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鼓号手
- 格式:ppt
- 大小:969.5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音乐(演唱)小小鼓号手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歌曲学习与演唱技巧•拓展活动与创意表现•评价与反馈CONTENTSCHAPTER01课程介绍与目标通过学习小小鼓号手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30201课程背景及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小小鼓号手的基本演奏技巧,了解相关音乐理论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选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教材特点包括小小鼓号手的基本演奏技巧、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经典曲目欣赏与演唱等。
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辅助资源教材分析与选用CHAPTER02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鼓身、鼓皮、鼓圈、鼓槌等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鼓的构造包括号嘴、号管、号键、号身等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号的构造掌握鼓号在演奏中的基本功能,如打击节奏、吹奏旋律等。
鼓号的功能鼓号基本构造及功能演奏姿势与呼吸方法演奏姿势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包括坐姿和站姿,保持身体自然放松。
呼吸方法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深呼吸、缓慢呼气等,以保证演奏时气息充足、流畅。
基本节奏型和节拍掌握基本节奏型学习常见的基本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了解它们在乐曲中的运用。
节拍掌握掌握基本的节拍计算方法,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学会听辨和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CHAPTER03歌曲学习与演唱技巧《小小鼓号手》歌曲背景及风格特点歌曲背景《小小鼓号手》是一首富有儿童气息的歌曲,以鼓号手为主题,展现了孩子们活泼、热情的精神风貌。
小小鼓号手教案【篇一: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小小鼓号手》教案】《小小鼓号手》教学设计教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2.认识鼓号队的常用乐器,能正确地模击鼓点节奏;3.能边唱歌曲边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小鼓号手》。
教学难点:完整地、准确地模击出鼓点节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问好: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2.招聘启示: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红领巾之家!今天呢,老师要在班上挑选一部分同学加入我们的鼓号队。
哪些同学愿意加入呢?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它可以让每一位同学证明自己的实力。
生:举手,愿意!师:那么,让我先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实力吧!来一次小小的考试吧!4.考一考师:首先来考一考大家对鼓号队乐器的基本认识,你们知道鼓号队有哪些乐器吗?生分别说:大鼓、小鼓、大镲、小镲、小号师:你们真棒!鼓号队的每一种乐器都认识。
鼓号队中有大鼓、小鼓、大镲直径为28cm——32cm,小镲直径为15 cm——20 cm,还有吹奏乐器:小号。
师:出示鼓号队表演图片,认识鼓号队乐器:大鼓、小鼓、大镲、小镲、小号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重点学习两种乐器的演奏,大鼓和小鼓。
出示大鼓节奏型: 2/4下下下上下下下平平平平老师示范,学生模击。
请2名同学上台模仿,教师予以鼓励。
出示小鼓节奏型:2/4右左左左右左左左右左右左右双右左左左右左左左右左右左右双老师示范,学生模击。
请2名同学上台模仿,教师予以鼓励待学生学会后将其分为两个组,大鼓组合小鼓组,进行合作练习。
师:刚才听了你们分别的节奏,现在我们来合奏,你们能配合好吗?生:能师:大鼓的节奏一定要稳,不要忽快忽慢,小鼓不要抢拍,节奏也要稳,大家一定要配合好。
师:大家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以后,老师要组织鼓号队,你们就是优秀的小鼓号手。
师:那么,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鼓号手,还需要做哪些呢?引出本课所要教唱的歌曲《小小鼓号手》。
小小鼓号手歌曲歌词
《小小鼓号手》是一首由邹兴明作词,邹雯璐作曲的儿歌,歌曲为2/4 拍,中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小鼓号手歌曲歌词,欢迎来参考!
