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7T22:35:23.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第27期供稿作者:韦柳春韦俏莉[导读] 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

韦柳春韦俏莉(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61-01 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一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 ,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在采用肌肉注射的过程中,由于此药颗粒大,较难溶于水[2],且溶解后成白色混浊状,在注射的过程中易堵塞针头致使注射失败造成药物浪费,重复注射,又给病人造成痛苦,笔者在长期的操作及对同行们操作的观察中,总结造成注射失败的原因,现叙述如下:

1 原因

⑴操作护士对长效青霉素溶解后的性状不了解⑵溶解方法不正确,因担心药液凝固,在药液未充分溶解的情况下急忙抽吸造成针头阻塞。⑶操作步骤有误, 先抽吸药液,再消毒皮肤,混浊的药液已堵塞针头。⑷未掌握操作要领①抽吸药液慢、排气慢,②推药的速度不匀或过慢⑷心理压力由于担心注射失败导致患者不满意而被投诉,心理紧张。

2 注射方法

长效青霉素1 支(120 万U ),0.9%生理盐水1支(10ml)。常规青霉素试验阴性后, 用3ml盐水将药物稀释摇匀连同剩余盐水放好备用。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取坐位或侧卧位, 选取合适的注射部位消毒待干。再次消毒瓶盖、摇匀药液并抽取所需剂量, 排尽空气后再缓缓抽取0. 5~ 1 ml 生理盐水,注意针头斜面始终位于液面下, 以免抽进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作快速深部肌肉注射, 抽无回血, 快速均匀注射。注射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停顿, 否则易发生针头堵塞。注射完毕, 快速拔出针头, 轻轻按压针眼不少于0. 5min。留观30min 无不良反应方可让患者离去。

3 护理

长效青霉素注射中和注射后十分疼痛, 持续时间短则1~ 3 d, 长则1周。护理人员应想方设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1)用生理盐水替代注射用水稀释药液。(2)选好注射部位, 成人最好选臀大肌, 小儿选臀中肌, 勿在疤痕、硬结和原来的针眼处进针。(3)注射过程中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臀部肌肉充分放松。 (4)尽量执行“一深二均匀三快法 ,一深是指进针要达肌内层;三快是指抽药注射 ,拔针要快;二均匀是药液充分摇匀 ,推药时用力均匀[3]” , 即进针要达到肌层; 抽药、注射、拔针要快; 药液摇匀、推注速度要均匀, 防止针头堵塞, 避免重复注射。 (5)嘱患者勿按摩和压迫局部, 以免损伤加重。(6)指导患者转移疼痛的意念和意境, 如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听音乐、下棋等。

4 体会

长效青霉素虽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由于缺乏注射和护理经验, 给患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和痛苦。因此, 广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长效青霉素的注射技巧和注射前后护理, 对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库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33.

[2]胡熙明,张立平. 中国药物大全 (西药卷 ).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10.

