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浴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16例
- 格式:pdf
- 大小:227.84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药浴在外感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丁晓芳;贲国平【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21(7)8【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药浴在外感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外感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药浴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护理效果、退热时间及主症症状积分。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患儿的开始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前,2组间发热、腹胀、便秘和恶寒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1周后,2组的发热、腹胀、便秘和恶寒积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发热、腹胀、便秘和恶寒积分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
结论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药浴护理可改善外感发热患儿的主症症状,缩短退热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总页数】4页(P57-60)【作者】丁晓芳;贲国平【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1【相关文献】1.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2.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3.对接受中药药浴治疗的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4.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5.中药药浴联合小儿推拿对风热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6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6月第6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62019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启动因素。
血管新生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决定了血管的新生,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主要且特异性的促进因子,它主要来自于角质形成细胞的分泌,能特异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及炎性反应叫VEGF是当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新生物质,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诱导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调节血管重塑等作用叫银屑病最早发生的病理过程是真皮血管系统异常,尤其是真皮乳头微血管的异常增生,包括真皮乳头毛细血管丛静脉支过度迂回、扩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增生并有新血管形成,银屑病的皮损和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均具有新生成的真皮毛细血管叫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区VEGF水平较正常皮肤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也明显增高叫在本次研究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当归消沱汤治疗8周后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降低,这一结果显示当归消泥汤能够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提示抑制银屑病皮损中血管新生可能是当归消沱汤治疗血虚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17.[2]陈淑芳,孙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在皮肤病中的表达[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3):164-166.[3JJae Jun Nam,Hana Lee,Hyun Cheol Bae,et al.Chloroform induces HIF-la-dependent VEGF expression in human ker-atinocytes[J].Mol Cell Toxicol,2013,9:335-340.[4]李勇坚,张桂英,肖垛,等.HIF-la与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10-813.[5]杨海龙,栗玉珍,党林.银屑病皮损中VEGF.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2):65-6&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熊智群叶国华罗桂平(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426・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6月第54卷第6期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厥31例**基金项目: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对小儿外感高热惊厥的疗效观察,编号:2016GYX08吕艳叶 李诗国 俞红琴 陈 莉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323000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中药擦浴穴位刺激高热惊厥是儿科及急诊科常见疾病,发病时大多出现全身性强直、阵发性痉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对儿童 脑发育影响较大。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厥,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急诊及儿科住 院患儿6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⑴中高热惊厥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急诊学》⑵中外感惊风及疫毒惊风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 0 + 0.6岁;体温38.6-41. 1°C,平均39. l±0.6°C ;其中上呼吸道 感染者16例,肺部感染者8例,肠道感染者7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9±0.6岁;体温38. 7 ~ 41. 0°C ,平均39. 2 土0. 5°C ;其中上呼吸 道感染者17例,肺部感染者9例,肠道感染者5例。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 05)。
