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感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85.08 KB
- 文档页数:7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其数量超过神经元数量的五倍以上。
均散的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在健全的CNS中发挥许多重要并且复杂的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个称作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对CNS各种形式的损伤做出反应,这也成为CNS结构性病变的一个病理特征。
最近,在确定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功能和机制方面以及确定星形胶质细胞在CNS疾病和病症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库已经确定。
转基因小鼠模型用来研究体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具体方面。
星形胶质细胞被确定参与特定临床病例实体。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不是一个简单的全或无现象,而是由特定的信号控制的时情况而定的细微的、逐渐的、连续的变化。
这些变化发生在基因表达的可逆性改变和保护细胞和组织结构的细胞肥大,组织结构重排的持久瘢痕形成。
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在因为缺失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或者拥有不正常的功能引起的CNS疾病中起着主要或者促进作用。
本文概述了(1)在健全CNS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2)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和功能。
(3)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导致或者促进特定CNS疾病和损伤的路径。
引言:普遍的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那些临床疾病和CNS结构性病变研究中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机制(1)在神经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支持胶质细胞成分(2)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病变组织可信的和敏感的标志。
星形胶质细胞或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失调可能促成临床信号或者机制的呈现,导致一般考虑不到的CNS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的发生。
然而,这些观点逐渐改变,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兴趣逐渐增加。
在过去的25年里,星形胶质细胞在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和重要的功能,包括通过神经回路在突触传递和信息加工的主要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和功能逐渐被阐明。
胶质细胞的概念胶质细胞(glial cells)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的非神经元细胞,它们与神经元共同组成了神经组织。
虽然在过去,胶质细胞被认为只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但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在调控神经元功能、维持神经环境稳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微胶质细胞(microglia)以及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每种胶质细胞都在神经系统中有独特的功能。
1.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胶质细胞类型。
它们具有多个分支及星状形态,可通过脚突与神经元或血管相互连接。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提供神经元代谢和能量所需的物质、调节神经元的环境pH 值、协助维持离子浓度平衡、形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以保护神经组织等。
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产生髓鞘。
髓鞘是由脂质物质包裹的多层绝缘物质,在神经元的轴突周围形成保护层和电气隔离层。
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覆盖并包裹多个神经元轴突,有效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
3. 微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
它们具有免疫监测、炎症调节和清除死细胞和代谢产物等功能。
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感染时,微胶质细胞能够迅速被激活,迁移到受损区域以提供保护和修复。
4. 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主要存在于脑室内壁,负责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它们具有保护和支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纤毛运动来促进脑脊液的循环。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是多样且重要的。
它们不仅提供结构支持,还发挥重要的调节神经元功能的作用。
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能够调节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神经元发育和成熟过程、突触可塑性等。
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作用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年以来都被认为只是参与支持神经元生存和维持神经系统内部环境的细胞。
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可塑性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细胞种类之一,大致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和微胶质细胞等四大类。
每种类型的细胞都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分为纤维型和原形型,大多数分布在灰质区域,通过其细长的纤维支持神经元,并参与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不同的是,少突胶质细胞只有极短的突起,在突起上有许多丝状结构,主要负责对周围环境的扫描和信息处理。
室管膜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胶质细胞,主要存在于脑室和脊髓管的表面,紧贴着脑室内的血管,通过加强和加快血液-脑脊液-神经组织的信号转导,参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调节。
微胶质细胞最早是在视神经中发现的,由于其细小而且迷你式的形态而得名。
最近,研究表明微胶质细胞可以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并参与神经元间的通讯和信息加工。
虽然这四种类型的细胞都归为神经胶质细胞类别,但是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完全一致的,这也为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多样性。
二、神经胶质细胞参与到神经元调节中的证据虽然神经胶质细胞在许多方面都和神经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有许多证据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参与到神经元调节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1. 调节能量代谢:神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产生来影响葡萄糖代谢、储存和使用。
这可能会在神经元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参与突触可塑性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和活动可能参与到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过程中。
