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花,你们知道图片上这是什么花吗? 2.介绍荷花: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历来为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歌咏绘画题材之一,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出示古诗: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野、茎不大注意,俗话说,绿叶是专门配红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 出示(荷叶的图片)这一池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出示(祖母的图片)使我产生了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 (1)师生同写 (2)指名读课题(青是指颜色非常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谁能读出碧绿带给人清凉的感觉) (3)全班齐读 二、讲解课文 (一)回忆课文 1.通过昨天初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认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喜爱荷叶的) (为人善良的)祖母 (关爱他人的) (二)新课讲授—喜爱荷叶 1.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祖母喜爱荷叶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说。 (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全部都总结到了黑板上)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早已挑好的种藕一枝枝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2.男生读当,女生读祖母 3.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老师也找到了一句最能表现喜爱荷叶的句子。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5

四年级语文(S版)导学案 17. 莲叶青青 【学习目标】 1、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等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剪刀”等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并初步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揣摩课文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初步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学法提示】 以读为主,边读边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 建议2—3课时,根据学情划分课时。 【相关链接】 荷叶:中药名。睡莲科植物荷的叶。性平、味苦,功能清热解暑、止血,主治暑热泄泻、头昏及各种出血等。叶柄称“荷梗”,功能通气清暑,主治感受暑湿、胸脘胀闷等。叶蒂称“荷蒂”,功能升提清

气,主治崩漏带下、脱肛、泄泻等,并能安胎。荷叶、荷蒂、荷梗等均含生物碱、黄酮苷、鞭质等。 莲子: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供食用,亦可入药,性平、味甘涩,功能补脾养心、固精、止带,主治脾虚泄泻、心悸失眠、遗精、带下等。莲子中央绿色的心称“莲子心”,含莲心碱、异莲心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木犀草苷、芸捍苷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功能清心泻火。【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正确地读课文,正确朗读并抄写下列词语。 一望无际急急忙忙斑驳陆离不以为然一缸生疮左邻左舍念念有词胳膊肘一物降一物剪刀 2、给下列词语加音节。 玄武斑驳胳膊肘冻疮代替剪断莲藕雇佣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玄()斑()驳()缸()肘() 眩()班()艾()缺()付() 孙()疮()替()剪()莲() 孔()创()潜()箭()连()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爽——奇特——萧瑟——斑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教案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17.1 能量量子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过程: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黑体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 3、能量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0 1 2 3 4 6 (μ e 实验结果

17 莲叶青青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单元:17 莲叶青青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一)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看着这一池的田田莲叶,你想到哪些和莲叶有关的好词佳句?(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玄武湖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代替剪刀 (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重点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二)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 (三)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引导分段。(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至四) 四、指导写字 (一)自读,指名读。 (二)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三)针对重点字“疮、缸、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词语。 (二)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 鼓励学生积累词句,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概括文章的结构,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让学生主动识字,掌握记字方法,是课改新课堂的追求。

24.少年闰土(教案)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精读课文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的热爱与追求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习作《有你,真好》选取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具体写出“有你,真好”的理由。要通过环境或者场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真好”的特点。《语文园地》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

容的方法。了解好的文章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根据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高写话的能力。感受柳公权的书法的特点,并加以练习。积累鲁迅名言。 2.单元重点: (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的创作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相差太远,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少年闰土》中写“我”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而闰土却知道,通过资料知道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私塾的教育,和他一块学习的都是当时富有家庭的子弟。私塾的学习几乎都是先生讲、学生听背为主,不会去社会实践,联系生活。知道这些资料,就容易理解了。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在写人物时离不开事,写典型的事例可以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此,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通过事情写一个人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班级中涌现了一批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在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与反思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花,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针对本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读”的方法学习课文。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4、学会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等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剪刀、胳膊肘、生疮、孙子”等词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五、学法指导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描写莲的诗句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莲叶图片,学生想诗句描绘一望无边的莲叶,然后导入课文: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为什么,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祖母不惜把自己精心培植的心爱的荷叶送给以为年轻的母亲,帮助她给孩子治病的事。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3、检查学习效果,纠正错误读音。 (三)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梗概 1、小组讨论,给课文分段。 2、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在斑驳陆离的歌咏荷花的句子里,“我”想到了祖母。 第二部分(2—7):写荷花的价值大。 第三部分(8):“我”看到一池的莲花,又想到了祖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喜欢莲叶吗,为什么,你是从课文中哪里体会到的呢,在文中找到答案后,大声朗读找到的句子,初步了解“我”于莲叶之间的感情。

