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责发生制对利润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对利润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对利润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对利润的影响

论权责发生制对净利润可靠性的影响

[摘要]权责发生制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直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应用是会计核算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其核算的效果来看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原因在于如今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因此权责发生制也就显现出其本身存在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权责发生制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净利润一直是评价企业价值的唯一主流指标。净利润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递减计算而来,由于权责发生制的缺陷,致使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进而粉饰净利润,因此净利润也就失去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为了规避会计造假,提高净利润的可靠性,从而使市场经济能活跃并且有秩序的发展,务必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净利润可靠性影响

Abstract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4.2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4.3在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的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5会计利润失去可靠性的后果

6.对净利润存在不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讨论很多,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结论。陈汉文(1999)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刘峰(2001)认为应从现有制度安排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等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蒋尧明,罗新华(2003)认为会计信息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纵观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文献,大部分从会计信息的外部进行探讨,很少从会计处理建立的基础着手分析。本文主要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说明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它对环境变化反映的滞后性,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姑且不论现实中频频发生的会计舞弊案件是如何严重影响人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信心,仅从国内外会计准则规定程序所生成的财务数据而言,其真实可靠性也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同时,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IASC对可靠性的表述,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包括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与可靠性要求相反的是,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依据判断,而判断往往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这就给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其可靠性。从国际上和我国目前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变化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此外,还影响到有关资产,负债项目,因为复式簿记原理确认一项收入同时会确认一项资产增加或一项负债的减少,确认一项费用同时会确认一项资

产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权责发生制实质上涉及到所有会计要素。并且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净利润作为企业评价业绩的主流指标,可见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不一般,因此,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的可靠性是值得考究的。

1.2研究意义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应计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在经过近百年的运行后,从总体上看,表现在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其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就像数学公理一般无比的正确,在数据勾稽关系上,表现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利润表(又称损益表)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净利润作为评价公司业绩的唯一主流指标,由于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上产生的会计信息,因为权责发生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存在其极限性,因此,净利润作为企业评价的主流的指标是否还具有可靠性,这是值得质疑的。为了满足“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为帮助会计报表的相关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等)能够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我们必须揭开在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是否具有可靠性的神秘面纱。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以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报表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保证其利益;使企业的经营治理更加有序,后续发展顺利进行。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本文从权责发生制的产生背景开始,以及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从收入和费用着手,分析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存在其局限性,从而对净利润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即从根源上探讨权责发生制对净利润的可靠性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引言。在会计造假频繁发生,净利润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地位却从未削减的背景下。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即权责发生制,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给会计造假有“可乘之机”,使净利润失去了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及构建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权责发生制的状况。权责发生制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概念。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对收入和费用作了相关的规定。

第三部分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利润的基本情况。从收入与费用着手,寻找在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而确定会计利润的不真实性。

第四部分可靠性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通过分析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从而确定会计利润失去了可靠性。

第五部分会计利润失去可靠性的后果。从会计利润在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各种影响。

第六部分对净利润存在不可靠性的改进措施。主要在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上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1.3.2研究思路与方法

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通过对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以及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相关要求的阐述。分析会计利润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会计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下已失去了其真实性。究其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不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凸显出其局限性。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结果正确的前提条件,本论文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文献综述法、层次分析法。

2权责发生制的概况

2.1权责发生制的历史沿革

在会计发展历史的早期,会计实务是以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 )为帐务处理基础的。按照收付实现制,企业所有收到的现金,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都应当作为当期费用。通过收入减费用确定当期的收益。

17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导致工厂制度的建立,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价值较大、使用期限较长的资产投资增加, 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使得企业的收益结果在前后各期变动较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收,尤其是在投产初期。

19 世纪美国的铁路业,为了不断吸引大量的股份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采用重置会计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首批铁轨、机车等设备投资资本化,并在账上保持不变, 以后也不计提折旧,随后发生的改良支出全部费用化,盈利就是现金收支的余额。

20 世纪初,逐步形成的费用跨期摊配方法,宣告了权责发生制的诞生。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述所说的工业制度的建立。伴随着工业制度产生的信用制度,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则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社会基础。到目前为止,企业一直以应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2.2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权责发生制的表述为“按照权责发生制, 要在交易和其它事项发生时(并不是在现金或其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 确认其影响, 并且将其记

