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1.95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高血压ppt课件contents •老年高血压概述•老年高血压临床表现与诊断•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指导•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目录老年高血压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发病机制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减弱、动脉粥样硬化、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
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并发症多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部分老年人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导致知晓率较低。
由于多种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生活方式不健康等,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相对较低。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多见于老年人和妇女。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多见于年轻人。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收缩和舒张联合性高血压包括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等。
其他类型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分类老年高血压临床表现与诊断02临床表现及危害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可能正常或偏低,脉压差较大。
症状多样部分老年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严重症状。
靶器官损害长期高血压可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引起相关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诊断标准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普通成年人相同,即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值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评估方法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进展状态前沿: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拮抗剂等新型抗高血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态势。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概念:有效治疗和终生治疗、保护靶器官、平稳降压、联合用药。
其中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往往是有益的,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病人中有2∕3是联合用药。
主题: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min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
1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可供参考: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psychogenic theory)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1]。
遗传学说(genetic theory)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
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 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2]。
钠摄学说(excessivedietarysodium theory)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
硝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针对高血压的治疗,硝苯地平是临床上经典用药,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同时患者耐受度的差异,硝苯地平的一线用药效果并不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临床上提出了硝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方案,以强化其的有效性,关于该方案的应用目前临床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为推动该方案普及与合理应用,本文关于其的近期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硝苯地平;富马酸比索洛尔;高血压关于高血压的发生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未给出统一阐述,早期医学界认为其与患者的机体状态下降,血管退行性变化、代谢能力降低导致各类脂蛋白水平增加等等相关,但是近些年临床上的中青年高血压发生率迅猛提升使得目前关于高血压的发生原因无法形成统一阐述[1]。
但是无论是老年高血压还是中青年高血压均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目前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效能存在局限,尽管是自我约束能力较高、生活及饮食保持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在长期用药后,血压的控制效果也会逐渐的降低[2]。
因此综合性用药迫在眉睫,硝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是近些年开发的联合用药方案,近些年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其综述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后续研究的发展。
1.硝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的理论硝苯地平是一种1,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的L型钙通道,减少血管平滑肌内的钙离子浓度。
血管收缩的原因较多,但是其一般依赖血管平滑肌达到收缩目的,钙离子是平滑肌运动能力的核心来源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不足,可以减少血管平滑肌的动能,抑制其产生收缩做工,有助于保持血管处于舒张状态,来达到长期维持血压控制的效果[3]。
富马酸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神经阻滞剂,该药物在临床上主要被作用于抗心衰,抑制心室重构,其可以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减少神经兴奋引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
目前关于高血压的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存在密切关联性,此类群体大多交感神经兴奋程度较高,机体的血管紧张素分泌量较大,在一些特殊情况(激动、剧烈运动)下其的水平更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处于活跃状态或引导血管平滑肌及其他系统收缩血管,产生高血压表现[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9), 2724-272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9408运用天麻钩藤饮合并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兼血瘀型)经验陈 媛1,2,陈朝金1,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2黄陂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2日摘 要陈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陈师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根本病机在于各种因素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肝阳上亢,气血逆乱,痰淤内生所致。
本文将总结陈教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经验,结合临床案例,论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优势,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天麻钩藤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平肝息风,活血化瘀Application of Tianma Gouteng Yin Combined with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Liver-Yang Hyperactivity Combined with Blood Stasis Type)Yuan Chen 1,2, Chaojin Chen 1,2*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Huangpi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Sep. 12th , 2023; published: Sep. 22nd , 2023*通讯作者。
