类型初步判断,可确定出故障类型及故障点的大致范围。 4.根据确定故障类型及范围后,按照应急供电方案断开故障区段,由两端配电所向中间供电,贯通线路开口运行,以缩小故障停电影响范围。 5. 三、 1. 2. 3. 入信号设备两路电源相序一致。 4.行车设备不开通,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四、10kV配电所、10/0.4kV变电所、远动开关站故障判断。 当10kV配电所、10/0.4kV变电所、远动开关站设备出现报警、接地、放电、起火等异常情况,或断路器出现跳闸,无法进行正常供电,即视为10kV配电所、10/0.4kV变电所、远动开关站出现故障。 1.巡视变、配电所及远动开关站设备,重点检查所用变、10kV真空断

高速铁路概论试卷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高速铁路概论》期末测试卷 考试方式:开卷 任课教师: 史子鹏 考试班级:铁道工程1112、1113、1114班 一、 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 A 、TGV 东南线 B 、TGV 大西洋线 C 、东海道新干线 D 、北海道新干线 2. 从发展趋势看,什么将成为高速客车车体的主导材料( ) A 、不锈钢 B 、耐候钢 C 、铝合金 D 、以上皆可 3.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供电方式是( ) A 、 直接供电方式 B 、AT 供电方式 C 、BT 供电方式 D 、带回流的直接供电方式 4. 目前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下面不是这三个子系统的是( ) A 、行车指挥系统 B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 、计算机连锁系统 D 、列车自动调度系统 5. 以下哪个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基本结构( ) A 、锚段关节 B 、定位装置 C 、吊弦 D 、张力补偿装置 6. 在接触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导线之间加了一根辅助承力索,这种悬挂方式为( ) A 、复链形悬挂 B 、弹性链形悬挂 C 、简单链形悬挂 D 、以上都不是 7. 以下哪一项不是高速动车组的连接装置( ) A 、轴箱定位装置 B 、缓冲器 C 、风挡装置 D 、车钩 8. 下列四种无砟轨道,哪一种与其他轨道不同( ) A 、博格式 B 、雷达2000 C 、旭普林型 D 、长枕埋入式 9. 我国高速铁路车站根据技术作业性质不同划分( )类 A 、4 B 、5 C 、6 D 、7 10.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钢轨类型为( ) A 、50kg/m B 、60kg/m C 、70kg/m D 、80kg/m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 列车的速度大小对其受到的阻力无影响。( ) 2. 一般客车的转向架都安装有两层弹簧系统。( ) 3. 曲线也带来了一些缺点,如需要降低行车速度,增加了轮轨磨耗。( ) 4. 最小曲线半径是线路平面设计时允许选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 5. 隧道洞口缓冲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 ) 6.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的核心,也是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 7. 列车速度越高,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小、弹性变形越大。 ( ) 8. 缓和曲线的长度对行车的安全平顺性有直接影响,越长越好。( ) 9. 强夯法是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之一。 ( ) 10. 高速铁路列控系统采用分段速度—距离控制模式。( ) 1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有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组成。( ) 12. 列车运行图的横坐标代表车站的中心线。( ) 13. 无砟轨道的类型可分为板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无砟轨道和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 14. 高速铁路桥梁跨度不宜过大,应以中小跨度为主。( ) 15. 高速铁路车站办理行包和邮件业务。( ) 16. 无砟轨道由道岔、扣件和轨下基础三部分组成。( ) 17. 高速铁路采用架空式接触网,主要有支柱与接触、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装置等部分 组成,其中后三部分带电。( ) 18.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器和接触管。( ) 19. 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有摩擦制动、闸瓦制动和动力制动三种。( ) 20. 采用AT 供电方式,从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为27.5KV 。( ) 二、 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通道规划。 2、与既有线相比,高速铁路路基有何特点? 3、什么是CFG 桩? 3、CRH 系列动车组核心技术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主要配套技术是什么。 4、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有哪些? 5、设计高速铁路隧道时主要考虑什么问题?(答题在试卷背面,写清题号)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高速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速铁路电力管理,提高供电质量,满足铁路运输生产需要,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是根据高速铁路行车特点而制定的,是保证安全供电的基本规则。各有关单位和全体电力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高速铁路电力业务的管理。本规则未明确规定的内容,仍执行《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第二章管理 第四条高速铁路电力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对全路高速铁路电力工作统一规划,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铁路相关的规章、制度;调查研究、检查督导、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电力设备技术管理水平。负责组织各局确定局分界处的运行方式,指挥、协调事故(故障)处理。 铁路局:贯彻执行国家和总公司有关的规章和命令,结合