入与其相关联期间的会计记录, 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予以报告。”这一解释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以企业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是否在本期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际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它不管款项的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称为应记制。

。”

2.3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和弊端

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基础是商业信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权责发生制就存在其局限性和弊端。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会计实务中有太多的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这就使会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依据判断,而判断往往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这就给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4权责发生制产生的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基础。因此权责发生制影响收入、费用的确认。从而影响会计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收入和费用的有关规定:

2.4.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4.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3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利润的基本情况

利润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是收入与费用相递减后的差额。

权责发生制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操纵”的产生。所谓利润操作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达成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手段控制会计核算项目,甚至通过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段做假帐,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是会计利润达到某种期望的水平。

3.1利润的计算

收入-费用=利润

公式的变型:

(收现收入+未收现收入)—(付现的费用+未付现的费用)=利润

(收现收入—付现的费用)+(未收现收入—未付现的费用)=利润

由公式可以看出,利润当中有一部分是现金流,而另外一部分不会产生现金流,因此在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时,净利润就不具有了可靠性。

3.1.1收入。收入的会计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可视为收入实现,这就充分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商品发出、劳务提供,意味着“责”已经完成,办妥收款手续意味着收款权已经取得,也就是说“权”也实现了,销售过程也已经完成,理应确认收入的实现。如何判断收入是否实现,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只要是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满足收入的定义,无论款项收到与否,都应计作收入,因此在“收入”中有“收现”的收入和“未收现”的收入。

当下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例如,注册一家充当“托儿”的A公司。根据收入的确认标准,当企业向A公司销售商品时,作出的会计分录是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

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但是,实际上没有销售行为,因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最终导致净利润的增加,即使是发函去询证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由于是串通好的,它的回答当然是肯定此应收账款的存在。因为成立A 公司的使命就是“千年不赖账,万年不还钱”。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其次,在采取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时,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商品发出后,只要办理了托收手续,就可确认为销售成立。但是这是货款并未收回,以这种方式确定的收入只是一个虚数,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旦卖方支付不了货款,就要形成债务,虽然会计制度实行了谨慎性原则,建立了坏账准备,用以减少风险性,然而毕竟不如不发生为好。另外这部分销售收入是在货币没有回收的情况下确定的,它将不同程度的对税收、分配等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环节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而导致财政虚收,分配超

前。

再次,由于商品赊购、赊销已成为企业购销活动的主要方式, 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的比例多大, 已成为财务人员的心中之痛。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不仅给企业带来的是坏账损失,而且企业还要承受相当的税收负担。应收账款的不能收回,使企业的流动资产质量降低,生产经营周转困难,偿债能力下降。缺少现金流的利润实际上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时过境迁,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缺乏诚信的现代商业氛围中,权责发生制已成为了现代会计的“软肋”。

由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缺陷,因此给会计舞弊留下了许多空间。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粉饰会计利润,

第一,会计操纵法,利用权责发生制固有的缺陷和政策和准则的漏洞,采用职业判断来任意调整企业的利润;

第二,业务安排法,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根据收入的确认要求,就可以对单位的业务进行安排,如把下个月才能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本期,部分企业在月末或者是年末的时候,对于在当月或当年已发生的如差旅费、销售费用,修理费和管理费用等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减少了当期的费用支出,进而可以调整企业的净利润。

3.2费用

费用的会计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当预提计入本期。”这也说明应当根据配比原则加以确认和计量费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均存在费用跨期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存在人员在当期出差在外等客观因素,无法及时报销,另一方面因

为很多企业费用报销程序并没有要求当期的费用必须在当期报销,企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年度决算时没有考虑对跨期费用进行调整。

3.2.1固定资产折旧

一些企业把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程,不转作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这样就可以不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以及把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息费用资本化,就减少了财务费用的支出,从而可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其次,在计算折旧额时,为了能以当期的收入相配比,计算折旧的方法可以有很多选择。一般地,采用直线法,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等。为了在历史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应对通货膨胀,又有了加速折旧的计算方法,以及后来的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在上述方法中有些涉及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年限,这也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身的从业经验做出职业判断。个人的工作经验和阅历都不一样,有职业判断或者会计估计就会有偏差,因此会计在此环节上有太多的选择,100个会计就有可能做出101套账。