比如,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和配方喂养的婴儿对于键盘上字母配对的反应时间的差异,可能与神经胶质细胞参与到视觉认知过程调节中有关。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大脑和脊髓,是控制人体生理和行为的核心。
与神经元一样,小胶质细胞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在过去,人们把小胶质细胞看做是支持神经元的“背景细胞”,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1. 小胶质细胞的基本特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脑脊液和脑室周围。
与神经元不同,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呈星形,细胞体积较小,且数量比神经元多。
小胶质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如垃圾清理、离子平衡、血管调节和维护神经元健康等。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和生存状态。
2.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小胶质细胞通过删减神经元周围过多的突触连接,从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保护神经元免受过度兴奋的侵害。
同时,小胶质细胞能够识别和吞噬神经元周围的细胞垃圾、死亡细胞和异常蛋白聚集体等有害物质,防止其对神经元产生损害。
此外,小胶质细胞还能够释放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供应神经元正常生长所需。
当神经元受到切断或损害时,小胶质细胞可以扮演修复神经元的角色,并保护神经元免受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伤害。
3. 小胶质细胞参与嗅觉和视觉系统的信号传递尽管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比神经元多得多,但小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嗅觉和视觉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可以调节感觉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性,从而影响感觉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研究表明,在嗅觉和视觉系统中,小胶质细胞能够感受和响应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性信号,进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和信息处理。
这也为我们认识嗅觉和视觉系统的信号传递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途径。
4.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神经元逐渐退化和死亡引起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整合、传递和处理信息的重要作用,参与调控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复杂且精密。
整个系统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其中包含了合成和储存生物分子所需的结构和功能。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组织器官。
树突则是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
胶质细胞主要负责提供支持和保护神经元。
它们包括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
胶质细胞不直接参与信息的传递,但对于维持神经元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整合和调控。
信息传递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神经元会将信息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给脑部进行处理。
这种信息传递过程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
信息整合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来自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
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有序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还负责调控身体的各种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运动等。
这些调控过程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整合,以及神经元与外周器官之间的联系。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和研究领域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神经元损伤可能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胶质细胞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动物模型、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不断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和功能的认识。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损伤修复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机制。
脑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脑胶质细胞是一类具有支持性功能的神经细胞。
它们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种,是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也是不可或缺的细胞。
脑胶质细胞的种类脑胶质细胞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其形态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形态,脑胶质细胞分为以下几种:1. 星形胶质细胞:这是脑胶质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们有很多短而粗的突起,像是一颗小星星。
这些突起可以与神经元和其他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接触,帮助神经元传递信息。
2. 少突胶质细胞:这种细胞的突起比星形胶质细胞少,但比较细长。
它们主要参与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并能分泌一些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
3. 非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不像星形胶质细胞那样有突起,而是像平坦的薄片。
它们主要负责维护脑血管的健康和功能。
4. 少突胶质细胞III型:这些细胞的形态在不同的区域有所不同,但它们主要参与神经元和突触的形成和塑性。
脑胶质细胞的功能脑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支持神经元的生存和功能。
脑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信息传递和调控的重要角色,同时还具有以下功能:1. 提供营养和氧气:脑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血流为神经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确保神经元的正常活动和生存。
2. 吸收和清除废物:这些细胞也可以代谢神经元产生的废物和毒素,使其变得不再有害。
同时,它们还能吞噬可能危害神经元的病原体和细胞垃圾。
3. 分泌物质:这些细胞能够分泌一些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4. 维护神经元间的联系:脑胶质细胞还可以通过突起,与周围的神经元形成联系,帮助神经元间传递信息和协调复杂神经功能。
脑胶质细胞的作用与疾病脑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脑胶质细胞不仅支持神经元的正常生存和功能,而且还参与了许多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就是由于脑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导致神经元出现了损伤和死亡。
不同胶质细胞的作用
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细胞,它们在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护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不同类型胶质细胞的作用:
