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N技术的有机涂层防护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26.52 KB
- 文档页数:2
第 4 期第 12-23 页材料工程Vol.52Apr. 202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4pp.12-23第 52 卷2024 年 4 月硅基聚合物耐高温衍生陶瓷涂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ilicon -containing polymer derive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eramic coatings陈科吉1,2,李鹏飞2,徐彩虹2,吴子剑1*,张宗波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CHEN Keji 1,2,LI Pengfei 2,XU Caihong 2,WU Zijian 1*,ZHANG Zongbo 2*(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rbi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00,China ;2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金属以及碳材料等高温结构部件的服役条件日益苛刻。
通过恰当的工艺在高温结构部件表面制备硅基陶瓷涂层并赋予其特殊性能,可有效提高高温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
近年来,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逐渐成为一种无机涂层制备的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涂层功能拓展性强等特点,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主要综述了硅基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首先从聚合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展开,简要介绍了硅基聚合物前驱体、填料种类以及涂覆工艺和裂解方式对涂层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防水丙烯酸乳液用于户外木器涂料近年来,木材在新建筑和住宅翻新方面使用越来越多,达到了新的高潮。
这种建筑材料的天然吸引力使得它不仅成为户外应用如窗框和覆层的最佳选择,而且在室外的生活空间如天井和层板方面也得到了广泛使用1。
然而,作为一种吸湿的有机纤维质成分的材料,木材在不利的气候环境中会降解老化。
为了消除这个缺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在探索研制合成涂料以便能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保留它的自然美。
尽管各方努力,研制有效的木材涂料仍然面临挑战。
除了要给予卓越的耐候性,这种涂层必需有足够的柔韧性来适应木材的膨胀和收缩。
同时涂层必须有足够硬度来防止粘连问题。
其他的性能,例如好的附着力和容易施工,已不属于列出的关键要求。
这种特定的必须满足的性能要求使木器涂料面临很大难度。
最近,户外木器涂料应用方面的大多数改进都集中在水性丙烯酸体系。
这些漆基能提供抵抗湿气和紫外光的保护性能。
此外,它们的使用也获得了立法方面的推动,即要推动“绿色”产品的使用。
核/壳结构的分散体-基于多相丙烯酸颗粒的自交联聚合物-代表了目前工艺水平的最新漆基技术2。
这些结构粒子能够使硬的和软的聚合物相共存。
这种二元结构能帮助木器涂料克服既要具有抗粘连性,同时又要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方面的约束。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木器涂料的抗湿气保护性能仍然需要优化。
涂料含有各种不同的物质如蜡和硅氧烷等化合物3能提高涂层的抗水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疏水性强的单体能为涂层提供双重抵御湿气的作用。
这些单体对液体水进行有效的屏蔽,而且也把这种屏蔽作用采用化学方法加入到聚合物中,因此比使用添加剂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作用。
基于含高度支化的烷基基团的VersaticTM的酸衍生物的强疏水的单体的共聚,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聚合物抗水和抗紫外光的能力4,这些单体被证明是用来对丙烯酸核/壳聚合物进行改性的最佳选择。
对新型、自交联、有硬核/软壳的用叔碳酸乙烯酯(也就是VeoVa 10TM单体)改性的丙烯酸聚合物的评估显示它们是外用木器色漆用非常有效的漆基5。
doi:10.3969/j.issn.1001-2206.2019.04.002管道防腐用火焰喷涂聚烯烃涂层研究与应用进展赵岑,赵利,相政乐,刘恒恒,刘进东,杨彪,武占文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工程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火焰喷涂技术是一种材料表面防腐和强化涂装的技术,在涂装行业应用广泛。
开展了火焰喷涂聚烯烃技术和工艺研究,进行了火焰喷涂聚烯烃涂层性能评价,介绍了火焰喷涂聚烯烃涂层在油气管道防腐涂敷领域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弯管、异形管件防腐和补口防腐等。
火焰喷涂聚烯烃涂层涂敷施工简单,涂层性能良好,是油气管道防腐涂层体系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聚烯烃;火焰喷涂;管道防腐;补口涂层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lame-sprayed polyolefin coating used in pipeline anticorrosionZHAO Cen,ZHAO Li,XIANG Zhengle,LIU Hengheng,LIU Jindong,YANG Biao,WU ZhanwenPipeline Engineering Company,CNOOC Energy Technology&Service Co.,Ltd.,Tianjin300452,ChinaAbstract:Flame spray is an anticorrosion and strengthening coating technology for material surface,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ating industry.The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f flame spray of polyolefin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The performance of flame-sprayed poly⁃olefin coating is evaluated.The application cases of flame-sprayed polyolefin coating in anticorros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re intro⁃duced,including bend pipe coating,abnormity piping coating and field joint coating.Flame-sprayed polyolefin coating is easy to apply and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which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anticorrosion coating system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Keywords:polyolefin;flame spray;pipeline anticorrosion;field joint coating20世纪80年代,管道三层聚乙烯/聚丙烯(3LPE/3LPP)涂层结构在欧洲首先研发成功[1]。
德国标准1998年6月油漆保护系统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简介(ISO 12944-1:1998)DINEN ISO 12944-1ICS 87.020; 91.080.10关键字:油漆层,防腐蚀,钢结构本标准和DIN EN ISO 12944-2 1998版本代替DIN 55928-1, 1991年5月版本。
欧洲标准EN ISO 12944-1: 1998是DIN 标准。
前言本标准出版发行符合CEN/TC 139 决议。
且本标准没有变更,纳入欧洲标准。
参与编制本标准的德国机构包括油漆标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
与国际标准EN对应的DIN标准如下:ISO 标准DIN标准ISO 4628-1 DIN ISO 4628-1*)ISO 4628-2 DIN ISO 4628-2*)ISO 4628-3 DIN ISO 4628-3*)ISO 4628-4 DIN ISO 4628-4ISO 4628-5 DIN ISO 4628-5修订DIN 55928-1, 1991年5月版已被修订,现在已被DIN EN ISO 12944-1 和DIN EN ISO 12944-2两个标准代替。
先前版本DIN 55928:1956-11, 1959-06x; DIN 55928-1: 1976-11, 1991-05带有*) 的标准表示现在处于草稿阶段。
欧洲标准EN ISO 12944-1 1998年5月ICS 87. 020关键词: 油漆涂层, 防腐蚀, 钢结构油漆和清漆油漆保护系统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简介(ISO 12944-1:1998)前言《国际标准ISO 12944-1: 1998 油漆和清漆-油漆保护系统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1部分:简介(ISO 12944-1:1998)》根据国际组织ISO/TC35‘油漆和清漆’章节编制用于实现标准化。
此标准已被技术委员会CEN/TC 139 ‘油漆和清漆’章节采用,命名为DIN,做为欧洲标准。
表面技术第53卷第7期基于硬质WC涂层的不同摩擦副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王晓霞1,陈杰1,郝恩康1*,刘光1*,崔烺1,贾利1,魏连坤1,郝建洁1,曹立军1,安宇龙2(1.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 宁波 315103;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探究硬质WC-12Co涂层与摩擦副间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特性的对应关系。
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WC-12Co硬质涂层,利用SEM、XRD、EDS等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规律等,研究该涂层与不同对偶配副的摩擦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机理等。
结果采用HVOF技术制备的WC-12Co涂层中各元素及物相分布均匀,涂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 103.8HV0.3,纳米硬度约为20.47 GPa。
涂层和不同对偶配副的干摩擦因数均在0.80以上,磨损率在10−6 mm3/(N·m)量级,其中与Al2O3对偶球配副时摩擦因数(约0.81)最低,与WC-6Co对偶球配副时摩擦因数(约0.85)最大,在与Al2O3配副时磨损率最大,约为11.09×10−6 mm3/(N·m),与GCr15配副时磨损率最小,约为1.60×10−6 mm3/(N·m)。
结论硬质WC-12Co涂层致密均匀,其力学性能优异,与不同材质对偶球配副时其磨损机制有所不同,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略有差异,但其耐磨性均良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工况特点选择不同的摩擦副,以保证硬质碳化钨涂层的安全稳定长效服役。