经典儿歌小小鼓号手歌词:
军鼓咚咚敲,铜号声声脆,
当个小小鼓号手,心里美滋滋。
清晨早早起,认真来学习,
老师同学夸奖咱,竖起大拇指。
滴滴滴滴哒滴滴滴滴哒滴滴滴嗒嘀嗒,
咚嚓嚓嚓礴咚嚓嚓嚓礴咚嚓嚓咚嚓嚓。
踩着鼓号点,大家排好队,
齐集五星红旗下,庄严来敬礼。
走入运动场,举行开幕式,
鼓乐荡满校园里,虎虎有生机。
滴滴滴滴哒滴滴滴滴哒滴滴滴嗒嘀嗒。
咚嚓嚓嚓磁咚嚓嚓嚓磁咚嚓嚓咚嚓嚓。
鼓乐荡满校园里,虎虎有生机。
虎虎有生机,虎虎有生机。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小小鼓号手》教案 (1)一. 教材分析《小小鼓号手》是一首四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它以欢快的节奏和简洁的旋律展现了鼓号手的英姿飒爽。
歌曲共四句,每句四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培养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鼓号音乐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鼓号音乐特点的介绍。
此外,学生们的集体合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通过小组合作演奏,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小鼓号手》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鼓号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小小鼓号手》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鼓号音乐的特点,以及如何在集体演奏中保持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2.互动法:分组进行鼓号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2.乐器:鼓、号3.教学多媒体设备:音响、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鼓号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鼓号音乐的特点。
同时,简要介绍鼓号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鼓号音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小鼓号手》的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鼓号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教师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奏,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集体演奏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鼓号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
教师专业发展教案:如何利用《小小鼓号手》提高教学能力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始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篇文章将从小说《小小鼓号手》出发,提供一些利用这个故事来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一、故事背景介绍《小小鼓号手》是美国作家艾伦•利纳特(E.B.White)于1952年所创作的一篇童话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斯图亚特的小鼠,他身为一个家鼠,却有着强烈的音乐天赋。
最终,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斯图亚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鼓手。
二、教学内容设计1.故事梗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简短地介绍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简单解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并加深其对故事的印象。
2.词汇学习:在故事中,有许多有趣的单词和词组,比如“饱经风霜的”、“谈笑风生”等等。
我们可以针对这些词汇,进行一些词汇学习的活动,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3.绘本制作:制作与《小小鼓号手》相关的绘本,让学生通过插图来理解故事情节。
在绘制这些插图的时候,学生也能够加深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故事情节。
他们可以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并将故事情节复述一遍。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写作任务:通过为故事编写一个新的结局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和讨论,提供一个自己的版本,来为故事创造新的可能性。
三、教学效果分析利用《小小鼓号手》这个故事可以达到以下的教学效果:1.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提取、整理和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故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表达中。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小鼓号手小作文
哎呀呀,我可太喜欢当小小鼓号手啦!嘿嘿。
每次拿起我的小鼓棒,我就觉得自己超级威风呢!哈哈。
当大家一起奏响鼓号的时候,那声音可响亮啦,嘿呀,感觉能传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
训练的时候呀,有时候我会敲错节奏,哎呀,不过我可不会气馁哟,我会更加努力地练习。
和小伙伴们一起排练,可有意思啦!我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哈哈。
每次看到我们的表演能让大家那么开心,我心里就特别自豪,嘿呀,感觉自己做了一件超级了不起的事情呢。
我要一直当这个快乐的小小鼓号手,嘿嘿,为大家带来更多好听的声音和欢乐呀!哈哈。
《小小鼓号手》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小鼓号手》教学设计《小小鼓号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带着欢快、自豪的情绪,用明亮、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2、能与同学合作模拟鼓号队各种乐器的节奏进行综合表演唱,并从中体验鼓号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拟鼓号队乐器的节奏,并积极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伴随着《小小鼓号手》的旋律音乐进入教室。
二、情境导入1、播放《出旗曲》,学生听后交流:听了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鼓号队、校园升旗)2、师:你们知道故号队员们用来演奏的乐器都有哪些吗?(大鼓、小鼓、小号、镲)3、师:同学们对鼓号队非常熟悉,你们一定想成为鼓号队员吧,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小鼓号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通过师生交流,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节奏训练、感受体验1、模击大鼓节奏。
(1)出示大鼓,教师敲击节奏:XX︱X0︱XX︱X0‖学生用拍手肘的方式模击。
(2)播放《小小鼓号手》的音乐,师生一起用大鼓的固定节奏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模击大鼓节奏并为乐曲伴奏,是一个初步感受歌曲进行曲风格的过程,在为乐曲伴奏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喜悦、激动的情绪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了初步的把握。
】1/32、挑战小鼓节奏。
(1)教师用拍桌子的方式拍击小鼓节奏片段学生用手拍腿的方式模击。
(2)将学生分成三组,轮流拍击小鼓节奏。
(3)教师根据三个组的模击,随即板书节奏。
(4)师生接龙拍击。
(三个组接龙拍击前三个小节,教师拍击最后一个小节。
)(5)学生自由练习拍击完整的节奏。
(6)教师敲击小鼓,学生用手拍腿,合作拍击完整的小鼓节奏。
【设计意图:模击小鼓节奏,采用由简到繁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合作的愉悦,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
】四、歌曲学习。
1、播放歌曲,学生认真聆听,找出歌曲中与刚才练习过的小鼓节奏相同的乐句。
