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2+(1) (1)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0
中学学案(试行)
七周一节
教学过程
时间
1、右图是关于生命起源地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原始大气地成分包括:水蒸气、
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物质来源
于
产生地气体.
(2)在生命起源地第一步中所利用地自
然条件是.
(3)发生在原始大气中地过程是.(填字
母).
(4)发生在原始海洋中地过程是.(填字
母)
(5)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地阶段是.(填字母)
2、关于生命地起源总是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地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
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地新途径.下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地装
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
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地产物沉积在C
中.请根据上述说明,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概括与提升】
教学过程时间。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知识点 1 推测证据推测鲜肉中没有蛆,腐肉生蛆。
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水中看不到任何动物),自然就会出现蝌蚪和青蛙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________产生的,而是来自________八年级上册介绍的巴斯德的实验同上1.请将表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推测是根据________的事物,通过________活动,对________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________。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________,也需要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读图,完成3题。
3.由巴斯德用鹅颈瓶做的实验可以推测( )A.生物源自非生命物质B.肉汤是微生物最好的生活环境C.肉汤中的微生物是自发产生的D.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不是自发产生的知识点 2 米勒实验图7-3-1 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1.请将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根据米勒的实验结果,请推测生命起源: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________,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
读图,完成3~4题。
3.在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大气成分,在密闭装置中,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A.核酸 B.氨基酸C.蛋白质 D.葡萄糖4.[2021·兰州]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知识点 3 生命的起源图7-3-2海洋化学起源说1.请说出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包括________、氢气、氨、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等气体,它与现在的大气相比主要不含有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1)原始大气在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________的________。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 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 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2、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景引入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牦牛、藏獒和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然后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土豆、青椒、茄子、苹果和桔子等日常生活常见的蔬菜水果,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这多种多样的生物和多姿多彩的生命,点缀得我们的地球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生机勃勃。
老师趁此发问:“今天,我们的地球上存在着这么多的生命,那么,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体长什么样呢?它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或是畅所欲言,或是静静思考。
老师借此引出课题并用PPT展示《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1课时),同时板书课题。
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道理,学好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节课,就能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好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PPT上显示的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生:有。
师:很好,我从同学们气势恢宏的回答中聆听出了大家学好这节课的强大信心,也从同学们端正笔直的坐姿中感受到了大家学好这节课的坚定信念。
就让我们在这强大信心和坚定信念的支持下,一起步入今天的课堂,去探索生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