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gokuma隈研吾建筑技术策略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21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Research on Kengo Kuma's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Material View■伍曼琳 WU Manlin 周静敏 ZHOU Jingmin【摘 要】 在“千城一面”的现状问题下,文章结合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对其材料观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具体从材料观在构建中的表现、材料的特性表达以及材料与结构、意象的结合三个方面展开,总结了隈研吾材料观的特征,并指出其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现状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隈研吾;材料观;自然建筑;特征表达【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milar cities", combining the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of Kengo Kum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his material view, the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specif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terial view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d imag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ngo Kuma's material view, and pointed out its inspiration role for th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s】 Kengo Kuma, material view, natur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0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正朝着大规模、大体量的方向发展,由此所形成的单一、同质化的肌理不断地填充着城市。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为特色,这
种手法在建筑界被称为“隐蔽美学”。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自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
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消隐的手法,即将建筑物
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消隐”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
境的融合度,使建筑物更加自然、和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和空间美。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
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透明,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作品
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他的建
筑作品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简洁的设计风格、人文关怀和可
持续发展为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独
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作者:马雅丽吴卫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
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
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
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隈研吾;建筑设计;多元化;独创性;禅意一、背景明治维新注1运动以后,动摇了日本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观念,一些年轻的日本建筑师开始寻找新的建筑之路。
[1]P.13此后西式的建筑设计教育和设计手法被引进,1886年日本成立建筑学会,标志着日本走上了现代建筑之路。
二战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等建筑设计大师都到过日本,其中赖特的助手安托宁·雷蒙德(Antonin Raymond 1888~1976)也曾长期驻留在日本。
[1]P.14这些西方建筑大师不仅去日本讲学考察,而且还带来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战争所造成的一片废墟为日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商业街技术的成熟,都为日本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材料的创新性运用也为日本建筑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时的日本建筑设计水平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和制造技术更加成熟。
隈研吾KengoKuma让建筑消失!隈研吾说:希望大家用行走的眼光来看建筑,而不是用肉眼。
不要从上到下俯视建筑,因为人类是不停在大地上走动的生物。
某个建筑会不会让人产生安心感,人会不会希望被它保护,这些超越了视觉美丑、更具生物性的必然性才是决定建筑的要素。
看似平凡的世界,其实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微妙世界。
我的作品也力争做到这样的感觉,从外面看是一种感觉,但进入之后,人们又会感觉是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说起隈研吾,结构工程师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建筑师可谓是尽人皆知。
有人会提起他的《十宅论》和《负建筑》;有人会提起他的长城脚下的公寓;也有人会提起东京奥运会主场馆,他与zaha之间关于抄袭事件的官司。
作为一名与中国合作颇多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总是绕有话题性的在建筑圈的日常生活中被提及。
隈研吾 Kengo Kuma(1954.8.8~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等,并赢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完成了50多个工程——包括枥木县那须市的Bato-machi Hiroshige博物馆、“高柳社区中心”、山口县“木佛博物馆”、北京“竹墙”和在东日本的“莲花房”等。
他的著作《十宅论》主要讲述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负建筑》,提出“让建筑消失”的设计理论。
另还有著作《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欲望之死》、《自然的建筑》。
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
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
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
隈研吾:建筑师以失败换取成功伊登·科基尔隈研吾在快乐地“输掉”许多的情况下,通过“折中”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图片1 隈研吾最近在位于东京南青山区的办公室,向记者解释他的设计构想。
隈研吾(KengoKuma )可能是最不喜欢出风头的建筑师。
他的代表性作品,不是巨大的纪念碑的形式或壮观的雕塑形式。
但有精心打造的细节——例如在高层建筑上安排的简洁的石头表面、设计不太可能的斜屋顶或一个花园的附加景观。
隈研吾设计的建筑物多半顺从某些外部的东西——客户的偏好、它们的场所、场地的历史、这儿以前的建筑,甚至对公众预期的理解。
隈研吾将他的作品归类于“负建筑”(architecture of defeat )——说它们“输给了”上述每一样东西。
这不是巧合,最近几年,他乐意吸纳大家的意见,设计在日本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建筑项目:重建歌舞伎剧院的传统房子——位于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Kabukiza)。
旧的建筑物现在处于拆除的过程中,它一直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地标,其实它的年龄不到60年,是这个地方修建的第四个剧院。
由隈研吾设计的第五个“歌舞伎座”,将在2013年投入使用,并且在功能和特色方面,与以前的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这个场所的拥有者松竹电影公司要求隈研吾增加一幢29层的办公楼。
这样,不仅脱离了他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构想,隈研吾还必须面对“两个难题”——即怎样既满足客户的要求,又满足歌舞伎爱好者的期望。
但这是可能的。
隈研吾将以折中的、非常有艺术性的设计,在这幢建筑上打上他的标记。
他突破了许多挑战性的限制。
那样的例子是他最近设计的、位于东京东京南青山区的“根津美术馆”(Nezu Museum);东京六本木的“三得利美术馆”(Suntory Museum of Art);在北京的“三里屯商业居住混合用途项目”(SanlitunSoho);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格拉纳达表演艺术中心”(Granada Performing Arts Center),以及数十个其他的项目。
Vol.40/No.20/Westleather 探析隈研吾的作品及理念杨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限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建筑对材料的创新和独创,对材料具有独特的见解,因地制宜,保留本土特色,使他的建筑外81是具有欣赏性的艺术品。
二是他希望建造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淡化建筑的孤止感。
三是他在空间氛围中充分营造体现禅意,抛弃一切矫饰,只保留事物最基本的元素,用最少时元素来展现空间的全部功能和意境。
限研吾餉作品受到大众的喜爱,他的理念也醪响了中国的建筑界。
关键词:侵研吾;建筑设计;材料;自然;禅意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0-0001-011背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涌现了大量设计作品的抄袭以及模仿,而忽略了其建筑背后对于材料和构造等的研究,也忽视了建筑是否能与自然融合、建筑材料是否因地制宜、是否符合当地的气候和本土特色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考究,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基于表面材料的运用和标准空间的设计,还应该是适合于环境,能与环境相融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并激发内部生活、工作者的热情,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的空间设计。
建筑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外观和象征意义,而是应该更多考虑富有创造性的空间。
2隈研吾简介隈研吾(KengoKuma,1954—),是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
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一直秉承着注重建筑与自然相结合,在材料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见解,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保留本土特色。
3隈研吾作品分析及理念限研吾他希望建造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淡化建筑的孤立感,使建筑具有延伸性,在他的《负建筑》一书中也在深入探讨如何建造一种与自然融合,建造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与大自然达到一种高度的契合。
隈研吾对材料具有独特的见解,使材料具有创新性和独创性,善于利用竹子、水和阳光等自然元素来创造灵动的空间,他的建筑是具有生命力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充满意境和想象,注重对建筑背后的文化进行探讨,无论你站在哪一处望向窗外都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让人与丈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对话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