1. 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它们对神经元提供支持和保护,并参与维持神经元周围的微环境。
星形胶质细胞还参与突触形成、神经元代谢和轴突导向。
2. 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它们在监测和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异常物质,并释放炎症介质。
3. 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主要负责形成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髓鞘是包裹神经元轴突的绝缘层,有助于神经元信号的快速传导。
4. 施万细胞:施万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形成髓鞘并提供营养支持,以促进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这些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神经元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胶质细胞的异常或功能障碍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也称为星形胶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胶质细胞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们的细胞形态呈星形,由中央细胞体和多个突触状突起组成。
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存在于大脑和脊髓的灰质区域,例如神经元和突触周围。
首先,星形胶质细胞在维持神经元健康和生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神经元的邻居,通过吞噬和清除神经元周围的细胞间隙中的废弃物和毒素,保持神经元环境的清洁。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通过分泌细胞生存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来提供支持,帮助神经元维持其正常功能。
它们还在修复和再生神经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和再生。
其次,星形胶质细胞在维持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和突触传递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周围神经元的突触环绕形成突触环境,有助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它们按压突触,调节突触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通过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维持神经元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这样一来,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优化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和神经系统功能。
第三,星形胶质细胞在免疫反应和神经炎症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或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它们可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来清除病原体和坏死细胞,并调节炎症反应的进程。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炎症对神经元的损害。
综上所述,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它们维持神经元的健康和生存,促进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和突触传递,参与免疫反应和神经炎症,并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星形胶质细胞成为了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细胞类型,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们在脑内处于关键地位,对神经元的生存、发育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一、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星形胶质细胞又称为星形细胞、星状细胞,是一种类似于星形的胶质细胞。
它的细胞体呈多角形,内含大量胶质纤维和空泡,胶质纤维和神经元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交织支持结构,这些细胞突起中心区域具有非常显眼的髓鞘纤维,能够与周围的突触瞬间相互通讯。
一般而言,在绝大部分脑区中,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胶质细胞,甚至比神经元数目还多。
由于其分布广泛,因此,星形胶质细胞成为组织支持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细胞。
二、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因为其大量的突触终端,星形胶质细胞具备非常广泛的功能,包括神经元发育和成熟、神经元传递信号的调节、脑代谢和血管养护等多种作用。
下面将分别讲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1. 影响神经元发育和成熟在新生儿的脑部发育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能够产生一种重要的分化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元发育分化,从而干预脑发育的定向分化。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能够通过突触前自主释放或伴随着电化学信号呈波动性的释放,影响周围神经元的分化和成熟。
这种神经胶质细胞间相互贡献信号,对于神经元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
2. ”洁净“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末端向下释放体积表征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神经递质,维持神经系统的传递信号。
但当神经递质被释放完毕,过量的递质会被星形胶质细胞清除,从而维持正常的神经传递。
同时,此类胶质细胞也起到清除过量离子水平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稳态状态下。
当大脑非常活跃时,星形胶质细胞会加快清除神经递质和离子,提高神经元间通讯的带宽和质量,加快神经系统的运作。
3. 代谢学功能神经元代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了大脑的运转。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疾病研究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类非神经元细胞,一般认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神经元的正常生存和功能。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密切相连,形成了复杂的神经胶质细胞网。
尽管神经胶质细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只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远远不止如此。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功能根据其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OLIGO胶质细胞和微胶质细胞四种。
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嗅觉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和代谢废物清除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同样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是体积较小,少有胞突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神经元间的电信号传导。
OLIGO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髓鞘细胞,能够保护和维护神经元髓鞘的结构。
微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少的一种胶质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通讯。
除了提供支持和维护神经元之外,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功能。
