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 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25
谈一谈对中外戏剧史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想《中外戏剧史》为“艺术教室”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计25万字、150幅图,生动简明地讲解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中外戏剧发展历程,以年代为主序,照顾国(洲)别,注重名家名作,兼及整体概貌。
该书体例清晰,语言规范,注释详备,内容精到。
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传统戏剧分别专章讲述,对各国各时代剧场制式详加考察,对欧美各戏剧流派有序梳理。
《中外戏剧史》既适合为高等院校学生选修戏剧之用,也有助于广大读者步入戏剧艺术殿堂。
《中外戏剧史》以一种大视角的格局纵览世界。
中世纪欧洲的戏剧已经拓展到一定的区域,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的伟大传统虽然已经断绝,但教堂里宗教戏剧的活跃延续了欧洲的人文传统。
待到文艺复兴的曙光升起,欧洲各国从教堂戏剧中蜕变出来的轻歌剧、滑稽戏、哑剧等蜂拥而起,宫廷和乡间到处载歌载舞。
其次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旋射出万丈光芒,引出了欧洲戏剧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个丰厚传统。
《中外戏剧史》考试大纲
考试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外戏剧史》是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的入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戏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传统和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范围
1、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史基础知识: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昆曲、京剧及清代地方戏。
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梁辰鱼、汤显祖、沈璟、洪升、孔尚任、蒋士铨等剧作家生平事迹及作品。
2、中国现代戏剧:
戏剧史基础知识:早期话剧、1920年代戏剧、1930年代戏剧、1940年代戏剧、1950—1970年代戏剧、1980年代戏剧、1990年代戏剧。
重要作家、导演作品:郭沫若、田汉、丁西林、曹禺、夏洐、陈白尘、杨绛、吴祖光、老舍、沙叶新、高行健、过士行、林兆华、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
3、外国戏剧:
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契诃夫戏剧、易卜生戏剧、梅特林克戏剧、斯特林堡戏剧、布莱希特戏剧、奥尼尔戏剧、萨特戏剧、贝克特戏剧及荒诞派戏剧、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理论及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1 / 1。
中外戏剧史歌德《浮士德》浮士德的精神发展线索。
浮士德探索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悲剧。
第一个悲剧叫“知识悲剧”,包括第一部的前六场,主要写老学究浮士德在魔鬼靡菲斯特帮助下获得新生,既批判了中世纪封建的意识形态,又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追求与苦闷。
第二个悲剧叫“爱情悲剧”,包括第一部的后十九场,主要写浮士德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也显示出浮士德从纯粹追求个人幸福到对他人产生责任感的精神变化。
以上两个悲剧合称”小宇宙”阶段,即浮士德在个人生活领域中探索的阶段。
第三个悲剧叫“政治悲剧”,包括第二部第一幕,主要写浮士德在封建宫廷中的政治活动,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也否定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包括歌德自己)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政治幻想。
第四个悲剧叫“美的悲剧”或“艺术悲剧”,包括第二部的二、三两幕,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化身海伦的追求。
通过追求的破灭,歌德清算了他自己也一度提倡过的以美育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的幻想。
第五个悲剧叫“事业悲剧”,写浮士德依靠国王赏赐,开辟海滩成功,成了个近代的实业家,既显示了资本主义改造自然的成就,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的残酷性。
以上三个悲剧合称“大宇宙”阶段,即浮士德在社会生活领域里探索的阶段。
浮士德虽然开辟海滩成功,但他还有更大的理想,就是要“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要每天每日的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这就是浮士德达到“智慧的断案”,也就是说浮士德认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就是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生的终极真理。
但浮士德已无力去实现这理想,便倒地死去。
他的灵魂升人天堂,才见到人类的救星“光明圣母”,也就是象征宽容慈爱的“永恒的女性”。
浮士德探索的一生,也正体现了魏玛古典主义“表现在逐步完美的自然中逐步完美的人生”的主张。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歌剧《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
绪论一、粗线条勾勒(一)古希腊罗马戏剧时期1、丰富的神话是古希腊戏剧的土壤,人与命运的搏击是多数悲剧的表现向度。
(二)中世纪时期1、以宗教剧为主,宣扬基督教义,是对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反动。
宗教剧可分为奇迹剧、道德剧、神秘剧。
2、以歌颂机智的小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笑剧富有民主精神。
人物具有类型化特点,夸张、讽刺是主要的艺术手法。
代表作《巴特兰律师》。
(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瓜里尼;维加;(四)古典主义时期1、以回归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古典主义传统为目标,对莎士比亚开创的人文主义戏剧传统进行反拨,标志着欧洲戏剧一度走向程式化的道路。
2、拉辛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莫里哀代表了古典主义喜剧的最高成就。
但莫里哀的喜剧同时具有市民戏剧的风格,其审美趣味和艺术法则并非古典主义所能完全涵容。
(五)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时期1、启蒙主义时期对戏剧影响最大的理论家为狄德罗,他主张以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市民戏剧来代替反映宫廷趣味的古典主义戏剧。
2、启蒙主义戏剧的中心是法国和德国。
博马舍、歌德、席勒。
3、浪漫主义主张“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去表现生活。
”(六)现代派戏剧古希腊戏剧一、历史背景1、“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体系包容极其丰富,面貌各异的宗教意象、诸神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亦真亦幻的英雄传奇极富艺术魅力,成为古希腊戏剧的沃土。