3.2.2无形资产摊销

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要分析其使用寿命,并且在摊销方法上,要能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这些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做出职业的判断,因此也给会计利润造假创造了机会。

3.2.3资产减值准备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应该计提减值准备,虽然满足了谨慎性的要求,但是这就给会计人员有了职业判断的空间,从而可以操纵利润。例如可以对一些企业对闲置已久、已经生产不出符合规格产品的机器设备以及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进行少计提减值损失或者根本不计提减值损

失,这就可以虚增企业的利润。

3.2.4待摊费用

对于待摊费用而言,本期已经发生的费用,现金已经流出,但是要把当期的支出递延到以后期间等等,就造成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脱节,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并且还是得会计核算变得越来越复

杂。

3.2.5衍生工具的出现,给权责发生制下,会计确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即使签订了合同,确立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实际的交易并没有发生。由于市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这就会掩盖企业的潜在风险,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判断。

3.2.6存货的计价。

对于存货的计价,本来只有具体辨认法才是正确的,由于从成本效益上看

有难度,于是派生出各样计价模型,如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因此,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在职业判断下,就

可以减少或增加成本的支出,从而可以调控企业的利润,使其失去真实性。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

4.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IASC对可靠性的表述,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包括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FASB对可靠性的表述:保证用户,信息合理的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东西的质量。

4.2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1)反映真实性。所谓反映真实性是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

(2)可核性。是指相同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3)中立性。要求财务报表的提供者在具体加工生成财务报表信息的过程中,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袒委托或受托的任一方。

4.3在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的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收入实现”判断上的伪标准和“费用确认”在许多环节上有太多的选择项,企业的利润就失去了可靠性。

其次,会计信息质量有一项特征是实质重于形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条件,只要“权利”或“义务”发生就可以入账,因此权责

发生制是“重形式轻实质”的。在实践中,“权责”的判断标准也就是法律形式,但是经济交易的实质目的是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转换,也就是现金的流转。

5会计利润失去可靠性的后果

对于现代财务会计,“净利润”作为评价企业实力的唯一主流指标。例如在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就有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等。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赚钱”,因此经过粉饰的净利润就会误导信息使用者。那为什么净利润一直是企业价值判断的主流指标了,那就先举一个例子吧,在2008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毒奶粉事件,对于奶粉的合格与否,要求检测的是“蛋白质含量”,但是直接测算比较的困难,就通过测“含氮量”来推测蛋白质含量。由于三聚氰胺长的很像奶粉,并且含氮量比较高,就被不法商家加入奶粉中,最终造成震惊世界的造假事件,同样,在会计领域,净利润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商业上所说的“赚钱”就是“真金白银”,但是在评价企业赚钱能力时,就是通过“赚净利润”来推断赚“溢余现金”的,这就和测算蛋白质的含量是一个道理。可想而知其危害无穷,对于企业,影响公司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政府,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也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总之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是个“赚钱”的假冒伪劣指标,用它来考察企业,会误导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6.对净利润存在不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由于权责发生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企业的会计利润存在不可靠性,因此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第一,,对于企业的刚性收入,即有足够的证据或能力证明该项收入在现在或未来肯定能够收回, 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现时确认,如利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能力证明该项收入在现在或未来肯定能够收回,宜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收款时确认,在交易完成时,可以在收入下面设置

“递延销售收入”和“递延销售成本’以及”“递延销售利润”等相关的项目,等到销售款项收到时,再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冲回,从而计算营业利润。

第二,对于费用的确认,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的方法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存货的计价应经注册会计师或主管财政部门核准。各种资产不须计提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 因为按照谨慎性原则所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或坏帐准备并不能真正起到所谓的“准备”或预防作用,相反,成了企业调节利润的“甜饼罐”。

参考文献:[1]汪一凡.公司赚钱之道[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2]陈国辉.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

[3]郑蕾.论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J].财会探析.2007(507期)

[4]伸仁柏.论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8(10期)

[5]周仁仪.浅谈“企业净利润”合规的虚假性及解救建议[J].会计文摘.2012(2期)

[6]李心合.丧失相关性的会计与会计的持续性变革.[J].会计研究.2012(10期)