例如:协调免疫反应、调节神经元与神经髓鞘产生的电信号传递、对神经元进行新陈代谢和清除废物和毒素,以及在神经系统中形成血脑屏障等等。
这些功能既可以对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起到支持作用,也可以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尽管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却很少被人们所关注。
事实上,神经胶质细胞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MS)中,神经胶质细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M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受损,导致神经元电信号传导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MS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增生并形成瘢痕组织,这些瘢痕组织围绕着MS中受损的髓鞘,形成了神经胶质细胞肉芽肿。
星形胶质细胞化学遗传学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最近,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集中于它们在化学遗传学中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细胞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与星形胶质细胞相关的化学物质和生物过程。
化学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细胞中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和表型的影响的科学,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这些化学修饰通常由经过精细调节的酶催化反应产生。
这些修饰可以控制基因组DNA的某些区域的表达,这会直接影响到细胞和组织的特性和行为。
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学习和记忆形成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活动通常与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信号分子的释放有关。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谷氨酸,从而使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这些过程在学习和长期记忆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对神经元的影响之外,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其他层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从脑脊液中分泌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来帮助调节神经元的功能。
这些因子能够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并在感觉到压力和其他紧急情况时保护它们。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在多种化学学重要过程中发挥作用。
例如,它们在能量代谢中会产生乳酸,可以为周围的神经元提供能量。
此外,它们还能够分解神经元中产生的过剩神经递质分子,这在保持神经稳态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星形胶质细胞在化学遗传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影响DNA表达,释放神经递质分子并产生细胞信号因子,以及参与能量代谢和维持神经稳态等过程,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于科学家来说,进一步了解这些机制将有助于促进对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治疗。
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是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两种重要细胞类型,它们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主要负责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而星形胶质细胞则起着支持和维护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是神经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在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单元,它们具有高度的细胞极性和复杂的分支结构。
神经元的分支结构虽然看似无序,但其实精确地组织和排列着,这种排列方式被称为“神经元的静态规则”。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称为突触,突触是神经元相互通信的关键结构,我们的大脑中包含数以万亿计的突触。
而星形胶质细胞则分布在神经系统的所有区域,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星状分支,外形如星星。
星形胶质细胞的分支结构覆盖了大部分神经元和突触,这使得它们和神经元的相互作用非常密切。
虽然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但它们的体积相对较小。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会产生神经冲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们只是支持性细胞,没有太大意义。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生理活动和信号传递有很大影响。
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代谢支持和突触可塑性。
对于代谢支持来说,神经元的高代谢率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
星形胶质细胞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血管系统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然后将它们转运到周围的神经元,这样就保证了神经元的正常代谢活动。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能吞噬和清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排除对神经元的损害。
对于突触可塑性来说,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突触的形成、稳定和变化。
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突触的形成和稳定来说尤为重要。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分泌胶质细胞源性因子促进神经元的突触形成和巩固,从而增强神经元的连接。
而神经元的活动也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触可塑性产生影响。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病理变化的重要学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疾病,其病理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脑血管、神经鞘及脑脊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一、神经细胞的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细胞的变化是最为突出的。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程长短,神经细胞常表现为变性、坏死、萎缩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导致神经细胞萎缩和胞质内神经纤维缠结现象。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除了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在某些疾病中,神经胶质细胞会发生增生和激活,形成病灶周围的胶质瘢痕。
例如,在脑膜瘤中,脑胶质细胞会通过增生与瘤细胞形成胶质结节。
三、脑血管的变化血管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是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
