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衬混凝土常见问题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10
公路隧道二衬钢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一)常见问题1.二衬,仰拱钢筋层间距误差,钢筋间距错误导致仰拱钢筋层间距误差的问题主要有仰拱开挖欠挖,边墙初支侵限,预留变形量过大,未采用层间距固定措施;施工测量人员放样误差。
层间距不合格2.主筋搭接方式及搭接长度错误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未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作业人员不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原材料采购未考虑现场施工段落长度,只考虑节约,未考虑质量控制要求。
钢筋搭接错误3.钢筋保护层偏差未按要求采用定位钢筋,未按要求使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者保护层垫块未规范设置。
二衬钢筋无保护层控制措施(二)防治措施1.二衬,仰拱钢筋层间距误差,钢筋间距错误(1)仰拱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开挖,开挖完成后测量人员及时复核开挖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对隧道洞身开挖进行动态控制,根据围岩情况动态调整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数值,变形量太小围岩不稳定时容易造成初支侵限,变形量太大间距控制困难。
(3)层间距控制方法①采用竖向、法向定位钢筋。
②竖向定位钢筋可采用φ22的螺纹钢筋,仰拱开挖完成或者仰拱初支施工完成后在基底放样定位出隧道中心线,横向间距3~4m,纵向间距3~4m钻孔植入竖向定位钢筋,在两端定位钢筋上放样出底层和顶层主筋位置,然后在拉线定位中间钢筋的位置,并且用滑石笔做标记,注浆按照标记与定位钢筋焊接。
竖向定位钢筋③边墙钢筋层间距控制采用法向定位钢筋和纵向定位钢筋,法向定位钢筋采用φ22钢筋制作,与防水层接触的一段做成135°弯钩,防止钢筋刺破防水层。
首先在仰拱两端和中心放样出外层钢筋的位置,先安装外层钢筋,然后将定位钢筋与主筋进行焊接,焊接时精确留出外层保护层厚度,测量人员在定位钢筋上放样出内层主筋的位置,将法向定位钢筋和纵向定位钢筋进行焊接固定。
法向定位钢筋纵向定位钢筋④在纵向定位钢筋上拉钢尺,根据设计图纸间距用滑石笔在纵向定位钢筋上做标记,根据标记位置安装隧二衬和仰拱主筋,在主筋安装的同时安装构造定位钢筋。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2.编制范围3.混凝土浇筑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认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和地点;确认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4.混凝土浇筑4.1 混凝土的拌制4.2 混凝土的运输4.3 混凝土的浇筑4.4 混凝土的振捣4.5 冲顶及二次冲顶4.6 拆模4.7 混凝土养护4.8 拱背空隙回填5.保证混凝土质量采取的措施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5.2 加强混凝土旁站必须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旁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罐车应保持清洁,避免混凝土受到污染;②混凝土罐车运输前应进行试车,确保罐体密封、搅拌器正常运转;③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路面条件,避免碰撞或颠簸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漏浆等现象;④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转速,避免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多;⑤混凝土罐车到达工地后,应立即进行卸料,避免混凝土在罐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坍落度损失过多。
4.3混凝土的浇筑⑴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确定浇筑面的高程和坡度;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夹渣等现象;⑶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浇筑过厚而导致混凝土离析;⑷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而导致开裂。
5.加强混凝土养生工作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而导致开裂;⑵养护期间,应定期进行养护记录,记录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养护方式、环境温度等情况;⑶养护期间,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混凝土的裂缝、空鼓等缺陷。
5.4其他注意事项⑴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⑵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应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⑶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隧道二衬混凝土常见问题及防治[摘要]目前我国大批待建公路、铁路路线上多数都要穿越多座山岭,隧道施工是不二的选择,几乎每个项目都有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隧道项目。
而隧道施工中二衬施工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在此我把我多年来在从事隧道施工中经历的、看到的和学习到的一些关于二衬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隧道;二衬混凝土;防治中图分类号:u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2-0027-011.二衬混凝土常见问题:裂缝1.1 现象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开裂。
按形成原因不同裂缝类型主要分为四种: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施工缝、荷载变形裂缝。
1.2 产生的原因(1)温度裂缝: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2)干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