[7]杨尚军.权责发生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财会通讯.2009(9期)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题目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单位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行政单位提供科学、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不仅反映预算资金收支的情况,而且能够准确揭示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此时,行政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从而,我国正在进行行政单位会计体制改革以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能力和绩效,顺应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新趋势。 关键词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应用

目录 一、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理论问题........................1 (一)行政单位及行政单位会计的涵义.....................1 (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基本理论.................1 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发展趋势..........................2 (一)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局限性...........................2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4 三、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财务上的具体应用..................6 (一)预算的权责发生制核算............................6 (二)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6 (三)负债核算的权责发生制核算.........................6 (四)收入与支出的权责发生制核算.......................7 (五)国库集中支付的权责发生制核算.....................7 (六)政府跨期采购的权责发生制核算.....................8 四、关于权责发生制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思考..................8 (一)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8 (二)实行权责发生制的现实意义.........................9 (三)对行政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几点建议..............10 参考文献 (12)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权责发生制例题

权责发生制例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某企业 6月份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本月份应分摊财产保险费2100元; (2)支付本月工资费用30000元; (3)预付下半年度的房屋租金1800元; (4)销售产品一批,售价95000元,其中通过银行收回货款70000元; (5)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3300元; 要求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计算本月的收入、费用。 业务号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收入费用收入费用 1 2 3 4 5 合计 2、三月份 (1)收到上月产品销售货款5000元。 (2)销售产品78000元,其中54000元已收到存入银行,余款尚未收到。(3)预收销货款32000元。 (4)支付第一季度借款利息共计3600元。 (5)支付本月份的水电费2400元。 (6)本月提供劳务收入2600元,尚未收款。 (7)预付二季度房租3600元。 (8)年初已支付全年财产保险费14400元,由各月平均负担。 (9)上月预收货款的产品本月发出,实现收入23000元。

(10)预计下月发生大修理支出8000元,本月应负担2000元 3、某企业2001年1月份发生下列业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1)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50000元,生产管理部门领用材料1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6000元。? (2)购买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买价4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元。货款通过银行转帐支付。另外用现金支付采购费用5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要求:编制有关分录反映并结转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研究生课堂资料1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主要确定收入与费用入账的时间。 某期间,企业销售一批产品,可能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在售出产品的当期取 得了现金收;其二,尚未取得现金收入,但随着产品的出售,已取得向购货方收取货款的 权力。由于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那么该批售出的产品是否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呢?同样,对于费用的发生,还有实际支出现金和暂未支出待以后支出两种情况。此时,也有一个是 否在当期确认费用的问题。如何确认收入或费用,一般可能有两种标准:一种是以是否 收到或支出现金为标准。这就是收付实现制或现金制;另一种是收入或费用以应归属期为 标准,即权责发生制或应计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具体讲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 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 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而收付实现制是指: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 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即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不作为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收到或支出了款项,就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而只要没有实 际款项的收入,则一律不作为本期的收或费用。和应计制比较,现金制处理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对各期损益的确定不够合理,一般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为了正确划分并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以 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的基础。 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可见,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各个期间收入、费用和盈亏的确认。而由于权 责发生制比较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广泛用于经营性企业,而 收付实现制处理方法相对简单,显然对各期收益的确定不够合理,仍主要用于不需明确收 益的行政事业单位。 案例: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说明: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 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 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

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答案

会计基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 B.货币 C.劳动量 D.价格 2.会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A.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 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 C.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 D.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3.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称为()。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控制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4.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 A.会计控制职能 B.会计核算职能 C.会计监督职能 D.会计分析职能 5.()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A.会计职能 B.会计对象 C.会计内容 D.会计主体 6.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属于()。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7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它们均按()确定。A.公历起讫日期 B.农历起讫日期 月制起讫日期月制起讫日期 8.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 A.经济活动 B.实物运动 C.资金运动 D.经济资源 9.会计主体从()上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 A.空间 B.时间 C.空间和时间 D.内容 10.()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会计分期 B.会计主体 C.会计年度 D.持续经营 11.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2.以下不属于有价证券项目的是()。 A.银行汇票 B.国库券 C.股票 D.企业债券 1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财物的是()。 A.燃料 B.在产品 C.设备 D.专利技术 14.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权责发生制之利弊分析