脑血管的变化可以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出血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脑梗死中,发生血栓形成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四、神经鞘的变化神经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的神经纤维的覆盖物,对神经纤维的保护和信号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鞘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破坏。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自身免疫机制的异常导致了神经鞘的破坏和脱髓鞘现象。
五、脑脊液的变化脑脊液是由脑室系统和髓空隙产生的液体,对维持脑组织正常代谢和清除代谢产物起着重要作用。
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脊液的成分和量可发生改变。
例如,在脑膜炎中,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脑脊液的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都会升高。
总结起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脑血管、神经鞘及脑脊液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病理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和进展,我们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药物对神经胶质细胞生理与功能的影响药物对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与功能的影响是研究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非神经元细胞类型,它们在神经元的发育、功能维持和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药物的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神经胶质细胞产生影响,例如通过调节胶质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酶活性、细胞周期与增殖等。
一、药物对神经胶质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小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微胶质细胞(microglia)和依韧带细胞(ependymal cells)等。
药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信号传导:1. 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Ca2+信号: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活动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在突触前后有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感受体刺激下,信号转导通路可通过药物调控。
例如,嘌呤类药物如腺苷和腺嘌呤可以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表面上的A1和A2受体,从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a2+信号,影响细胞的胞质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
2. 调节小胶质细胞的酶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主要负责包裹神经轴突形成髓鞘,保护和维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中的酶活性来影响髓鞘的形成和维护。
一些常用的抗癌药物,如苯并咪唑、硫喷儿他汀等,可以抑制髓磷脂合成酶,减少髓鞘的合成,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传导速度和功能。
3. 调节微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细胞周期:微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作用。
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微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细胞周期来影响其对神经元的调节功能。
例如,一些类固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和泼尼松可以通过抑制微胶质细胞的促炎作用,减少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药物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细胞死亡的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死亡在神经系统发育、修复和变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胶质细胞在神经保护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非神经元细胞的一类,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寡核细胞等。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胶质细胞只起到一个支持性和营养性的作用,而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单元。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胶质细胞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功能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胶质细胞,它们广泛分布在大脑和脊髓中。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神经保护:(1) 清除神经毒性物质。
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多种膜转运蛋白,如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转运体、磷酸化磷酯酶等,可有效清除谷氨酸、活性氧自由基等神经毒性物质,维持神经微环境的稳定。
(2) 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调节细胞外离子浓度(如K+、H+等)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避免神经元活动过度兴奋而导致的细胞损伤。
(3) 提供营养支持。
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等)、神经营养素(乳酸、谷氨酸等),为神经元提供能量和代谢支持,促进神经元生存和功能维持。
(4) 参与神经炎症调控。
星形胶质细胞能在神经损伤后迅速活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对神经元的伤害。
(5) 促进神经再生。
在神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能形成胶质瘢痕,阻隔损伤区域,限制损伤扩散,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为受损神经元的再生提供支架和诱导信号。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在正常状态下主要起监视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疾病刺激时,小胶质细胞会激活并参与神经保护:(1) 清除细胞碎片和神经毒性物质。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能吞噬和清除神经元以及其他细胞的凋亡碎片,消除神经毒性物质,维持神经组织的稳定性)。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非神经元细胞,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是神经元的最主要辅助细胞,其糖蛋白分泌作用也与许多神经活动有关。
本文将从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功能等方面探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一、结构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类似于星形状的胶质细胞,它们具有眼镜体,棒状体和分支突起,分支突起具有星形分布。
伴随着分支突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也在增加,增加的细胞膜可以吸收更多的物质,提供更多的蛋白质和其他组分,支持神经活动。
二、功能1、提供营养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辅助细胞,其可为神经元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它们可以把营养物质从血液中吸收出来,并传输到神经元周围。
此外,当降低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时,星形胶质细胞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支持神经元的正常工作。