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细则、办法和标准;负责管内各供电段(维管段)的技术管理、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做好供用电的管理工作和专业培训;掌握电力设备状态;组织、安排年度检修、基建大修、更新改造项目和供用电计划;核定事故备品储备定额;组织电力试验、能力查定和设备鉴定工作;编制规划、提出增强能力和改善供电条件的措施;组织《电力设备履历薄》等报表的填报工作;领导本局管内电力调度工作。 铁路局供电调度:负责监视高速铁路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负责电力设备故障应急处置;负责故障处理的调度指挥;负责掌控运行、维护、检修等作业,掌握上线人员数量、作业内容、处所等情况;负责与地方供电公司、相邻铁路局签订、履行调度协议。 供电检测所(电力试验所):承担高速铁路电力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等工作。 第五条电力工程竣工后,应经过交接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交接验收。发、变、配电等电力设备,应经过试运行后才能正式运行。 第六条变更变、配电所的主接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方案,改变一级贯通、综合贯通供电方式,应提出设计文件或变更理由,经铁路局批准后实行,局分界处需报总公司备案。 第七条高速铁路供用电设备分界。 高速铁路电力专业本着负责输配电网络、综合配电、电力

某版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

1总则 1.0.1为指导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统一主要技术要求,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技术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时速250~300km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施工。时速250km以下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参照执行。 1.0.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 术标准,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使其符合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正常运行。 1.0.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 场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目标。 1.0.5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 专业化、信息化。 1.0.6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1.0.7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邻近运营接触网线路施工、牵引变 压器运输和安装等,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风险监测等程序,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1.0.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文物保护时,应根据相关管理 法规和设计保护措施进行施工。 1.0.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节约资源、节约能 源、减少排放等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

境编制并实施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技术方案。 1.0.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应经过专门 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1.0.1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中采用的设备、器材。应符合 与高速铁路设计行车速度相适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规定,并有合格证件。 1.0.1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时,应同步做好资料的收 集和整理,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归档管理工作。 1.0.1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在营业线施工及有可能 影响营业线运行安全的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 1.0.1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接触悬挂 接触网中的悬挂部分,主要由承力索、接触线、吊弦、补偿装置、悬挂零件及中心锚结等组成。 2.0.2 无交叉线岔 在道岔处两支接触悬挂不相互交叉,以锚段关节方式来满足弓网关系的线岔。 2.0.3 带辅助悬挂的无交叉线岔