[3]葛秀洁,离雅萍,张海英.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介绍.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60.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7T22:35:23.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第27期供稿作者:韦柳春韦俏莉[导读] 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 韦柳春韦俏莉(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61-01 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一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 ,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在采用肌肉注射的过程中,由于此药颗粒大,较难溶于水[2],且溶解后成白色混浊状,在注射的过程中易堵塞针头致使注射失败造成药物浪费,重复注射,又给病人造成痛苦,笔者在长期的操作及对同行们操作的观察中,总结造成注射失败的原因,现叙述如下: 1 原因 ⑴操作护士对长效青霉素溶解后的性状不了解⑵溶解方法不正确,因担心药液凝固,在药液未充分溶解的情况下急忙抽吸造成针头阻塞。⑶操作步骤有误, 先抽吸药液,再消毒皮肤,混浊的药液已堵塞针头。⑷未掌握操作要领①抽吸药液慢、排气慢,②推药的速度不匀或过慢⑷心理压力由于担心注射失败导致患者不满意而被投诉,心理紧张。 2 注射方法 长效青霉素1 支(120 万U ),0.9%生理盐水1支(10ml)。常规青霉素试验阴性后, 用3ml盐水将药物稀释摇匀连同剩余盐水放好备用。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取坐位或侧卧位, 选取合适的注射部位消毒待干。再次消毒瓶盖、摇匀药液并抽取所需剂量, 排尽空气后再缓缓抽取0. 5~ 1 ml 生理盐水,注意针头斜面始终位于液面下, 以免抽进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作快速深部肌肉注射, 抽无回血, 快速均匀注射。注射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停顿, 否则易发生针头堵塞。注射完毕, 快速拔出针头, 轻轻按压针眼不少于0. 5min。留观30min 无不良反应方可让患者离去。 3 护理 长效青霉素注射中和注射后十分疼痛, 持续时间短则1~ 3 d, 长则1周。护理人员应想方设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1)用生理盐水替代注射用水稀释药液。(2)选好注射部位, 成人最好选臀大肌, 小儿选臀中肌, 勿在疤痕、硬结和原来的针眼处进针。(3)注射过程中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臀部肌肉充分放松。 (4)尽量执行“一深二均匀三快法 ,一深是指进针要达肌内层;三快是指抽药注射 ,拔针要快;二均匀是药液充分摇匀 ,推药时用力均匀[3]” , 即进针要达到肌层; 抽药、注射、拔针要快; 药液摇匀、推注速度要均匀, 防止针头堵塞, 避免重复注射。 (5)嘱患者勿按摩和压迫局部, 以免损伤加重。(6)指导患者转移疼痛的意念和意境, 如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听音乐、下棋等。 4 体会 长效青霉素虽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由于缺乏注射和护理经验, 给患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和痛苦。因此, 广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长效青霉素的注射技巧和注射前后护理, 对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库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33. [2]胡熙明,张立平. 中国药物大全 (西药卷 ).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10. [3]葛秀洁,离雅萍,张海英.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介绍.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60.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11945370.html,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 作者:杨华莲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 要】目的:对长效青霉素采取改良注射法进行肌肉注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急诊急救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的6000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其中3000例患者采用常规注射法(对照组),另3000例患者采用改良注射法(实验组),对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與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通过改良注射法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有效的提高了一次注射成功率,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的优势,不仅避免了浪费药液的现象,也保证了注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264-01 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一定剂量的缓冲剂及助悬剂可组成长效青霉素,也就是临床中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1]。在预防风湿热复发、早期梅毒等疾病中均会使用长效青霉素,通常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长效青霉素的药液是白色浑浊状的一种状态,且药物颗粒比较大,因此增加了药液溶于水的难度,导致针头面临被药液堵塞的风险,注射长效青霉素时使用大型号针头虽然可降低被堵塞的几率,但是却增加了患者的疼痛[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数据为详情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青霉素皮试

三、青霉素皮试 用物准备: 评估:治疗单 车上备洗手液、治疗卡,车下备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锐器桶。 操作台:5#针头、1ml注射器、5ml注射器、★青霉素80万单位、0.9%NS、★棉签、安尔碘、弯盘2个 一、核对医嘱:医嘱和治疗单核对,2人核对。 二、评估:护士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携治疗单至床尾,治疗单和床尾卡核对,至床旁,询问:“××(如: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伸出您的右胳膊,让我核对一下您的手腕带。”治疗单和手腕带核对无误。交谈:“还是咳嗽吗?您的透视报告提示有轻度胸膜炎,根据医嘱要给您注射青霉素,但是在注射之前需做皮试,您以前用过青霉素吗?有什么药物过敏吗?家里其他人会过敏吗?请您伸出右胳膊让我看看您的局部皮肤情况。很好,您的皮肤完整,没有炎症、溃疡、出血点、疤痕,那我待会就在您的右手臂皮试,您看可以吗?您吃过饭了吗?酒精过敏吗?您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三、回治疗室,洗手,准备并检查用物。 核对医嘱,备齐用物,2人核对药品。逐一检查,口述:治疗桌:5#针头包装完好,无漏气,在有效期内;1ml注射器包装完好,无漏气,在有效期内;5ml 注射器包装完好,无漏气,在有效期内;青霉素80万单位,瓶口无松动,瓶身无裂缝,在有效期内;0.9%NS,已开启,在有效期内,瓶身无裂缝,(用手轻捏瓶身)瓶口无渗液,对光检查溶液澄清透明,无混浊,无沉淀,无絮状物;棉签已开启,在有效期内;安尔碘已开启,在有效期内,瓶身无裂缝,液体澄清,无杂质;弯盘无破损。操作盘内:75%酒精磨口瓶化学指示胶带已变色,在有效期内,,瓶身无裂缝,液体澄清,无杂质;一次性治疗巾;盐酸肾上腺素,在有效期内,,瓶身无裂缝,液体澄清,无杂质;5ml注射器包装完好,无漏气,在有效期内;弯盘无破损。 四、操作流程: 1.溶解药物:检查青霉素,去除铝盖。检查安尔碘、棉签,消毒瓶塞2遍(以点面圈的方式)。检查0.9%NS,安尔碘消毒瓶塞2遍(以点面圈的方式)。检查5ml 注射器,打开包装,取出注射器,松动活塞,抽4ml0.9%NS,注入青霉素瓶内,

