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条码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019.32 KB
- 文档页数:39
条码分类及一维码二维码技术介绍1、条码主要分类: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
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
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条码)、Code39码(可表示数字和字母,在管理领域应用最广)、ITF25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较多)、Codebar码(多用于医疗、图书领域)、Code93码、Code128码等。
其中,EAN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在各类条码应用系统中,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在血库、图书馆和照像馆的业务中,Codebar码也被广泛使用。
除以上列举的一维条码外,二维条码也已经在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找到了应用。
EAN码EAN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通用于全世界。
EAN码有两种版本——标准版和缩短版。
标准版表示13位数字,又称为EAN13码,缩短版表示8位数字,又称EAN8。
两种条码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由前面的12位或7位数字计算得出。
两种版本的编码方式可参考国标GB-12094-1998。
EAN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前缀码是国际EAN 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690、691和692;厂商代码是EAN编码组织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
常用一维条形码139码(CODE39)39码可以包含数字及英文字母。
除了超市、零售业的应用中使用UPC/EAN码外,几乎在其他饿应用环境中,都是使用39码。
39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条码规格,支持39码的软硬件设备也最齐全。
1.1特征◆能表示44个字符,A-Z、0-9、SPACE、-、.、$、/、+、%、*◆分散式,条码组之间使用细白条分隔◆两种宽度◆自我检查◆有扩展模式《Full ASCII Mode》◆检查码字符可有可无,视需求而定1.2组成◆各个字符有9条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线条组成,其中6条为黑白细条3条黑白粗条◆一串字符必须在头尾加上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1.3校验方法CODE39找到输入字符串每个字符对应值,求和,除以43,取余数。
1.4条码说明1.5编码表P.S.在程序中可以使用“11”表示宽黑条,‘1’表示细黑条,“00”表示宽白条,“0”表示细白条。
那么字符1就可以表示为110100101011。
使用此方法建立一个编码表,每个字符可以长度为12的“01”字符串来表示。
1.6典型CODE39条码1.7CODE39的扩展码扩展码表同CODE93。
但是扩展方式不同,39码使用$,/,+.%与其26个大写字母组合,表示ASCII码表中的其他字符。
条空表示方式和校验方式与标准39码相同。
93码中使用的控制码与26个大写字母的组合。
293码(CODE93)2.1组成◆字母:A-Z,数字:0-9,符号:SPACE, - , . , $ , / , +, %, 控制码:$ , / , +, %,起始结束码:□◆每个字由9个模组成,包括3条粗细黑条及3条粗细白条。
每一黑条或白条有可能为1.2.3.4模组成2.2特征◆用4个控制码$, %, /, + 组合其他字母或符号,可编程FULL ASCII字母,读码器读到上面4个控制码的组合时候,送出的字尾所对应的ASCII。
◆有2个检验码C和K。
2.3校验方法◆先查出资料所对应值,对应值的表如下◆检查码C由资料的最右边一位用1-20顺序排列,若资料超过20位,在从1-20起算,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检查码K由C位用1-15顺序排列,若资料差偶偶15位,再从1-15起算,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举例:资料C O D E SP 9 3 “C”“K”资料对应值12 24 13 14 38 9 3C 排列顺序7 6 5 4 3 2 1K 排列顺序8 7 6 5 4 3 2 1(1x3) + (2x9) + (3x38) + (4x14) + (5x13) + (6x24) + (7x12) = 484C = 484 ÷47 = 10……14 (余数)则C = 14 = E (对应值)(1x14) + (2x3) + (3x9) + (4x38) + (5x14) + (6x13) + (7x24) + (8x12) = 611K = 611 ÷47 = 13……0 (余数)則K = 0 = 0 (对应值)2.4条码说明2.5编码表P.S.程序编码中,结束符号模块比起始符号多一个“1”;使用控制符组合字母所表示的字符,编码时需要分解成控制符和大写字母两个模块。
关于商品条码的知识商品条码是一种用于商品识别和追踪的编码系统,它由一组数字和条形线组成。
商品条码的使用广泛,可以在商品购买、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商品条码的起源、类型、应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商品条码的起源商品条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一位食品商人发现自己的商店管理效率低下,于是他想寻找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商品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他最终发明了一种条形码系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商品条码。