关键词:WC-12Co涂层;超音速火焰喷涂;摩擦副;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G174.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4)07-0076-09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4.07.008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and Damage Mechanisms ofDifferent Friction Pairs Based on Hard WC CoatingWANG Xiaoxia1, CHEN Jie1, HAO Enkang1*, LIU Guang1*, CUI Lang1,JIA Li1, WEI Liankun1, HAO Jianjie1, CAO Lijun1, AN Yulong2(1. Chinese Weapons Science Academy Ningbo Branch, Zhejiang Ningbo 31510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Solid Lubrication,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The WC-12Co metalloceramic coating is regarded as the ideal choice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engineering components. However, the friction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ting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its structure and收稿日期:2023-04-10;修订日期:2023-10-09Received:2023-04-10;Revised:2023-1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5223);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2QN05019);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22J316)Fund: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2205223);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Inner Mongolia Municipality (2022QN05019);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ingbo City (2022J316)引文格式:王晓霞, 陈杰, 郝恩康, 等. 基于硬质WC涂层的不同摩擦副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J]. 表面技术, 2024, 53(7): 76-84.WANG Xiaoxia, CHEN Jie, HAO Enkang, et al.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and Damage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Friction Pairs Based on Hard WC Coating[J]. Surface Technology, 2024, 53(7): 76-84.*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53卷第7期王晓霞,等:基于硬质WC涂层的不同摩擦副间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77·components, but al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riction pair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hus, the work aims to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hard WC-12Co coating sliding with different friction pairs. In this work, the WC-12Co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the high velocity oxygen fuel (HVOF) spraying technology, and then its morphology, phase composition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by SEM, XRD and EDS. Meanwhile,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 sliding against three different coupled balls of GCr15 stainless steel, WC-6Co and Al2O3 were studied as well. Moreover, the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hase components.The elements and phases of WC-12Co coating prepared by HVOF technology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The interior of the coating was uniform and compact with an average porosity of (2.86±0.16)%, while the near-surface layer was loose. This was caused by the tamping effect because of subsequent particles compacting the previous deposited particles. In addition, there wasa slight decarbonization during deposition proved by the presence of W3C phase in the coating. The WC-12Co coating had amicrohardness of about 1 103.8HV0.3, and a nano-hardness of about 20.47 GPa.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GCr15 stainless steel, WC-6Co and Al2O3, the microhardness, contact stiffness, nano hardness, elastic modulus and resilience of the coupled ball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were slightly less than the values of the WC-6Co coupled ball. The dry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COF) of WC-12Co coating sliding against different friction pairs was above 0.80, and the wear rate (WR) was in the order of 10−6 mm3/(N·m). The lowest COF was about 0.81 when the coating slid against alumina ball, and the highest COF was about 0.85 when the coating slid against tungsten carbide ball. The coating had the highest WR(11.09×10−6 mm3·N−1·m−1) coupled with aluminum oxide ball, and the lowest WR (1.60×10−6 mm3·N−1·m−1) coupled withGCr15 steel ball. Due to the low hardness and large plasticity of GCr15 stainless steel ball, the transfer film was easy to form and adhere to the coating surface during friction, appearing typical abrasive wear and adhesive wear characteristic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C-6Co ball and coating were approximate, and there were no typical signs of abrasive wear or adhesive wear. The alumina would appear moisture absorption phenomenon in the air,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could play a lubricant effect to reduce the COF. However, the hardness of Al2O3 ball was very high, and it was easy to wear the softer one of the friction pairs, so the wear rate of the coating was the largest. Besides, the tribo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coating sliding against different coupled balls were roughly the same.In general, the WC-12Co coating is dense and uniform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lthough the COF and WR of the coating are slightly different due to the wear mechanism difference with different coupled balls,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hard WC-12Co coating is very excellent. The various friction pairs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stable and long-term service of the hard WC-12Co coating.KEY WORDS: WC-12Co coating; HVOF spraying; friction pai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履带行动系统(如主动轮齿圈、履带连接环等“四轮一带”运动摩擦部件)具有高速重载的典型特征,互相接触的运动部件之间通常伴随着磨损的产生,这是导致相应部件损伤失效的重要因素[1-3]。
最新E N10131-冷成形用冷轧无涂层低碳钢和高屈服极限的(总9页)精品文档EN10130-1999.pdfEN10131-1991冷成形用冷轧无涂层低碳钢和高屈服极限的普通钢的扁平制品.尺寸和形状公差.pdfEN10131-1992.PDFEN10131-2006.pdfEN10132-1-2000热处理用冷轧窄钢带材.技术提交条件.第1部分_一般.pdfEN10132-2-2000热处理用冷轧窄钢带材.技术提交条件.第2部分_表面硬化钢.pdfEN10132-3-2000热处理用冷轧窄钢带材.技术提交条件.第3部分_淬火和回火.pdfEN10132-4-2000热处理用冷轧窄钢带材.技术提交条件.第4部分_弹簧钢和其它用途钢.pdfEN10136-1989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钢中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pdfEN10139-1997冷成型加工用无涂层低碳钢制冷轧窄钢带.技术交货条件.pdfEN1014-1-1995木材防腐剂.沥青浸渍油以及用该油的浸渍木材.取样和分析.第1部分_沥青浸渍油取样法.pdfEN1014-2-1995木材防腐剂.沥青浸渍油以及用该油的浸渍木材.取样和分析.第2部分_跟踪分析用从浸渍木材中提取.pdfEN1014-3-1997木材防腐剂.沥青浸渍油以及用该油浸渍的木材.取样和分析方法.第3部分_杂酚油中苯芬花含量的测.pdfEN1014-4-1995木材防腐剂.煤焦浸渍油及用该油浸渍的木材.取样和分析.第4部分_煤焦浸渍油中水解萃取苯酚含量.pdfEN10140-1996冷轧窄钢带.尺寸和形状公差.pdfEN10142-2000.pdfEN10143-1993连续热镀钢板和钢带.极根尺寸和形状公差.pdfEN10147-1991.pdfEN10149-1-1995冷成型用高屈服点钢制热轧扁平产品.第1部分_一般交货条件.pdfEN10149-2-1995冷成型用高屈服点钢制热轧扁平产品.第2部分_热机械轧制钢的交货条件.pdfEN10149-3-1995冷成型用高屈服点钢制热轧扁平产品.第3部分_普通退火和轧制钢交货条件.pdfEN1015-1-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1部分_用筛分分析测定粒度分布.pdfEN1015-10-1999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10部分_固体灰浆干燥体密度的测定.pdfEN1015-11-1999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11部分_固体灰浆的弯曲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测定.pdfEN1015-12-2000圬工用灰浆的试验方法.第12部分_在基底物上硬化打底和涂抹灰浆的粘结强度的测定.pdfEN1015-17-2000圬工用灰浆的试验方法.第17部分_新凝灰浆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测定.pdfEN1015-18-2002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18部分_测定硬化泥浆毛吸作用引起的水吸收系.pdfEN1015-19-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19部分_粉刷灰浆制固定灰浆的水蒸气渗透性的测定.pdfEN1015-2-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2部分_灰浆的取样和检验灰浆的制备.pdfEN1015-21-2002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21部分_测定底层灰浆与基材的兼容性.pdfEN1015-4-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4部分_用渗透器测定新鲜灰浆的粘度.pdfEN1015-6-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6部分_测定新鲜灰浆的粗密度.pdfEN1015-7-1998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6部分_测定新鲜灰浆的粗密度.pdfEN1015-9-1999圬工用灰浆的检验方法.第9部分_新鲜灰浆的可处理时间和可修正时间的测定.pdfEN10151-2002弹簧用不锈钢带材.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152-2003电解镀锌冷轧扁钢制品.