应用长效青霉素肌注后皮肤硬结的预防及护理

应用长效青霉素肌注后皮肤硬结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2-05T14:42:11.2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4期作者:黄子殷 [导读] 避免因多次、大量静滴青霉素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但肌注后所产生的硬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需我们不断学习和临床实践探讨。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116023) 长效青霉素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早期梅毒的治疗等。需要长期的肌肉注射,局部肌肉因药物刺激、浓度过高、操作不正规而混有微粒而导致肌肉不宜吸收,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形成硬结并永久存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治疗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本文将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后皮肤硬结有关的预防及治疗护理的方法做一综述介绍如下。 1硬结产生的机制局部肌肉的药物刺激或连续、长期反复在同一处注射,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肌纤维受损、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药物吸收不良而形成。 2硬结产生的原因 2.1药物因素 2.1.1药物的刺激性 长效青霉素悬浊液对人体局部组织刺激性强,注射后致使肌肉血管收缩,如溶媒液少,形成高渗,吸收周围组织水分,引起肿胀与硬结,证明硬结的出现与药物的化学刺激、量[1]、次数、针头大小有关。 2.1.2药物的溶解度 长效青霉素药物的溶解度很小,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在注射部位极易析出药物结晶,难以吸收,形成肿块。过去常把青霉素钾盐溶解在苯甲醇内[2],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这样容易导致硬结,引起肌肉萎缩。 2.2注射深度 ①因肌注深度不够(操作不当或患者身体肥胖),药物注入脂肪层,而未达到肌肉层时,药液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较长,刺激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②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肌注,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则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2.3心理因素 患者接受注射时精神过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导致进针困难,推药困难也会增加形成硬结的机会。 2.4机体因素 长期卧床、瘢痕体质、肥胖、消瘦与形成硬结也有关系。个体不同,吸收程度及反应也各不相同。 3皮肤硬结的防治方法 3.1非药物防治 3.1.1了解肌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对肌肉组织的结构、生理、生化、内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免滥用肌注法。如果注射药物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硬结或钙化[3],必须使用时根据长效青霉素的特点选择注射用水5毫升稀释,充分摇匀,减小刺激性,必须现配现用,以免放置过久药液膨胀,增加药液粘稠度,导致注射失败。注射前嘱患者进食(不宜空腹)[4],在进食30min~2h内注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避免疼痛性休克的发生。 3.1.2掌握好准确的肌注深度及注射方法,以保证药物注入肌层①选择弹性好、肌肉较丰富、且柔软处(避开硬结处),患者取直立坐姿,护士座椅高度距患者座椅高30cm,患者坐位时,水平推注药液,注射器内药物溶度基本一致,不易堵塞针头。②应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针头[5],一般体型选择7号针头,肥胖患者应选择9号针头,才能保证深部肌肉注射,以减轻疼痛和预防硬结,并注意针头要锋利的,无勾的。③不完全排气,注射器内留有0.1~0.2ml空气,立即注射,使针头内保持无静止状态的药液停留,减少药物在针头中的集聚[5]。④进行深部注射时讲究“三快”,即三快是进针、推药、拔针快[6],才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⑤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切忌用力揉搽,以免引起内出血,产生硬结。此外,避免连续在同一处反复,多次注射,要轮流两侧臀部注射。 3.1.3注意无菌观念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肌肉操作技术,增强无菌观念,防止肌注时微粒污染。 3.1.4局部按摩或热敷,以促进药物吸收局部按摩或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神经系统、血管的紧张度,从而利于药物吸收,硬结逐渐消散,也可注射前按摩。 3.1.5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在注射前因担心注射带来的疼痛感,会有焦虑、恐惧感。因此,在注射前多向患者解释,并给予心理支持十分重要。可以向患者解释肌肉放松更能减轻疼痛感。同时配于良好的态度,在操作中转移患者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2药物防治 3.2.1硫酸镁溶液湿敷法[7] 需用瓷碗内倒上100毫升的开水,再加上硫酸镁50克,并充分搅拌使硫酸镁溶解。使该溶液成为50%的硫酸镁溶液,然后将3块无菌纱布用此药液浸湿后敷于患处。也可把热水袋放在纱布上面热敷。每次敷药10-15分钟,每天敷3-4次,一般2-3天即可痊愈。 3.2.2土豆片贴敷法[7] 取新鲜土豆切成0.5-1cm厚的片,贴于患处(土豆片略大于硬结),用纱布条固定,每日换1片,一般外敷几天就可以使硬结消退。没有土豆也可用新鲜白萝卜替代。还可将新鲜土豆切碎,加适量食醋捣成泥状,涂于硬结处。 3.2.3敷仙人掌法根据硬结大小,取仙人掌1片,拔去仙人掌表面的刺,用刀将其剖开,然后敷于患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一般1-2天即可痊愈。 3.2.4云南白药外敷法取云南白药1瓶以白醋调之,捏成薄饼贴于硬结上(饼略大于硬结)固定好2-3天。 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家中操作,简便易行,当然也可以上医院进行理疗,理疗疗法有磁疗、超短波、微波、激光灯方法,均具有消炎、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及软化硬结的作用。 4讨论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避免因多次、大量静滴青霉素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但肌注后所产生的硬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需我们不断学习和临床实践探讨。