二、商品条码的类型商品条码主要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两种类型。
1. 一维条码:一维条码也被称为条形码,它由一组垂直的黑白条纹组成。
常见的一维条码包括EAN/UPC码、Code39码、Code128码等。
一维条码通常用于商品的简单识别和追踪,其编码方式比较简单,适用于小型商品。
2. 二维条码:二维条码是一种由黑白方块组成的图案,相比一维条码,它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
常见的二维条码包括QR码、Data Matrix码等。
二维条码具有信息容量大、容错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存储一些较为复杂的信息,如网址、文本等。
三、商品条码的应用商品条码在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销售: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收银员可以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快速获取商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条码还可以用于商品价格的标示,方便消费者了解商品价格。
2. 库存管理:商家可以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对库存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商品的进销存情况,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3. 物流配送: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实现对商品的追踪和管理,确保商品按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同时,条码还可以用于物流标签的打印,方便物流信息的记录和查询。
4. 防伪溯源:一些高价值商品或食品药品可以通过条码进行防伪溯源,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条码来确认商品的真伪和生产信息。
四、商品条码的优势商品条码作为一种有效的商品识别和追踪工具,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可以快速获取商品信息,减少人工录入错误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常用一维条形码139码(CODE39)39码可以包含数字及英文字母。
除了超市、零售业的应用中使用UPC/EAN码外,几乎在其他饿应用环境中,都是使用39码。
39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条码规格,支持39码的软硬件设备也最齐全。
1.1特征能表示44个字符,A-Z、0-9、SPACE、-、.、$、/、+、%、*分散式,条码组之间使用细白条分隔两种宽度自我检查有扩展模式《Full ASCII Mode》检查码字符可有可无,视需求而定1.2组成各个字符有9条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线条组成,其中6条为黑白细条3条黑白粗条一串字符必须在头尾加上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1.3校验方法CODE39字符012345678值012345678找到输入字符串每个字符对应值,求和,除以43,取余数。
1.4条码说明1.5编码表.在程序中可以使用“11”表示宽黑条,‘1’表示细黑条,“00”表示宽白条,“0”表示细白条。
那么字符1就可以表示为。
使用此方法建立一个编码表,每个字符可以长度为12的“01”字符串来表示。
1.6典型CODE39条码1.7CODE39的扩展码扩展码表同CODE93。
但是扩展方式不同,39码使用$,/,+.%与其26个大写字母组合,表示ASCII码表中的其他字符。
条空表示方式和校验方式与标准39码相同。
93码中使用的控制码与26个大写字母的组合。
293码(CODE93)2.1组成字母:A-Z,数字:0-9,符号:SPACE, - , . , $ , / , +, %, 控制码:$ , / , +, %,起始结束码:□每个字由9个模组成,包括3条粗细黑条及3条粗细白条。
每一黑条或白条有可能为1.2.3.4模组成2.2特征用4个控制码 $, %, /, + 组合其他字母或符号,可编程FULL ASCII字母,读码器读到上面4个控制码的组合时候,送出的字尾所对应的ASCII。
有2个检验码C和K。
2.3校验方法先查出资料所对应值,对应值的表如下字符012345678值012345678字符9A B C D E F G H值91011121314151617字符I J K L M N O P Q值181920212223242526字符R S T U V W X Y Z值272829303132333435字符-.SPACE$/+%值36373839404142检查码C由资料的最右边一位用1-20顺序排列,若资料超过20位,在从1-20起算,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检查码K由C位用1-15顺序排列,若资料差偶偶15位,再从1-15起算,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举例:资料C O D E SP 9 3 “C”“K”资料对应值12 24 13 14 38 9 3C 排列顺序7 6 5 4 3 2 1K 排列顺序8 7 6 5 4 3 2 1(1x3) + (2x9) + (3x38) + (4x14) + (5x13) + (6x24) + (7x12) = 484C = 484 ÷ 47 = 10…… 14 (余数)则 C = 14 = E (对应值)(1x14) + (2x3) + (3x9) + (4x38) + (5x14) + (6x13) + (7x24) + (8x12)= 611K = 611 ÷ 47 = 13…… 0 (余数)則 K = 0 = 0 (对应值)2.4条码说明2.5编码表.程序编码中,结束符号模块比起始符号多一个“1”;使用控制符组合字母所表示的字符,编码时需要分解成控制符和大写字母两个模块。