15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1):20-22,27.[32] Baker WL,Smyth LR,Riche DM,et al.Effects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on blood pressu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m Soc Hypertens,2014 ,8(4):262-75.e9.[33] 汤煜媛,魏爱生.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与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足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1):128-133.[34] Zhao Y,Xu L,Tian D,et al.Effects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 inhibitors on serum uric acid level: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Diabetes Obes Metab,2018,20(2):458-462.[35] McMurray JJV, Solomon SD, Inzucchi SE, et al. Dapagliflozin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N Engl J Med,2019,381(21):1995-2008.[36] 罗柳金,谢宗泰,曾彩芳.达格列净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9):2109-2113.[2023-09-14收稿]高血压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疾病,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多种靶器官造成损害,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Aug 31(16)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生活与工作习惯的改变,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
一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至关重要。
而当前临床上一般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血压,以达到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现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
报道如下。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贺永辉(淮阳县中医院,河南淮阳466700)摘要:目的对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价值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
对照组采取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采取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6.295,P <0.05)。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 <0.05);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显著低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予以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疗效明显,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氢氯噻嗪片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20)16 ̄2587 ̄02囊是由替加氟、吉莫司特、氧嗪酸钾按一定比例配方的复方制剂,其中替加氟是5-氟尿嘧啶(Fu )的前体药物,进入人体内转化为5-Fu ;吉莫司特可抑制5-Fu 的分解,从而增强抗肿瘤活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氧嗪酸钾可通过阻断5-Fu 的磷酸化过程降低其胃肠道毒性反应[6]。
浅析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诊治的4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卡托普利,对照组应用牛黄降压丸治疗。
180 d后进行治疗效果判定,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中有9例(40.9%)优,11例(50%)良,2例(9.09%)差,2例感受不良反应。
优良率达90.9%。
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6例(27.3%)优,8例(36.36%)良,8例(36.36%)差,3例感受不良反应。
治疗组优良率达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P<0.01)。
结论:临床使卡托普利(Captopril)治疗老年高血压显著、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完全可以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标签:卡托普利;老年高血压;疗效近年来,高血压病呈年青化、蔓延化的趋势,此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以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健康的疾病[1]。
2011年2月~2013年3月,笔者通过使用卡托普利(Captopril)治疗老年高血压患,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诊治的4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64.31岁;病程5~15年,平均6.8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组44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2治療方法:治疗组应用卡托普利(Captopril),给药量6.25~12.5 mg/次,给药频率2~3次/d。
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丸,给药量1丸/次,给药频率3次/d,本研究组患者均口服药。
1.3疗效判定: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60 d以上血压稳定在正常值内;良: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偶尔高于正常,进行适当地自我调节可恢复正常值内;差: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血压经常高于正常,患者必须经住院治疗才能降至正常值内。
・636・・综述・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7月第39卷第7期上半月ShanxiMedJ,July2010,V01.39,No.7theFirst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苏立新
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目前国际将>80岁的老年人称为老老年,这组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称之为老老年高血压,本文就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1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特点1.1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2003年美国的JNC7指南、2003年和2007年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学会(ESH/ESC)指南以及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老年和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一般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相同,诊断标准为:老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13血压测量值收缩压≥140mmHg(1mE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l砌Hg;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rfUTlHg,则诊断为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2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2.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差更大:研究发现:无论血压正常与否,收缩压在30~84岁人群中呈线性增长,而舒张压到50岁时停止增加、逐渐下降E13,因此高龄老年高血压以单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多见。1.2.2血压波动性较大,改变了血压变化的正常节律:研究嘲显示,80岁以上83.3%的老人丧失了正常节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重要脏器与内分泌腺功能衰退、睡眠一觉醒循环发生改变、自主神经活动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血压波动性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2.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一项对398例60岁以上老年门诊患者研究发现n]: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人群中有22%以上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而且以早晨起床后或餐后发生多见。1.2.4晨峰高血压现象更明显: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常见。晨峰高血压幅度计算方法各异,常用的方法为上午6:oo~10:00血压最高值和夜间血压均值之差,若收缩压晨峰值与夜间血压均值的差值≥55nlnlHg,即为异常升高,有的患者可达70~80nlnlHg。1.2.5并发症多:研究[4]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相关。