2、军事、文化、经济全面发展,为古希腊戏剧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二、基本面貌1、古希腊戏剧的文本的文学水平很高,语言优美,动作性很强,情节结构引人入胜,戏剧冲突集中激烈,思想文化蕴含丰富深刻。
三、舞台艺术1、古希腊戏剧竞赛会大多在白天进行,演出场地为露天半圆形剧场。
看台依山坡修建。
舞台上不设幕布。
2、演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有男性扮演。
演员表演动作简单,与生活形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风格化特征突出。
3、恐怖、血腥的场面放在幕后处理,舞台上没有吸引人眼球的豪华布景和特技表演。
4、载歌载舞为突出特点。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美术学院《中外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戏剧史编制人:谭琼芳学院审核:教务处审核:编制日期: 2008.9中外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理论必修课课程编号:05070103适用专业: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36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编写单位:美术学院理论教研室编写日期:2008.9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外戏剧史是舞台美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外戏剧发生、发展的共通和异别,并对中外各时期代表性戏剧家主要成就及其作品思想艺术价值,有较深入的认识。
从中外戏剧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鼓励学生学习、借鉴和继承人类一切优秀艺术遗产,在此基础上创造我们时代的新艺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引论:世界戏剧的基本格局第一章欧洲戏剧简史(一)教学目的:欧洲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起源与成熟最早,历史最为悠久,曾出现多次高峰,产生许多震撼世界的伟大剧作家与剧作,并形成独立、完善、统一的戏剧体系,影响到世界其他区域的戏剧形态与流派。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戏剧的发生、发展历史与主要戏剧流派,分析掌握代表性戏剧家作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欧洲古典戏剧三大高峰(古希腊、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第二节19-20世纪欧洲戏剧简述第三节欧洲古典戏剧总体特征比较阅读剧本: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洛米修士》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士托芬:《阿卡奈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维伽:《羊泉村》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儿》雨果:《欧那尼》席勒:《阴谋与爱情》易卜生:《玩偶之家》果戈里:《钦差大臣》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契诃夫:《三姐妹》高尔基:《底层》第二章印度古典戏剧(梵剧)简史(一)教学目的: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形成虽晚于古希腊,但戏剧文学成就却可谓光华璀璨。
外国戏剧史第一章外国戏剧史概述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戏剧第三章中世纪戏剧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第五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第六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戏剧第七章十九世纪上半期戏剧第八章十九世纪下半期至二十世纪上半期欧美戏剧第九章荒诞派戏剧第十章叙事戏剧第十一章印度梵剧第十二章日本戏剧外国戏剧史一、课程的类型:史二、知识要点:熟悉外国戏剧的发展历程,了解著名的作家作品,初步理解戏剧基本理论。
三、学习方法:1、史的梳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建立宏观的历史视野,外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
2、文本阅读:大量阅读经典戏剧文本,直观感受戏剧艺术魅力,并初步掌握剧作分析能力。
四、基本教材: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五、参考书目:吴光耀《西欧演剧史论稿》郑传寅《欧洲戏剧史》廖奔刘彦君《中外戏剧史》等第一章外国戏剧史概述戏剧艺术起源于原始歌舞。
原始戏剧因素和原始宗教仪式密不可分.在重大节日里,如庆祝狩猎成功、庆祝战争胜利、祈祷丰收等,原始人常常举行演出活动,以祭祀神灵,这其中就有许多戏剧因素。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一、古希腊戏剧和古罗马戏剧古代欧洲戏剧,主要是古希腊戏剧,无论是戏剧创作还是理论上,都取得重大成就,对后世欧洲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反杜林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戏剧成就的最高代表: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戏剧:喜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悲剧作家:塞内加二、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由封建教会掌握国家机器,对反映社会现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古代戏剧进行打击,代之而起的是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戏剧。
但随着社会发展,宗教戏剧中反封建的思想内容逐渐增多。
中世纪戏剧可大致分为两类:宗教戏剧和非宗教戏剧(世俗戏剧)宗教戏剧有很多变种,包括: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世俗戏剧包括:中世纪法国笑剧、愚人剧、英国世俗戏剧等。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
古希腊戏剧成熟于公元前6世纪后期,前5世纪为繁荣期;梵剧大约成熟于1世纪前后,2至5世纪为繁荣期;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
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办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南戏的代表剧作有:《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琵琶记》。
其中《张协状元》是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
昆曲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曲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曲以大都白话为主。
后来北曲发展成为京剧,南曲流传至今。
目前,推着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昆曲的发音正在向普通话逐渐靠拢。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