(3)施工缝: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4)荷载变形裂缝:仰拱和边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
此类裂缝在隧道衬砌混凝土病害中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大,已经引起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1.3 防治措施(1)选用合适的外加剂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可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增加密实度,提高混凝土防渗抗裂能力。
浅谈铁路工程隧道二衬混凝土强度控制隧道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隧道的二衬混凝土强度是其建设过程中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隧道工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其承载着铁路线路的重要任务。
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强度控制,是实现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下面,本文将浅谈铁路工程隧道二衬混凝土强度控制的一些要点。
一、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指其承受外力作用下的抗压能力。
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可以分别进行强度控制。
在隧道工程中,建设隧道的二衬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和建设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标号。
同时,应注意到用水和环境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特别是温度,湿度和风化等因素。
在混凝土强度控制上,一是在混凝土原材料和搅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和固化时间,防止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三是要及时进行强度测试。
二、混凝土框架和钢筋的设计在隧道工程中,混凝土是隧道框架的重要材料,也是对隧道内部空气和水分的控制,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了确保隧道框架的强度,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施工。
同时,钢筋是混凝土加强的一种常用材料,也是隧道框架强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对钢筋的定位和结构设计要提前进行周密的计划。
三、施工环境的掌控施工环境也是影响隧道二衬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隧道工程中,要注意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变化。
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隧道强度的控制。
此外,建设隧道的施工场地也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避免河流、湖泊或海洋浪涛的冲刷,防止土质松散或土质滑坡等现象的发生。
四、质量监督质量监督也是隧道二衬混凝土强度控制的重要一环。
在工程的不同阶段,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强度控制的数据和检测记录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
最后是对隧道工程二衬混凝土强度控制的总结。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近几年来,通过对隧道地质雷达探测,发现隧道内存在衬砌背后出现空洞或混凝土不密实、表面蜂窝麻面、裂纹等问题。
在目前的高铁隧道建设中,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无法适应建设的需要。
为此,高铁施工技术人员通过改善隧道施工质量的新工艺工法,使其在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窗入模及施工缝预留V型槽两种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其次分析了二衬过程中混凝土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期能对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控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因地形影响,高铁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工程,并时有发生质量问题,隧道拱结构中存在空洞、塌方、松散、厚度不足和强度不够等缺陷。
这些质量问题,对后续安全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迫切需要解决。
需要相关工作者经过持续的工程实践,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利用智能化的台车设备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下,最终实现二衬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目标,从而推动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一、隧道二衬分窗入模施工工艺(一)工艺原理隧道衬砌台车为液压自动收模,电动行走式,隧道台车钢结构经台车厂家检算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其他施工荷载,满足施工要求。
通过采用二衬混凝土分窗入模施工工艺,从而改善传统施工工艺所造成的隧道二衬质量缺陷。
隧道二衬台车长度为12.1m,台车浇筑窗口分4层左右对称布置,1~3层每层每侧设置6个窗口,由3个投料窗口和3个观察振捣窗口组成;第4层每侧设置4个窗口,由3个投料窗口和1个观察振捣窗口组成。
层与层间交错布置,投料窗口与振捣观察窗口间隔布置,共计44个窗口,在台车2处端头位置安装14个气动式振捣器。
(二)工艺优点相比于传统工艺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管直接与拱顶浇筑孔连接跳窗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蜂窝、麻面及“人”字形冷缝,二次衬砌空洞等现象,通过改进后的浇筑、振捣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浇筑工艺带来的弊病。