少年闰土的教案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2、鲁迅形象图片、本文生字词及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2、齐读课题。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教师加以引导。(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3、你最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能把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吗?学生轮流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句。 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希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在这几件希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单元备课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最后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的方法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章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怎样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探究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现象和实验来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次探究活动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是《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另外的探究活动《标准》中没做任何要求,它是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本章建议增加一个课外探究:画出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本章共有四个自然节,内容分别为: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应用创造学的组合原理引入欧姆定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及探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是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一是教师是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

统编版新版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24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能结合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能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5.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照片中的场景。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能结合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难点: 1.能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2.能结合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3.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照片中的场景。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学课件。 3.查找阅读写鲁迅的文章。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出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老师对图片进行深情的描述。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等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弄懂课文的大概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学习“我”与闰土相处这一部份。 1.自由读闰土与我相处这一部份,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想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2.学生自由读6—17自然段。 3.问:从闰土和“我”的对话中,你们读出了哪些有事的事? 板书:雪地捕鸟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玄、雇、肘、蔫、疮”5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萧”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玄、雇、肘、蔫、疮”5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萧”等9个字,结合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 1.这是什么,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2.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1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 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6.组词语: 斑() 玄() 疮() 啸()潇() 班() 弦() 创() 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莲、玄、驳、雇、肘、蔫、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剪”等9个字,掌握“玄武湖、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4.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为人,体会祖母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轻音乐。导学过程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不以为然、萧条、念念有词、一物降一物”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看着这一池的田田莲叶,你想到哪些和莲叶有关的好词佳句?(出示挂图) 2.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还会想起自己的祖母,这又是为何呢?快让我们一起到《莲叶青青》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xuán 玄chuān来zhǒu肘niān蔫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欣喜:欢喜快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3.指名分段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2.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引导分段。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