权责发生制之利弊分析 摘要: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环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该环境是不断发展且变化的,而相应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环境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权责发生制随之出现。在会计信息的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当前企业财务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下面文章就权责发生制利弊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权责发生制就是指通过权利与责任的发生来明确收入与费用归属期的一种制度。其主要是指在本期内已收到、已发生或者应该负担的所有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者付出。均应当作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处理。相反,凡是不属于本期内的收入以及费用,即便其款项在本期已收到或者付出,也不会当作本期收入与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是会计要素中明确计量上的一个基本要求,其主要是饵决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间和确认量问题。 权责发生制的实践依据为基于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这两个前提。来对不同会计期间内费用、资产、收入以及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归属进行正确且合理地划分,利用一些比如待摊、应收、预提或者应付等项目来记录因此所成为的资产或者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经营并不是一次,而为多次,因此。在其损益记录上应该分期实施。每一期所得到损益计算情况均应该为可将所属本期内真实经营情况反映出来。 二、权责发生制的利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收付实现制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也越来越突出。而这也使得其在会计中逐渐被权责发生制所代替.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权责发生制更能客观地反映在每一个会计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与收付,在计算经营业绩上更为合理和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真实性。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对于会计信息要求也日益增高,在这种形势下,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下面文章分别从资金支付、资产存货估算、所有者自身的利益、成本结算以及财务分析这几个方面就权责发生制的利弊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资金支付。利:在权责发生制中,其会计对象除了现金资产以外,同时还包含了亏损、收入、盈利、费用以及负债等方面的计量,而这种在会计对象的扩展也打破了以往收付实现制在明确资金支付上所显露出来的各种局限性,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核算方式也能更加准确且合理地反映出物权转移。弊:不能对非交易性经济活动实施明确。 第二,资产和存货估算。利:通过计量对象的不断扩展,可使会计主体所开展的经济活动和资金的运转以及风险等各种情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为一些特定主体提供各种动态负债信息以及资产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可对物资转移做出更为准确且科学的反映。弊: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最终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为净利润,而非现金流量,尽管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在收入以及费用上实施了相应的配比,但却不能对所持有的这些资产利得情况实施确认,同时也未将现金流动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动和账面收益处于分割状态,而账面也会被作为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为管理人员所操作,最终误导信息的使用人员。 第三。所有者自身的利益。利: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对于经营活动决策人员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实效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可确保决策人员所做判断的准确性,通过这种正确引导而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弊:在权责发生制中,所反映为对会计主体自身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各项交易活动,在非交易范围内所有事项均不予以受理,而这也使得那些已形成为权利与义务但却未产生实际交易的各种活动得不到相应的确认,长期下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本期之中有同时发生的说法麽? 这种说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案例一: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说明: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两种确认基础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资料: 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支付上月份电费5 000元; (2)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10 000元; (3)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8 000元; (4)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900元; (5)支付下季度保险费1 800元; (6)应收营业收入25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7)预收客户货款5 000元; (8)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600元。 要求: (1)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异同; (2)通过计算说明它们对收入、费用和盈亏的影响; (3)说明各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 (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的异同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收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就是说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 而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就是说按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凡是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

权责发生制练习卷

一、单选选择题 1、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以下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是()。 A、支付明年的房屋租金 B、本期已经收款,但商品尚未制造完成 C、当期按照税法规定预缴的税费 D、商品在本期销售,但货款尚未收到 2、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项目的是()。 A、支付当月管理部门用房屋租金 B、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C、支付全年的财产保险费 D、支付下年报纸、杂志费 3、企业应当以()作为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4、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为基础。 A、实质重于形式 B、收付实现制 C、谨慎制 D、权责发生制 5、由于()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现实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验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6、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下列货款应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的是()。 A、本月预收下月货款存入银行 B、上月销货款项本月收到,存入银行 C、本月销售产品货款未收到 D、收到上月仓库租金存入银行 7、某企业2008年12月份发生下列支出:(1)年初支付本年度保险费2400元,本月摊销200元;(2)支付下年第一季度房屋租金3000元;(3)支付本月办公开支800元,则本月费用为()元。 A、1000 B、800 C、3200 D、3000 8、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业务中不能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有()。 A、收到以前月份的销货款 B、销售商品,货款尚未收到 C、销售商品,同时收到货款 D、收到当期销货款 9、某企业10月份销售A产品一批,价款20000元,款未收;销售B产品一批,取得转账支票一张,价款8000元;收到9月份所欠货款5000元,按权责发生制确定该企业10月份销售收入应为()元。 A、8000

