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1.72 MB
- 文档页数:95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世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联系和发展观两相对立的两种宇宙1卷1991版第300反对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
“形而上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为“Ta mara ta physika为研定为《物理学之后》。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这本书传入我国后有人根据《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为道将此书名译为《形而上学》。
止的片面的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
这种用法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学”体有绝对主如庸俗进化论、激变论等。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是指形而上学在对待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位移。
(一)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互局系。
(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必然导致把世界看成根本上是静止不变的。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形态和种类都是永远天认一说的事不过世界本质上是不动的。
(三)形而上学用根本否定矛盾存在的思维方式看世界上的一切事观的量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存在片面性、不客观、独断论等严重的缺陷。
联系朴素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1、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来看世界的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普遍与特殊等各种关系。
世界的物质是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
不了解具体事物作为部不到具体事物与整体及整体中的其他部分、系统及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方法”——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
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看问的现我国唯的观点。
2、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动、变化和发展中。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表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全面地分析各种条件及其作用,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问题,从一切联系的整体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反对用孤立的观点观察问题;坚持认识的全面性,防止思想的片面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这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联系和区别:运动是指事物变动不居的状态,它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是指物质运动所引起的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量变和质变),它可以是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倒退的运动。
发展是指前进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所谓旧事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志,不是看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联系与规律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不仅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而且要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具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特点:客观性:物质的运动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只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来为人类自身服务。
普遍性:规律是同类事物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在同类事物的范围内普遍地起作用。
必然性: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一领域的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在该领域同类事物中重复出现。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研究物质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世界的特点以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特点物质世界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多样性: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状态,以及各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可感知性:物质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感官来感知的,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物质的存在。
3.相互作用性: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相互作用,物质可以发生变化和转化。
4.可量化性: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来进行测量和评估,例如质量、体积、密度等。
二、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规律,它们对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运动规律运动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一切物质都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运动规律包括惯性定律、相互作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等。
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它们产生力的变化;作用反作用定律表明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物质世界中的核心概念,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但总能量的数量保持不变。
例如,太阳能转化为地球上的光能和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3.物质的组成和分解规律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分解规律,物质可以由原子和分子组成,也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这一规律是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基础。
4.物质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规律是指一些物质特性随着某个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有序地排列起来,发现了一系列元素特性的周期性变化。
2022年高考政治高效复习提纲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2.人类三种基本的实践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改造整个世界,也不能说改造世界,阅读行为不算实践活动)。
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注意:类似“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等属于实践,实践非适应性活动)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与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具体含义——实践的基本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手段主要体现在工具)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②能动性(强调有意识、有目的)注意: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不能说具有主观性(浙江9月联考卷)具体含义——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们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③社会历史性注意:我国科学家打破了外国企业一直以来的技术垄断就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具体含义——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观点:1、物质统一性;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3、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相同化解把哲学分割为两小
相同的基本教派。
凡是指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教派属唯心
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
主义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世界就是广泛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
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统一物分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
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
本原因。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又是认识的规律,也是思维辩证发展的规律。
客
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外部世界的辩证发展的规律,而认识规律、思维
规律的辩证法则是主观辩证法,是对前者的反映,即辩证的思维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是指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其中包含了物质、能量和空间三个方面。
本文将从对物质世界的定义入手,阐述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定义物质是指存在于物理世界中、有质量、占据空间的实体。
物质可分为几种基本粒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等。
这些基本粒子组合成了原子、分子、晶体等各种形态,形成了各种物质。
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进行变化与演变,同时也会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持续地处于变化之中。
能量是指物质的属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能量特征,包括势能、动能、热能、化学能等等。
能量是由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在物质世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载体,没有空间就没有物质的存在。
空间可以看成是相对与物质存在的概念,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实体。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都阐述了物质世界的发展特点。
那么,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从无中产生,也不会消失不见,能量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是物体运动规律之一,指出在任一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能量在物质中的流动和转移一直是基本现象之一,它在物质世界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恒定比在物质世界中很多化学反应具有恒定比,即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时,它们的物质质量比例是固定的。
这个比例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时间内保持不变。
比如水的成分是氧和氢,当氢与氧以恒定比1:8的比例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水分子。
这个比例在不同实验中都是恒定的,这就是恒定比。
3. 自发性物质中具有一种自发性,即物质在没有受到外在影响的情况下能自然演化。
物质具有自发性是因为物质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是由分子之间作用、原子之间作用、电子之间作用等相互作用造成的。
这些相互作用是自发的,而且是根据物理学和化学定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