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电影艺术什么是电影艺术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发明于19世纪末期,由最初被认为是"小学生的玩意"、"奴隶们的娱乐游戏"逐步发展成为20世纪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
它通过摄影机以每秒拍摄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物体运动的时空转换过程记录在条状胶片上,然后将不同的胶片衔接起来,经过显影、定影。
干燥加工成电影拷贝的过程,制成可以放映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影片。
影片从最初拍摄一些活动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断,发展到现在已能够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电影的样式和片种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报道某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或历史事件活动的记录片,也有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和材料制作的美术片,还有记录舞台艺术表演的戏曲片等等。
在这些种类中又包含若干片种。
如故事片中有喜剧片、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等;美术片中有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记录片中有传记记录片、文献记录片、新闻记录片等。
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
所谓综合艺术,指综合几种艺术成分而构成的艺术样式。
其特征是:1、集体创作。
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美术、摄影、录音多个创作部门艺术创造的有机配合。
2、利用现有的一切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有含文学成分的描写和结构,有含戏剧成分的对话、内心独白、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有含音乐成分的歌曲和与画面融合的视觉形象。
3、广泛的群众性文化。
电影的构成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表达、表现世界各国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但是,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各种艺术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
它除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电影画外音的美学特征-最新年文档电影画外音的美学特征20世纪40年代中期,继用字幕解说和补充画面到活生生的人的语言直接表达影片情节,语言与画面相互作用又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电影接受了文学的经验,吸收作者叙述和人物自我分析的手法,电影银幕上出现了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画外音。
在这样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前苏联电影理论家弗雷里赫在他的《银幕的剧作》中这样评价:“我们看到在银幕上运用语言的性质在不断地改变着,在同画面的相互作用之下,语言便改变了镜头内部结构和蒙太奇的原则。
反过来,画面则使语言从属于电影的特性……我们可以有充分根据地说,只有在现在,语言和画面才达到了最后的和解。
”这充分肯定了电影画外音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或社会含义的画外音,是传达信息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物旁白、人物独白、音乐等是影片中极其积极、活跃的因素,它除了具有表达逻辑思维的功能外,还因其音调、音色、力度和节奏等因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在现代电影中,导演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创作者,他懂得运用一切手段来使影视作品达到他心中所认定的完美值,从而实现其个人风格、情感、思想的表现。
而在诸多手段中,画外音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影片《雏菊》中导演用大段大段的画外音作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手段,能够准确地渲染人物内心和环境气氛,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与观众的内心情绪形成了共鸣,成功表现了画外音的以下三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一、增强作品艺术构思和艺术形像的感染力电影作为一种综合叙事艺术,其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片的真实感,因此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增强影片艺术构思和艺术形像的感染力以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成了电影创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之一。
画外音的出现使电影空间感的塑造有了一个飞跃,内心独白是电影画外音的一种,是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和听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马戏之王》音乐剧美学呈现-电影音乐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摘要】在美国的大众文化当中,百老汇与好莱坞如同双子星闪耀在观众面前。
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百老汇的音乐剧同好莱坞的歌舞片便形成了一种伴生的关系,百老汇音乐剧为好莱坞歌舞片输送了大量的改编题材。
随着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完善,票房成功的歌舞片被改编成音乐剧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虽然两种艺术形式存在着制作方式、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却能够互相滋养,其内在的美学形态关联性值得探究。
