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5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岳阳楼记教案(6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5篇优秀的《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岳阳楼记》的文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岳阳楼记》中的生字词。
2. 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分析《岳阳楼记》的文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岳阳楼记》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用词。
2.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岳阳楼记》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味。
(2)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岳阳楼记》,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岳阳楼记》。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文《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岳阳楼记》的文化背景,感受作者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济世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岳阳楼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1.2.2 课文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1.2.3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岳阳楼记》的成文背景,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1.2.4 author introduction: 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1.2 解析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1.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引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3.1.2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2 课文解析3.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进行讲解和解析。
3.2.2 学生通过讨论或提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文化背景介绍3.3.1 教师介绍《岳阳楼记》的成文背景,包括历史和社会环境。
3.3.2 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和思想,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4.1.1 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岳阳楼记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积累所引用的经典、格言,体会演讲词语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观点和材料。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来阐明观点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促思。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和道理来证明观点的。
2.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所提出的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职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思考问题。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导语:在一次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庆祝胜利的典礼早已结束,坦桑尼亚的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已经几乎空无一人的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他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完体育场一周,跑到了终点。
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这个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博大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学生仔细分析。
2. 学生对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岳阳楼记》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3. 收集有关《岳阳楼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6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 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思想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乐观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 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 对文章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文章结构及文言文特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分析《岳阳楼记》;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4.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5.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舍身为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词语解释: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岳阳楼”、“越岭”、“吴楚”、“中原”等。
3.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文学常识: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2)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练习题。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5)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背诵课文。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2)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文中涉及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了解;(3)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感受作品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巩固1. 朗读练习:(1)让学生齐读《岳阳楼记》,增强语感;(2)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提高朗读能力。
2. 填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2)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岳阳楼记》的写作风格,写一篇景点介绍;(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岳阳楼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查阅资料,了解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及其思想内涵;4.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
设计者: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孙淑媛
教学目的:
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四、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
2、即由事写景,
3、由景写情,
4、由情言志。
5、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
6、忧,
7、后天下之乐而
8、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几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引入新课
2、讲新课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 滕子京(tng) 予观夫(y)(f) 衔远山(xi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n) 霏霏(fēi)(fēi) 怒号(ho) 樯倾楫催(qing)((j) 山岳潜形(qin) 薄暮冥冥(b)(mng) 波澜不惊(l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o) 静影沉璧(b) 宠辱偕忘(xi)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3)由读课文,(4)直至读熟。
(5)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3.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
4.背诵课文第一节。
3、作业。
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1、复
2、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3、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二节。
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5.背诵本节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朗读课文,2.想一想,3.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4.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5.这样的天气,6.这样的景色,7.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8.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9.朗读这节课文,10.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11.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朗读课文,2.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3.这“春和景明”时节,4.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
相互对答的渔歌。
5.面对如此的美景,6.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7.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
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8.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9.背诵这节课文。
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霪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
4、作业。
翻译并背诵课文前四节。
第三课时
一、引入复习。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五、六节。
1.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2.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3.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4.并翻译者节课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5.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情,6.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7.要“先天下之忧而8.忧,9.后天下之乐而10.乐”,11.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12.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13.背诵这两节课文,14.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写作本文的原因洞庭湖的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霪雨霏霏之悲春和景明之喜与以上二者之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三)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整句与散句相结合,3.读起来朗朗上口,4.易读易记。
(四)成课后第三题。
三、作业。
熟读书背全文。
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