2治疗方法2. 1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 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镇静,0.2mg/kg 静推,速度为lmg/分钟;布洛芬混悬液(江苏恒瑞医药股 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7)退热。
2.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和中药擦 洗剂擦浴。
穴位刺激的方法:指掐人中和合谷穴1~2秒,每分钟20次,强刺激,直至惊厥停止,避免损伤皮肤,中药擦浴方法:外感惊风用薄荷、麻黄、青蒿、防风各 20g;疫毒惊风取石膏60g,知母、葛根、玄参各20g 。
瑶药熏洗配合穴位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3例临床上,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中常见疾病,该病常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大多是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患儿全身症状或轻或重,并需及时治疗,否则易致高热抽搐或肺炎,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或抗病毒等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瑶药熏洗配合穴位放血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53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9岁;病程4~45h。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儿科学》[3]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干咳、流涕及鼻塞、咽痛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经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有关诊断标准,属风热证,主症:咽部红肿、发热、畏寒;次症:头痛、鼻塞、咳嗽、舌质红、苔黄等。
2.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及穴位芫须根15g,土菖蒲15g,瑶艾叶10g,青蒿10g,柴胡?5g,薄荷5g,旱莲草10g,虎杖10g,冰片2g(后下)。
穴位:少商穴,商阳穴。
2.2 治疗方法①取上药,每天1剂,水煎取液2000ml于熏洗盆内,坐有浴盆架上熏洗,待药液温度在38~40℃左右时,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药浴过程中,随时询问有无不适,以便及时调节药液温度或停止洗浴,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生理状态,心理感受,熏洗15~20分钟后,用温水冲去药液,擦干,穿衣。
②穴位放血,取手指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后0.1寸许),商阳穴(食指桡侧指甲后0.1寸许),取穴,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手挤压出血1~3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高热时用。
3.疗效分析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5]并结合临床拟定,显效: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消失;有效: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中药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12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张艳梅【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进行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2优于对照组1(P<0.05).结论中药熏洗和温水浴均起到降温的效果,中药发挥其清热解肌发表之效,临床疗效显著.【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3页(P1123-1125)【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中药熏洗;疗法【作者】张艳梅【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中医院儿科,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外感发热主要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分。
但小儿年幼,冷暖不知自调,或风寒直入,或汗出当风,临床早期均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同见等风寒证候。
笔者以此为切入点,选择小儿乐于接受的药浴熏洗治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现对我科室门诊治疗的120例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均为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门诊患者,且符合以下中西医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标准拟定:①发热,咽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②咽部充血轻度,扁桃体肿大;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小儿风寒感冒标准。
1.1.3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在6个月~3岁98例,3~5岁22例;体温在38.1~38.9℃36例,39~41℃84例。
病程均在2日内。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2,三组各40例。
三组在月龄、体温、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自制中药药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目的:研究自制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确诊外感发热患儿30例,均采取药浴治疗。
结果:23例患儿在行1次药浴后,6例患儿行2次药浴后,1例患儿行3次药浴后,体温恢复正常。