《马戏之王》是近年来取得票房成功的好莱坞歌舞片,其歌舞段落的编排与呈现具有极为明显的音乐剧美学特征。
文章主要通过对此影像文本的研究,探讨在好莱坞歌舞片创作中,音乐剧美学特征的表现及其与电影语言的结合形式,以为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转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马戏之王》歌舞片音乐剧电影语言一、由音乐剧对歌舞与叙事的整合看好莱坞歌舞片类型音乐剧对好莱坞歌舞片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类型观念上,音乐剧的不同种类在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中催生出不同的歌舞片类型,要想理清好莱坞歌舞片中音乐剧美学的影响,必须先从类型特点入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探寻百老汇音乐剧的血统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源头,分别是欧洲文化血统和美国黑人文化血统,这两个源头如同任何艺术形式都面临的雅与俗的问题,在艺术形式的发展中不断调和和发酵。
欧洲的乐剧、喜歌剧、民谣歌剧、小歌剧等奠定了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唱传统,而黑人文化中的墨面秀、杂耍秀、综艺秀、滑稽秀等则萌生了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表演风格。
剧本、剧诗、音乐、舞蹈和舞美作为音乐剧五大元素,在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历程中完成“碰撞”“共融”“整合”“离析”和“重组”的过程,在每个阶段产生了不同的音乐剧类型。
美国戏剧家斯蒂芬西特伦将当代音乐剧分为音乐串联剧(音乐传记)、独角戏、轻歌舞剧(杂耍)、滑稽歌舞剧、夸张表演、哑剧表演、时俗讽刺剧、小歌剧、音乐喜剧、音乐戏剧、概念音乐剧、戏剧歌剧等不同类型,以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作为划分的依据[2]。
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分析【摘要】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旋律和音乐语言,迎合故事中不同的风格和场景。
本文欲通过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协调性等方面试述音乐在影视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从而使人们在观赏影视的同时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及音乐的独特魅力,以便更好的了解影视音乐及特点。
【关键词】影视音乐;功能;重要性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是人们用眼睛和耳朵同一时间接受信息的一种综合艺术,是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于我们的大脑。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时,将其音乐的音频关掉,然后,对比一下看看有影视音乐和无影视音乐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2006年4月24日,美国电影界的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会上半场威廉斯领导纽约爱乐乐团演奏了伯纳德.赫尔曼的电影音乐,下半场著名演员斯皮尔伯格放映了四分钟的《圣战骑士》的追杀戏,没有配乐。
画面虽然精彩绝伦,但略显冗长。
然后,斯皮尔伯格又把这段戏重新放了一遍,这次由威廉斯现场演奏他创作的配乐,顿时,画面如虎添翼,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起来。
”⑴影视音乐的重要性,没有比这个例子诠释得更完美的了,如果不相信,可以尝试一下把电视音响关了,看一下你最迷恋的电影片段,看看其效果有什么不同,那么影视音乐的重要性是如何表现的呢?一、叙事与创造情感的作用很多人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听音乐,但音乐和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多的人常常熟视无睹,好像这些画面是带着音乐一起诞生。
对影视音乐的欣赏,就意味着改变被动的观影,是刻意训练我们的耳朵,使之从习以为常的声画合一中将音乐分离出来,但不是绝对的分离,而是把音乐当做审视的主体,音乐是怎样为其他元素服务的,如同欣赏一位高超的配角如何为主角配戏一样。
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
电影配乐就好比那个伟大的女性,让在外面抛头露面的男人(画面)表现出最佳的状态,为整个家庭(影片)创造完美和谐的环境。
⑵(一)叙事功能音乐在影视中叙事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电影的艺术表现与风格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与风格。
从黑白无声电影到现代3D科技电影,电影的艺术表现与风格一直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电影的艺术表现和风格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电影的艺术表现包括了电影的镜头运用、剪辑技巧、音效运用、色彩运用等等。
首先,电影的镜头运用是展示电影故事情节和角色心理的重要手法。
使用不同类型的镜头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氛围。
例如,广角镜头可以突出人物的环境和场景,使观众融入其中;逆光镜头可以产生轻松和浪漫的效果,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其次,剪辑技巧对电影的节奏和叙事起到关键作用。
合理的剪辑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有序,增强观众的观影愉悦感。
音效运用是营造电影氛围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运用音效,如背景音乐和环境声音,可以增强观众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色彩运用是电影中营造视觉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主题,增强电影的艺术感。
电影的风格涵盖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如喜剧、动作、科幻、恐怖、爱情等。
每个类型的电影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风格特点。
喜剧电影通常以幽默和搞笑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夸张的动作、滑稽的对白和喜剧演员的表演,带给观众欢乐和笑声。