常用一维条形码编码规则汇总常用一维条形码139 码(CODE39 )39 码可以包含数字及英文字母。
除了超市、零售业的应用中使用UPC/EAN 码外,几乎在其他饿应用环境中,都是使用39 码。
39 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条码规格,支持39 码的软硬件设备也最齐全。
1.1 特征能表示44 个字符,A-Z、0-9、SPACE、-、.、$、/、+、% 、*分散式,条码组之间使用细白条分隔两种宽度自我检查有扩展模式《Full ASCII Mode 》检查码字符可有可无,视需求而定1.2 组成各个字符有9 条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线条组成,其中6 条为黑白细条3 条黑白粗条一串字符必须在头尾加上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 * ”1.3校验方法CODE39找到输入字符串每个字符对应值,求和,除以43,取余数。
1.4条码说明1.5编码表1 =寬黑條/白條0二細黑條/白條P.S.在程序中可以使用“11”表示宽黑条,‘ 1'表示细黑条,“00”表示宽白条,“0”表示细白条。
那么字符1就可以表示为110100101011使用此方法建立一个编码表,每个字符可以长度为12的“01”字符串来表示。
1.6典型CODE39条码IIIIIIIIIIIIIIII+ S 1000034 +1.7 CODE39的扩展码扩展码表同CODE93。
但是扩展方式不同,39 码使用$,/,+.%与其26个大写字母组合,表示ASCII码表中的其他字符。
条空表示方式和校验方式与标准39码相同。
93码中使用的控制码与26个大写字母的组293 码(CODE93)2.1组成字母:A-Z,数字:0-9,符号:SPACE, - , . ,$ , / , +, %,控制码:$ , / , +, %,起始结束码:口每个字由9个模组成,包括3条粗细黑条及3 条粗细白条。
每一黑条或白条有可能为1.2.3.4 模组成2.2特征用4个控制码$, %, /, +组合其他字母或符号,可编程FULL ASCII字母,读码器读到上面4个控制码的组合时候,送出的字尾所对应的ASCII。
【39码】Code 3 of 9 :
能表示字母、数字和其它一些符号共43个字符:A -Z,0 - 9,-.$/+%,pace
条形码的长度是可变化的
通常用“*”号作为起始、终止符
校验码不用
代码密度介于3 - 9.4个字符/每英寸
空白区是窄条的10倍
用于工业、图书、以及票证自动化管理上
【Code 93码】 Code 93码与39码具有相同的字符集,但它的密度要比39码高,所以在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93码代替39码。
【库德巴码】Codabar(库德巴条码):
可表示数字0 - 9,字符$、+、-、还有只能用作起始/终止符的a, b, c d四个字符
可变长度
没有校验位
应用于物料管理、图书馆、血站和当前的机场包裹发送中
空白区比窄条宽10倍
非连续性条码,每个字符表示为4条3空库德巴码也可表示数字和字母信息,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图书情报、物资等领域的自动识别。
如图所示:。
常用一维条形码139码(CODE39)39码可以包含数字及英文字母。
除了超市、零售业的应用中使用UPC/EAN码外,几乎在其他饿应用环境中,都是使用39码。
39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条码规格,支持39码的软硬件设备也最齐全。
1.1特征◆能表示44个字符,A-Z、0-9、SPACE、-、.、$、/、+、%、*◆分散式,条码组之间使用细白条分隔◆两种宽度◆自我检查◆有扩展模式《Full ASCII Mode》◆检查码字符可有可无,视需求而定1.2组成◆各个字符有9条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线条组成,其中6条为黑白细条3条黑白粗条◆一串字符必须在头尾加上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1.3校验方法找到输入字符串每个字符对应值,求和,除以43,取余数。
1.4条码说明1.5编码表P.S.在程序中可以使用“11”表示宽黑条,‘1’表示细黑条,“00”表示宽白条,“0”表示细白条。
那么字符1就可以表示为110100101011。
使用此方法建立一个编码表,每个字符可以长度为12的“01”字符串来表示。
1.6典型CODE39条码1.7CODE39的扩展码扩展码表同CODE93。
但是扩展方式不同,39码使用$,/,+.%与其26个大写字母组合,表示ASCII码表中的其他字符。
条空表示方式和校验方式与标准39码相同。
93码中使用的控制码与26个大写字母的组合。
293码(CODE93)2.1组成◆字母:A-Z,数字:0-9,符号:SPACE, - , . , $ , / , +, %, 控制码:$ , / , +, %,起始结束码:□◆每个字由9个模组成,包括3条粗细黑条及3条粗细白条。
每一黑条或白条有可能为1.2.3.4模组成2.2特征◆用4个控制码 $, %, /, + 组合其他字母或符号,可编程FULL ASCII字母,读码器读到上面4个控制码的组合时候,送出的字尾所对应的ASCII。
◆有2个检验码C和K。
2.3校验方法◆先查出资料所对应值,对应值的表如下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检查码K由C位用1-15顺序排列,若资料差偶偶15位,再从1-15起算,顺序号作为权值,分别乘以对应值,求和,除以47,取余数◆举例:资料C O D E SP 9 3 “C”“K”资料对应值12 24 13 14 38 9 3C 排列顺序7 6 5 4 3 2 1K 排列顺序8 7 6 5 4 3 2 1(1x3) + (2x9) + (3x38) + (4x14) + (5x13) + (6x24) + (7x12) = 484C = 484 ÷ 47 = 10…… 14 (余数)则 C = 14 = E (对应值)(1x14) + (2x3) + (3x9) + (4x38) + (5x14) + (6x13) + (7x24) + (8x12)= 611K = 611 ÷ 47 = 13…… 0 (余数)則 K = 0 = 0 (对应值)2.4条码说明2.5编码表P.S.程序编码中,结束符号模块比起始符号多一个“1”;使用控制符组合字母所表示的字符,编码时需要分解成控制符和大写字母两个模块。