隧道二衬混凝土色差解决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头疼但又常见的话题——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色差问题。
你要说为什么,这可真是让不少工地上的小伙伴都抓耳挠腮的事。
一般来说,咱们说到混凝土,大家脑袋里是不是一下就浮现出那种灰不溜秋、质朴无华的颜色?对吧!可是,问题来了,咱们在做二衬的时候,偶尔会发现,明明都是同样的配料、同样的施工条件,但你看,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灰得透亮,像是新洗过的白衬衫;有的地方又显得灰蒙蒙的,像是掉进了泥水里。
是不是很让人犯愁?说白了,这个色差问题,是由于混凝土的水泥、砂石比例、搅拌时间、养护方法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最后导致了颜色的不一致。
混凝土本身就不是个“一刀切”的材料。
你想,不同批次的水泥,甚至水的不同,都会让色差出来。
这个色差,一旦形成,想要消除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真的是让人有点“心力交瘁”。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怎么应对这个“调皮”的色差问题。
首先啊,咱们得从源头控制起。
水泥,大家都知道,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质量、成分、颜色都是不一样的。
哎,要是你使用了不同品牌的水泥,可能就会让整个混凝土的颜色出现差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采购,尽量选定一个品牌的水泥,确保每次施工都用同一批次的材料,这样色差问题自然就能得到控制。
当然了,严格按照规定的水泥配比进行搅拌,也能减少因配料不均匀导致的颜色不一致。
然后啊,搅拌时间也不容忽视。
有的施工队员为了赶工期,搅拌不充分,结果就是水泥和水、砂石没能彻底混合,导致局部区域的色泽看起来有点不均匀。
这可得注意了,搅拌时间一定要把握好,不可以心急,更不能图省事。
搅拌机的搅拌时间和转速都得按照标准来,否则,你辛辛苦苦做好的工程,最后就成了“斑点军”。
再说养护过程。
这个环节其实挺重要的。
大家知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外界温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它的最终色泽。
假如养护的时候,一部分混凝土受到了阳光直射,另一部分又是在阴凉处,这两个区域的湿度和温度差别大了,混凝土的硬化就会有所不同,色差自然就出来了。
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等。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砂和骨料应经过筛分和洗净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同时,控制好水泥砂浆的质量,确保水泥的用量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的配合比例合理。
其次,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过程。
混凝土的配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以便于施工操作。
搅拌过程中,要保持搅拌机的运转稳定,避免停机或间歇搅拌,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第三,要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密实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和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在振捣和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点的位置,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第四,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
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充分湿润和适宜的温度。
养护时,应采取覆盖、喷水或涂抹养护剂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养护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受到干燥或温度过高的影响,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要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和密实性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验收检查,确保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以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过程、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以及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隧道二衬混凝土的质量,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浅谈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隧道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问题,对此,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1.施工质量不合格,材料配比不均匀、工艺不到位,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低下。
2.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混凝土内部的热应力不均匀,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3.地基沉降或地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导致混凝土产生重大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4.渗透性差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容重高,水泥石的耐久性差,因此混凝土容易收缩,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1.加强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配比,确保水泥、石灰石、沙子和水等混合的比例均衡,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控制温度3.改善地基条件例如施工前进行地基加固,改善地基条件,提高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受力稳定性。