动作电影以刺激和紧张为特点,通过精彩的打斗、追逐和特技场面,展示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
科幻电影通常以未来世界和科技元素为背景,通过高科技特效和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情节,带给观众奇幻和震撼的视觉体验。
恐怖电影以恐怖和悬疑为主题,通过恐怖的场景、音效和特效,让观众在紧张中感受恐惧和刺激。
爱情电影以爱情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浪漫的画面,引发观众共鸣和情感共振。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电影风格,还有许多独特的电影风格。
例如,欧洲电影常以写实主义为特点,倾向于展现真实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亚洲电影常以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为主要特征,通过深入的剧情和隐喻的艺术手法,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美国电影以商业化和大片制作为特色,追求视觉效果和炫酷动作,以吸引观众和赢得票房。
《歌剧魅影》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歌剧魅影》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歌剧魅影/歌剧院幽灵)是⾳乐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以精彩的⾳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乐剧中永恒的佳作。
它改编⾃法国作家加斯东·路易·阿尔弗雷德·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说。
下⾯跟着⼩编来看看《歌剧魅影》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乐剧《歌剧魅影》整个故事情节是悲情的,讲述了⼀段发⽣在 19 世纪巴黎歌剧院中的让⼈落泪的爱情故事,算得上是⼀个悲剧。
在《歌剧魅影》剧中,“魅影”形象或许只是⼀个表现形式⽽已,并不能代表其真实本质,我们也⽆法⽤好与坏,善与恶来简单的下结论,但就剧终魅影思想品德⽅⾯为我们只能从⼈性的⾓度去剖析。
引⾔ 对⾳乐剧的研究是⼀个起步较晚,研究历史较短的领域,但对于著名的《歌剧魅影》⽽⾔,研究更是少之⼜少,今年来许多学者、专家也不断的在尝试克服前⼈研究资料不少、研究理论未能结合实际的困难,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本⽂也在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结合个⼈研究观点对⾳乐剧《歌剧魅影》进⾏了⼏个⽅⾯的分析。
⼀、创作《歌剧魅影》历史的背景 ⾳乐剧有别于传统⾳乐,早在20世纪的⾳乐的内容和题材以及表现形式都发⽣了相当⼤的变化。
从内容和题材上区分有表现⾃然科学的,有表现抽象概念的,有表现幻想世界等等从表现形式上分有流畅的旋律,有基本没有调性的,有使⽤⼗⼆⾳⾳乐语⾔的,也有节奏⾃由变换的作品,还有像微分⾳⾳乐、电⼦⾳乐等⼀⼤批新的⾳乐品种及表现形式,更夸张更极端的是出现了⽆声⾳乐。
艺术家韦伯就刚好经历了这样的创作氛围的熏陶,从⼩⽣活在这种⾳乐⽂化之中。
他借鉴了传统的⾳乐剧创作中的精华和优秀之处,并运⽤个⼈与⽣俱来的⾳乐天分将其⼤胆改造,把浪漫和激情、想象与现实完美结合,将充满张⼒和表现⼒的曲调引⼊到欢快的节奏当中。
❖一、电影的定义❖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
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2、电影的原理❖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而是会继续滞留0.1至0.4秒的时间,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升格降格❖3、电影技术的发展❖默片、黑白——彩色有声❖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
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影视音乐赏析姓名:班级:学号:-影视音乐作曲家的生平、成就和创作特点人物生平: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
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张家口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
1964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
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施光南把万马齐喑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
1979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他以满腔热情和崭新的手法,成功地用音乐塑造了鲁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笔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寻与彷徨的青年形象。
1984年7月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作为文艺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三大。
1985年,施光南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十五个副主席中最年轻的副主席。
同年,全国30万个团支部投票评选首届“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获奖的30首歌曲中,施光南的作品占三首。
1986年,施光南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
成为许多青年,特别是文艺界青年人的挚友,许多著名音乐家、词作家、歌唱家都被他团结在周围。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
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
浅析电影歌曲《绒花》的艺术表现与处理(可编辑优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目录 (1)摘要 (2)ABSTRACT (3)本论 (4)一、《绒花》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4)二、关于《绒花》的艺术结构 (6)(一) 对歌词的初步认识 (6)(二)对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7)三、关于《绒花》不同演唱风格的分析 (10)参考文献 (13)浅析电影歌曲《绒花》的艺术表现与处理【摘要】电影歌曲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电影的总体艺术服务,发挥抒情、渲染等作用。