梅毒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

梅毒患者肌注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性大,极难溶于水,配制后为白色混悬液体,注射时患者痛感明显,且注射部位易形成硬结,临床注射苄星青霉素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操作程序经常会发生稀释后的混浊状药液堵塞针头或药液絮凝而不易注人肌内层的问题,常因阻力大发生阻塞,不能一次性注射成功。现在注射时在空针内预留一定的空气,再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不易发生阻塞,常能一次性注射成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此19例患者均选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支)为治疗药物,19例患者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 1.2方法 1.2.1将2010年6月~2011年7月的9例梅毒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8月~2013年10月的10例梅毒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抽取4 mL生理盐水后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充分摇匀后,用空针抽吸完药液,排进空针内的空气后,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臀大肌、臀中肌进行注射。实验组用空针抽吸完药液后,预留约0.2 mL的空气,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臀大肌、臀中肌进行注射,对患者实施肌内注射的护士均工作3年以上。 1.2.2所有患者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5 mL空针为注射器。 1.3判定标准以患者自注射开始至注射结束的30 min为宜,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结果 使用改良后的方法后,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注射成功,注射成功率为100%,见表1、表2。 3讨论 3.1在空针内预留0.2 mL的空气,快速进针,快速推注,使针头内保持无静止状态的药液残留,减少药液在针头内的聚集,易于一次性注射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3.2改良后的方法可以避免药液在注射器中过于停留而发生沉淀,从而造成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将我站改进后,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门诊进行治疗的62例病人258人次,年龄40--60岁,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治疗前的准备 了解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常规作青霉素皮试,介绍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有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禁用。嘱患者选坐位,不易卧位,腿部肌肉放松,选臀大肌或臀中肌,按压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破溃、瘢痕、皮肤病处、化脓感染炎症等部位进针。 1.2 治疗过程 准备好用物,根据医嘱先将药液稀释,取备用的6ml 溶剂,抽取5ml稀释药液,1ml留于安瓿内,溶剂推人后将药液充分摇匀(1分钟),用7#针头的10ml注射器向药液瓶内注入3ml空气,针头不拔出来,快速抽药液于针筒内,先不排空气和气泡,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的同时,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气泡,迅速抽取留用的1ml溶剂,针头内充满,即刻将针筒转至水平位后轻摇,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右手握持针筒快速深部进针,左手立即回抽、用力加压推注,同时将右手向下移,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针筒上,其余手指按揉肌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推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推药完毕拔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药液外漏。整个注射过程动作要连贯,速度快,并且药液稀释后、治疗前、治疗时始终处于动态中。 1.3 治疗后观察 嘱患者放松腿部肌肉,观察疼痛程度及有无过敏反应