2 【会计知识链接】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应用分析

【会计知识链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之间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2)优缺点不同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缺点是对盈亏计算不准确。 (3)使用范围不同: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 2、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析如下收入和费用 (1)本月预收下月销货款5000元 这属于下个月发生的费用,但是本期收了,根据权责发生制该货款不属于本期应确认的收入,即使收到货款了,也不确认收入。而根据收付实现制,只要受到货款了,不论应该归属于哪个期间都按照收款的当期确认为收入。也就是只要进了我的口袋就确认收入,不管应该属于哪个期间的。 (2)本月预付全年的房租24000元

24000是全年房租,每月应分摊的水电费是24000/12=2000,根据权责发生制,本月应分摊房租2000,剩余的都应该在发生的当月确认。而根据收付实现制,本月已经是支付出去了,从我的口袋里已经花出去了,那么就按花出去的金额确认为当月的费用,不论是不是这个月应负担的费用。 (3)本月销售货产品8000元,实际收到货款 5000元,余款下月收到 权责发生制下,应确认8000,因为属于我本期销售出去的货物收到的货款。 收付实现制下,应确认5000,因为我只收到了5000元金额,即我只要收到钱,不论是否是当期的收入,我都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收入。 (4)本月购入办公用品1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本月购入办公用品,很明显是属于本月应负担的费用,权责发生制下,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只要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费用。 而收付实现制下,这个款项我还没有支付出去,所以就不确认为费用。 3、分别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与费用 10月份发生业务如下: (1)销售商品4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权责发生制确认10月份收入:40000 收付实现制确认10月份收入:40000 (2)销售商品10000元,款项8000元已存入银行,其余款项暂欠 权责发生制确认10月份收入:10000 收付实现制确认10月份收入:800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基础会计》计算分析题题库及答案】电大基础会计机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基础会计》计算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3)】电大基础会 计机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基础会计》计算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3)盗传必究计算分析题1.某公司20**年10月末账项调整前后的资料如下: 账户名称调整前余额调整后余额财务费用28 000 25 000 其他应付款8 000 5 000 资产减值损失40 000 45000 要求:根据_上述资料,编制企业较为合理的调整分录。 答: 2. 某公司20* *年12份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支付本月份的水电费2 500元。 (2)收到上月份销售产品的货款68 000元。 (3)预付明年- -季度的房屋租金230 000元。 (4)预收销货款50 000元。 (5)销售产品一批,售价56 000元,已收回货款36 000元,其余尚未收回。 要求:分别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计算本月份的收人、费用和利润。 答: 3.某企业20**年1月31日银行存款余额为454 600元,2月1日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上月购料欠款15 600元(支票号码411)。t (2)预收大华公司货款50 000元,款项已存人银行。 (3)开出现金支票一张,提取现金20 000元(支票号码256)。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答: 4.某企业20**年9月30日银行存款余额为920 000元,银行对账单的存款余额为895 000元,经核对发现有以下未达账项: (1)将转账支票95 000元送存银行,企业已记存款增加,银行尚未记账; (2)企业开出转账支票40 500元,企业已记存款减少,银行尚未记账; (3)企业委托银行支付本月水费1 500元,银行已记存款减少,企业尚未记账; (4)企业委托银行托收的货款31 000元,银行已收妥,企业尚未人账。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 5.某企业20**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150 000元,材料已入库,货款暂未支付。 (2)从银行存款户提取现金20 000元。 (3)以现金支付职工预借差旅费6 000元。 (4)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供货单位材料款80 000元。 (5)投资者追加投入资本300 000元,款项收到并存人银行。 要求:编制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答:

16秋学期《基础会计学》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所得税费用”账户属于()。 A. 资产类账户 B. 负债类账户 C. 费用类账户 D. 收入类账户 满分:2 分 2. 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用错,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 划线更正法 B. 红字更正法 C. 补充登记法 D. 作废原凭证重填 满分:2 分 3.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簿()。 A. 只反映价值量 B. 只反映实物量 C. 既反映价值量,又反映实物量 D. 既不反映价值量,也不反映实物量 满分:2 分 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 A.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明细分类账