小小鼓号手教案范文教案题目:小小鼓号手教案内容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曲艺剧《小小鼓号手》,了解曲艺剧的特点和鼓号手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鼓号手坚守初心、积极向上的精神,并能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教学目标:1.了解曲艺剧的特点和鼓号手的故事;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3.理解鼓号手坚守初心、积极向上的精神;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曲艺剧的特点和鼓号手的故事;2.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鼓号手坚守初心、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展示资料;2.《小小鼓号手》录像或音频;3.学生乐器和舞台道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回忆曲艺剧的特点,了解曲艺剧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二、学习鼓号手的故事(10分钟)1.引入《小小鼓号手》的故事,介绍鼓号手在剧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2.播放《小小鼓号手》的录像或音频,让学生跟随剧情了解鼓号手在故事中所做出的奉献和努力。
三、学习曲艺剧的鼓号表演(20分钟)1.向学生讲解曲艺剧的鼓号表演形式和技巧,并播放一段曲艺剧鼓号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和借鉴表演技巧。
2.口语表演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鼓号表演的内容进行练习,并在班级面前表演。
四、艺术欣赏与评价(15分钟)1.鼓号表演的艺术欣赏: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学生之前表演的鼓号表演,并评价其表演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2.学生分享感悟:让学生分享鼓号手故事中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和启发。
五、探讨鼓号手的精神(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鼓号手在故事中坚守初心、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之相对比,讨论当代青少年如何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2.在班级中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提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办法,并邀请代表小组汇报。
六、总结与巩固(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鼓号手的故事后,学生要树立坚守初心、积极向上的信念,并鼓励学生将这种信念运用到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中去。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小小鼓号手》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小小鼓号手》是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鼓号手的形象,歌词描绘了鼓号手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和提高音乐素养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节奏、旋律和音乐表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歌唱技巧、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歌曲《小小鼓号手》的主题和情感,认识鼓号队在乐队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和教学图谱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鼓号手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评价。
4.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小小鼓号手》和歌曲的主题、节奏、旋律等内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学生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小小鼓号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小鼓号手》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欢快,节奏鲜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鼓号声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小小鼓号手》,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小小鼓号手》,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乐表现力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示范法、引导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鼓号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鼓号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鼓号声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小小鼓号手》的背景,讲解歌曲的特点。
3.学唱歌曲:分组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歌曲展示: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音乐活动:创作鼓号表演,让学生发挥创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歌曲《小小鼓号手》的主题。
主要包括歌曲名称、节奏、旋律等方面的要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小小鼓号手》的熟练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2.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小小鼓号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鼓号手》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欢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个小鼓号手在节日庆典上的英勇形象,体现了孩子们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小小鼓号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
3.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鼓号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提示等。
4.课堂用品:录音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小小鼓号手》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和音准的练习,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精神。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全体学生再次跟唱,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背后的故事。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七课小小鼓号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小鼓号手》是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七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欢快,富有童趣。
歌曲以鼓号手的训练为题材,展现了孩子们在训练过程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鼓号音乐的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引导学生掌握鼓号的基本演奏方法,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鼓号的基本演奏方法。
3.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引导学生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
3.游戏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鼓号、乐器支架等。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小鼓号手》,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简要介绍鼓号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鼓号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鼓号的基本演奏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演奏者的手势、姿势,并模仿练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鼓号演奏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演奏过程中的错误。
期间,教师可运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奏,检查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