条码基本常识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条码的概念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条码的码制码制即指条码条和空的排列规则,常用的一维码的码制包括:EAN码、39码、交叉25码、128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
不同的码制有它们各自的应用领域:条码符号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割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如图所示:静区:指条码左右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区域,它能使阅读器进入准备阅读的状态,当两个条码相距距离较近时,静区则有助于对它们加以区分,静区的宽度通常应不小于6mm(或10倍模块宽度)。
起始/终止符:指位于条码开始和结束的若干条与空,标志条码的开始和结束,同时提供了码制识别信息和阅读方向的信息。
数据符:位于条码中间的条、空结构,它包含条码所表达的特定信息。
模块的概念构成条码的基本单位是模块,模块是指条码中最窄的条或空,模块的宽度通常以mm或mil(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
构成条码的一个条或空称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包含的模块数是由编码方式决定的,有些码制中,如EAN码,所有单元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组成;而另一些码制,如39码中,所有单元只有两种宽度,即宽单元和窄单元,其中的窄单元即为一个模块。
条码的几个参数密度(Density):条码的密度指单位长度的条码所表示的字符个数。
对于一种码制而言,密度主要由模块的尺寸决定,模块尺寸越小,密度越大,所以密度值通常以模块尺寸的值来表示(如5mil)。
目录第一章条码概述 (1)一、条码的发展 (1)二、一维条码简介 (3)三、一维条码的规格内容 (4)1、字元组合 (4)2、符号种类 (4)3、粗细线条的数目 (5)4、固定或可变长度 (5)5、细线条的宽度 (5)6、密度 (5)7、自我检查 (5)四、一维条码技术 (5)1、条码的概念 (5)2、条码的码制 (6)3、不同的码制各自的应用领域 (6)4、条码的组成 (6)5、条码的几个参数 (7)6、条码的基本术语如下表所示 (7)第二章UPC码 (9)一、UPC-A码 (10)1、UPC-A码范例及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 (10)2、UPC-A码具有的特点 (10)3、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11)二、UPC-E码 (11)第三章EAN码 (13)一、EAN-13码 (13)二、EAN-8码 (18)第四章ISBN 与ISSN (19)一、ISBN码 (19)二、ISSN码 (20)第五章39码 (21)一、39码简介 (21)二、39码编码方式 (22)三、39码检查码的计算方法 (23)第六章128码 (24)一、128码简介 (24)二、128码组成部分 (25)第七章库德巴码 (30)一、库德巴码简介及特点 (30)二、库德巴码组成部分及编码规则 (31)第八章交叉25码 (31)一、交叉25码的简介及特点 (31)二、交叉25码组成部分及编码规则 (33)第九章其他一维条码介绍 (34)一、25条形码 (34)二、93码 (35)二、矩阵25码 (35)第一章条码概述一、条码的发展条码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 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
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
该条码图形如下图所示:图 1 “公牛眼”代码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然而,1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条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 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 rmec 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
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想结合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
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
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
(后改为EAN-international)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
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
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
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
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
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
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
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插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
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
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即二维条码的雏形)。