结论:自制药浴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自制药浴方;小儿外感发热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 of pediatric exogenous fever in 30 casesWang Lili 1 Liu Mingjiang 21 Laiwu city Medicines Co 2 Laiwu sk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handong Laiwu 271100[Abstract]Objective:The self-mad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 of exogenous fever.Methods:30 children with fever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s,adopt a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Results:23 patients in 1 after dipping in 6 cases,2 bath,1 patients received 3 times after dipping,body temperature returned to normal.Conclusion:the medicinal bath therapy is safe,effective,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Homemade medicated bath;pediatric exogenous fever药浴配方[1],属中药范畴。
中药足浴巧治小儿风寒感冒
作者:
来源:《华声文萃》2022年第03期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小儿发病率高,尤以婴幼儿最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常诱发哮喘,也可引起心肌炎、急性肾炎等疾病。
中医治疗感冒发热的基本原则为疏风解表。
在常规补液、抗感染、口服退热药的基础上选用。
中药足浴辅助治療小儿风寒感冒,不仅退热快,而且能有效缓解患儿寒战期的不适感,现介绍如下。
处方:苏叶、柴胡、葛根、艾叶、徐长卿、羌活、青蒿各10克,干姜5克。
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后,加温水稀释至1000毫升左右,药液温度为37至40℃时将患儿双足浸泡药液中,以药液漫过足踝为度,每次15至20分钟,必要时中途加热水,加热水时避免烫伤,每日2次(寒战期可随时加用),3天为1个疗程。
中药足浴煎剂的组方中柴胡可解表和里、疏肝开郁,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等;苏叶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其常与干姜同用,能温中散寒,发热力较强,多用于恶寒、发热、无汗等症;葛根解表升阳,艾叶温经散寒,羌活解表散寒,青蒿清热,徐长卿祛风。
小儿皮肤娇嫩,更易于药物吸收,诸药合用,助患儿发汗解表退热。
(摘自《医药星期三》)。
中药熏洗联合小儿推拿对风热感冒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7-04T03:22:16.35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钱媛媛[导读] 分析予以风热感冒患儿中药熏洗+小儿推拿的临床效果。
钱媛媛庐江县中医院安徽合肥 231500【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风热感冒患儿中药熏洗+小儿推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风热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分为2组,单纯小儿推拿治疗的36例纳入对照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的3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
结果:疗效对比,观察组(94.44%)高于对照组(75.00%);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予以风热感冒患儿中药熏洗+小儿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熏洗;小儿推拿;风热感冒;疗效小儿感冒发热多为外邪入侵所致的外感性病症,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喷嚏、鼻塞、流涕等;结合病因不同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等[1]。
西医为小儿感冒治疗的主要形式,但其针对风热感冒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学则认为风热之邪犯表为风热感冒主要病因;小儿推拿具有无副反应、操作简便等优势,中药熏洗更为常见外治形式,故将其联合用于风热感冒患儿治疗中或可发挥显著疗效。
故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患儿为例,分析实施中药熏洗+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风热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9/17;年龄3-10(6.58±1.34)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8/18;年龄4-10(6.61±1.25)岁。
对比两组患儿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
此次研究项目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开展。
入组患儿均符合风热感冒诊疗标准,且患儿及家属对研究知情。
中药浴足治疗小儿病(医方荟萃)足浴疗法(足浴),即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置于脚盆中,以能淹没足踝部为宜,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通过洗浴及药物熏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足浴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和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还可免除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
现介绍几则,供选用。
发热:取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g,菊花、葱白、豆豉、生姜各30g,豆卷20g,连翘10g。
上药水煎取汁约2000ml,待温度合适时放入双足足浴,首次加药液以浸没小儿踝关节为宜,再加食醋50ml,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ml,直至药液浸没小儿腿肚,浸泡40~6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流涎:取明矾15~20g,研为细末,开水化开,再加温水适量,使水温保持在38~40℃左右,每日1次,连续2~3次即可。
腹泻:对肠炎腹泻,可取草苁蓉40~50g,煎煮半小时取药液足浴,每日1次,连续3~5天即可。
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可取艾叶50g,白胡椒、透骨草各25g,水煎取汁足浴,每日3次,连续3天。
婴幼儿腹泻,可取银杏叶100g,水煎足浴,每日2次,连续3天。
小儿腹泻伴呕吐者,可取无花果叶3~5片水煎足浴,连续2~3次即可。
痢疾:取鲜马齿苋500g,苦参50g,水煎足浴,早晚各1次,连续1~2周。
遗尿: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g,党参、茯苓各20g,甘草5g,水煎足浴,每晚1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肾炎:淡竹叶、白茅根、泽泻各30g,水煎足浴,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1~2周。
便秘:大黄或番泻叶15g,水煎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1天即可使大便通畅。
腹痛:木香、吴萸、生姜各15g,水煎足浴,每日2次,每日1剂,可同时取药渣布包热熨腹部10~20分钟。
(远胡)。
中药外洗为主治疗小儿高热经验小儿高热乃临床常见危急重证之一,其病因多为起居调理不当外感六淫为主。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病情急传变快,稍有不慎变证百出,甚者危及生命。
而多数医家治疗此病以汤剂内服为主。