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160-1999.PDFEN10160-1999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钢板制品的超声波检验(平面反射法).pdfEN10162-2003冷轧钢型材.交货技术条件.尺寸和横截面公差.pdfEN10163-1-2004热轧钢制品表面状态的供货条件(薄板.宽扁钢和异型钢).第1部分_一般要求.pdfEN10163-2-2004热轧钢制品表面状态的供货条件(薄板.宽扁钢和异型钢).第2部分_薄板和宽扁钢.pdfEN10163-3-2004热轧钢制品表面状态的供货条件(薄板.宽扁钢和异型钢).第3部分_异型钢.pdfEN10164-2004经调质垂直于制品表在变形性能的钢制品.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165-1995非最终退火装态下合金钢制冷轧电工钢片和钢带.pdfEN10168-2004钢产品.检查文件.信息和描述表.pdfEN10169-1-1996连续有机涂层(带涂层)的钢板制品.第1部分_概述(定义,材料,极限偏差,试验法).pdfEN10169-2-2006.pdfEN10169-3-2003连续有机涂层(盘绕涂层)变平钢轧材.建筑物内部用品.pdfEN1017-1998用于制备饮用水的产品.半烧结的白云石.pdfEN10179-1989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钢中氮(微含量)的测定.光度法.pdfEN1018-1998用于制备饮用水的产品.碳酸钙.pdfEN10181-1989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钢中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pdfEN10184-1989钢铁材料的化学分析.钢内和铁内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pdfEN10188-1989黑色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钢铁中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pdfEN102-1991.pdfEN1020-1997用风扇输送燃气和-或废气,不超过300kV额定热负载,非家用室内供暖的强对流气体燃烧热气发生器.pdfEN10200-1991钢铁冶炼材料的化学分析.钢中硼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pdfEN10202-2001.pdfEN10204-2004.pdfEN10204-2004冶金产品.检验文件型式.pdfEN10205-1992.pdfEN10207-2005简单的压力容器用钢材.薄钢板,带钢和棒钢的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08-1-1997易燃液体或气体用管道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要求等级为A的管.pdfEN10208-2-1996易燃液体或气体用管道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要求等级为B的管.pdfEN10209-1996.pdfEN1021-1-2006家具.装璜家具易燃性的评估.第1部分_火源_燃着的香烟.pdfEN1021-2-2006家具.室内装璜家具易燃性的评估.第2部分_火源_等同于火柴的煤气火焰.pdfEN10210-1-1994非合金结构钢和精粒结构钢制的钢构件用热成型空心型件.第1部分_交货技术要求.pdf EN10210-2-2006.pdfEN10211-1995钢铁材料的化学分析.钢和铁中钛含量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pdfEN10212-1995生铁材料的化学分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钢和铁中的砷含量.pdfEN10213-1-1995压力容器用铸钢的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概述.pdfEN10213-2-1995压力容器用铸钢的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室温和高温下使用的钢种.pdfEN10213-3-1995压力容器用铸钢的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_低温下使用的钢种.pdfEN10213-4-1995压力容器用铸钢的交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_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钢种.pdfEN10216-1-2002压力载荷用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具有室温下规定性能的非合金钢管.pdf EN10216-2-2002压力载荷用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具有较高温度下规定性能的非合金和合金钢管.pdfEN10216-3-2002压力载荷用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_细粒合金钢管.pdfEN10216-4-2002压力载荷用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_具有低温下规定性能的非合金和合金钢管.pdfEN10216-5-2004压力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无缝钢管.pdfEN10217-1-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具有室温下规定性能的非合金钢管.pdf EN10217-2-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具有较高温度下规定性能的电焊非合金和合金钢管.pdfEN10217-3-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_细粒合金钢管.pdfEN10217-4-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_具有低温下规定性能的电焊非合金钢管.pdfEN10217-5-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5部分_具有较高温度下规定性能的埋弧焊接非合金和合金钢.pdfEN10217-6-2002压力载荷用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6部分_具有低温下规定性能的埋弧焊接非合金钢管.pdfEN10217-7-2005压力用途焊接钢管.交货技术条件.不锈钢管.pdfEN10218-1-1994钢丝和线材产品.概述.第1部分_检验方法.pdfEN10218-2-1996钢丝和线材产品.概述.第2部分_线材尺寸和公差.pdfEN10219-1-1997.pdfEN10219-1-1997非合金结构钢和细晶粒结构钢的冷成形结构空心型材.第1部分_交货技术要求.pdfEN10219-2-1997.pdfEN10219-2-1997非合金结构钢和细晶粒结构钢的冷成形结构空心型材.第2部分_公差,尺寸和分段性能.pdfEN1022-2005.PDFEN1022-2005居室家具.可就坐的家具.稳定性测试.pdfEN10220-2002无缝钢管.单位长度尺寸重量通用表.pdfEN10221-1995热轧钢棒和线材的表面质量等级.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22-1-1998压力容器用钢锻件.第1部分_自由成型锻件的一般要求.pdfEN10222-2-1999-AC-2000.pdfEN10222-2-1999压力容器用钢锻件.第2部分_特定高温性能的铁素体和马氏体钢.pdfEN10222-3-1998压力罐用钢制锻件.第3部分_低温下有确定性能的镍钢.pdfEN10222-4-1998压力罐用钢制锻件.第4部分_高膨胀极限适于焊接的微粒结构钢.pdfEN10222-5-1999-AC-2000.pdfEN10222-5-1999压力容器用钢锻件.第5部分_马氏体、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pdfEN10223-1-1997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1部分_锌和锌合金涂层的有刺钢丝.pdfEN10223-2-1997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2部分_农业,隔离和栅栏用六角网目钢丝编织物.pdfEN10223-3-1997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3部分_建筑用带六角网目的钢丝编织物.pdfEN10223-4-1998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4部分_栅栏用钢丝焊接的格网.pdfEN10223-5-1998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5部分_栅栏用钢丝铰链网格和结节网格.pdfEN10223-6-1998栅栏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6部分_栅栏用正方形网目的钢丝编织物.pdfEN10223-7-2002栏栅用钢丝和钢丝制品.第7部分_栏栅用焊接钢丝板条.pdfEN10224-2005.pdfEN10225-2001固定近海结构的可焊接结构钢.技术交货条件.pdfEN10226-1-2004.pdfEN10226-3-2005.PDFEN10228-1-1999.PDFEN10228-1-1999钢锻件的无损检验.第1部分_磁粉探伤.pdfEN10228-2-1998.pdfEN10228-2-1998钢锻件的无损检验.第2部分_渗透检验.pdfEN10228-3-1998钢制锻件的无损检验.第3部分_铁氧体钢制或马氏体钢制锻件的超声波试验.pdfEN10228-4-1999钢锻件的无损检验.第4部分_奥氏和奥氏铁氧体非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检验.pdfEN1023-1-1996办公室家具.隔断墙板.第1部分_尺寸.pdfEN1023-2-2000办公室家具.隔断墙板.第2部分_机械安全要求.pdfEN1023-3-2000办公室家具.隔断墙板.第3部分_试验方法.pdfEN10230-1-1999钢丝钉.第1部分_一般用途的散装钉.pdfEN10238-1996结构钢制经自动喷射和自动涂层处理的产品.pdfEN1024-1997不连续铺设用粘土屋顶砖.几何特性测定.pdfEN10240-1997钢管用内部和-或外部防护涂层.通过在自动设备中热浸镀锡进行的涂层的规定.pdfEN10241-2000螺纹钢管.pdfEN10242-1994可锻铸铁制螺纹管件.pdfEN10243-2-1999钢热模锻件.尺寸公差.第2部分_在水平锻造机器上的顶锻.pdfEN10244-1-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1部分_一般规则.pdfEN10244-2-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2部分_锌和锌合金涂层.pdfEN10244-3-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3部分_铝涂层.pdfEN10244-4-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4部分_锡涂层.pdfEN10244-5-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5部分_镍涂层.pdfEN10244-6-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色金属涂层.第6部分_铜,青铜和黄铜涂层.pdfEN10245-1-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机涂层.第1部分_一般规则.pdfEN10245-2-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机涂层.第2部分_PVC涂层线.pdfEN10245-3-2001钢线和钢线产品.钢线上的有机涂层.第3部分_PE涂层线.pdfEN10245-4-2003钢丝和钢丝产品.钢丝上的有机涂层聚脂涂覆钢丝.pdfEN10246-1-1996钢管的无损检测.第1部分_证明密封性用无缝和焊接铁磁钢管(埋弧焊除外)的自动电磁检验.pdfEN10246-10-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0部分_缺陷探测用自动熔融电弧焊接钢管焊缝的放射线检验.pdf EN10246-11-2000钢管的无损试验.第11部分_表面缺陷探测用的无缝和焊接钢管的液体渗透试验.pdfEN10246-12-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2部分_表面缺陷探测用无缝和焊接铁磁钢管的磁粉探伤.pdfEN10246-13-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3部分_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的自动全周超声波测厚检验.pdfEN10246-14-1999钢管的无损试验.第14部分_无缝和焊接钢管(埋头焊接除外)叠层缺陷检测的自动超声波试验.德文.pdfEN10246-15-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5部分_用于检测层状缺陷的焊接钢管生产时用的带材-板材的自动超声波检验.pdfEN10246-16-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6部分_层状缺陷检测用焊接钢管焊缝区域的自动超声波检验.pdf EN10246-17-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7部分_层状缺陷检测用无缝和焊接钢管管端的超声波检验.pdfEN10246-18-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第18部分_层状缺陷检测用无缝和焊接铁磁钢管管端的磁粉探伤.pdf EN10246-2-2000钢管的无损试验.第2部分_证明液压渗漏紧密性的无缝和焊接(埋弧焊接除外)的奥氏体和铁素体-奥.pdfEN10246-3-1999钢管的无损试验.