注射用青霉素钠说明书

注射用青霉素钠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鼠咬热。 7.李斯特菌感染。 8.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规格】 (1)0.48g (80万单位)(2)0.6g (100万单位) (3)0.96g (160万单位)(4)2.4g (400万单位) 【用法用量】 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

使用青霉素的有关规定

使用青霉素的有关规定 一、广大医务人员应熟悉青霉素的性能和副作用,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到合理用药和防止滥用,以免浪费药品及增加发生过敏的机会。 二、医护人员对凡需使用青霉素的病人,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其有无过敏病史(包括本人及其家族对青霉素有无过敏史)、对其它药物的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以决定是否使用青霉素。 三、对需使用青霉素的病人,须按卫健委规定的统一方法,认真做好青霉素皮肤试验;对过去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不得使用青霉素,亦不再作皮肤试验。做皮肤试验后,住院病人的皮试结果应在医嘱单上注明,同时填入体温单及“住院病案首页”和门诊卡上;门急诊病人的皮试结果,除在门诊卡上注明外,还应在注射单上注明,并写明日期。 四、虽然青霉素皮试结果是预测青霉素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但皮肤试验阴性者,仍有个别人在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严重反应。因此各医疗单位的门急诊注射室及病房必须备有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凡在门急诊注射青霉素的病人,须观察20分钟后,方可离去,一旦发生反应,以便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五、已停用青霉素3天以上(不含第3天)者,需再次注射青霉素时,应重新做皮肤试验;长效青霉素在每次注射前都应做皮肤试验。 六、抽取青霉素稀释液及注射青霉素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筒、一针头的要求,青霉素注射器须绝对专用,即不得用青霉素注射器再注射其它药物,也不得用注射过其他药物的注射器抽注青霉素。 七、由于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放置后除会使效价降低外,并容易分解产生各种致敏性物质,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须做到在溶解后立即使用。 八、各种青霉素制剂及各种给药途径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但局部用药更容易发生过敏,因此,青霉素不得作局部用药,如冲洗伤口、外敷、鞘内给药等。 九、医护人员在给病人作青霉素皮试或使用青霉素后,应该时刻提高警惕,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直至病人脱离危险时止,病人未脱离危险时,不宜移动转诊。 十、为方便病人治疗,各医疗单位应接受病人在外院诊疗后配发青霉素的注射工作,但病人须出示青霉素皮试阴性的注射单,如遇无青霉素皮试阴性注射单,或注射单不符要求。或已停用青霉素3天以上(不含第3天)者,须重新做青霉素皮肤试验者,对结果阴性者,方可给予注射。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

青霉素及青霉素注射剂 【摘要】如今,青霉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学习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使用范畴、不良反应以及青霉素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青霉素注射剂的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青霉素注射剂青霉素注射剂 1.青霉素 青霉素是B-内酰胺抗生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其钠盐或钾盐均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生理食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微溶于乙醇,且易失效,不溶于脂肪油或液状石蜡,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遇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等也易失效,尤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1-1.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1922年,他发现人的眼泪、唾沫及感冒后的鼻涕里都含有一种能溶解细菌的物质,并为它取名为溶菌酶。1928年夏天,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内的霉菌有点特别,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但远处的细菌却正常生长。分析后发现,该霉菌能杀死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凶猛的革兰氏阳性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如痢疾杆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等都不受影响。根据长期研究溶菌酶的经验,弗莱明推断这种霉菌一定是产生了一种抗菌物质,而这种抗菌物质有可能成为击败细菌的有效药物。1929年6月,弗莱明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抗菌物质称为青霉素[1]。 1-2.青霉素作用机理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 杀菌作用。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2]。其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1-3. 青霉素使用范畴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