刁本恕老师以《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与脏腑的关系”和《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麻黄汤主之”为理论基础,继承多位前辈医家的临床精华,并结合自己近50年临床实践,采用中药外洗为主治疗小儿高热,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特点一则用药方便,二则药效显著,三则用药安全,四则价廉。
兹将其宝贵经验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病例1:梁某,女,7岁。
20080520初诊。
主诉:发热、恶寒1 d,伴有咽喉肿痛,大便干,纳差,舌质红,苔白厚腻。
体温39 ℃。
处方:(l)中药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各30 g,青蒿、大青叶、板蓝根各100 g,寒水石500 g,加葱姜各100 g煎水外洗,每日1次,水温适当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 min,以微微汗出为止;(2)中药内服方:清宣导滞散合香薷散加减;具体用药:柴胡、荆芥各10 g,青蒿30 g,赤芍3 g,连翘、川木通各10 g,焦栀子3 g,滑石、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各30 g,天花粉10 g,槟榔3 g,香薷`15 g,厚朴6 g,扁豆10 g,麦芽、谷芽各30 g。
水煎服,每日5次,每次50 mL,1剂2 d服完。
(3)口服紫雪丹,按时间口服,上午8,9,10点;下午2,3,4点;晚上8,9,10点;每次口服1/3支,温开水冲服。
(4)放血疗法:耳尖、少商放血,每次5~10滴,每日1次;(5)针刺疗法:针曲池、列缺、合谷,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
病例2:李某,男,2岁。
20080915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1 d余。
精神可,纳差,大便可,舌质红,苔白。
处方:(l)中药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各30 g,青蒿、大青叶、板蓝根各100 g,寒水石500 g,加葱姜各100 g煎水外洗,每日1次,水温适当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 min,以微微汗出为止;(2)中药内服方:宣导滞散加减;具体用药:柴胡、荆芥各10 g,青蒿30 g,赤芍3 g,连翘、川木通各10 g,焦栀子3 g,滑石、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各30 g,天花粉10 g,槟榔3 g,麦芽、谷芽各30 g。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体会
石桂珍;孙飞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16)31
【摘要】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
流涕、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在治疗上也有其特点。
现将笔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4653-4654)
【作者】石桂珍;孙飞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医学院第三
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小儿外感发热基于中医辨证中药药浴治疗效果
2.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体会
3.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4.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对小儿
外感发热的干预效果5.自拟麻黄汤加减用于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冒』中药方--药浴治感冒发烧中药浴治感冒不仅降温、止痛快,效果好,而且无毒副作用。
现就分症使用介绍如下:风寒感冒表实证者,表现为发热轻(或不发热)、恶寒重、头痛、身痛、口不渴、无汗、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痰稀、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
治宜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可用葱白150克,生姜50克,苏叶、羌活、防风、白芷、前胡、桔梗、陈皮、甘草、茯苓、杏仁各15克,麻黄、荆芥、桂枝各9 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入澡盆中,待温度降至38-42~C时,患者坐人盆中,用澡巾蘸药水反复擦洗全身皮肤。
水温降低后可加热水将水温提升至38-42~C后再进行擦浴。
擦浴时间约为30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宜。
风寒感冒表虚证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疼痛、汗出、恶风、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痰稀、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浮缓。
治宜解饥发表,调和营卫。
可用生姜、大蒜各50克,桂枝、白芍、甘草各25克,杏仁 15克,大枣30枚,加水2000 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黄、汗出不畅、头晕脑胀、舌苔微黄、舌尖红、脉浮数。
治疗宜辛凉解表。
可用桑叶、金银花各50克,菊花、薄荷、芦根、竹叶、牛蒡子、杏仁、柴胡、黄芩、连翘各20克,甘草、桔梗各15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擦浴法和时间同上。
暑湿感冒者,表现为身热头痛、头重头晕、汗少、微恶风、困倦乏力、心烦口渴、口中粘腻、胸闷脘痞、纳减欲吐、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脉濡数。
治宜清暑去湿解表。
可用香薷、藿香、扁豆、金银花、连翘各40克,木棉花、丝瓜络各20克,厚朴、甘草各10克,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钟后放人澡盆中待用。
浴法和时间同上。
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8月第13卷第22期ChinaPracMed,Aug2018,Vo1.13,No.22 8(18):129—131. [2]金焱,李大剑,刘春丽,等.自拟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7O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安徽医药,2014,l8(2): 33 1-334. [3]陈丽霞,黎燕华,梁晓云,等.补肾健脾法对卵巢功能围早衰患 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 73-74. [4]夏贞茹,王杨,佟酷,等.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诊疗特 点分析.世界中医药,2015,10(9):1395—1397,1401. [5] 张丽霞,何健.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肾虚型卵巢储备功 能下降不孕症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 l1l1—1113. ·181· [6]刘蓝笛.补肾活血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合并卵巢 储备下降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7] 毛卉.中药序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及卵巢早衰 45例.陕西中医,2013,34(1 o】:1338—1339. [8]叶金力,邢天伶.滋肾汤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卵巢早衰.长春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499—501. [9]刘丽丽.滋肾汤配合西药人工周期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所致 月经稀发的I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0]钱艳平.中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 察.云南中医学院,2ol5. [收稿日期:2018—03—14]