第3部分_无缝和焊接钢管(埋弧焊接除外)缺陷检测的自动涡电流试验.德文版本EN.pdfEN10246-4-1999钢管的无损检验.第4部分_横向不完整性检测用铁磁无缝钢管的自动全外围磁换能器检验-磁漏检验.pdfEN10246-5-1999钢管的无损检验.第5部分_纵向不完整性检测用铁磁无缝和焊接(埋弧焊接除外)钢管的自动全外围.pdfEN10246-6-1999钢管的无损试验.第6部分_无缝钢管横向缺陷探测的自动全周长超声波试验.pdfEN10246-7-2005钢管的无损检测.第7部分_证明长度误差用整个管圆周上无缝和焊接铁磁钢管(埋弧焊除外)的自动.pdfEN10246-8-1999钢管的无损试验.第8部分_电焊钢管焊缝径向缺陷探测的自动超声试验.pdfEN10246-9-2000钢管的无损试验.第9部分_径向和-或横向缺陷探测用的埋弧焊钢管的自动超声试验.pdf EN10248-1-1995非合金钢制热轧板桩.第1部分_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48-2-1995非合金钢制热轧板桩.第2部分_极限尺寸和外形公差.pdfEN10249-1-1995非合金钢制冷成型板桩.第1部分_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49-2-1995非合金钢制冷成型板桩.第2部分_极限尺寸和外形公差.pdfEN10250-1-1999通用工程用开式模锻钢件.第1部分_一般要求.pdfEN10250-2-1999通用工程用开式模锻钢件.第2部分_非合金质量级钢和特种钢.pdfEN10250-3-1999通用工程用开式模锻钢件.第3部分_特种合金钢.pdfEN10250-4-1999通用工程用开式模锻钢件.第4部分_不锈钢.pdfEN10251-1997磁性材料.测定电工钢片和电工钢带几何特性值的方法.pdfEN10252-1997磁性材料.中等频率下电工钢片和电工钢带的磁性测量的方法.pdfEN10253-1-1999对焊管配件.第1部分_一般用途和无特定检验要求的锻造碳钢.pdfEN10254-1999闭模锻造的钢锻件.通用技术交货条件.pdfEN10255-2004.pdfEN10256-2000钢管的无损检验.1级和2级检验师的合格证明及能力.pdfEN10257-1-1998.pdfEN10257-1-1998电流电缆和通信电缆加固用锌或锌合金涂层的非合金钢丝.第1部分_地下铺设的电缆.pdfEN10257-2-1998.pdfEN10257-2-1998电流电缆和通信电缆加固用锌或锌合金涂层的非合金钢丝.第2部分_海底电缆.pdfEN10258-1997冷轧不锈钢窄带材和剪切长度.极限尺寸和外形公差.pdfEN10259-1997冷轧不锈钢宽带材和薄板.极限尺寸和外形公差.pdfEN1026-2000门窗.透气率.试验方法.pdfEN10263-1-2001冷镦和冷挤压的钢杆材、棒材和线材.第1部分_一般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63-2-2001冷镦和冷挤压的钢杆材、棒材和线材.第2部分_冷处理后不用于热处理的钢的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63-3-2001冷镦和冷挤压的钢杆材、棒材和线材.第3部分_表面硬化钢的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63-4-2001冷镦和冷挤压的钢杆材、棒材和线材.第4部分_淬火和回火钢的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63-5-2001冷镦和冷挤压的钢杆材、棒材和线材.第5部分_不锈钢的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64-1-2002钢丝和钢丝产品.绳索用钢丝.第1部分_一般要求.pdfEN10264-2-2002钢丝和钢丝产品.绳索用钢丝.第2部分_一般绳索用的冷拉非合金钢丝.pdfEN10264-3-2002钢丝和钢丝产品.钢丝绳用钢丝.第3部分_3_重型装置用圆形和异型非合金钢丝.pdfEN10264-4-2002钢丝和钢丝产品.绳索用钢丝.第4部分_不锈钢钢丝.pdfEN10265-1995磁性材料.确定机械性能和磁性能的薄钢板和带钢的要求.pdfEN10266-2003.pdfEN10267-1998由热变形温度产生的沉淀硬化铁氧-珠光体钢.pdfEN10268-1998微型合金钢制冷变形用高延展极限冷轧平面产品.交货技术要求.pdfEN10269-1999具有特殊高温和-或低温性能的紧固件用钢和镍合金.pdfEN10269.pdfEN1027-2000门窗.水密性.试验方法.pdfEN10270-3-2001机械弹簧用钢丝.第3部分_不锈钢弹簧钢丝.pdfEN10271-1998带电解分离锌-镍(ZN)涂层的平面钢制品.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272-2000压力设备用不锈钢棒材.pdfEN10273-2000规定高温性能的压力容器用热轧可焊钢棒.pdfEN10274-1999金属材料.重量坠落试验.pdfEN10275-1999金属材料.管环液压压力试验.pdfEN10276-1-2000铁素体材料的化学分析.钢铁中氧的含量测定.第1部分_氧测定用钢样品的抽样和制备.pdfEN10277-1-1999.PDFEN10277-1-1999光亮钢产品.技术交货条件.第1部分_总则.pdfEN10277-2-1999.PDFEN10277-2-1999光亮钢产品.技术交货条件.第2部分_一般工程用钢.pdfEN10277-3-1999.PDFEN10277-3-1999光亮钢产品.技术交货条件.第3部分_快削钢.pdfEN10277-4-1999.PDFEN10277-4-1999光亮钢产品.技术交货条件.第4部分_表面硬化钢.pdfEN10277-5-1999.PDFEN10277-5-1999光亮钢产品.技术交货条件.第5部分_回火和淬火钢.pdfEN10278-1999.pdfEN10278-1999光亮钢产品的尺寸和公差.pdfEN10279-2000热轧钢管道.形状,尺寸,质量公差.德文版本EN10279_2000.pdfEN1028-1-2002消防泵.带起动注油器的消防离心泵.第1部分_分类、总则和安全要求.pdfEN1028-2-2002消防泵.带起动注油器的消防离心泵.第2部分_总则和安全要求的检定.pdfEN10280-2001磁性材料.使用单片试验机测量电工钢板和带钢的磁性的方法.pdfEN10282-2001磁性材料.测定电工钢板和带钢表面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pdfEN10283-1998耐蚀钢铸件.pdfEN10284-2000聚乙烯(PE)管系统用带压缩端的可锻铸铁配件.pdfEN10288-2002.pdfEN10289-2002.pdfEN10290-2002.pdfEN10291-2000金属材料.单轴蠕变拉伸试验.试验方法.pdfEN10293-2005一般工程用钢铸件.pdfEN10294-1-2005机制空心棒.技术交货条件.第1部分_非合金和合金钢.pdfEN10295-2002耐热钢铸件.pdfEN10296-1-2003机械和一般工程用焊接圆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非合金及合金钢管.pdfEN10296-2-2005机械工程和一般工程用焊接圆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不锈钢.pdfEN10297-1-2003机械和一般工程用无缝圆形钢管.交货条件技术.非合金和合金钢管.pdfEN10297-2-2005机械和一般工程用无缝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不锈钢.pdfEN10298-2005岸上和海底管路用钢管和管件.水泥灰浆内衬.pdfEN103-1991.pdfEN10301-2003岸上及海底管道用钢管及配件.非腐蚀性气体的输送用减少摩擦的内涂层.pdfEN10302-2002耐蠕变的镍和钴合金钢.pdfEN10303-2001在中等频率使用的薄磁性钢片材和带材.pdfEN10304-2001继电器用磁性材料(钢铁).pdfEN10305-1-2002(Incldue Corrigendum1).pdfEN10305-1-2002.pdfEN10305-1-2002精密装置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_无缝冷拉管.pdfEN10305-2-2002精密装置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_焊接冷拉管.pdfEN10305-3-2002精密装置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_焊接冷分级管.pdfEN10305-4-2003精密仪器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液压和气动系统用无缝冷拉管.pdfEN10305-5-2003精密仪器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焊接和冷精加工的方形矩形钢管.pdfEN10305-6-2005精密仪器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液压和气动系统用焊接冷拉管材.pdfEN10306-2001钢铁.带平行法兰和IPE梁的H梁的超声检验.pdfEN10307-2001无损检验.厚度等于或大于6mm的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不锈钢板制品的超声检验(反射式探伤法).pdfEN10308-2001无损检验.钢棒的超声检验.pdfEN10311-2005.pdfEN10312-2002.pdfEN10318-2005.pdfEN10319-1-200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试验机规程.pdfEN1032-2003机器振动.测定可移动机器整体振动的试验方法.概述.pdfEN10323-2004钢丝和钢制品.轮胎钢丝.pdfEN10324-2004钢丝和钢丝制品.软管加筋钢丝.pdfEN10326-2004结构钢的持续热浸镀带材和薄板.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327-2004冷成形低碳钢持续热浸涂覆带材和片材.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328-2005铁和钢.表面加热测定常规深度和硬度.pdfEN10329-2006.pdfEN10330-2003.pdfEN10331-2003.pdfEN10332-2003.pdfEN10333-2005.pdfEN10334-2005.pdfEN10335-2005.pdfEN1034-1-2000机械安全.纸制造和整饰机器的设计和结构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_共同要求.pdfEN1034-13-2005.pdfEN1034-14-2005.pdfEN1034-3-1999机械安全.纸制造和整饰机器的设计和结构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_卷纸机、切纸机和压纸机.pdfEN1034-4-2005.pdfEN1034-5-2005.pdfEN1034-6-2005.pdfEN1034-7-2005.pdfEN10342-2005磁性材料.电工钢片、带材和层压板材表面绝缘的分类.pdfEN1035-1998制革机.带移动板的制革机.安全性要求.pdfEN1036-1999建筑业中用玻璃.室内用涂银浮法玻璃制镜子.pdfEN1037-1995机器的安全性.避免意外起动.pdfEN1038-1995识别卡系统.电信应用.集成电路卡付费电话.pdfEN104-1991.pdfEN1040-1997化学消毒剂和抗菌药及杀毒药作用(基础试验).检验方法和要求(第1期).pdfEN1041-1998.pdfEN1041-1998医疗产品生产者提供的信息.pdfEN1043-1-1995金属材料焊接的破坏试验.硬度试验.第1部分_电弧焊接的硬度试验.pdfEN1043-2-1996金融材料焊接的破坏试验.硬度试验.第2部分_焊接连接的显微硬度试验.pdfEN1044-1999硬焊接.填充材料.pdfEN1045-1997硬焊.硬焊用熔剂.分类和交货技术条件.pdfEN1047-1-2005安全存储单元.耐火试验的分类和方法.第1部份_数据保险箱.pdfEN1047-2-1999安全存储单元.耐火试验的分类和方法.第2部份_数据空间和数据容器.pdfEN1048-1998热交换器风冷液体冷却器_干冷塔_.功率确定用检验方法.pdfEN1049-2-1993.pdfEN105-1991.pdfEN1050-1996机器安全性.风险评定用原理.pdfEN1051-1-2003建筑玻璃.玻璃块和玻璃铺面.第1部分_定义和说明.pdfEN1052-1-1998圬工的检验方法.第1部分_抗压强度的测定.pdfEN1052-2-1999圬工的检验方法.第2部分_弯曲拉伸强度的测定.pdfEN1052-3-2002圬工的检验方法.第3部分_初始剪切强度的测定.pdfEN1052-4-2000圬工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_包括防潮层的剪切强度的测定.pdfEN1052-5-2005圬工的试验方法.第5部分_粘结扭转法测定粘结强度.pdfEN1053-1995塑料管道系统.无压力情况下使用的热塑管道系统.防水性的检验方法.pdfEN1054-1995塑料管道系统.建筑物内污水排放下水道用热塑管道系统.连接件气密性检验方法.pdfEN1055-1996塑料管道系统.建筑物内排水管用热塑制管道系统.可载温度负荷的检验方法.pdfEN1056-1996塑料管道及保护管系统.塑料管及管件.暴露在室外的自然风蚀法.pdfEN1057-1996铜和铜合金.卫生装置和暖气设备上的水管道和气管道用铜制无缝圆管.pdfEN1058-1995木制材料.机械性能和粗密度特性值的测定.pdfEN106-1991.pdfEN1060-1-1995.pdfEN1060-1-1995非侵入式血压计.第1部分_一般要求.pdfEN1060-2-1995非侵入式血压表.第2部分_机械血压表的补充要求.pdfEN1060-3-1997.pdfEN1060-3-1997非侵入式血压表.第3部分_电机血压表的补充要求.pdfEN1060-4-2004.pdfEN1062-1-2004漆和涂料.外部砖石和混凝土用涂层材料和涂层系统.第1部分_分类.pdfEN1062-11-2002涂料和清漆.外部砖石和混凝土用涂层材料和涂层系统.第11部分_检验前的状态调节方法.pdfEN1062-3-1998漆和涂料.外部矿物地基和混凝土用涂层材料和涂层系统.第3部分_液态水渗透系数的测定和分类(渗.pdfEN1062-6-2002涂料和清漆.外部砖石和混凝土用涂层材料和涂层系统.第6部分_二氧化碳渗透性的测定.pdfEN1063-1999建筑物用玻璃.安全玻璃.防弹玻璃的试验和分类.pdfEN1064-2005健康信息学.标准通信协议.计算机辅助心电图仪.pdfEN1065-1998可拉伸调节的钢结构支撑件.