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切口处理方法对愈合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1.17 KB
- 文档页数:2
鼻中隔粘膜网状划痕术治疗鼻出血鼻出血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鼻出血的病因较复杂,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由全身疾病或鼻部疾病所引起。
处理得当能减轻病人痛苦只要出血部位在鼻中隔Little's区的,(90%的出血在这里),经鼻腔填塞止血多次无效,都可采用鼻中隔粘膜网状划痕术治疗。
我科自2006年~2011年,共收治168例鼻出血患者,其中采用鼻中隔黏膜网状划痕术治疗12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8例鼻出血患者中,鼻孔出血160例,应用鼻中隔黏膜网状划痕术治疗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23-78岁。
选择病例中,鼻中隔前端易出血区均可见活动性出血点、血管扩张或裸露且为1周内多次出血,多次填塞或行其他方法治疗均不成功。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将鼻腔凝血块吸净,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麻醉10min后取出。
2%利多卡因2ml(含0.1%肾上腺素2滴)行鼻中隔出血点周围浸润麻醉。
用鼻中隔黏膜切开刀或11号球刀于出血点处及出血点上、下0.3cm处作3条平行斜切口,切口长约1.0cm,用吸收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再用膨胀海绵适当鼻腔填塞,24~48h取出膨胀海绵。
双侧出血可同时进行,但手术切口不要在对应位置,应错开至少0.3cm,术后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24~48h后取出纱条鼻腔无出血;好转:鼻腔有少量渗血;无效:出血较多,需重新填塞。
2? 结果126例患者,其中治愈124例,好转2例,无效0,治愈率98.4%。
随访6月~1年,2例各复发1次,其余治愈,总有效率100%。
3? 讨论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鼻中隔前端的易出血区,称为Little区。
解剖学研究表明,Little区是由筛前、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和蝶腭动脉的鼻腭动脉,在鼻中隔的前下部与上唇动脉中隔支及腭动脉吻合,在黏膜下构成的网状动脉。
Little区出血,经鼻腔填塞、烧灼等治疗,多能控制出血,但治疗后,部分病人出现复发,由于复发后反复鼻腔填塞,容易造成鼻中隔黏膜损伤,而引起继发性出血或原症状加重。
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附20例手术体会)
杨军
【期刊名称】《农垦医学》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鼻中隔偏曲多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此种术式常可造成鼻中隔穿孔,外鼻畸形。
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不切除鼻中隔软骨的矫正方法治疗了20例鼻中隔偏曲,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男性。
年龄25~45岁。
全部为受伤后致中隔软骨部偏曲。
“C’型偏曲者15例;“S”型偏曲者5例。
其
中Ⅰ度偏曲3例,Ⅱ度10例,Ⅲ度7例。
临床表现为鼻塞(10例),头痛(8例),鼻出血(5例),歪鼻(8
【总页数】2页(P249-250)
【作者】杨军
【作者单位】石河子医学院一附院耳鼻咽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OSAHS的疗效分析 [J], 王旭平;罗伟;缪东生;常英展;吴麟
2.改良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应用效果 [J], 张秀娟
3.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 [J], 马芙梅;佘翠平;刘得龙
4.改良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症状及预后的影响 [J], 刘云香;黄敏;张志远
5.改良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体会(附42例手术体会) [J], 巴雅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歪鼻2鼻中隔偏曲整形术王刚陈秀梅魏春山王忠我们于1991 年4 月至1996 年12 月收治了45 例外伤后陈旧性歪鼻2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歪鼻2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根据歪鼻形态特征分型,将原偏斜型、扭曲型、歪扭型三型[1 ] 增加凹陷型和混合型两型(图1) 便于总结分析和指导手术操作。
如凹陷型需考虑软骨充填,混合型手术较复杂。
45 例中偏斜型14 例;扭曲型19 例;凹陷型5 例;歪扭型3 例;混合型4 例。
男43 例,女2 例。
年龄19~50 岁。
二、手术方法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周围浸润麻醉(2 %利多卡因5ml 加1∶1 000 肾上腺素3~4 滴) ,两侧鼻中隔粘膜表面麻醉(1 %丁卡因) 。
术中必要时加强化麻醉(杜冷丁50 mg + 非那根25 mg) 。
设计鼻小柱底至两侧鼻翼对侧蝶形切口切线位于鼻孔与鼻前庭交界处前方1 mm ,注意保护鼻小柱软骨,小心分离两侧鼻中隔粘软骨膜,上达隔背软骨鼻背板, 后到筛骨垂直板后缘,下至上颌骨鼻嵴,充分暴露偏曲的鼻中隔。
再在鼻外隔背软骨鼻背板软骨膜下和鼻骨骨膜下分离暴露偏曲的隔背软骨、鼻骨和拱顶石区( keystonearea) ,离断拱顶石区鼻软骨锥和骨锥。
将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上颌骨鼻嵴离断,切除脱位、重叠嵴突,注意保留鼻中隔软骨前部,以免影响鼻尖形态。
在鼻外将隔背软骨鼻背板与鼻中隔软骨切断、移位、调整和P或将鼻骨剪断、骨折、移位、调整。
先将调整后隔背软骨鼻背板与鼻中隔软骨用3 或4 零肠线缝扎固定,再将隔背软骨鼻背板与调整后的鼻骨固定。
凹陷型歪鼻可将切除的多余鼻中隔软骨与不能复位的鼻骨、隔背软骨缝扎于凹陷处并固定。
观察外鼻形态是否对称,如不对称,需要重新调整固定。
鼻中隔偏曲经外鼻矫正后能得到一定矫正,如仍有偏曲、脱位,可按先里后外的顺序做牵拉式内固定直至鼻中隔居中,可将脱位处复位,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或根据外力和成角方向作内固定。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常见问题剖析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
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一、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2.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I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II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III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3.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I”者可以“II”计,不能确定为“II”者可以“III” 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4.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5.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二、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把I类无菌切口计为II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II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I类无菌切口。
2.把II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I类无菌切口。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1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
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1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治愈148例,好转12例。
结论:微创理论指导,精确的手术操作,保持粘-软骨膜、粘-骨膜完整及彻底止血为关键。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鼻中隔偏曲【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34-01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我科从2008年10月起开始于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代替原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取得了很好疗效。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作此类手术160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60例患者,均经ct及鼻内窥镜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其中男性95例,女性65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8岁。
单纯合并鼻甲肥大者118例,其中双侧鼻甲肥大者16例,单侧鼻甲肥大者102例,单纯合并鼻窦炎者10例,合并鼻甲肥大及鼻窦炎者32例。
1.2 主要症状:单纯鼻塞者60例,单纯鼻出血者28例,单纯头痛者22例,鼻塞伴头痛者40例,鼻塞伴鼻出血者10例。
