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试题(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达标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试题(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达标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试题(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达标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试题(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达标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叫,单位是,符号。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音调越。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物理学中用来描述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响度除与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3.音色:

音色又叫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不

同。音色由发声体的决定。

随堂练习

1.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

尺,塑料尺会发出

声音,说明声音是

由物体的而

产生。

(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3)增大塑料尺振动幅度,则声音增大。

2. 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50次,频率就是 Hz。

3. 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

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

4.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

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5. 在CCTV的一次春节晚会上,小沈阳先模仿了阿宝的歌声,又模仿了刀郎的歌声,都惟妙

惟肖,小沈阳之所以“以假乱真”,从物理声学的角度讲,声音有三个特性:,它主要模仿了其中的特性,才如此神似。

6.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7. 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8. 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达标练习

9. 某同学在钢琴上用同一力度按如图所示的乐谱弹奏,钢琴琴键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色、响度、音调

10.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1.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大

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3.人睡觉,蚊子在远处飞时听不到它的声音;当它飞到耳边时“嗡嗡”的声音令人觉得讨厌.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B.蚊子在远处时发出次声波

C.蚊子飞近耳朵时发出超声波

D.蚊子从远处飞到耳边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变大了

14.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

15. 操场上,体育老师的口令近处同学听到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16.下列不是为了增大响度的事例是()

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B.开大会时为使在场的人均能听到而使用

扩音器

C.听报告时远处的同学把手挡在耳朵后面

D.电影院墙面加工得不太平整光滑

17.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

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8.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9.在学习二胡的演奏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

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对此进

行研究,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

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是。

20.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

听不到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2)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减小时,尺子振

动的频率变,发出的声音音调变。

(3)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固定时,用大小

不同的力拨动尺子,会发现用力越大,尺

子振动的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

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不同(填

“响度”、“音调”或“音色”)。

2.2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频率赫兹 Hz 高高

2. 20Hz 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3. 响度振幅越大振幅远近 3. 音色材料、结构

1. 振动音调响度

2. 150

3. 音调响度

4. 音色响度

5. 音调、响度、音色音色

6.

A 7.

B 8. A 9.

C 10.

D 11. A 12.D 13. D 14. B 15.D 16. D 17. B 18. B 19. AC 55 控制变量法 20. 振动快高幅度响度音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 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 人教版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XX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超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

的特色叫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乐音三要素:音色、响度、音调 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3、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了解几个数据: 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8-1100Hz之间; 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20-XX0Hz之间; 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20-4000Hz之间; 狗的听觉范围约在1-0000Hz之间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 课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引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现在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听音乐,它们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 物理学中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课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实验:鼓面上放些碎纸屑,先后以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以来纸屑跳起的高度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观察声音强弱不同时,纸屑跳起的高度不同。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2.音调 声音有响度的不同,也有音调的不同。有得听起来音调(pitch)高,有得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3.音色 四、练习 A部分 1.用线条把相关知识连接起来。 震耳欲聋的雷声刺耳的尖叫声 音调响度 声源的振幅声源的振动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瞧分离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说明小芳的嗓子比小红的嗓子好”,从声音的三要不素角度考虑,这句话实际是比较的两声源的_______不同。 4.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____________。 5.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否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B.振幅很大C.响度很大D.音调很高 6.蝴蝶和蜜蜂从身旁飞过时,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7.人可以分辨出胡琴声、笛子声、喇叭声,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 ) A.频率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以上判断都不对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9.马戏团的驯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地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 C.弦柱D.空气 4.(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2012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

到的声音 7.(2012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2012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0.(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1.(2012东营)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12.(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3. (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 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专项练习(含答案) (829)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2.(2分)学校召开大会时,使用扩音设备的主要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 D.保护学生的听觉器官 3.(2分) 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三者均可 4.(2分)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5.(2分)我们能够“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于不同人发声时的()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6.(2分)王勇二胡拉得很好,他在演出前总要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7.(2分) 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 8.(2分)陈亮是江苏的优秀青年歌手,她的哥哥在北京上大学,哥哥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陈亮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陈亮在演唱.哥哥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

来判断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歌词 9.(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打鼓的人觉得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调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10.(2分)金帆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 11.(2分)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 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12.(2分)(09昆明市)11.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3.(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4.(2分)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 多选题 15.(2分)看电视时,说“电视声音太大了”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频率大 二、填空题 16.(3分)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的响度大, _______的音调高。 17.(3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初中物理中考试题】 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 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小明打开一瓶矿泉水,喝几口后,瓶内矿泉水的属性(或特性) 发生了变化的是 a.密度 a.与赛程同步 b.质量 c.导电性 d.比热容 2.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之间有空隙 b.质子和电子 d.分子和电子 c.凝华 d.熔化 c.与地球自转同步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a.中子和电子 c.原子核和电子 a.凝固 b.液化 3.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这一事实 说明 4.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 子的组成是 5.早晨,我们常看到花草上有露水,这一物态变化是 6.如图1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则乒乓球 a.下落, 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下落,因为用力对它吹气 c.不下落,因为它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d.不下落,因为它上 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小7.乘客之所以会在汽车突然刹车时向前倾倒,其原因是 a.汽车和乘客都没有惯性 c.汽车和乘客都有惯性

