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10.00 KB
- 文档页数:11
《图形的认识》(10)1、直线、射线和线段: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伸长度直线射线线段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画图表示。
3、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平角 =()直角4、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任意两边之和()。
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5、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内角和是()度。
对边()且相等,对角()。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6、圆:(1)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半径=()。
(3)()确定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由()确定。
1、填空:(1)三角形具有()性、四边形具有()性、圆具有()性。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2,这是个()三角形。
(3)一用2根分别长4㎝、6㎝长的小棒,再配一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根小棒最长()㎝,最短( )㎝。
(取整厘米)(4)把一个等边三角形沿一条高分开,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度和()度。
(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它的一个底角大15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0 ,顶角是()0。
(6)在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其中有两条边之比是1:2,腰长() cm,底边长()cm。
2、判断:(1)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3)利用一幅三角尺可以画出是15的倍数的角。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和面积都没有变。
()(5)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6)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7)钝角大于900。
()(8)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9)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3、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是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全面梳理和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面积公式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典型例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用于分析和讲解。
4.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2)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整理与复习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
教学内容涵盖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实例。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直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的面积。
2. 知识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3. 公式推导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4. 实例讲解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同时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平面图形面积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面积1.1 长方形面积1.2 正方形面积1.3 平行四边形面积1.4 三角形面积1.5 梯形面积1.6 圆面积2. 面积公式推导3. 实际问题解答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尝试运用所学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来。
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和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回顾整理、合作交流,理解面积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在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丰富学生解题策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情分析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几何初步知识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学了六年,时间长,但知识没有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对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
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
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
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出复习内容课前交流:(猜谜语)1.一块草地来了一只羊?(谜底:草莓)猜出谜底的学生很少;草地上又来个一只狼?(谜底:杨梅)猜出谜底的人多。
2.思考:为什么猜出第二个谜语的人这么多呢?(学生发言)3.小结: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的谜底,第二谜语就一定能猜出来,因为两个谜语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
上课导入: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回答,老师把相应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
板书:平面图形的面积。
你们知道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知道)2.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记住计算公式,还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所学的知识就牢固了。
小学数学总复习——平面图形一、线和角1、线⏹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2a+b 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4a s=a²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2计算公式: 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s=ah5、梯形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2 公式:s=a+bh/2=mh6、圆1 圆的认识1)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2)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3)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4)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5)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6)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7)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8)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3 圆的周长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4 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5计算公式d=2r r=d/2 c=∏d c=2∏r s=∏r²7、扇形1扇形的认识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扇形有一条对称轴;2 计算公式s=n∏r²/360 c=∏d/3608、环形1 特征: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2 计算公式 s=∏R²-r²9、轴对称图形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1)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3)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4)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练习一、填空题:1、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厘米.2、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2厘米,在它的边长上剪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周长是厘米.3、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周长相比--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相比-- ;4、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中,一边增加2厘米,另一边减少2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5、长方形的周长÷2等于;6、一个长方形长x厘米,宽厘米,周长9厘米.求长方形的长是 ;7、一张长方形纸长10厘米、宽6厘米.剪下一个正方形后如右图,剩下图形的周长;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a 厘米,宽边比长短3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是;9、用3个边长都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10、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米;11、在一个正方形内剪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则正方形的最小周长是;1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3后,得到的新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则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1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边长是;1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厘米;15、围棋盘最外层每边能摆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个棋子;16、一个正方形周长是8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18、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2:3,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19、如右图,有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小圆环,沿着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外侧作无滑动移动.当小圆环绕正方形滚动一周后,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小圆环自转的圈数是圈;20、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上底是9厘米,腰长是6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下底长厘米;21、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为50厘米,两条腰分别为4厘米和5厘米,梯形的高是 ,面积为平方厘米;22、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是质数,它们的面积一定是数;23、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了20%,宽减少了20%.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24、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25、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倍,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比原来正方形面积增加%;26、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增加10%,那么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增加%;27、如右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和10厘米其中一条底上的高是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高的比是1:2,他们的面积的比是2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0厘米,相邻两条边上的高分别是2厘米和3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6厘米,它的面积是;31、如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 ;32、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倍;33、在图中,梯形的上底是6cm,下底4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c㎡,空白部分的面积是c㎡;3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9厘米,面积是56平方厘米,那么这个梯形的高是35、梯形的上下底不变,如果高缩小3倍,则面积 ;36、一张长5cm,宽3cm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cm;37、一个半圆的周长厘米,这个半圆的直径厘米;38、圆面积扩大16倍,则周长随着扩大;39、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经过45分钟,分针的尖端走过了,扫过的面积是40、小圆的半径是3cm,大圆的半径是4cm,大圆与小圆的周长比是,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41、圆的半径增加1厘米,它的周长增加了厘米;42、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的周长是大圆周长的43、画一个周长是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cm;44、环形跑道的环宽是1米,如果只跑一圈,外道选手的起跑点要比内道提前米;45、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23,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46、用一根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米;47、把一个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10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48、右图中阴影部分是大圆的116,是小圆的29,大圆与小圆的面积比是49、如右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那么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50、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3米,外围铺一个1米宽的小路,那么小路面积大约是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51、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5米,如果半径增加2米,那么花坛的周长增加米,面积增加平方米;52、有一座房子,长12米,宽8米,在房子外的一个墙角用一根长14米的绳子拴一条狗,这条狗活动的最大可能范围的面积是平方米;53、如右图,在直径为4cm的圆中,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AB和CD,圆心O到这两条线段的距离都是,则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4、如图,甲和乙是两个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5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沿着正方形的四边内侧滚动一周,则圆滚过的面积为 ;二、求图形面积;1、求阴影的面积;单位:cm2、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直径是10厘米的半圆组成如图所示,其中P点是半圆的中点,点Q 是正方形一边的中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3、如图,三角形AOC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求两个圆之间的环形的面积;5、一辆自行车,轮胎外直径60厘米,如果每分钟转100周,要通过一座471米的大桥,约需几分钟6、如图,以AB为直径做半圆,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①比阴影部分②的面积小28平方厘米,AB长40厘米;求BC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总复习(一)》教学设计人教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总复习(一)》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下册第96、98页。
【学习目标】:1.回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这些特征用“Y”图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韦恩图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两两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资源预备】:1.多媒体课件。
2.打印好的思维导图、韦恩图和“Y”图模板。
3.卡纸,便利贴。
【学习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复习1.出示平面图形:师:同学们,我手中的是什么图形?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学自由的说一说,老师简要板书。
2.导入:师:同学们把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复习一下平面图形的相关学问。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复习)二、小组协作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协作整理。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学问进行整理,要体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要求:(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整理。
(2)小组内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老师介绍思维导图,韦恩图和“Y”图的作用。
师:思维导图可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Y”图可以表示分类,韦恩图可以表示联系和区分。
3.老师引导同学用图表进行整理,并巡察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4.观摩学习。
要求:(1)整理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互派代表到各组观摩学习,每个组只留下一个主讲人对参观者进行介绍。
(2)学习结束以后把自己组整理的内容补充完整。
(3)组内推选一人展现本组的作品。
5.汇报展现。
老师选定几个小组,分别上台汇报展现本组所整理的内容。
要求:(1)汇报时先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整理的。
(2)说一说自己都整理了哪些内容。
(3)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把自己组的作品进一步的完善。
小组代表汇报完毕后,让下面的同学对他的汇报做适当的评价,如有遗漏,可做相应的补充。
6.优化再建,完善学问。
师:依据刚才的相互沟通汇报请同学们再次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