产品规范,设计以及通过计算和试验的评定.pdfEN1067-1997胶粘剂.试样的制备和检验.pdfEN1068-2005健康信息学.编码系统的注册.pdfEN1069-1-20002米高或更高的水滑道.第1部分_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EN1069-2-19992米高或更高的水滑道.第2部分_说明.pdfEN107-1980窗户的试验方法.机械试验.pdfEN1071-1-2003高级工业陶瓷.陶瓷覆层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_用触针式轮廓测定仪测定陶瓷覆层厚度.pdf EN1071-2-2002高级工程陶瓷.陶瓷覆层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_用环形研磨法测定覆层厚度.pdfEN1071-3-2005.pdfEN1072-1995胶合板.建筑用胶合板.弯曲性能说明.pdfEN1073-1-1998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第1部分_防护固体颗粒放射性污染的通气式防护服的要求和检验方法.pdfEN1073-2-2002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第1部分_防护固体颗粒放射性污染的不通气式防护服的要求和检验方法.pdfEN1074-1-2000供水用阀门.适用性要求和专用检查试验.第1部分_一般要求.pdfEN1074-3-2000供水用阀门.适用性要求和专用检查试验.第3部分_止回阀.pdfEN1074-4-2000供水用阀门.适用性要求和专用检查试验.第4部分_空气阀.pdfEN1074-5-2001供水阀门.适用性要求和适配试验.第5部分_控制阀门.pdfEN1075-1999木结构.试验方法.冲孔金属板紧固件连接接头.pdfEN1076-1997工作场所环境.气体和蒸气测定用抽吸附物质管.pdfEN1078-1997自行车赛车手的防护帽和滑板及轮滑鞋使用者的防护帽.pdfEN108-1980.pdfEN1080-1997幼儿用冲击防护帽.pdfEN1081-1998弹性铺地织物.电阻测定.pdfEN1082-1-1996防护服.防止手用刀造成剪伤和刺伤用的手套和套袖.第1部分_金属环编织的手套和套袖.pdfEN1082-2-2000防护服.防止被手持刀具割伤和刺伤用的手套和手臂保护物.第2部分_非链环铠甲式的手套和手臂保.pdfEN1082-3-2000防护服.防止被手持刀具割伤和刺伤用的手套和手臂保护物.第3部分_编织物,皮革和其它编织材料的.pdf。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9篇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要如何做好论文选题呢?小编为您带来了9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篇一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棉花生长监测自主导航车辆研究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速机器人芒果分选系统设计3、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玉米叶绿素含量检测研究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籽粒形态测量与研究5、计算机视觉系统下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研究6、农业机器人切削过程仿真分析--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7、基于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技术的苹果自动分级研究8、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技术在苹果自动分级中的应用9、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育肥猪体重分析研究10、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11、计算机信息安全和防范对策探讨12、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向日葵种子分选系统设计1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探讨14、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探究15、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16、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7、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御分析18、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19、关于建设安全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分析20、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21、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22、计算机控制类课程自主学习的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3、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在锌冶炼系统的应用24、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方法分析25、计算机医院病案图像管理与统计系统研究26、探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7、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老年计算机键盘设计研究28、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29、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良研究30、计算机绘图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实践31、高铁计算机联锁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2、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33、试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策略34、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35、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策略36、探析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应对3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稻谷霉变程度检测38、计算机软件保护方法的探讨39、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研究40、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硬件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基于知识库的计算机硬件维修服务系统2、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3、通用性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4、局域网内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5、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7、基于DSP和FPGA的多功能嵌入式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8、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研究9、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实践的研究10、抗恶劣环境可穿戴计算机研究11、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研究12、基于DSP的导航计算机硬件设计13、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14、星载并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5、基于USB的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16、半导体神经计算机硬件实现研究及在全方位实物识别中的应用17、基于本体和规则的计算机故障诊断研究18、基于尘源控制与净化设备的数字仿真系统的分析与应用19、中国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研究20、计算机硬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飞控计算机的容错研究与设计22、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管理机制研究23、航天器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24、基于浮点DSP的微小型导航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研究25、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2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27、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原型技术研究28、基于586-Engine的小型化飞控计算机设计29、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30、基于_EN网络虚拟化的性能研究31、基于Virtools的中学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的研究与设计32、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研究33、基于FPGA的多核可重构技术研究34、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计算机设计35、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36、基于PC755和PC107A的单板计算机的开发37、基于中职的计算机组装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研究38、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设计及研究39、基于双DSC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核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0、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设计与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基于RFID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隐式授权问题研究4、生产制造行业中RFID技术的应用5、中小型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6、基于Web教务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研究7、基于RFID的可追溯果园生产过程管理系统8、基于SOA的联邦式信息检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9、基于信息管理的垃圾短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QR二维码的井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1、基于视景重现的舰船IETM系统开发12、 