青霉素

(一)青霉素类 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两种,均含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作用机理均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为繁殖期杀菌剂。 天然青霉素 优点: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物美; 缺点:抗菌谱窄、易被胃酸和 -内酰胺酶(青霉素酶)水解,金葡菌易产生耐药等缺点。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广谱 1、天然青霉素 1928年,Fleming首次报道了对青霉素的发现。1940年,Chain、Flory 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获得大量的青霉素而成功地作为第一个抗生素应用于临床。系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主要有F、G、X、K和双氢F五种组分,他们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R-CO)组成。其中以G最常用(作用最强、性质稳定、产量高)。 青霉素G 青霉素:又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 【理化性质】 是从青霉素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有机酸,难溶于水,可与碱金属盐离子结合成盐。其钾盐、钠盐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吸湿性。在水中极易溶解,遇酸、碱和氧化剂等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20万IU/ml青霉素于30℃放置24h,效价下降56%,而青霉烯酸含量增加200倍,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pH6~ 6.5时相对最稳定,当pH<5或>8时,迅速破坏,随着温度的升高,破坏迅速,时间越长,破坏越彻底。 【药动学】 1)不耐酸,内服易被胃酸、β-内酰胺酶破坏,仅少量被吸收,肌肉

或皮下注射,吸收较快,一般15~30min达到血药峰浓度,故一般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常用剂量有效血药浓度维持6~ 7h。但在新生仔猪、鸡大剂量内服可达到有效浓度。 2)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以肾、肝、肺、肌肉、小肠和脾脏等的浓度较高;骨骼、唾液和乳汁含量较低。青霉素脂溶性低,进入细胞内的量少,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但在组织炎症时可达到有效浓度,如脑膜炎时,可通过血脑屏障。 3)青霉素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较短,种属间差异小,青霉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在体内不易被破坏,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肌肉注射治疗量的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的水溶液后通常在尿中可回收剂量的60%-90%,给药后1h内尿中排出绝大部分药物。在尿中80%的青霉素由肾小管排出,20%作用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药物如丙磺舒、磺胺药、阿司匹林等可抑制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提高其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还可由乳中排泄,故需弃奶。 【药理作用】 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 1)对敏感菌有强大杀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对大多数G+、G-球菌、G+杆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高度敏感,常作为首选药。人医对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奈瑟菌(淋病)有较高活性。 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牛放线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 2)对G-杆菌、支原体作用很弱。 3)对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完全无作用。 4)抗菌作用不受脓血及组织分解产物影响。 5)仅对繁殖期细菌有作用,而对静止期无作用。 6)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动物毒性小。 【作用机理】 抗菌作用都在于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呈现强烈的杀菌作用,而对于已形成细胞壁的细菌无抗菌作用。对生长旺盛的敏感菌特别有效,而对代谢受到抑制的细菌的作用效果差;故不宜与抑菌药联合应用。 和其它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完全相同,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肽多糖层的交联链形成。 β-内酰胺类能与细菌胞质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各种PBPs的功能并不相同,分别起转肽酶、羧肽酶及内肽酶等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它们结合后,其活性伤失,造成敏感菌内黏肽

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管理制度

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管理制度 (1)医师开出青霉素类药物及青霉素皮试医嘱后,护士必须先查阅病史及询问患者三史。如有青霉素阳性史记录者或主诉青霉素阳性者,禁止行过敏试验。如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者,须做过敏试验,皮试阴性的患者可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果停用青霉素类制剂三天以上或更换批号,则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试验阴性后方可再用药。 (2)如对患者先前的青霉素阳性史有怀疑,必须在有医嘱和医师在场、备好急救物品、严密观察下重做皮试。 (3)凡是医师开具青霉素类药物免试单或免试验医嘱时,护士仍须详细询问患者本人(神志不清者应询问家属)有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及核实最后一次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日期。 (4)行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后应嘱患者不得随意外出,避免剧烈活动,不要按压注射部位,观察20分钟后判断结果,并将结果全面、正确填写于相应记录单上。 (5)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阴性时,须在当天临时医嘱单上注明青霉素类药物皮试(—);在相应的治疗单(输液卡、静脉输液单)上划(—)符号。 (6)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皮试结果阳性需做到: ①立即通知医师,停用青霉素类药物医嘱,撤去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单(输液卡、静脉输液单)。 ②在体温单当日注明青霉素类药物皮试阳性,更换体温单时需转抄。 ③在当天临时医嘱上注明青霉素类药物皮试(+)。 ④在患者一览表诊断小牌左上角注明青霉素类药物(+)。 ⑤在患者病历夹外贴有青霉素类药物(+)的标识。 ⑥床尾挂“青霉素(+)”红标记。 ⑦告诉患者或其家属(昏迷或意识不清者),该患者为青霉素阳性,禁用青霉素类药物。 ⑧患者门诊病历卡上注明青霉素阳性,并划上红色“+”符号。 (7)每次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认真进行“三查七对”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及核对皮试结果,静脉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时,做到现配现用,在输液卡青霉素类药名旁注“(—)”标记,输注该药液护士需经仔细核对,并签全名后,方可给患者滴