2、支持神经电信号的传递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突触前端以及星形分支,参与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去。
神经元接收到来自突触前端的信号后,星形胶质细胞能够通过其胶质细胞膜的电导和氧浓度来传输突触前压力对神经元的影响。
当神经元在收到突触信息的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会运输一些不同种类的离子,并通过被称为“钾缓冲作用”的化学反应,来缓冲神经元的活动。
3、清除“垃圾”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以清除神经元产生的过剩物质,即所谓的“垃圾”。
斑点、遗传材料或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免疫系统最容易处理的垃圾,而其他物体,如脂质或异质性物质,属于难以处理的“垃圾”。
这时候,星形胶质细胞就可用来资源消耗,清除难以处理的“垃圾”。
三、结论由此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既是神经元的助手,为其提供所需的营养及支持神经信号传递,还能清除神经元产生的“垃圾”,保证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
当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疾病时,它们也会发挥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然而,尚有许多未知因素影响着它们的功能的计算和影响它们在神经活动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推进。
小胶质细胞分型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之一,它们在神经元和其他细胞之间起到重要的支持和调节作用。
小胶质细胞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微胶质细胞、网状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微胶质细胞是最小的一类胶质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灰质中,具有非常细小的胞体和短小的突起。
微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细胞碎片和代谢产物,同时也能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参与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网状胶质细胞是比较大的一类胶质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白质中和灰质-白质交界处。
网状胶质细胞主要的功能是清除神经元周围的废物和神经元之间的信号物质,同时也能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参与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是最大的一类胶质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灰质中,具有多个长而细的突起。
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营养,同时也能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参与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以上三种小胶质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群体,为神经元的健康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1 -。
收稿日期:2011-03-16修回日期:2011-05-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83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110057);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2008A04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0KYJD018).作者简介:孙缦利(1987-),女,硕士生,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通讯作者:虞燕琴(1971-),女,博士,副教授,硕导,从事感觉系统研究;E-mail :yanqinyu@zju.edu.cn http :∥www.journals.zju.edu.cn /med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6.017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感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孙缦利,虞燕琴综述(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浙江杭州310058)[摘要]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两种神经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对于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信息处理和传递中的功能已经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其机制也了解得比较清楚。
而相对于神经元来说,胶质细胞是否以及怎样参与神经信息的整合、传输,还没有很系统的研究。
因为胶质细胞本身的电惰性,接受电刺激或机械刺激后不能像神经元那样发生动作电位,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认为胶质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和营养神经元,本身不具备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功能。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一起共同参与神经系统中各项功能活动的调控。
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在各种信息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中以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感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为主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星形胶质细胞;突触;感觉信息处理[中图分类号]R 33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292(2011)06-0673-07Role of astrocytes in sensory processing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SUN Man-li ,YU Yan-qin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el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 (CNS )of mammals-neurons and glia.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eurons have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while the role of glia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ecause they cannot produce action potentials like neuron.During the past decades ,glial cells were considered to play a supportive role in CNS instea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Recently ,a variety of studies suggest that glial cell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brain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neurons.Glial cells ,especially astrocyt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ifferent sensory processing.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review the role of astrocytes in sensory processing in the CNS.[Key words ]Evoked potentials ,somatosensory ;Astrocytes ;Synapses ;Sensory processing[J Zhejiang Univ (Medical Sci ),2011,40(6):673-679.]第40卷第6期2011年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Vol 40No 62011外界环境在生物进化生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次于基因的影响。