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扫描的码制。
到1990年底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一维条码简介条码是将线条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用以代表一定的字母、数字等资料。
在进行辨识的时候,是用条码阅读机扫描,得到一组反射光信号,此信号经光电转换后变为一组与线条、空白相对应的电子讯号,经解码后还原为相应的文数字,再传入电脑。
条码辨识技术已相当成熟,其读取的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首读率大于98%,是一种可靠性高、输入快速、准确性高、成本低、应用面广的资料自动收集技术。
世界上约有225种以上的一维条码,每种一维条码都有自己的一套编码规格,规定每个字母(可能是文字或数字或文数字)是由几个线条(Bar)及几个空白(Space)组成,以及字母的排列。
一般较流行的一维条码有 39码、EAN码、UPC 码、128码,以及专门用于书刊管理的ISBN、ISSN等。
表 1 一维条码发明年代表从UPC以后,为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陆陆续续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条码标准和规格,时至今日,条码已成为商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目前全世界一维条码的种类达225种左右,本书仅介绍最通用的标准,如UPC、EAN、39码、128码等。
此外,书籍和期刊也有国际统一的编码,特称为ISBN(国际标准书号)和ISSN(国际标准丛刊号)。
三、一维条码的规格内容简单来说,条码是用来方便人们输入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要输入电脑内的所有字元,以宽度不一的线条(Bar)及空白(Space)组合来表示每个字元所对应的码(Code)。
不同的一维条码规格有不同的线条组合方式。
在一个条码的起头及结束的地方,都会放入起始码和结束码,用以辨识条码的起始及结束,不过不同条码规格的起始码和结束码的图样并不完全相同。
具体而言,每一种条码规格明定了下列七个要项:1、字元组合每一种条码规格所能表示的字元组合,有不同的范围及数目,有些条码规格只能表示数字,如UPC码、EAN码;有些则能表示大写英文字及数字,甚至能表示出全部ASCII字元表上的128字元,如39码、128码。
2、符号种类依据条码被解读时的特性可将条码规格分成两大类:(1)分散式每一个字元可以独自地解码,列印时每个字元与旁边的字元间,是由字间距分开的,而且每个字元固定是以线条做为结束。
然而,并不一定是每一个字间距的宽度大小都必须相同,可以容许某些程度的误差,只要彼此差距不大即可,如此,对条码印表机(Barcode Printer)的机械规格要求可以比较宽松。
例如39码与128码。
(2)连续式字元之间没有字间距,每个字元都是线条开始,空白结束。
且在每一个字的结尾后,马上就紧跟下一个字元的起头。
由于无字间距的存在,所以在同样的空间内,可列印出较多的字元数,但相对地,因为连续式条码的密度比较高,其对条码机的列印精密度的要求也较高。
例如UPC和EAN码。
3、粗细线条的数目条码的编码方式,是藉由许多粗细不一的线条及空白的组合方式来表示不同的字元码。
大多数的条码规格都是只有粗和细两种线条,但也有些条码规格使用到二种以上不同粗细的线条。
4、固定或可变长度指在条码中包含的资料长度是固定或可变的,有些条码规格因限于本身结构的关系,只能使用固定长度的资料,如UPC码、EAN码。
5、细线条的宽度指条码中细线条及空白的宽度,通常是某个条码中所有细的线条及空白的平均值,而且它使用的单位通常是mil (千分之一英寸,即0.001 inch)。
6、密度指在一固定长度内可表示字元数目,例如条码规格A的密度高于条码规格B 的密度,则表示在同一长度内,条码A可容纳得下较多的字元。
7、自我检查指某个条码规格是否有自我检测错误的能力,会不会因一个列印上的小缺陷,而可能使得一个字元被误判成为另外一个字元。
有「自我检查」能力的条码规格,大多没有硬性规定要使用「检查码」,例如39码。
没有「自我检查」能力的条码规格,在使用上大多有「检查码」(也叫校正码)的设定,如EAN码、UPC码等。
四、一维条码技术1、条码的概念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通常对于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是唯一的,对于普通的一维条码来说,还要通过数据库建立条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
因此,普通的一维条码在使用过程中仅作为识别信息,它的意义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而实现的。
2、条码的码制码制即指条码条和空的排列规则,常用的一维码的码制包括: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
3、不同的码制各自的应用领域EAN 码:是国际通用的符号体系,是一种长度固定、无含意的条码,所表达的信息全部为数字,主要应用于商品标识39码和128码:为目前国内企业内部自定义码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条码的长度和信息,它编码的信息可以是数字,也可以包含字母,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线领域、图书管理等93码:是一种类似于39码的条码,它的密度较高,能够替代39码25码:只要应用于包装、运输以及国际航空系统的机票顺序编号等Codabar码:应用于血库、图书馆、包裹等的跟踪管理4、条码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割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如图所示:图 2 一维条码的组成方式(1)、静区:指条码左右两端外侧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区域,它能使扫描器进入准备阅读的状态,当两个条码相距距离较近时,静区则有助于对它们加以区分,静区的宽度通常应不小于6mm(或10倍模块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