4.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技术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混凝土工艺,如使用高流动性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震性能,从而减少裂缝的出现。
5.加强养护和维修及时发现混凝土裂缝问题,采取合理的养护和维修措施,以保证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安全使用。
三、结论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只有针对性地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温度、改善地基条件、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技术以及加强养护和维修才能够有效地减少裂缝的发生,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公路隧道二衬砼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一)常见问题1.蜂窝、气泡、麻面(1)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振捣不充分或振动时间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没有充分排除,形成蜂窝和麻面。
(2)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含量较高,粒度分布不均匀,或者掺有过多的混凝土外加剂,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固化不均匀,形成蜂窝和麻面。
(3)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施工,水分容易冻结,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气泡,形成蜂窝和麻面。
2.错台、烂根产生错台、烂根问题主要原因,是模内仓底没有进行砌底清理干净;台车模板未能与已浇注的混凝土面紧密接触;存在漏浆情况等。
3.施工冷缝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浇筑中段。
混凝土浇注期间,存在间隔时间过长,没有对前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或凿毛后没有清洗干净,造成前后两层混凝土衔接不够严密,形成施工冷缝。
4.缺棱掉角由于模板封堵严密度不足,出现漏浆情况;过早拆模、台车支撑受力不均匀,过于集中;没有先湿润堵头模板,拆模时出现粘连情况;模板没有涂脱模剂,或者虽然已涂但涂刷不均匀;此外,还存在模板受到外力作业如刮碰、撞击等。
5.表面平整度不合格台车拼装作业时,相邻模板间高度不一致,出现高差;没有对台车模板拼装缝进行焊接密实,或焊接没有进行打磨光滑;台车钢板存在刚度不足,或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进行操作引发模板出现损伤或变形等等问题。
6.混凝土隐形漏筋钢筋绑扎不够紧密固牢,安装质量不达标,振捣混凝土过程中振动棒碰撞钢筋或者垫块出现移位等。
7.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或光泽度差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当,出现过大;或者配合比不合理、振捣混凝土不到位和脱模剂配比问题等。
8.拱顶脱空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没有按规定顺序注浆,注浆时施用压力不够;顶部排气不畅;防水板、土工布铺挂时出现松弛或存在堆积等。
9.二衬渗漏水混凝土浇注及捣固期间不慎损坏防水层,或者防排水工序作业不达标。
10.裂缝施工人员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作业,浇注混凝土期间出现较在温差变化;隧道出现沉降;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没有及时进行养护或养护周期不够;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及没有合理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等。
浅谈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混凝土材料的快速发展,还存在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
如何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高混凝土检测限,分析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研究如何保证质量,加大质量检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也是世界各国都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本文基于广西苍昭高速公路薯良坪隧道相关施工背景,对建筑行业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正在落实施工中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措施。
即改进模板安装技术,改进钢材加工和连接,调整改进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改进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改进混凝土原料的选择。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concrete materials, there are still some related technical problems.