高速铁路概论试卷1演示教学

汉中市一职中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速铁路概论》期末测试卷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班级:2015级3班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A、TGV东南线 B、TGV大西洋线 C、东海道新干线 D、北海道新干线 2.从发展趋势看,什么将成为高速客车车体的主导材料() A、不锈钢 B、耐候钢 C、铝合金 D、以上皆可 3.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供电方式是() A、直接供电方式 B、AT供电方式 C、BT供电方式 D、带回流的直接供电方式 4.目前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下面不是这三个子系统的是() A、行车指挥系统 B、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计算机连锁系统 D、列车自动调度系统 5. 以下哪个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基本结构() A、锚段关节 B、定位装置 C、吊弦 D、张力补偿装置 6. 在接触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导线之间加了一根辅助承力索,这种悬挂方式为() A、复链形悬挂 B、弹性链形悬挂 C、简单链形悬挂 D、以上都不是 7. 以下哪一项不是高速动车组的连接装置() A、轴箱定位装置 B、缓冲器 C、风挡装置 D、车钩 8. 下列四种无砟轨道,哪一种与其他轨道不同() A、博格式 B、雷达2000 C、旭普林型 D、长枕埋入式 9. 我国高速铁路车站根据技术作业性质不同划分()类 A、4 B、5 C、6 D、7 10.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钢轨类型为()A、50kg/m B、60kg/m C、70kg/m D、80kg/m 11、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在哪两个城市间改建() A 广州和深圳 B 广州和珠海 C 武汉和长沙 D 北京和上海 12、从发展趋势看,什么将成为高速客车体主导材料() A 铝合金 B 铜板 C 铝板 D 以上都可 13、人们认为在能源消耗、噪声等方面哪种方式更优越() A 内燃列车 B 磁悬浮 C 气悬浮 D 电力列车 14、一般认为中程磁悬浮运输速度为() A 200公里/小时 B 300公里/小时 C 300公里以上/小时 D 400公里/小时 15、下列高速铁路中采用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的铁路模式是() A 日本新干线模式 B 法国TGV模式 C 德国ICE模式 D 英国APT模式 16、对磁悬浮铁路研究最早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美国和日本 B 德国和法国 C 法国和德国 D 德国和日本 17、“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在哪三个国家首都间正式投入运营() A 英,法,德 B 法,德,比 C 德,比,瑞 D 英,法,比 18、法国在1983年建成了它的第一条的高速铁路(),列车时速达到270km。 A 新干线 B TGV东南线 C 欧洲之星 D APT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正是 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高速铁路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

高速铁路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章重点介绍高铁与普速电力专业在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的差异及特点。高速铁路采用高速、高密度、长编组的运输组织方式,高速铁路电力专业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项工作与普速铁路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技术要求更高、设备更可靠、对安全管理更加严格。 第一节高速铁路电力设备运行 1. 1.在电力运行方面,高铁与普速的不同之处 由于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运输组织方式不同,高速铁路电力运行模式与普速铁路相比,在外部条件方面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铁路线路实行全部封闭运行,列车开行时间不允许任何人员进入线路及为线路提供服务的设备处所。 2、严格贯彻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方针。实行昼间行车、夜间检修的作业方式。 3、遇有已影响行车或构成行车安全所必须紧急处置的故障,列车将停止运行,处理故障。非此类情况,应维持运行。 4、所有变、配电所均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模式。 在上述条件下,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电力运行有如下不同: 1、统一由铁路局供电调度通过SCADA系统远程监控运行

普速铁路电力运行是以沿线设置的工区为主、调度为辅。主要依靠电力工区和配电所值班人员对运行设备进行巡视、检测、监视、记录。即使设置电力远动设备,也主要是为故障抢修和处理的辅助设施。 高速铁路电力运行则是以铁路局供电调度为主、工区为辅。供电调度使用SCADA系统对全线电力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测与控制,遇有设备故障则组织、指挥故障处理。沿线工区人员、值班人员必须听从调度命令从事各项上线作业,不得擅自进入设备所在处所,各项工作只有经过供电调度允许才能上线作业或进行故障抢修。 高铁电力运行的这种模式,对供电调度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供电调度员承担了普速铁路沿线所有电力工区人员、变配电所值班员的日常巡视、监控工作,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直接负责组织、指挥故障处理等工作,其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为做好这项工作,供电调度员必须做到:一是熟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二是掌握高铁电力设备布局及工作原理,三是熟练使用SCADA系统,四具有较丰富的现场经验,五是全面掌握故障抢修预案并实施,六是具备较高的分析判断、组织协调、决策指挥能力。 2、统一规的设备编号与运行密切相关,尤为重要 普速铁路电力设备编号一般路局颁发编制原则,各站段根据管理习惯自行编制自己管段设备编号,每处编号可以独立编制,与相邻设备、系统设备关联作用不大。一条线路多个站段管理可以采用不同编号,如这个段习惯汉字编号,那个段习惯拼音编号等。而高速铁路由电调监控全部的运行设备,整条线路、整个系统所有的电力设备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