RFID技术在物资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3、基于RFID的大型赛事人员及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研究14、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15、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元数据及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16、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节点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基于PKI技术的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面向隐私保护的第三方个人信息服务平台研究19、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与信息管理系统20、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21、安全信息管理(SIM)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现22、数据备份恢复工具的设计与实现23、个人信息管理中文件路径编码研究24、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安全性研究25、基于_ML的移动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研究26、虹膜识别技术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27、单点登录方法研究及模型实现28、基于RFID的药品包装信息管理系统29、基于WebGIS的五金产业信息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0、地下管线三维CAD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篇四1、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基于博弈的混合路由算法2、基于终端属性的矿下机会网络分组转发协议3、基于量子蚁群算法的片上网络映射研究4、尺度变换复双树小波网络隐藏信道深度检测5、面向多类不均衡网络流量的特征选择方法6、基于社会组的高投递率机会网络路由协议7、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多智能体网络平均一致性研究8、带可移动存储设备的P2G网络病毒传播模型9、互联网空间下的城市网络格局及结构研究10、负载均衡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多跳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11、一种基于分层云对等网络的多属性云资源区间查找算法12、NDN网络中内容源移动的路由更新优化方法13、基于网格覆盖的社交网络位置数据的保护方法14、信道随机性对传感器网络连续渗流密度的影响15、一种支持多维区间查询的云对等网络索引架构16、组合核函数相关向量机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17、面向级联失效的复杂网络动态增边策略18、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同步协议19、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网络覆盖的节点睡眠调度机制20、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21、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共同邻居网络中心度的链路预测方法22、社会网络中基于核函数的信息传播模型23、面向密码协议的半实物网络仿真方法24、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25、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26、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鲁棒优化的功率控制27、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云推理威胁评估模型28、一种提高网络寿命与节点定位性能的WSNs分群算法29、链路质量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最大化算法30、网络虚拟化环境下虚拟网络资源描述及发现模型31、能耗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标度容错拓扑模型32、一种高效虚拟化多级网络安全互联机制33、复杂攻击网络的概率可控性34、改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多中心部署算法35、细粒度访问控制的电子健康网络双向认证方案36、网络编码P2P流媒体中的动态段粒度研究37、数据中心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研究38、贵金属网络管理系统的防窃密信息安全加密技术39、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40、浅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必要性与策略4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42、网络信息推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43、改进网络入侵信号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44、网络安全异常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5、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探索与改革46、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47、计算机网络故障防范与处理48、网络编排技术进展研究49、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研究50、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问题研究优秀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摘抄篇五1、面向大数据应用挑战的超级计算机设计2、基于超级电容断电延时电源的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3、E级超级计算机故障预测的数据采集方法4、新型超级生物计算机模型问世5、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6、新型超级生物计算机模型问世7、超级计算机:国内企业函需加强海外专利布局8、结构网格CFD应用程序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的高效并行与优化9、超级计算机系统实时节能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10、超级电容断电延时电源计算机监测系统设计11、美国超级计算机发展战略12、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国出口超级计算机相关技术13、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4、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多功能通信卡的研制15、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16、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17、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现场中作用分析18、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作用19、浅析计算机控制与工业自动化控制20、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21、计算机在工业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实现2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控制系统23、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24、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2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26、浅谈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27、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有效运用28、关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研究29、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30、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问题研究31、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探究32、浅谈热网中的计算机网络控制33、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方法34、刍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应用3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分析36、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探讨37、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探析38、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不同检测方法与维护39、如何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进行容量与流量分配优化40、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探讨4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方式分析4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应对策略分析43、网络资源在开放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探索44、计算机网络故障分析及维护技术研究45、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46、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范策略探析47、浅谈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48、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49、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防御策略50、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六1、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2、基于Spark平台的恶意流量监测分析系统3、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4、一种数字货币系统P2P消息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5、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算法研究6、基于KNN算法的Android应用异常检测技术研究7、基于macvlan的Docker容器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基于容器云平台的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系统设计与实现9、基于OpenStack的SDN仿真网络的研究10、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11、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与负载均衡研究12、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研究14、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15、基于SDN的网络流量控制模型设计与研究16、《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17、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19、基于SDN的负载均衡节能技术研究20、基于SDN和OpenFlow的流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1、基于SDN的网络资源虚拟化的研究与设计22、 