电影歌曲要展现出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进行恰当的二度创作,必须全面、合理地把握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曲式结构以及演唱技术等多个方面。
著名电影插曲《绒花》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正反映了以上要求。
【关键词】绒花;电影;插曲;二度创作【Abstract】The film is film for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art, movies, play lyric, rendering service etc.Movie songs to display profound artistic appeal, it must be appropriate to the overall, reasonable, grasp the song wri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lody structure and the singing techniques, etc.The famous film Tasselflower episode of the artistic charm, which reflects the above requirements.【Key Words】Tasselflower Film Episode Second creation创作于1979年的《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摘要】《歌剧魅影》音乐剧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表现特征的作品。
故事情节深刻复杂,引人入胜,让观众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音乐与歌词的协调性十分出色,每首歌曲都深情动人,让人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角色塑造细腻生动,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奇妙表现,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
服装和化妆精致迷人,为角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本文通过综述《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探讨了其对观众的影响和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艺术表现特征将继续为观众带来无尽的魅力和感动。
【关键词】歌剧魅影, 音乐剧, 艺术表现特征, 故事情节, 音乐与歌词协调性, 角色塑造, 舞台设计, 视觉效果, 服装, 化妆, 观众影响, 未来发展, 启示.1. 引言1.1 音乐剧简介《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首次于1986年在伦敦的西区剧院上演。
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魅影在巴黎歌剧院中萦绕的故事。
音乐剧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动人的音乐和精湛的舞台表现而闻名于世。
在《歌剧魅影》中,观众将被带入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世界,其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节和令人沉醉的音乐。
剧情围绕着主人公克里斯汀与神秘的魅影之间的爱情与争斗展开,揭露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音乐和歌词的协调性也为故事增添了更深的情感色彩,使得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
《歌剧魅影》音乐剧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剧情情节和音乐演绎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完美。
它无疑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1.2 艺术表现特征概述《歌剧魅影》是一部融合音乐、戏剧和舞蹈的经典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而备受观众喜爱。
在歌剧魅影中,故事情节的深度和复杂性为整部剧增添了神秘感和悬念,让观众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论电影配乐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电影配乐是指为电影制作音乐伴奏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它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影像中的空白,更是为了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配乐的创作手法和作用对于电影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创作手法和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影配乐的艺术形式。
一、创作手法1、主题曲和主题音乐电影配乐中的主题曲和主题音乐是其中最常见的手法。
主题曲是利用独特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来表现电影中的主题和情节。
在电影配乐中,主题曲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的部分,是整部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
有时候电影主题曲也会作为电影的配信曲,被人们熟知和传唱。
主题音乐是与主题曲类似的一种创作手法。
它呈现出的是人物或情节的主题,用音乐来表现电影的情节和故事。
用主题音乐来表现电影的人们、情景和情感等,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来。
2、情绪曲和描写音乐情绪曲是一种以音乐表现人物情感状态的手法。
情绪曲在电影配乐中常常会在关键时刻出现,用来营造气氛和提高情感代入感。
情绪曲所呈现的情感是无言的,但它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心灵,让观众更容易进入电影的情境中去。
描写音乐是一种以音乐表现景物、场景以及人物动作和特征等的手法。
它的目的旨在把电影中的景色、人物和故事细节描述得更加精准而生动。