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improve the detectionlimit of concrete,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how to ensure quality, increase quality inspec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and reduce project cost is also a research topic of interest to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Shuliangping tunnel of CangZhao Expressway in Guangx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quality problem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inally,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secondary lin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being implemented. That is, improve the formwork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steel processing and connection, adjust andimprove the concrete mixing and transportation, improve the pouringand concrete, and improve the selection of concrete raw materials.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前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进步。
二衬外观质量缺陷、预防及处理措施隧道二次衬砌外观质量控制一、现场施工情况大溪隧道进出口二衬近期施工质量明显下滑,频繁出现蜂窝、麻面、气泡、砂线等质量问题,现场施工人员无管控,责任心不强,导致二衬外观质量一落再落。
二、二衬施工技术要求1、二次衬砌施工必须“内实外美”,做到不渗不漏,表面无湿渍。
2、衬砌混凝土应采用模板台车,拱、墙一次整体浇筑。
3、隧道衬砌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初期支护、防水板与二衬砼之间应密贴无空洞。
4、砼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一致,严禁有露筋、孔洞、疏松,不得有麻面、缺棱掉角等缺陷。
拆模后每浇筑段蜂窝深度不大于5mm,面积不得超过0.5%。
5、二衬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二衬台车模板错台不得超过10mm。
三、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二衬砼要求(1)严格执行指挥部下发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采用砼搅拌站集中拌制生产的混凝土,砼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有条件时,尽量延长砼的模内养护期,以利于提高砼表面的自然光洁度。
(2)每一模衬砌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原材料,使混凝土颜色一致。
(3)加强到场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必须退回搅拌站处理,严禁泵送过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
(4)加强与搅拌站的沟通联系,根据砼浇注高度由搅拌站试验人员对坍落度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砼浇注作业。
2、二衬砼浇筑和振捣施工要求(1)混凝土应分层对称、边浇筑边振捣,最大下落高度不能超过2 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度差不能超过0. 6 m,左右混凝土高度差不能超过0. 5 m。
插入式振动棒变换位置时,应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理件。
(2)砼定人定位捣固:专职捣固手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保证砼密实;起拱线以下辅以木锤模外敲振和捣固铲抽插捣固,以抑制砼表面的气泡产生。
(3)钢筋保护层:钢筋砼衬砌采用泵送砼,由于灌注速度快,钢筋变形显著,易造成拱部钢筋保护层减小。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质量控制要点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施工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
二次衬砌和初期支护相对而言,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优化路线防排水系统、美化外观、方便设置通讯、照明、监测等设施的作用,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道路隧道建设的要求。
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
(1)二次衬砌钢筋钢筋工程属于二次衬砌施工中最常规的一道工序,但是多年来此工序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施工中经常出现钢筋偏位、钢筋骨架连接效果差,钢筋上下层网片间距控制不到位、上层网片整体不平整及其保护层厚度难以控制、支撑钢筋使用量大,钢筋主筋整体偏位或间距偏差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的思想,通过在工装设备、施工工艺、文明施工等方面探索研究,研发了集成一系列新工艺、新工装降低了施工控制难度,提高了施工精度,可解决钢筋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
研制了卡具工装,使用带卡槽的卡具工装,实现钢筋位置及间距的精确控制。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卡具工装:普通钢筋卡具角钢定位工装:根据钢筋设计间距,采用L63mm×63mm×5mm 角钢通过工厂冲压开槽而成。
钢制端模:根据钢筋位置,采用10mm 钢板通过工厂数控机床精确开槽加工而成。
可拆卸组合式劲性骨架:由下角钢、上钢管、承插筋、定位筋组成。
角钢定位工装钢制端模组合劲性骨架二衬钢筋加工弯制前首先调直,并将表面油渍、水泥浆和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
钢筋安装时钢筋长度、间距、位置、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为确保二衬钢筋定位准确,钢筋安装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二衬钢筋安装采用钢筋定位架进行控制,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高强砂浆垫块。
(2)二次衬砌混凝土二衬台车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隧道二次衬砌衬常见问题及控制1.外观质量公路隧道断面尺寸大,混凝土二衬外观质量控制是一个难点。
存在的常见问题有:环形接缝错台、漏浆;工作窗处错台、冷缝多;混凝土表面存在花斑、颜色不一致;处理不好直接影响隧道二衬外观质量。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当所致。