中药足浴法对d',JL ̄b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效果分析 冯爱连吴慧朱秋燕李惠玲廖雄萍黄灿明谢婷芬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效果。方法90例外感发热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降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采用温水足浴法辅助降温护理,实验组采用中药足浴法辅助降温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48 h内体 温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os)。实验组 12、24、48 h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05)。结论采用中药足浴法辅助降温护理 对快速降低小儿外感发热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足浴法;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 DOI:10.141630.cnki.1 1-5547/r.2018.22.105
《小儿感冒药浴疗法》文/杏林箫客大家好!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药浴疗法。
“感冒、腹泻、食积”是宝宝最容易患的三种病症。
特别是感冒发烧,最为常见,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很容易产生高热、抽搐。
治疗小儿感冒,现在大多采用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很多人热衷输液,往往忽视了输液其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在百度中输入“患儿输液死亡”,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相关报道。
此外,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往往在抗生素中加入激素(地塞米松),很容易对儿童的身体器官造成明显的和潜在的损害。
有专家认为,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
比如: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滥用抗生素引起人体过敏有很大关系。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育儿经验的积累以及风险意识的上升,越来越多年轻的夫妻回归于中医疗法。
本人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临床经验的执业中医师,我的孩子今年13岁,从出生之后到现在,98%的情况下都是用中医维护健康,所花的医药费不过千元。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种实用的、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小儿感冒药浴疗法。
宝宝生病之后,往往抗拒打针、吃药。
中医药浴疗法,不打针、不吃药,煎煮中药洗个澡,感冒发热痊愈了!适用对象:1━6岁幼儿适应病症:小儿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特别提醒:病毒性感冒、麻疹以及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热,勿用此法。
那么,如何分辨伤风感冒与其它病症呢?伤风感冒往往是感受风寒或吹空调、电扇所引起,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咳嗽等症状。
犹其以“鼻塞、喷嚏、恶风”为其重要特征。
如果发热并伴有“鼻塞、反复打喷嚏、怕风”,就可用药浴疗法。
病毒性感冒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季为主,中国北方为11月至来年3月、多高热(39-40℃),常伴有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扁桃体发炎必伴有咽喉肿痛。
麻疹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
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
皮下斑疹隐约可见。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导读: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床常见病证。
西医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解热镇痛药,虽可取到短期的退热效果,但副作用多。
中药外洗治小儿外感发热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用本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320例。
年龄1个月一8岁;其中咽喉炎82例,急性扁桃体炎64例,感冒160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
治疗方法:青蒿、白薇各100克,地骨皮50克,薄荷20克。
先将洗澡用水烧开,加入以上中药,锅加盖再煮沸5分钟,停火焖出药味,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倒人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则热退而安。
每天 12次,每次15分钟。
治疗结果:320例体温全部降至正常。
药浴后最短15分钟体温开始下降,最慢1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
药浴最少用1次,体温降至正常。
320例中药浴1 次体温降至正常82例(25.63%),药浴2 次体温降至正常146例(45.63%),药浴3 次体温降至正常92例(28.75%)。
典型病例:患儿,男,2岁。
持续发热 2日,曾用西药治疗,热不退,入夜体温升至3 9.6~C,全身肌肤灼热,扁桃体红肿三度,右侧化脓,唇干,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为急性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证属肺胃热盛,火邪上冲。
治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处方:青蒿、白薇各 100克,地骨皮50克,薄荷20克。
用上法煎汁药浴,药浴l小时后体温降至 3。
7.2~C。
第二天患儿仍用上方药浴后,体温降至正常。
点评:青蒿长于清血分之热,白薇长于清气分之热,地骨皮长于护阴津、清骨蒸潮热,薄荷疏风清热。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清热、气血两清、解肌透表的良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