正确使用药物—青霉素

正确使用药物—青霉素 徐莹 化学化工学院 201412000318

正确使用药物—青霉素 在人教版《化学与生活》中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这一节表明我国居民平均寿命1949年到2000年由35岁增加到了70.8岁,传染病死亡率1949年到2000年由35%降低到5%以上两项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学水平大大提高,各种药物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中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当时三大发明之一。青霉素已经成为药房必备的基础药物,它的发现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我分成几个方面阐述青霉素 1、发展历史 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污染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双蝶上的一株霉菌能杀死周围的葡萄球菌。他将此霉菌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菌株鉴定为青霉,并将这菌株产生的抗生物质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性的抗生素,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内,提取的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指B一内酰胺类内一大类的抗生素总称。青霉素是治疗人类的疾病的第一种抗生素。在1935年霍华德·弗洛里和钱恩进一步的证实了青霉素的功效,于是,青霉素开始进行大量的生产使用。 2、过敏反应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具有速发的特性,65%的患者服药之后的24 h内发疹。所有的病例都需要进行氢化考的松的静脉点滴才可以控制皮疹的发作,且消疹的时间较长。医师处方口服的青霉素类药物前,一定需问明患者是否有药物的过敏史,情况可疑下最好换用其他的抗生素。青霉素类的药物都以静脉点滴及肌肉注射方式进行使用。而在使用青霉素前需要先进行皮内试验,及体外的试验方法,皮内注射比较准确,皮试自身有一定危险性,大约25%过敏性休克死亡患者,死于皮试,因此,在进行注射给药或皮试时,应该作好充分抢救的准备。在换不同青霉素时,也需要重新作皮试注射青霉素类的药物抗生素毒性小,属于最大的化疗指数的抗生素,但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的常见过敏反应位于各种药物首位,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皮疹血管性的水肿,最严重的情况是过敏性休克,注射用药发生率最高的过敏反应发生,无关药剂大小,对青霉素有高度过敏情况下,虽微量,也会引起休克等症状,降低剂量或是停药,能够恢复。皮试液都不稳定,新鲜配制最佳且由自肾排泄,肾功能不好患者,剂量需要适当的调整,局部的应用致敏的机会较多,且细菌容易生耐药性,所以不提倡。青霉素使用时,除了过敏反应以外,会有罕见毒副作用的出现。需要提高警惕,便于及时处理。青霉素的毒副作用包含,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相关毒副作用。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腹痛、记忆障碍等。在进行药物使用时,需要准备及时的急救措施。 3、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急救措施:⒈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采用头低足高位。⒉皮下注射0.1% 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儿童酌减,每隔半小时可再皮下注射0.5 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⒊心脏停跳者,行心脏胸外按压术或心内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⒋吸氧,呼吸抑制时口

青霉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一、应用青霉素前除做皮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到有抢救设备的正规医疗单位注射青霉素,万一发生过敏反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在注射过程中任何时候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都要立即告诉医生护士。 2、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医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离开。 3、不要在极度饥饿时应用青霉素,以防空腹时机体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诱发晕针等不良反应。 4、两次注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以4—6小时为好。静脉点滴青霉素时,开始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以不超过40滴为宜,观察10—20分钟无不良反应再调整输液速度。 5、如果当天有注射青霉素史,在家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二、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1)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以后者最为凶险,常于注射或皮试时发生,大约50%在几秒钟至5分钟内发生,其余在20分钟左右发生,应十分注意。凡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如果皮试阴性(可以使用),但出现胸闷、气喘、皮肤发痒等异常症状者,也不宜注射。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 (2)目前使用青毒素剂量越来越大,有采用大剂量(1000万单位以上)或超大剂量的倾向。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霉素进入中枢神经而引起中毒,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青霉素脑病”。因此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青霉素类药物不宜溶解后,应“现配现用”。因为青霉素溶液放置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多,易导致药效降低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4)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霉素,避免过分饥饿时注射青霉素。因此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三、青霉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