通过配乐的形式,将画面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使得画面更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音效和音乐混合音效和音乐混合是为了将电影中所需要的声音效果与背景音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美的视听效果。
它常常会出现在电影中的一些特殊效果的场景中,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渲染气氛的效果。
二、作用1、强化情感电影配乐的作用之一就是强化电影中的情感。
配乐能够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表现出电影中的情感和气氛。
通过配音的形式,使得情感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入,让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2、突出形象和气氛电影配乐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突出电影中的形象和气氛。
它可以通过旋律、音色等来渲染出电影中的景色、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进入电影的情境中去。
浅谈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作者:王菁宸来源:《今传媒》2021年第11期摘要:电影音乐是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出现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当前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拥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存在价值。
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电影背景音乐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优秀电影作品提出了电影背景音乐的应用特点,最终总结出了其艺术特征。
笔者认为,中国电影音乐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初创期、成熟期、十年“动荡”期以及当前的蓬勃发展期四个阶段,主要是以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作品中;不仅发挥着抒情功能,而且还极大地完善了影片故事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等,由此成为当前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电影音乐;发展历程;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85-03中国电影音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联华公司出品的《野草闲花》,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式创作出的《寻兄词》由此成为中国第一首电影音乐作品。
自此之后,随着音乐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国电影音乐不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呈现出迥异的制作特点与风格特征。
一、中国电影背景音乐发展历程(一)中国电影音乐的初创期1905年至1949年被称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初创期。
最初,中国的电影作品是以默片的形式出现,但在放映时却拥有相应的“配乐”方式。
如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沿用了西方“剧院音乐”的配乐方式。
银幕上是黑白的活动影像,银幕后则是由3~5人组成的小乐队,一方面,來活跃现场气氛;另一方面,帮助人们理解剧情。
从1929年由联华公司出品的《野草闲花》开始,有声影片逐渐兴起,电影音乐也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这一时期,很多电影歌曲风靡一时,广泛传唱,如《渔光曲》《毕业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义勇军进行曲》等。
10120201927年《爵士歌王》(艾伦•克罗斯兰,1927)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当时许多评论家认为声音会给电影致命的打击,然而在今日,电影配乐已经成为电影艺术最丰富的意义来源之一;而作为一种抽象艺术的音乐,也借助影像形式具有了所指上的具体性,电影配乐不仅可以与叙事相辅相成,更创造出许多电影史上的经典,并成就了不少优秀作曲家,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就是其中之一。
埃尼奥•莫里康内自20世纪60年代参与电影配乐工作以来,为“西部三部曲”“往事三部曲”“天堂三部曲”等经典影片创作了题材丰富、风格多变的优秀配乐,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巨匠。
2020年7月6日,92岁高龄的埃尼奥•莫里康内于意大利辞世。
他一生中参与了全球400多部影片的音乐制作,以质朴流畅的旋律与强烈的情感感染力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语汇,对电影音乐作出了无法忽视的革命性贡献。
一、“镖客三部曲”与意大利西部电影配乐埃尼奥•莫里康内1928年出生于意大利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管弦乐团的小号手,他在6岁时就创作出了第一部音乐作品;在12岁时莫里康内就读音乐学院,用6个月就把4年的课程全部修完,被誉为“意大利的莫扎特”[1]。
但这位“音乐神童”莫里康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籍籍无名,直到1964年通过旧时同学塞尔乔•莱昂内给他的西部电影《荒野大镖客》(赛尔乔•莱昂,1964)配乐,并就此与莱翁内进行了长达20年的合作,通过数部西部片在欧美影坛奠定了意大利西部电影音乐大师的地位。
《荒野大镖客》这个由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们组成的年轻团队无法在电影制作上投入过多成本,莫里康内也没有足够资源用标准的管弦乐团来演奏曲目,于是他另辟蹊径结合自然声效、人声与少量民谣乐器,成功地烘托出西部世界的荒芜沧桑。