SDN中面向北向的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23、基于SDN的网络流量工程研究24、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25、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网络爬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6、一种基于SDN的IP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的研究与实现27、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WLAN中DDoS攻击检测和防护28、基于SDN的集群控制器负载均衡的研究29、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30、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流分类研究31、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动机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32、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恶意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3、面向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34、基于P2P的小额借贷融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3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36、内容中心网络建模与内容放置问题研究37、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架构下的资源优化机制研究3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P2P网络流量优化方法研究39、面向新型互联网架构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40、虚拟网络映射策略与算法研究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摘抄篇七1、面向大数据应用挑战的超级计算机设计2、基于超级电容断电延时电源的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3、E级超级计算机故障预测的数据采集方法4、新型超级生物计算机模型问世5、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6、新型超级生物计算机模型问世7、超级计算机:国内企业函需加强海外专利布局8、结构网格CFD应用程序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的高效并行与优化9、超级计算机系统实时节能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10、超级电容断电延时电源计算机监测系统设计11、美国超级计算机发展战略12、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国出口超级计算机相关技术13、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4、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多功能通信卡的研制15、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16、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17、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现场中作用分析18、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作用19、浅析计算机控制与工业自动化控制20、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21、计算机在工业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实现2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控制系统23、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24、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2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26、浅谈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27、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有效运用28、关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研究29、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30、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问题研究31、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探究32、浅谈热网中的计算机网络控制33、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方法34、刍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应用35、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分析36、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探讨37、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探析38、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不同检测方法与维护39、如何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进行容量与流量分配优化40、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探讨4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方式分析4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应对策略分析43、网络资源在开放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探索44、计算机网络故障分析及维护技术研究45、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46、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范策略探析47、浅谈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48、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49、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防御策略50、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51、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应用52、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53、计算机网络故障防范与处理54、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期刊编辑中的应用55、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56、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系统设计与研究57、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探析58、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提高方法研究59、计算机网络通信常见问题及管控措施探析60、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存在的故障及排除对策中职计算机论文题目篇八1、浅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电脑艺术设计教学2、运用信息化技术翻转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探索3、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4、慕课时代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5、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6、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7、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8、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若干思考9、利用微课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10、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尝试12、翻转理念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3、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14、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浅探15、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16、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体会探讨17、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1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实践19、浅谈微课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影响20、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21、“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22、微课在中《小编·》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23、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4、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25、探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26、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27、试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28、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29、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0、浅谈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3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32、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3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34、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的探讨35、网络微课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探究36、微课在特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37、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38、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39、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反思40、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篇九1、基于属性加密技术的云盘系统研究与实现2、基于CAD/CAE集成的笔记本显示器结构设计3、抗访问模式泄露的ORAM技术研究4、SDN网络的控制器部署和云存储分配问题研究5、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处理与用户行为分析6、微博垃圾博主的行为分析与检测7、基于SSI框架的网站站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8、面向Web的漏洞聚合和管理工具的研究与实现9、面向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的数据分级加解密系统设计与实现10、面向汽车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的报表定制与管理系统研发11、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机制与算法研究12、面向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的数据定制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13、基于CloudStack的两级资源调度算法研究14、基于Web技术的远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5、基于云服务和人脸识别的在线组卷、考试和阅卷系统16、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基于行为可信的物联网使用控制机制的研究18、云存储数据安全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19、基于SDN的数据中心流量工程研究20、云存储中多层次索引可搜索加密的研究与实现21、基于ARMCorte_-A9MPCore嵌入式多核操作系统内核研究与实现22、云存储中多维数据查询隐私保护的研究与应用23、云环境下基于身份的数据完整性证明的研究及应用24、面向异构众核处理器的图像半色调化并行算法研究25、基于SDN的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研究26、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集群监控管理系统研究27、基于多VM迁移调度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流量优化技术研究28、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29、固态硬盘存储管理及数据恢复探讨30、面向云存储的访问控制方法研究上面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能够帮助到您,是小编最开心的事情。