1.1原因分析1.2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进行,应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所从事工作内容、操作规程方法和技术要求。
凡技术复杂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有总工程师向主任工程师、技术队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问题,只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特殊工程的技术、材料、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普通工程应由主任工程师参照上述内容进行。
施工队一级的技术交底,由施工技术队长负责向技术员、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代,所承担的工程数量、要求期限、图纸内容、测量放样、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等方面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员向班组的交底工作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
施工员向班组交底时要求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上级技术领导的要求,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制定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性项目、部位、新技术的推行项目应反复、细致地向操作组进行交底、必要时应做文字性交底或示范。
1.3 衬砌台车质量和安装定位要求衬砌台车结构一般分为车体、模板、液压或丝杠支拆模系统,由工厂根据施工图纸订制后运至现场拼装。
车体一般采用桁架结构,必须满足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模板宜采用厚度为10mm、宽150cm冷轧钢板。
模板加工时卷制半端端部拱顶曾设支撑,以防台车上浮造成拱部错台、漏浆等现象发生。
在曲线段施工时应考虑通过调整左右侧搭接长度来平衡内外弧长差,调整应保证弧线圆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丝杆要反复的拆装,台车和丝杆之间起固定作用的销钉易滑落丢失,工人为了图方便就用一般的钢筋代替。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受力变形导致台车加固不牢靠,极为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销钉较小不易被发觉,所以施工之前要特别检查。
1.4 模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坍落度边墙宜小,拱部的宜偏大。
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情况下,宜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并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避免混凝土泌水,一般选16cm左右。
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其流动性,可适量掺加高效缓凝型防水剂;在衬砌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和密实度,有利于二衬的外观质量。
混凝土灌注采用分层、左右侧交替对称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不大于1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差不超过60cm,左右两侧高差控制在50cm以内,以防止侧压造成台车侧移及台车上浮。
浇筑过程要连续。
混凝土振捣应定人、定点、分区进行,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应保证二衬接缝不外露同时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20s~30s。
现场拼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校正,最后对模板板块拼缝进行焊接并将焊缝打磨平整,应优先使用大块模板,以有效抑制翘曲变形。
台车以12m为宜,台车长度过短会造成衬砌环形接缝过多,既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有影响进度。
台车模板与上一环混凝土表面的搭接长度以15cm为宜,搭接长度过小,宜将上一环搭接部位的混凝土顶裂,过大侧搭接处不易灭贴,易造成环形接缝处漏浆。
台车行走轨道应铺设于路面混凝土调平层上,保证台车的平稳,标高准确,轨道中心尽量与隧道中线平行,偏差宜控制在2cm范围内。
台车拼装后首次使用必须进行调试,调试主要内容有:衬砌台车现场拼装完成后,必须在轨道上往返走行3次~5次后,检查台车各部位连接件,紧固螺栓,加强焊接以提高其整体性;检查台车模板尺寸是否准确,其两端的结构尺寸相对偏差宜不大于3mm,否则需进行装修;衬砌施工前应对钢模板表面采用抛光机进行彻底打磨。
清除锈斑,涂油防锈;一般情况下,每施作衬砌300m左右或有异常情况时,应对台车全面校验一次。
台车定位推荐采用五点定位法,以衬砌圆心为原点进立平面坐标系。
台车行走至立模位置后,先利用竖向、横向和侧向丝杠调整期其标高及平面位置,使模板中心线与隧道中线重合。
在用五点定位法复测台车模板两端断面,并用拉线法检查模板是否翘曲或扭动,直至准确为止。
建议采用3个30t耳朵千斤顶在台车前板。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顶撑模板的丝杆会应为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振捣等原因而收缩,因此要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边施工边扭转丝杆才能保持台车的原位,才能避免出现错台和跑模。
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在还没出现错台是就加固,否则等到错缝已明显就为时已晚了。
衬砌混凝土封顶,当灌注混凝土达到拱顶封闭顶部时,应加大泵送压力(一般为5MPa~6MPa),当挡头平板振捣器,保证顶部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应注意进行二次混凝土补压有利于防止拱顶空隙。
拆模采用最后一盘封顶混凝土试件现场试压达到的强度来控制,拆模时要小心,以防损坏混凝土边角。
1.5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机理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为:水泥加粗细骨料加水再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经过拌和、浇筑、振捣、养护成型。
在混凝土内起着填充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包裹着整个骨料。