B.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 C.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日记账 D. 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 满分:2 分 5. 下列费用中,被称为间接费用的是()。 A. 直接人工 B. 管理费用 C. 制造费用 D. 销售费用 满分:2 分 6. 一般说来,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A. 资金分配 B. 资金筹集 C. 资金运动 D. 生产关系 满分:2 分 7. 下列各种方法中,定期总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专门方法是()。 A. 财产清查 B. 登记账簿 C. 编制财务报告 D.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满分:2 分 8. 在以下各项中,被称为利得的是()。 A. 主营业务收入 B. 其他业务收入 C. 营业外收入

D. 投资收益 满分:2 分 9. 企业对发出材料进行汇总并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主要依据是()。 A. 材料的名称 B. 材料的数量 C. 材料的用途 D. 材料的种类 满分:2 分 10. 一般认为,会计产生至今已有()。 A. 一千余年 B. 两千余年 C. 三千余年 D. 四千余年 满分:2 分 11. 在以下各项内容中,不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是()。 A. 实收资本 B. 资本公积 C. 盈余公积 D. 库存现金 E. 未分配利润 满分:2 分 12.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会计的题词是()。 A.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B. 诚信为本,遵守准则,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C.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原则,不做假账 D. 诚信为本,信用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权责发生制有关问题的探讨_本科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权责发生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姓名:00000 班级、学号:00000000000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0000000 开题时间:2009-6-4 完成时间:2009-11-03 2009年11 月3 日

目录

课题权责发生制有关问题的探讨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权责发生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00000 中文摘要: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却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对权责发生制的利弊分析,对其发展及其产生问题的解决途径做一点实质性的探讨。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会计行业 0.引言 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科学化的一个标志,已成为各国会计确认时间基础的首要选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会计核算

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广泛应用。 1.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提出及其意义 1.1 权责发生制的提出 以连续性为前提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销售业务的发生与经营收入的实现不能处于同一时刻,费用的发生和实际支出也是如此,这就引起了企业的某项收入或费用应在何时确认,即应归属于哪个会计期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合理确定..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个是权责发生制,另一个是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指以交易或事项的是否发生来确认和记录收入或支出,以计量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取得的财政收入与消耗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差异,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某一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等情况。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金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来确认交易或事项,计算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现金收入支出之间的差额。实施这一核算基础的目的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现金的筹措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报告现金的余额等信息,主要满足管理者重点关注现金余额,控制现金变化的需要。可见,权责发生制强调的是经营成果的计算,而收付实现制则是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就其本质而言,作为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是一种假设。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来说,权责发生制能全面、准确地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价值及其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有利于对所拥有资

会计-权责发生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在保证会计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所起到重大作用是不容否认的。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本文将集中分析权责发生制的性质、特征及其与企业利润的联系,从而阐明权责发生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企业利润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的性质与特征 1.权责发生制的性质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 2.权责发生制的特征 优点: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会计工作中对每项业务都按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因而,平时对一些交易也按现金收支活动发生的时日记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在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即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会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同时,将本期已收取现金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现金的预付费用在本期与以后各期之间进行分摊并转账。 权责发生制,能够恰当地反映具体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权责发生制会计把经济活动有关的成本和利润记录,同现金的实际收支区分开来。在权责发生制中,利润是主要的阶段性业绩指标。在核算利润时,经济交易的结果按预期的而不是实际的现金收支进行记录。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预期现金收入被记作收入,与收入有关的预期现金支出被记作费用。因而,绝大部分企业按这一基础记账。 局限: 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其次权责发生制面向的是过去的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下会计难以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只是对已发生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权责发生制是指权利和责任已经发生,不是将要发生,这些均排除了对企业未来交易与事项的确认。而且,与权责发生制相联系的历史成本原则也是面向过去的,在难以用历史成本合理可靠加以计量的业务中,权责发生制也难以确认,这就限制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范围。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关注未来现金流动信息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将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信息的需求。如今金融工具的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1-3章)有答案要点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会计目标的载体是(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凭证 C. 会计账簿 D.财务报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核算与监督 B.分析与考核 C.预测和决策 D.核算与预测 3.会计以( B )为基本计量形式。 A. 实物计量 B. 货币计量 C. 时间计量 D. 劳动计量 4.会计政策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更,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谨慎性 5.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应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6.要求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 )。 A.可比性 B.可靠性 C.明晰性 D.相关性 7.企业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明晰性 8. 企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这一做法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谨慎性 D.相关性 9.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所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权责发生制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重要性 10.下列事项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是( C )。 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D.对有的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11.会计核算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D) A.相关性 B. 谨慎性 C.可比性 D.可靠性 12.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称为( A ) A.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报告 D.会计核算 13.下列各项中,构成初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D)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4.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C )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而言的一种新型的会计核算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很多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财务管理的需求,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政府机关的财务管理能力,增强财政透明度,现在很多的政府机关将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作为当前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进行应用。本文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权责发生制在现代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情况,了解权责发生制的内涵与原则,掌握施行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在政府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应用分析;企业管理;会计核算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事业单位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的不断革新变化,都让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物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当前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不得不处理的一个问题。在当前,企事业单位应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模式,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也知道应该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但是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权责发生制在政府机关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状况并不理想,有一些政府机关不能够严格的遵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这给政府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带来较多的弊端。今天我们就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即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者是应担负担的一切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者是付出,都要按照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来进行核算;而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是在本期收到或者是付出款项,那么也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权责发生制是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一种基本原则,其解决的问题是何时给予确认和确认多少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它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原则是相对立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二者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计算出的收入和费用的资金金额不同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盈余管理;利与弊;适度运用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