b.乘客有惯性 d.汽车有惯性 b.一支铅笔的质量约0.5kg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 图1 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n c.洗热水澡时合适的水温约80℃ 9.潜艇从海面开始下潜,直至完全浸没。这一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a.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和浮力都减小 b.压强和浮力都增大 d.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10.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落回地球 b.飞向太阳 d.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 1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 不变,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电流表的读数增大 c.电压表的读数增大 b.电流表的读数减小 d.电压表的读数减小 12.图3中能反映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ab c d 图3 1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可从0℃的水中吸热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100℃水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大 d.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 14.材料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光导纤维促进了现代通信的发展 b.桥梁的建造自古就有,建桥不再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 c.高纯度大直径的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 d.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它将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15.凸透镜和平面镜均能使物体成虚像,比较它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总结

声音的特性 --by仙女老师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尖细程度) 1、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1)意义:反映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2)符号:f (3)单位:赫兹,Hz 2、频率越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实际应用 长.松.粗.→振动频率越小(慢)音调越低. 短.紧.细.→振动频率越大(快)音调越高. 例子:①弦乐器:弦越细、越紧、越短,弦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②管乐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对于装有水的玻璃瓶:敲(瓶中的水和瓶身 ....振动→水多→振动慢→音调低) 吹(瓶中的空气 ..振动→水多空气少→振动快→音调高)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1. 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 响度影响因素:①振幅 ②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 ③声音的分散程度 3.力度影响振幅: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引吭高歌,震耳欲聋 三、音色:(音品)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发声方式有关 例如:辨音识人,声音密码锁 项目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特征 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 弱) 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声方式 等 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 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 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 细 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

四、超声波、次声波 1、人耳可听频率: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1)特点:①穿透性强,方向性好 ②人耳听不见,猫狗、海豚、蝙蝠可听见 (2)应用:B超,声呐,超声导盲仪,超声碎石等 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1)特点:①传播距离远,能量大,破坏力强 ②人耳听不见,狗、大象可听见 (2)应用: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4、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传递信息 ....→例如定位,测距,挑拣材料,B超诊断病情等 (2)声音具有能量 ....→例如超声波碎石,声波武器等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当代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 (1)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2)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保角度)3、声音的等级:分贝(dB) (1)听觉下限:0dB (2)保证正常休息:小于50dB (3)保证正常工作学习:小于70dB (4)保护听力 ..90dB .... ....:小于 4、减弱噪声的方法: (1)声源处 ...(例如摩托车上的消音器) (2)传播过程中 .....(例如公路两旁植树或安装隔音板) (3)人耳处 ...(例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5、噪声的应用:除草、脱水等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2016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50 mL,2 mL 2.如图2-15, 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 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2 D.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 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B.2 C.2.2 kg/m3 D.2.5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 、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9.为制作高度为2 m 的英雄塑像,先用同样材料制作一个小样,高度为20 cm ,质量为3 kg ,那么这个塑像的实际质量将是( ) A.3 kg B.3 C.300 10.有一个同学在一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所用的一个砝码被磨损了,请问,这个同学所测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 A.偏小 B.偏大 C.无差别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共 31分) 1.质量是10 kg 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__ kg ,体积是________ m3,其密度将比冰要________;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________ kg ,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________.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2.长度相同,材料也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甲的直径是乙的直径的两倍,则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________倍,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________倍. 3.量筒和量杯是测量________的一种实验器材.它们所标的刻度疏密程度不同,量筒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而量杯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填“均匀”“不均匀”)且上面刻度________下面刻度________. 4.一个农民为消灭棉花田中的害虫,需配一种农药,根据需要,这种农药要配成质量百分比为0.5%的水溶液,要配制50 kg 这种农药的水溶液,需称量这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声音的特性习题精选

声音的特性 1.(2013·烟台中考)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响度的因素。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故选B。 2.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音调的因素。吹哨子时,是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改变了哨子内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哨子的音调。故选A。 3.(2013·玉林中考)人能分辨出分别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节奏不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音色不同的判断。因为二胡和小提琴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产生的音色不同,所以是根据音色分辨出的。故选B。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声音同一特性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解析】选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

