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64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姓名:王先生年龄:45岁性别:男
主诉:
患者主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等。
初步诊断:
慢性鼻炎。
治疗方案:
鼻内窥镜下行中鼻甲切除术。
手术经过:
1、患者由麻醉科医师给予全身麻醉,拟行鼻内窥镜下手术。
2、在流线型手术室内使用高级鼻内窥镜将鼻腔扩张,通过镜头清晰得到了中鼻甲。
3、麻醉医师配合下,用高级电刀切开中鼻甲上方的黏膜,保证准确切开。
4、继而在切开部位用剪刀仔细将中鼻甲切除,同时进行出血控制,观察到较少出血。
5、术后应用胶原海绵应妥善放置于鼻内窝。
6、结束手术后患者转入清醒室观察,治疗师进行常规处理。
7、检查无异常后出院,医嘱在术后3天内严禁出口食品和大力运动。
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准确定位,切除了中鼻甲,出血情况良好,手术成功。
术后诊断:
1、慢性鼻炎,中鼻甲肥大;
2、中鼻甲切除术后阈下寄存微量管限制位。
总结:
中鼻甲切除术是比较常见且安全的手术,其优点是切除幅度较小,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不畅、过敏反应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并且由于其微创性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避免了患者长期住院和痛苦的可能性。
但是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手术风险,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中出现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愈合情况。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手术记录模板手术记录科室ENT 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岁手术日期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Ш型)手术名称:FESS术后诊断:同术前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无麻醉方式:表局麻麻醉者:术者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头抬高25°,常规消毒后铺巾。
2.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作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作双侧鼻腔息肉基底部、鼻丘、钩突前缘、中鼻甲前端局部浸润麻醉,及作双侧蝶腭神经阻滞麻醉。
3.在鼻内镜下,以吸切器切除左侧鼻腔内的息肉,见左侧中鼻甲已不存在,常规切除左侧钩突,咬除残余筛房,见筛窦内息肉样物、脓性物及病变的黏膜,清除之,扩大左侧上颌窦开口及额隐窝,从窦内吸取出大量的脓性物。
4.同上法处理右侧鼻腔。
5.以高分子材料及凡士林纱条对称填塞双侧鼻腔。
6.查无出血,术毕。
病理标本肉眼所见:荔枝肉样物。
失血量:毫升输血量:毫升输液量:毫升引流方式:无记录者:手术记录科室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岁手术日期记录时间术前诊断:鼻中隔偏曲手术名称:术后诊断:同术前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无麻醉方式:表局麻麻醉者:术者手术经过:7.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后铺巾。
8.1%丁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2ml棉片作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2ml加少许肾上腺素作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局部浸润麻醉。
9.常规鼻中隔左侧切口,切至黏软骨膜下,并分离该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犁骨、筛骨垂直板,凿去偏曲的上颌骨鼻嵴,清理后以1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
10.以息肉咬钳作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以下鼻甲剪切除双下鼻甲肥厚部分黏膜,不超过其1/3。
11.以凡士林纱条对称填塞双侧鼻腔。
如何治鼻中隔弯曲如何治鼻中隔弯曲(山西长庚耳鼻喉医院编写)鼻中隔偏曲概述: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
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
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鼻中隔偏曲症状体征:鼻中隔偏曲的症体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头痛:鼻中隔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2、鼻出血:鼻出血是鼻中隔偏曲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鼻塞:鼻塞也是鼻中隔偏曲常见的症状之一。
向一侧偏曲者,称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都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诊断检查:鼻中隔偏曲进行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另一罕见者为鼻中隔梅毒瘤,其质地中亦较硬,但该处粘膜明显充血。
鼻中隔偏曲治疗:(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地卡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成形术的特点是既能矫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软骨支架且极少有术后中隔穿孔该术式适用于鼻中隔软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入院病历患者:xxx 男29岁。
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
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
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
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 P:75次/分 R:20次/分 BP:110/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鹦鹉的天性和行为特点鹦鹉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动物,被广泛认为是非常智慧和可爱的宠物。
作为人类的伴侣,鹦鹉具有独特的天性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鹦鹉的天性和行为特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这些鸟类。
一、社交性强鹦鹉属于群居动物,具有极强的社交性。
在野外,它们常常生活在庞大的鸟群中,相互依赖、互相照顾。
这种社交性的特点也体现在鹦鹉与人类的互动中。
鹦鹉会努力模仿人类的语言和行为,以此来与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它们能够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包括模拟人类的对话,这是因为它们希望能够融入到人类的社交圈中,并与人类进行交流。
二、热情活泼鹦鹉的天性非常热情活泼,它们具有丰富的表情和灵活的身体语言,可以通过扇动翅膀、跳舞、摇头晃脑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人们家中养的鹦鹉中,它们通常会主动接近人类,并表达出友好和亲热的姿态。
鹦鹉的这种热情活泼的天性使得它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可爱伴侣。
三、高度智慧鹦鹉被广泛认为是鸟类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相比其他鸟类,鹦鹉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它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到一系列的技能和行为,比如模仿人说话、完成简单的任务等。
有些鹦鹉甚至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者玩智力游戏。
这种高度智慧使得鹦鹉在训练和培养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好奇心强鹦鹉天性中还包括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它们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并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无论是新的玩具、陌生的人类,还是不同的声音、光线,鹦鹉总是闻之嗅之,用尽所有的方式去探索和体验。
好奇心强也意味着鹦鹉对新鲜食物的兴趣,因此在饲养鹦鹉的过程中,为它们提供多样化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五、需要有规律的生活尽管鹦鹉是十分灵活和有趣的宠物,但它们依然需要一个有规律的生活。
鹦鹉对于日常生活的稳定性非常重视,比如固定的作息时间、定时的饮食安排等。
同时,它们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可以提供一定的空间供它们展翅飞翔。
有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鹦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六、咀嚼和啄食习性鹦鹉的嘴巴非常坚硬并且非常适合咬和啄食。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入院病历患者:xxx 男29岁。
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
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
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
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10/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