第17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17章 量子物理基础 17.1 夜间地面降温主要是由于地面的热辐射。如果晴天夜里地面温度为-5°C ,按黑体辐射计算,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多大? 解: 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即地面的辐射出射度 2484W/m 2922681067.5=??==-T M σ 17.2 在地球表面,太阳光的强度是1.0?103W/m 2。地球轨道半径以1.5?108 km 计,太阳半径以7.0?108 m 计,并视太阳为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 ,444 2 2 T R I R M S E σππ==K 103.51067.5)107.6(100.1)105.1(34 8283211422?=??????==-σS E R I R T 17.3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 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1)根据公式λm T = b ,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λm = b/T = 2.897×10-3/3 = 9.66×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R = 6.371×106m ,表面积为 S = 4πR 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 M = σT 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 5.67×10-8×34×4π(6.371×106)2= 2.34×109(W). 17.4 铝的逸出功是eV 2.4,今有波长nm 200= λ ( 1 (2)截止电压; (3)铝的红限波长。 解:(1) A c h A h E k -=-=λ νeV 0.22.4106.1102001031063.619 98 34=-??????=--- (2)V 0.21/0.2/===e E U k c (3)A hc c ==00νλnm 296m 1096.210 6.12.41031063.6719834=?=?????=--- 1 7.5 康普顿散射中入射X 射线的波长是λ = 0.70×10-10 m ,散射的X 射线与入射的X 射线 直.求: (1)反冲电子的动能E K ; (2)散射X 射线的波长; (3)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入射X 射线间的夹角θ. 解:(1)(2)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得波长变化为 2 122 2sin 2 2.42610sin 2 4 ? π λΛ-?==??= 2.426×10-12(m), 散射线的波长为 λ` = λ + Δλ = 0.72426×10-10(m). 反冲电子的动能为 ` k hc hc E λ λ= - 348 34 8 1010 6.6310310 6.63103100.7100.7242610----??????=-??= 9.52×10-17 (J). (3)由于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两课时)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莲叶青青》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课文记叙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院子里种几缸荷花。今年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家孩子治疮。文章赞美了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看,本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好掌握,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好理解。教学时,要抓住重点句子来深刻体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莲、玄、驳、雇、肘、藕、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孙、替、肘、疮、剪”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孙子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剪刀、不以为然”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祖母的高尚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没有这种感受,当你看到以前玩过、用过的东西,就会想起往事,或者想起一些和你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人? 学生:我看到我的布娃娃,就会想起姨姨来,是她给我买的,她很疼我 学生:我看到梅花就会想起爸爸的话,他说做人应该像梅花样凌寒傲霜。 师:有一个作家,他看到荷叶就会想起他的祖母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莲叶青青》,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17.莲叶青青 3.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1)翘舌音:肘疮(2)后鼻音:缸疮 (3)前鼻音:玄斑孙剪莲(4)直呼音:藕 (5)其他字:驳雇替 词语: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左邻右舍、念念有词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已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疮:里面是“仓”,不是“仑”。 缸:部首“缶”,字形左高右低。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的段意。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17、少年闰土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17、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有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莲叶青青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宋玉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花,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时间:第九周星期四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并出示课题 1、开火车读字词。 2、说说课文写了关于祖母的哪二件事? 二、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三篇】 【导语】荷叶的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17少年闰土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节选自鲁迅 1921 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传神 , 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 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 呼之欲出。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 扬和无限羡慕 , 也充分表达了“我”对那段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的珍 惜和怀念之情。因此 , 引领学生通过品悟语言 , 走进童年的故事 , 感受那份童心、童趣和童真, 是本文设计时重点考虑的文本价值之一。当然,考虑到节选文本的背景意义和学生认知鲁迅的单元意图 , 可以适时 引入相关文本 , 适度延伸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畜生”等词语。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闰土讲述的四件稀奇事,背诵 第一自然段。 3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感知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体会 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感知闰土这一人物 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 课始,师出示两幅鲁迅的图像 ) 师: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 竖,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 迅先生。从今天起,我们将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查找的有关鲁迅的资料。 2、师: 1921 年 12 月,鲁迅离开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母亲和他的谈话,使他想起自己儿时的一位伙伴——少年闰土。 ( 师相机板书“少年闰土” ) 3、师:闰土和你们年龄相仿,大家想和他做朋友吗 ?和他热情 地打打招呼吧 !( 生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课题,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 ?在写人的作文时,你们都用过哪些写作方法呢 ?出示表格填一填 2、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少年闰土的。请 同学们打开书,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体会体 会。 3、师:这些外貌描写,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4、师: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为什么会给“我”留 下这样深刻的印象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5、师:什么叫希奇事 ?课文中闰土都和“我”讲了哪些希奇事 ? 请大家自由读 6—— 15 自然段,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看看你能读出 哪些希奇事 ?(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

(完整word版)第17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汇总

17.1 勾股定理(1)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勤奋学习。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第2至3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1正方形A、B、C的面积有什么数量关系? 2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A B C (1)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2)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并以其三边为边长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并分别计算其面积。 (3)通过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你能说明直角三角形是否具有上述结论吗? (4)对于更一般的情形将如何验证呢? 二.课堂展示 方法一; 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 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已知: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 =______________ 右边S =__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 即 化简可得。 方法三: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 1 ab .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EAD ≌ RtΔCBE , ∴ ∠ADE = ∠BEC . ∵ ∠AED + ∠ADE = 90o, ∴ ∠AED + ∠BEC = 90o. ∴ ∠DEC = 180o―90o= 90o. ∴ Δ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b b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