人的铃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是阻断声音的传播;“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响度;“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 5.2014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某学校组织学生通过电视听取全国两会报告。一个同学刚走到演播室门口,就说:“你们听,现在习主席在讲话”,这个学生是根据判断出是习主席的声音的。老师让电视的音量调大一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特性。我们区分不同的人,是根据音色,因为不同人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将音量调大一些是指让学生听到的声音更大、更强一些,故是指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音色响度 6.某种苍蝇飞行4s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Hz,而蝴蝶飞行25min翅膀振动1200次,则人类能听到的是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解析】苍蝇4s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300Hz;而蝴蝶飞行25min翅膀振动1200次,即它每秒振动0.8次;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类能听到的是苍蝇发出的声音。 答案:300 苍蝇 7.如图所示,对比可知,图应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解析】如题图,相同时间内,甲图中物体大约经过1.5个周期,乙图中物体大约经过了2.7个周期,乙图中物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是女高音歌唱家的。 答案:乙频率大,音调高,女高音的音调高,男低音的音调低。 8.(2014·河北衡水故城期末)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 一端固定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 逐渐增加小石子,就能利用橡皮筋弹出不同的声音,请你解释: (1)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 ; (3)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探究哪些有关声音特征的问题?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1.(山西)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湖北黄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3.(杭州)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4.(广东深圳)“神十”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河北广阳区一模)有些成语来源于声现象,以下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音色相关的是() A.人声鼎沸B.绕梁三日C.晨钟暮鼓D.声振屋瓦 6.(安徽)下列图1中各项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7.(成都)如图2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8.(哈尔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A.发声的音叉 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 越响,乒乓球被弹开 德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 度变短,振动时声音 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到罩内的铃声 减小 A.动物之间可以通 过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 一路径是减少鸣笛 C.海豚只能接收超 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 器音色完全相同 图1

2020年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2分) 1. 有一个质量为540克,体积是250厘米3的铝球,该铝球空心的。(填"是"或"不是") 2. 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水银的四个相同容器。液面高低情况如图1所示,则甲、乙、丙、丁容器中装有的液体分别是:、、、。 3. 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和车厢底板的___________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___________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4. 一艘潜艇在海面上时,其排开水的质量是1500t,此时潜艇受到的海水的的浮力为___________N;当它下潜到海面以下300m深处时,在其2m2的仓盖上受到的海水的压力是__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5.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舱口跳下,一开始降落伞尚未张开,运动员下落后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当降落伞张开后,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员做匀速竖直向下运动,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 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选填"增大"或"减小")了压强。 7.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宇航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的两点吗?一:;二:。 8.小民同学将一小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8N,当把小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那么这个小铁块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N;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9.将一个长方形的物块平放和竖放在水中。两种情况下,物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差是 大,压力差是大。(填"平放"、"竖放"或"一样") 10. 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电站由于设计库容(蓄水量)极大,预计建成后将会对库区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夏天的气温将比原来的下降2℃左右,冬天的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左右,造成这一影响的原因是:水的。 11.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为10牛,B受重力为30牛,已知A对B 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2.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 百克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后,质量和原来一样 C. 一吨黄沙比一吨棉花质量大 D. 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玉器,质量变小了 13. 一个鱼缸注满水,另一个注满水的相同鱼缸中浮有一只"小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漂浮在鱼缸中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 把两个鱼缸分别放在台秤上,台秤的示数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比较重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本节名词术语比较多,如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应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

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器材:鼓、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纸板、梳子、橡皮筋、钢尺等 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暴风影音播放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播放视频 问: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让学生感受音调的高低; 学生 试唱乐谱1.2.3.4.5.6.7.i 。让学生感受: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讲:物理学中,用音调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跟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进行下列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1: 物品:钢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钢尺1/5伸出桌外;(2)将钢尺1/3伸出桌外; (3)将钢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钢尺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有的声音尖细,有的声音低沉,也就是说有的声音音调高,有的声音音调低,音调是声音的一个特性。 板书一音调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音调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 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 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高低。 答案: 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xx(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 B 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思路 解析: 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 A

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 解析: :“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 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 B 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 .音调B.响度C. .音色D. .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 解析: 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 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 C 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45分)(选出一个正确或最优的答案)A 2. B 3.D 4.B 5.A 6.B 7.C 8.B 9.C 10.B 11.B 12.C 13.D 14.D 15.B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声源处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不能通过头骨传播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B)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 蝙蝠夜间在空中飞行从来不会撞到墙壁等障碍物上,是因为(D ) A. 蝙蝠有夜视能力 B. 只要有月亮,蝙蝠就能看得清楚 C. 蝙蝠嗅觉灵敏,可以代替眼睛的作用 D. 蝙蝠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在障碍物上反射波,根据反射波可以判断障碍物位置 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B ) A.1m B.2m C.3m D.4m 5.下列关于光学器件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照相机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的虚像是倒立、放大的D.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6. 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正确的说法是(B ) A、红外线是可见光,黑夜中会特别清楚 B、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所以人需要适当晒太阳 C、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可以用热力杀死细菌 D、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可以用来识别钞票的防伪标记 7.如图1中,哪个图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C ) 图1 8.分别取凹透镜和凸透镜各一个,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那么能在纸上出现最小、最亮光斑的是(B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两个透镜都可以 D、两个透镜都不可以 9. 图2中的四幅图哪两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 C) 图2 A、②和① B、③和① C、②和④ D、③和④ 10. 如图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的(B )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提高)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性(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