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节律异常以及夜间血压持续增高可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地处予过重负荷情况下,易导致和加重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肾脏的损害,使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2.6易发生假性高血压:是指袖带测压法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动脉穿刺直接测得的血压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初始治疗前,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慎重地鉴别诊断,必要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避免过度治疗。1.2.7病死率高:老年人本身各脏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衰退,在此基础上患高血压可加速各重要脏器的功能衰退,其心血管疾病死率以及老年人总病死率显著高于同龄健康人。2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策略2.1降压的原则:当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有心血管疾患时,治疗药物的选择要慎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逐步降压原则,尤其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2.2降压的目标:基于目前证据的缺乏,WHO/ISH、JNC7和中国的有关高血压指南中,都未单独列出高龄老年高血压的开始治疗起点以及目标血压值。我国根据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放宽了收缩压的达标要求,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收缩压降至目标水平为150mlnHg,以免脉压增宽,并在不影响脉压的情况下,争取尽可能降到140ITIITIHg
以下,而舒张压则降至70ITIITIHg为宜,同时尽可能保持脉压不要过高,能维持<50胁Hg比较理想[6]。
2.3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脉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HEP)、欧洲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Europe)和中国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China)3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明确提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口]。ESH/ESC2007指南特别提出对>55岁患者,PP也是其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收缩压和PP,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8]。2.4注意平稳降压:老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更降低,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除非高血压急症,多数人应在2~4周甚至更长时间内使血压达标。平缓降压还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依从性和顺应性更好。因此,药物选择应慎重,最好选择长效、缓释、作用时间更长的药物。2.5降压药物的选择: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CCB):特别适用于高龄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但应注意的是,部分CCB药物有降压过快的不良反应及导致高龄老年患者出现踝部水肿、便秘等问题。②噻嗪类利尿剂:JNC7推荐首选噻嗪类利尿剂用于无并发症的老年患者。研究显示[7]:小剂量利尿剂治疗组可降低36%的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卒中的发生率,各种原因的死亡危险减少13%,主要是心血管事件下降32%。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需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试验表明,使
万方数据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7月第39卷第7期上半月ShanxiMedJ,July2010,V01.39。No.7theFirst用ACEI组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所有原因的死亡、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脑卒中等均低于利尿剂对照组[9]。ACEI和ARB使糖尿病发病率下降25%,对于老年人效果尤为明显。这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也适用于高龄老年人,但应注意的是高龄老年人肾功能、血肌酐的变化及过敏等问题。④13受体阻滞剂:大量研究[10]已肯定8受体阻滞剂在降压及降低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效。多数高龄老年人对B受体阻滞剂敏感,须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等。⑤a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2.6联合降压:新指南充分强调了联合降压治疗的重要性,指出单药治疗达标较低,大部分患者必须使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达标。起始治疗可以采用单药或2种药物低剂量联合治疗,必要时可以增加药物剂量或种类。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简化了治疗方案,提高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①利尿剂与ACEI或ARB的联合用药:低剂量利尿剂特别是氢氯噻嗪利尿剂能显著减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总病死率;ACEI或ARB制剂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好的耐受性,较少发生低血压,适用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糖尿病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用药;由于高龄患者饮食量减少,服用较大剂量利尿剂应警惕发生低钠、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因此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的调整。②CCB与ACEI或ARB的联合用药:降压的获益仍主要来源于血压的降低,但不同的降压药物还有血压下降以外的特定优势,并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ACEI+CCB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应激及对冠状动脉、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如可减轻CCB引起的外周水肿,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以上的良好组合互补效应可以体现出降压以外的优势作用。长效CCB+ACEI作为联合降压方案的效果优于利尿剂氢氯噻嗪+ACEI[”,长效CCB将替代利尿剂作为2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这为我国研发新的复方制剂提供了方向,也为应用复方药物从而增加患者依从寻求到更好的治疗方法。2008年发布的高血压降压治疗前瞻性研究(HY哪)显示,≥80岁的老年人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下降30%,心血管病总病死率下降2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64%n“。这些研究结果均证实,降压治疗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风险。该研究是第・637・一个在80岁及以上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此项研究明确了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的益处,为降压治疗在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药物选择和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考文献1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等.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高血压杂志,2006,14(2):114—118.2StaessenJA。BieD.iaszeⅥtskiL,O’BrienE,etatNocturnalbloodpressurefallOnambulatorymonitoringinalargeinternationaldata-base.The‘AdHoc’workinggroup.Hypertension,1997,29(1):
30.3JansenRW,ConnellyCM,KellyGMM.Postprandialhypotension
inelderlypatientswithunexplainedsyncope.ArchInternMed.1995,155(9):945—952.4DevereuxRRDetectionofldtventricularhypertrophybyM-modeechocardiography.Anatomicvalidation,standardization,andtom-parisontoothermethods.Hypertension,1987,9(Suppll]):19—26.5SongXT,LvSZ.Evaluationofambulatorybloodpressure
monito-
ringapplicationandeffectofantihypertensionmedidne.JCardio—
vascularPulmonaryDis,2001。20(4):246—247.6赵水平,胡大一.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ElliottWJ.Managementofhypertensionintheveryelderlypa—
tient.Hypertension,2004,44:800.8ManciaG,DeBackerG,DominiczakA,eta1.2007Guidelinesforthell-lRllagemlsTltofarterialhypertension:thetaskforce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lhypertens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