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

基础会计-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2、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3、()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4、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5、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6、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7、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明晰性 8、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A、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9、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10、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该在()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A、8月 B、11月 C、12月 D、9月 11、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A、10万,60万 B、60万,0万 C、60万,50万 D、60万,10万 12、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不包括的环节是()。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增值 C、资金的运用 D、资金的退出

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利弊刍议

论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通报与风险管理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有效的措施。并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性工作从管理中分离出来,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在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非常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和科技储备十分欠缺。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还处于探索阶段,到目前也仅在引进风险分析最基本的理论、观念、原则、准则和方法,建立农产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的风险分析准则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在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的确定方面都还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致使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此外,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共享和预警机制,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销售商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缺乏深入了解,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并利用例行监测结果,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建立起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6.建立农产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美国大力推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针对可能的危害因子,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措施,可有效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然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深入推进,虽然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相关体系认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认证发展格局,但是以HACCP原理为基础以ISO900系列标准为框架的预防控制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尚处于初级阶段,部分经认证审核后的预防控制体系依然存在的操作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预防控制。 以国民的健康与安全为核心,建立控制各环节风险的农产品安全体系,这成为发达国家农产品安全管理体制变化的总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并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充分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建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阶段的现实选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广大)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做了简洁的表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18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17条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预算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相关利益人对政府会计信息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越来越与新时期财政管理目标不相适应。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一)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债务的真实信息,导致政府防范风险能力下降。现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财政支出仅反映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那些当期已发生而尚未支付的政府债务不能及时反映,如欠发工资、社保基金支出出现的隐性缺口,以及为企事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等,都成为“隐性债务”,造成当期财政支出被低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数量,产生对未来错误的乐观估计,造成预算的虚假平衡和挤占,不利于政府有效监控财政风险,从而对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准确核算成本和费用,从而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考核业绩。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款项或支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凭据,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因此会计记录便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这样,不仅不利于及时反映财政支出,也不利于对部门资源耗费的控制和业绩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且易造成权利与义务不配套,财务成果被管理当局操纵。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在购置付款时一次性列作当期费用,这势必加大购置当期的成本费用,减轻了以后各期应负担的成本费用,造成成本费用核算的不真实。并且随着固定资产在存续期间的使用,账面上不能客观反映其磨损程度,从而虚增了资产总量。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一些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 (三)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年终结余财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总预算会计来讲,采用收付实现制,在预算执行中,如果一些项目需跨年度分次拨付资金,应付未付的资金就形成了年终结余。而实际上这些应付未付的金额是已实施项目必需的资金,并不是真正的结余资金。这样,就造成了下年度预算可用资金增加的假象。这种结余是属于应付未付或已有支出安排的资金无法改作他用。在这种只为平衡当年预算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难以全面 38 中国农业会计20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