一般而言,古典的交响管弦乐团因其音部齐全,结构严谨,最能体现深刻而抽象的电影内涵和精神观念,是电影中的传统配乐方式;但在《荒野大镖客》中,莫里康内将美国特色的西部民谣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曲调结合了起来,创造了极富感染力与创造性的意大利西部电影配乐;在乐器的选择和配合上,莫里康内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人声吹奏的口哨声作为主旋律音乐的演奏乐器,将口哨音旋律、民族乐器陶笛旋律和民谣吉他弹奏出的和弦伴奏相结合,并将马鞭敲击地面等西部片中的常见声音效果添加到音轨中,把波澜壮阔的家族斗争叙事主题和民谣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别有一番风格。
李安《卧虎藏龙》的电影美学思想2000年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电影音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并创造了外语片在欧美票房过亿的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的武侠电影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并略带哲学意味的艺术片,其文化内涵深邃,人文色彩浓郁。
影片以中国式的手法描述了一段江湖恩怨,诠释了片中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纠结。
通过众多华丽的武打场面,并配以一系列多元化的电影音乐元素,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音画盛宴。
一、东方化的水墨画面《卧虎藏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色彩让人感到很宁静,全片就像一幅中国水墨画,采用了大量山水画式的优美镜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影片开始出现的景象有青山、绿水、小桥、扁舟、竹林、江南特色的建筑,加上中国传统的民乐旋律做背景音乐,令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舒适与恬静,仿佛置身于这古朴典雅的美景中,像是一幅静态的中国山水画。
片中白衣翩翩的主人公以轻功飞跃湖面,既体现了武侠人物的飘逸,也使整个画面多了几分灵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接着的竹林打斗,背景中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仿佛是在观赏一部古色古香的动态中国风画卷。
在影像的色彩方面,为了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全片的饱和度不是很高,全片以柔和、清雅的影调为主,几乎都呈现出青蓝的色调,充满诗意之美。
影片以白为主色调,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平、空虚等含义,隐喻着主人公外在追求终归虚无时才能达到心灵超脱的境界。
剧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情感是压抑的,二人在室内或户外画面所呈现的多是黯淡的白光映衬黑暗色的背景,灰白色光线的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也隐喻了本片的儒家思想,即追求虚无与和平的本质。
沙漠里大片的金黄色和竹林的绿色也是该片的主色调,绿色象征生命、仁慈、再生、美好等意涵。
在这部电影中流露出许多东方式的渲染,渲染是在中国画中用水墨或一些淡的色彩来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绘画技法,能为整个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传达完整的艺术感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作者:张进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 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体
现出电影艺术的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在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影片主
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环境气氛,创造节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
艺术功能与表现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艺术表现
1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达感情,通过听觉来感受,用时间来展示形象,但
是电影音乐又有自身的特性。
1.1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
只有当画面跟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给观众以完整的真实感受。在一部故事片中,
电影音乐经常采用的方法,一首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而且可以反复出现,可以烘托人物的思
绪来构成某种回忆,表现人物命运,甚至可以起到结构全剧的作用。例如,好莱坞电影《魂断
蓝桥》的主题曲《一路平安》,需要刻画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情感时就会让音乐反复出现。如
果这个主题曲本身非常动听,它很快就会流行,而且成为脱离这个影片独立的艺术存在。
1.2 电影音乐在表现电影画面时的间断性
电影音乐通常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影片蒙太奇的制约。
一部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数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一部90分钟的
故事片约有六百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只有9秒钟,所以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不同内
容的音乐。过长的音乐如同冗长的对话,影响全片的节奏。就像我们在绘画、设计中一样,需
要留有空白,创作美的设计。音乐也如此,需要停顿,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1.3 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
电影画框内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听觉具有无限的联想性,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延展画面的内
容。梅林茂备受好评的大作《霍元甲》,虽然画面没有直接体现,但音乐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画
面,成为影片向下发展的重要线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2.1 抒发情感