混凝土构件表面充满了水泥浆。
因此水泥的本色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这是基色。
普通混凝土以灰色为主。
基色的深浅通过用水最、水泥的成分以及施工措施和环境的变化来实施。
1.6混凝土表面颜色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1.6.1原材料1.6.1.1水泥由于各水泥厂家生产工艺不同、水泥成分各异导致水泥的顺色有很大的理异。
所以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以确保混凝土颇色的一致。
防治措施:l)严格控制水泥来源,避免不同厂家的水泥混用。
所以尽量选用生产工艺先进、产量大、质量可靠、信誉高的大厂。
2)加强对进场水泥颜色的检验。
常有同种水泥不同批次的颇色却有很大差异的现象发生有时呈灰色、有时呈青灰色、有时又呈黑色。
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厂也没有很好的杜绝。
因而工地每进一批水泥应对其倾色进行目测或用比色卡对比。
如发生较大变化应退场或禁止使用。
1.6.1.2粗细骨料砂石原材料产地必须固定,同时严格控制针片状含最和含泥最。
针片状石子含最大将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及混凝土表面颜色的不均匀。
含泥量大将会使混凝土的颜色加深。
1.6.1.3配合比1)水灰比变化的影响,由于对用水量掌握不准。
混凝土时干时稀一般情况下水灰比小的混凝土干硬后多呈青灰色。
颜色相对较深。
水灰比大的混凝土干硬后多呈灰白色。
颇色相对较浅。
2)混凝土内部质地不均。
混凝土拌和质量不良影晌了混凝土内部各处均匀性发生变化。
极易造成颇色上的差异。
这是为什么同一盘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物表面颜色会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
防治措施:1)混凝土搅拌站应做到混凝土配合比各原料计且准确,特别是用水量的准确。
确保水灰比在极小范围内波动,理论上只要能满足施工的振捣要求。
混凝土坍落度越小混凝土的泌水越少,气泡也越少。
建议非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cm一10cm泵送混凝土控刹在16cm,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坍落度损失值。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
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拌合时间。
确保拌和质最稳定。
3)掺入优质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浇筑成型。
但掺量过大将造成混凝土表面倾色缺乏光泽。
色泽不均。
因此应严格控制粉煤灰的梅量。
经过试验粉煤灰的掺量应控制在水泥用量10%以下较好。
1.6.1.4模板脱模剂混凝土成型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模板。
而施工中除了在模板上使用隔离剂外难免会依附其他各种物质。
但是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这些物质也便依附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各种难看的污点。
严重者将直接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
当然在模板比较光洁的情况下。
混凝土表面的颜色不仅表现为基色,而且由子受脱模剂的影响,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将同时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对脱模剂的选用尤为要。
由于模板之间很难做到整体性,因此模板之间也就存在接头。
由于制造、使用、保养等原因造成模板之间的接缝不密贴。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透过不密贴的部位出现漏浆、漏水;由于水泥浆的流失和随着混凝土养生的进行水分的蒸发。
在接缝不密贴部位就形成麻面、翻砂或呈青黑色或者是花斑毛面状。
防治指施:1)模板表面应光洁平整、尽量减少接缝。
2)对施工用模板的涂刷应及时均匀,并且使用质量好的脱模剂。
如环氧树脂型脱模剂等。
以阻止锈源的产生3)一但混凝土出现锈斑,应及时处理。
通常表面积小可用钢刷刷除。
范圈较大则采用1: 10的草酸溶液进行擦洗后再进行砂轮机打磨以还原混凝土本色。
1.6.1.5夹层水线通常施工缝的附近混凝土颜色深。
且多呈条带状斑块,俗称水线。
与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基本一致。
特别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形象,其主要形成原因为:1)工地浇筑作业不连续。
2)由干混凝土的泌水、离析或施工中遇到雨水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局部表面有积水现象。
在振均过程中振动棒有时会碰到模板,模板的振动会产生缝隙,积水就沿着缝隙往下流。
从而形成带走水泥浆只剩下砂子和石子就形成了一条条松弱的流水痕迹就是水线,还有如果模板接缝不严就会漏浆。
漏浆带走砂浆和水泥浆也会造成水线的现象。
3)相邻两层混凝土施工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一般在一定厚度分层施工己达到振倒密实的效果。
在第一层振倒完毕后顶面部分的混凝土将会有较多的砂浆。
时间一长使该部分混凝土处于半初凝状态。
流动性差、当第二层继续浇筑施工时。
就很难将该部分夹层中较多的砂浆均匀上提。
从而使这部分混凝土中砂浆含量较多。
因砂浆不易硬化且产生颜色较深。
所以就会在该层留有施工缝色差。
2.隧道衬砌钢筋保护层2.1衬砌钢筋保护层超厚或过薄的原因分析1)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对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检查制度执行不严,没有把保护层垫块作为质量主控项目进行控制。
2)钢筋保护层垫块安装数量不足,没有按照梅花形布设,特别是拱顶部位保护层垫块数量严重不足或未安装垫块,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够。
3)二衬钢筋在安装绑扎过程中,拱顶内层钢筋限界直接侵入保护层范围,造成钢筋没有保护层。
4)钢筋绑扎完成后,检查钢筋净空满足限界要求,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顶钢筋存在下沉变形的现象,加之拱顶未安装保护层垫块和布设不当,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3处理办法3.1混凝土保护层作用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它们共同工作的基础,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2)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