·12·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May.2018Vol.45,No.52018年5月
第45卷第5期
目前,在金属涂层腐蚀研究领域的绝大多数的测量方法都是在工作电极的表面施加某一电势、电流或者其他参数的信号,进而测量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上的电流电压信号,通过分析根据这些信号得到的响应函数,来研究电极反应的速度、影响因素和状态机理。然而此法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腐蚀反应的电势电流信息。因此,腐蚀防护领域一直在寻找一种无损无干扰的直接测量技术。电化学噪声便是这样的一种测量方法。
1 电化学噪声概述电化学噪声(Electrochemical Noise,EN),是指电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反应系统的电化学参量,如电极电势、外测电流等随时间发生的非平衡态的随机波动。电化学噪声测量技术就是测量工作电极表面的电势和两个工作电极之间的电流随时间的波动。这种波动信号包含了系统从量变到质变等大量信息,通过得到的信息可以分析出腐蚀类型、腐蚀速率等规律。20世纪60年代,Iverson等利用普通仪器测量得到了由金属和合金分别和Pt组成的双电极体系的瞬态电势,首次观测到电极电势随时间波动的现象,并提出了通过对这种波动信号的研究来间接探索腐蚀规律的方法。1986年,K. Hladky[1]申请了第一个电化学噪声专
利。同年,Eden[2]等人研究了在浸泡条件下有机涂层的
防腐性能,首次将电化学噪声技术应用在涂层防腐领域。1995年,Eden又申请了反应电化学噪声局部腐蚀方法和装置的专利,并且他还在之后发表的专利中说明了用同步电势和电流来测量电化学阻抗谱的装置和具体方法,大大推动了电化学噪声技术的发展,确立了现代电化学噪声技术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2 电化学噪声的测量装置和方法由于电化学噪声分为电势噪声信号和电流噪声信号,因此,其测量方法在测量装置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控制电流法、控制电势法、三电极独立测量法、电流电势相关测量。控制电流法,是指某一恒定电流下,测量电极电势随时间的随机变化情况。其优点是装置简单,但是测量频率范围窄,特别是无法测量低频段的噪声信号,有时为了保持恒定电流不得不引入外界干扰电流,丢失了电化学噪声本身的测量优势。控制电势方法是对恒电势下的反应电极电流进行测
量。其优点是包含了直流段噪声信号,测量装置简单,但是分辨率低,同样对低频段的信号识别不好。三电极独立测量法是指利用三电极体系对电流和电势分别独立进行测量,WE1测量电流噪声,WE2测量电势噪声,两者互不干扰。这种测量方法的灵敏度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信号的偏移,相比前两种方法,这种方法丢失了直流部分噪声,而且相互独立的电流噪声信号和电势噪声信号不能实现关联,目前这种方法基本上不再受研究者的使用。电流电势相关测量法就是在同一个反应系统中同时测量电流和电势信号,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测量方法。优点是测得的电势和电流噪声信号相互关联,使研究者能够从这两个层面来探究反应进行的程度,灵敏度高,产生的噪声信号不会发生偏移。根据得到的噪声数据可以间接得到功率谱密度、噪声电阻等众多电化学噪声参数,但是对测量设备性能要求较高。
3 电化学噪声分析(ENA)方法由于电化学噪声信号是不稳定的随机信号,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难以正确地描述出数据特点,因此其分析方法一直朝向非线性发展。理论发展的早期,电化学噪声分析方法主要是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其他先进算法的发展,小波分析和分形理论等方法也被引进到了电化学领域。3.1 时域统计分析众所周知,电势和电流噪声信号是随时间变化采集的,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关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的信息。典型的时域分析参数包括均值、极差、偏差、算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相对标准差、均方根。传统的统计学指标很难准确地描述出噪声数据的电化学反应本质,后来研究者为了更全面地描述出电化学反应过程,人为定义了其他几种参数,包括不对称度(Skewness)、局部因子(Localization Index)、峭度(Kurtosis)和噪声电阻(Noise Resistant)。局部因子,又称为方差系数,用来度量数据围绕均值或者均方根的分布情况。J.F.Chen等人[4]最早提出了点蚀指数LI,他们认为,当LI接近1的时候发生点蚀;接近于0的时候或者处于10-3数量级的时候,处于均匀腐蚀或者钝化状态。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8.05.005基于EN技术的有机涂层防护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周 慧,李锡栋(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学员五大队研究生队,天津 300161)
摘 要: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噪声(EN)的测量装置和方法,着重讨论了常用的电化学噪声数据分析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电化学噪声技术在涂层腐蚀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电化学噪声技术存在的缺陷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关键词:电化学噪声;金属腐蚀;信号测量;信号处理中图分类号:TG1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5-012-02·13·
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May.2018Vol.45,No.52018年5月
第45卷第5期
不对称度,也称为偏度,用来描述信号分布的对称性。Roberge等人[5]的实验证实:Sk=0,左右对称,为正态分布;Sk>0,数据偏斜于左边,右边拉长。峭度,又称为四阶累计量,用来表示数据的锐度。E.E.Barr等人[6]在油田油管腐蚀电化学噪声测量中发现:Ku=3,噪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Ku<3,中间的正态峰会变得平滑;Ku>3,正态峰会变得更加陡峭。噪声电阻是适用于上述电流电势相关测量法所得噪声数据。最早由D.A.Eden提出,他发现Rn与线性极化法中的极化电阻相似,都与腐蚀电流密度成反比,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均匀腐蚀的合理参数。3.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法是指将电流或者电势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某种数学处理转变为频域函数,也就是将电化学噪声信号由时间函数转变为电化学噪声谱,大多数情况下为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曲线。通过对PSD曲线的白噪声水平(W)、转折频率(fc)、高频段斜率(k)和截止频率(fz)四个参数的研究来对电极反应进行研究。常见的时频转换方法有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最大熵值法(MEM)。FFT计算简单,适用于稳态过程,但是对数据的利用率低,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最大熵值法(MEM频谱分析法)最早是在1967年由J.P.Burg提出。其优点是高分辨率、无需假定序列类型、得到的曲线相对于PSD来说更为光滑等。U.Bertocci等人[3]提出的MEM方法中m值的不确定性,需要人为给定,会使其受到其他非随机因素的影响。利用最大熵值法得到的时间函数曲线,间接可以得到功率谱密度曲线。这样就可以通过白噪声水平、截止频率、高频段频率以及转折频率这四个参数,再结合电化学腐蚀表面积S,来综合研究电化学腐蚀进程。3.3 小波分析小波分析是对傅里叶变换的补充与发展。优点是在噪声低频段具有很高的频率分辨率,在高频段对时间分辨率高,对噪声频率分辨率稍低,非常适合电化学噪声这种随机信号的去噪和提取。近年来,小波分析在电化学噪声数据处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董泽华等[7]利用离散小波分析计算得到了噪声电阻。3.4 分形理论分形理论又称自相似分形。是指用分数维度的视角和数学方法来描述和研究客观事物。1975年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学(Fratal Geometry)[8]后,分形理论迅速被学者引进电化学噪声的数据处理之中。通过分形理论求取PSD曲线的分形维数,因为在电化学噪声的形成过程中其分形维数不变,因此就可以依据分形维数对腐蚀类型及腐蚀速度进行区别性研究。Ochoa等人[9]研究了涂层腐蚀形貌与电化学噪声两者的分形维数,发现两者存在线性相关关系。Greisiger等人[10]对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涂层下腐蚀产物的形成过程,发现Hurst指数和分形维数D能够用来对涂层腐蚀类型进行分类。对于涂层点蚀而言,有H<0.5,D>1;与均匀腐蚀而言则有H>0.5,D<1。分形理论应用于涂层腐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理论的可靠性,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研究者能够给出具体的物理意义解释。
4 展望噪声技术作为电化学领域的前沿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研究者的认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电化学噪声技术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等待着后人的探索。1)在噪声预处理阶段,一些直流漂移由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腐蚀特性,所以不能被消除。例如在缝隙腐蚀进程中,电流电势的漂移信号与腐蚀表面不稳定性造成的漂移往往难以区分开。因此,寻找合适的直流漂移信号去除方法,确定直流漂移信号是否被除去,将是电化学噪声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2)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问题。电化学噪声的随机性使得实验的可复性大大降低,探寻一种可靠的数据测量和分析方法也是电化学噪声的发展方向之一。3)电化学参数的物理意义问题。研究者们往往只是生硬地将其他学科的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在了电化学噪声的数据处理之中,却忽视了给众多参数赋予其相应的物理意义。从电极表面动力学出发来研究电化学噪声,或许会是其发展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1] Hladky K. Corrosion Monitoring[P]. US. Patent. No 4575678, Publication date:1986-03-11.[2] Eden D A,Hoffman M,And B S S.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Noise Measurements to Coated Systems[C]// ACS Symposium Series. 1986:36-47.[3] Bertocci U,Huet F. Noise Analysis Applied to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J].Corrosion,1995,51(2):130-150.[4] Chen J F,Bogaets W F. Electrochem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for Mionitoring Uniform and Localized Corrosion[J].Crrosion,1996,52(10):753-785.[5] Robbrge P R.Ana1ysis of E1ectrochemica1Noise by the Stochastic Process Detector Method[J]. Corrosion,1994,50(7):500-515.[6] Barr E E,Goodfellow R.Rosenthal L M Noise Monitoring at Canada’s Simonette Sour Oil Processmg Faality [A].Corrosion 2000,NACE International,2000,414.[7] Dong Zehua,Guo Xingpeng,Zheng Jiashen,et al. Calculation of Noise Resistance by Use of the Discrete wavelets transform[J]. Electrochemistry Comrnunications,2001,3(10):561-565.[8] 李后强.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 9(4):29-34.[9] García-Ochoa E,Corvo F. Copper patina corrosion evaluation by means of fractal geometry using electrochemical noise(EN)andimage analysis [J].Electrochem. Commun.,2010,12:826-830.[10] Greisiger H,Schauer T.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noise data for coatings[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00,39(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