抒情性音乐在故事片中大量存在,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
人物的内心寄托,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连接语言,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
的节奏,造成人物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高潮;也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委婉流露他们对影
片人物、事件等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 《卡莎布兰卡》中的一个重要片段,这个片段也可以称作是电影史上最忧伤的片
段之一。褒曼在里克的咖啡馆里面遇到了山姆,他要求山姆重新弹一遍时光流逝,但是因为里
克已经关照过了,不允许山姆再弹这首曲子,怕引起伤感的回忆,但是在褒曼的一再恳求下面
山姆重新弹起了让时光流逝真情不变的曲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褒曼的眼睛中闪烁的泪
光。这首曲子不单单使忧伤的情绪弥漫在这个场景里面,同时也唤起了褒曼对往昔时光的回
忆,可以说这首曲子既跟剧情非常吻合,又能够把情绪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对两人曾经拥有的
友谊爱情的消失带来了深深的惋惜。
2.2 渲染气氛
(1)渲染环境气氛。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例如,在影片《城南
旧事》当中,音乐就采用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歌曲《送别》,音乐的选择有力地增强
了影片的离别之情,也烘托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主题。全片一共三个段落构成,就
是英子与秀贞及妞儿、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的相聚与“离别”。三个主要故事之间,没有相
互间的因果联系,前边出现过的人和事,后边就不再出现或提起,影片的几件事是通过什么串
联起来的。这三个段落都是以离别来结束的,所以“离别”是影片的核心,歌曲《送别》也就成
了贯穿始终的情节线,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8次。我们不去展开来讲,《送别》为整部影片渲
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
(2)渲染时代气氛。电影音乐渲染时代特点需要借助特定时代的歌曲来完成。《老男
孩》中若干插曲,引起了几代人对于青春的回忆。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给我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有狭窄的街巷,经典的旗袍,还有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回想起20世纪
30、40年代的旧上海。王家卫曾说过:“音乐,不仅是气氛营造的需要,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
年代。”
(3)渲染民族特色。电影音乐还可以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的民族音
乐,为影片渲染地方民族特点。例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表现了故事发生在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区,表现当地人民的民族风情。同时,这首主题音乐在
影片中前后出现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意义,在电影故事的讲述中起了重要作用,音乐直接参
与了叙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参与叙事
《钢的琴》是2011年所谓的零恶评电影,这是近几年来最优秀的中国电影之一。这是一
部尽管小成本、尽管不无瑕疵,但是在艺术表达上相当独特、成熟、到位,在感情的表达上极
端丰满,在社会的认同上引起了高度认同。这部电影非常突出的是电影语言,而这种语言元素
又非常突出地表现为它的一个高度风格化的电影场面调度的设置。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对这部影
片进行电影美学式的欣赏、电影语言式的分析,但是如果没有认知到这个语言的层面,丝毫不
影响到你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被这部电影所愉悦。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第一个葬礼的场景,下岗
工人陈贵林的小乐队,去给人家办所谓的白喜事,人家为老人举行的祭奠的典礼,一开始摄影
机就是水平运动,我们听到俄罗斯民间的民谣《三套车》的悲怆的旋律,然后我们看到在细雨
当中小乐队在演唱,这个时候是从画面后方水平机位、摄影机、人物,再背后就是墙壁,这又
是一个电影的忌讳,而在画外的空间当中,传来一个喊声“停停停”,然后陈桂林朝向画外说:
“怎么的哥”,那个东北的方言的问答,然后就非常喜剧性地说:“这么悲伤,老人的步履得多
沉重”。于是小乐队改弦更张,开始奏最具喜庆意义的中国民乐《步步高》,降B调步步高,
于是步步高和葬礼形成了一个极端讽刺的组合。同时这种讽刺感,这种悲怆的时刻,用喜剧的
形态,用喜剧的节拍来呈现,其实是导演对他电影的一个自我表述,因为这个故事原本是个悲
怆的心酸的故事,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饱含情感的喜剧。
最后需要说的一点是,在电影界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情节不够音乐凑”。粗枝大叶的做
法,其结果只会使得影片流于劣质。像国产片《恋爱通告》,全片几乎成了王力宏的歌曲串
烧,所以音乐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 结语
电影音乐的主要艺术性表现有抒情情感、渲染气氛和参与叙事。当然,电影音乐在深化影
片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创作节奏,补充画面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影音乐的诸
多功能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影片的表达,展现电影视听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高廷智.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 陈卫平.影视艺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王乐文.论电影声音与电影声音[J].影视技术,2004(8).
作者简介:张进(1984—),女,山东滨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