而生物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在微观条件下表现为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的活动。
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两种神经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对于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信息处理和传递中的功能已经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其机制也了解得比较清楚。
这主要是因为神经元具有的两个主要的特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在受到刺激后,神经元膜上可以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电位可以通过电生理技术记录到,根据电位变化来分析神经元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而相对于神经元来说,胶质细胞在外界环境变化时是怎样参与神经信息的整合、传输的还没有很系统的研究。
因为胶质细胞本身的电惰性,接受电刺激或机械刺激后不会发生动作电位,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认为胶质细胞是一类惰性细胞,像“胶水”一样粘附在神经元周围,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和营养神经元,本身不具备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功能。
随着各种实验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支持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活动、信息处理中也有重要作用,并非是传统的认为只起营养支持神经元的作用[1]。
特别是在钙成像技术的成功发展运用后,可以在在体情况下实现对动物体内胶质细胞内钙信号的直接观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
因为胶质细胞的兴奋主要表现为胞内钙浓度的升高[2-4],所以,钙成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在体条件下的胶质细胞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胶质细胞的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
胶质细胞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cell ),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包绕轴索形成髓鞘的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脊神经节中的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等。
其中以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最多,体积最大,对它的研究也最多。
文中就以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感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及其膜上表达的蛋白和通道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胞体呈星形。
由胞体伸出许多长而分支的突起,突起的末端常膨大形成脚板或称终足,既与脑内毛细血管壁也与神经元形成紧密联系,被认为对支持和营养神经元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当胶质细胞培养和膜片钳技术得到成熟的运用后[5],科学家们发现,和神经元类似,胶质细胞上也表达有不同的离子通道及各种转运体、受体,通过对这些离子通道及转运体、受体的研究,使人们对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1星形胶质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星形胶质细胞上主要表达K +、Na +和Ca 2+通道。
在培养的细胞和脑片上,大量的电生理[6]、免疫组化[7-8]实验数据证明,星形胶质细胞上存在有K +、Na +通道。
经典的概念认为K +外流是动作电位产生的标志,而Na +通道又是存在于兴奋性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但胶质细胞是非兴奋性的,这似乎有些矛盾。
有研究表明,在病理条件下(癫痫或者胶质瘤),当受到刺激时,星形胶质细胞上的K +、Na +通道表达会大量增加,从而产生类似于动作电位的反应[9]。
这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并非完全懒惰,虽然在生理条件下是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电活性的。
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缝隙连接,这种电活性可以通过缝隙连接向周围其他星形胶质细胞扩散,形成局部电流回路[10]。
有研究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在激活神经递质释放G 蛋白偶联受体之后,细胞内Ca 2+的浓度会提高[11]。
这种观点说明,星形胶质细胞不仅有神经兴奋的形式,而且可能是大脑信息处理的积极参与者。
最近几年,人们对星形胶质细胞内钙升高在神经生理学上的功能,尤其是在调节突触活动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1.2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的受体和转运体星形胶质细胞膜上表达的受体主要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 受体[12-13]和NMDA 受体[14])、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 )[15]、γ-氨基丁酸受体(GABA 受体)[16]和P2Y 受体[17]等。
通过这些受体,星形胶质细胞可接受来自邻近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本身分泌的信号,并·476·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第40卷通过自身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影响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还表达有多种神经递质的转运体,如谷氨酸转运体[18],通过其表达的转运体吸收突触释放的相应的神经递质,以保持中枢系统的稳态。
2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调节突触功能和可塑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突触活动增加后,释放谷氨酸到突触间隙[19-20],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有谷氨酸受体和转运体,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及时转运到胞内,在经过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后,释放出的谷氨酰胺又被转送到神经元,作为谷氨酸的前体参与下一次的突触活动。
另外,神经元兴奋后,会提升胞外钾离子浓度,而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感受到这种浓度变化后发生去极化,细胞内钙升高,星形胶质细胞兴奋后会释放一些胶质递质,如ATP、D-丝氨酸[21-22],从而反馈调节神经元突触活动和可塑性。
有实验表明,给予神经元低频串刺激(10 Hz,1s)能够激活附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ATP,其快速降解产物腺苷,可以扩散到邻近突触而介导突触短时程抑制(STD)[23]。
而神经元在高频刺激下,能够兴奋星形胶质细胞释放D-丝氨酸,作为NMDA受体的共激动剂,异化神经元突触反应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24]。
与此同时,因为胶质细胞之间、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缝隙连接相连[25],因此星形胶质细胞的兴奋可以通过缝隙连接传播到周围的胶质细胞及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ATP能够在突触的微环境中激活突触前P2Y 受体而抑制神经元突触反应。
另有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上也表达有P2Y受体,ATP通过作用于P2Y受体引起星形胶质细胞递质的释放以及胞内钙浓度的升高[26],进而调节突触传递效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