1.3 手术方法:术前一日剃须、剪鼻毛,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及非那根25mg,患者均取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并连接好内窥镜及显示屏,其中22例全麻,全麻患者先用1%的麻黄素棉片收缩双鼻粘膜2-3分钟,局麻患者均先用1%地卡因加适量1%麻黄素棉片置入鼻腔反复2-3次,每次3分钟,以收缩和表麻鼻腔粘膜及筛前神经、蝶腭神经、腭前、腭后神经,再于鼻中隔左侧前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注入1%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作浸润麻醉。
局、全麻手术均于鼻内窥镜下在鼻中隔左侧前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一小弧形切口上至顶部下达鼻腔底部,切透粘-软骨膜、皮肤-软骨膜及粘-骨膜,分离本侧鼻中隔面及鼻腔底面的粘-软骨膜及粘-骨膜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游离面,再于原切口稍后处切开鼻中隔软骨,并于此切口处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及粘-骨膜。
类型标准Ⅰ 类(洁净)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切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洁净 -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比如无感染且顺利达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 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地区;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点(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 -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腐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一样切口的感染率有明显不一样:据 Cruse统计洁净切口味染发生率为 1%,洁净 -污染切口为 7%,污染切口为20%,污秽 -感染切口为 40%。
所以,切口分类是决定能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照。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年 11 月 29 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依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状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洁净切口、洁净 -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洁净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洁净 -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地区;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批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腐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 依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洁净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简单完全灭菌的部位、6 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 (4)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4)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4)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6)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7)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7)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 (8)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10)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10)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10)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 (11)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12)第一节鼻腔填塞 (12)第二节血管结扎 (14)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16)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6)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 (17)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 (18)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 (19)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 (19)1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 (28)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 (29)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30)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32)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 (34)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 (34)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 (39)第二篇咽科学 (48)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 (48)第一节茎突截短术 (48)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 (50)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 (50)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 (51)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51)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 (52)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 (53)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 (54)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 (54)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 (55)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 (56)第三篇喉科学 (57)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 (57)2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 (57)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 (60)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 (60)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 (61)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 (62)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 (63)第一节喉显微手术 (63)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64)第三节喉裂开术 (65)第四篇耳科学 (66)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 (66)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 (66)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 (68)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69)第一节鼓膜穿刺 (69)第二节鼓膜切开 (70)第三节鼓膜修补术 (71)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 (72)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 (74)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 (74)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 (75)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 (75)3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 (77)第一节甘油试验 (77)第二节温度试验 (78)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 (80)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 (81)第五节耳石复位法 (82)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 (83)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 (85)第五篇气管、食管学 (86)第19章气管切开术 (8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4(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