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压力(IAP)测定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1)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60
最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完整版)导言当人体固定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缺血、肌肉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时,就会发生间隔综合征。
这些“固定”空间受到肌肉和筋膜的限制,当它们肿胀时顺应性的改变十分有限。
腹内高压被定义为持续的腹内压力(IAP)超过12mmhg。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于危重病人的严重疾病。
ACS是由于腹腔内稳态压力发展到反复病理升高以上(>20mmHg),并伴有相关器官功能障碍。
不识别和立即管理ACS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因为ACS 被认为是死亡率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特别是那些有明显液体移位的病人时,应临床高度怀疑并经行常规监测和管理。
临床诊断在不稳定的患者有相关的腹部紧张或扩张时应该考虑;然而,有时它也可以没有腹胀。
定义ACS的确切临床条件是有争议的。
这种功能障碍可能与呼吸问题有关如高气道峰压和通气氧合不匹配,或肾灌注下降引起的尿量减少,但这些问题在干预后通常是可逆的。
腹部间隔室综合征有内科和保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识别和治疗间隔综合征的原因。
然而,临床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减压。
病因腹部隔室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ACS。
原发性ACS的原因包括腹部钝性或穿透性创伤、出血、腹主动脉瘤(AAA)破裂、肠梗阻和腹膜后血肿。
继发原因包括怀孕,腹水,肠梗阻,烧伤,腹腔内脓毒血症和大量补液(>3L)。
腹内压升高的慢性原因包括妊娠、肝硬化、肥胖、腹内恶性肿瘤和腹膜透析。
这些都是导致腹腔内高压的原因,腹腔高压被定义为>12mmHg。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压迫症状而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腹部间隔综合征。
研究表明,由AAA破裂引起的ACS后死亡率接近47%。
一旦其他器官系统由于压迫而受累,这种疾病就会变得具有毁灭性,原发性ACS的结果往往越来越差。
流行病学所有ICU患者都可能出现ACS。
在一系列已确定的混杂疾病的ICU 人群中,35%的通气患者被发现有腹内高压(IAH)或ACS。
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疗指南(2013版)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联合会(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发布关于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此次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包括IAH和ACS的相关定义、危险因素和处理流程(本编译稿删去儿科患者的内容,请参考原文),推荐级别采用GRADE分级标准(1、2代表所推荐的级别为推荐或建议,A、B、C、D 代表证据的级别从高到低),具体内容如下。
1相关定义(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指腹腔内的稳态压力。
(2)间歇性IAP测量的标准是经膀胱注入最多25 ml无菌生理盐水测得。
(3)IAP应该以mm Hg表示,在仰卧位、呼气末、腹部肌肉无收缩时测得,传感器零点水平置于腋中线处。
(4)成人危重症患者的IAP大约为5~7 mm Hg(1 mm Hg=0.133 kPa)。
(5)IAH定义为持续或反复的IAP病理性升高≥12 mm Hg。
(6)ACS定义为持续性的IAP>20 mm 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25 mm Hg。
(8)原发性IAH/ACS是由盆腹腔的创伤或病变导致,通常需要早期外科或放射介入治疗。
(9)继发性IAH/ACS是指原发病变非起源于盆腹腔。
(10)复发性IAH或ACS是指原发或继发的IAH/ACS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再次发生。
(11)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以上定义与2006年相同,以下为2013年的新定义:(12)多间隔室综合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间隔室压力增高的状态。
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名词解释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就像是从医书里蹦出来的怪物,实际上它可不是那么可怕。
咱们先来个大概念,腹腔室间隔综合征主要是指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这个压力,就像气球吹得太满,最后可能会把气球撑破一样,影响到里面的器官,比如肝脏、肾脏,甚至是肠子。
想想看,如果你肚子里有个气球,别人还在使劲往里加气,那得多难受啊!你可能会问,这压力是从哪来的?其实啊,原因可多了,像是大手术后、外伤、或者是某些疾病。
这些因素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悄悄地把腹腔的空间挤得紧紧的。
你感觉不到的时候,没事,心里也不慌。
但是等到你突然觉得肚子疼,甚至疼得像刀割,嘿,那就得小心了!这可不是开玩笑。
你知道吗,腹腔里其实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各种器官都在忙碌着,各司其职。
突然来个“客人”把它们都挤到一边,能不慌吗?症状嘛,简单说就是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可能还有便秘什么的。
就像个聚会,大家本来都在开心地聊天,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把气氛搞得紧张兮兮的。
想象一下,肚子里的一切都在为自己的“空间”而奋斗,特别让人心疼。
诊断这个病并不简单,医生得用一些特别的检查,像CT扫描,才能看得清楚。
就好比你要找出谁在聚会中最吵闹,不看清楚可就乱了套。
如果真的被诊断出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治疗一般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就像是给你肚子里的气球放点气,慢慢把压力减下来;手术嘛,那就是直接打开气球,解决问题。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这个过程中病人也得配合,听医生的话,保持心情放松。
毕竟,放松了心情,身体才会跟着好转。
预防嘛,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一些健康的饮食,适度锻炼。
想想看,咱们平时要注意吃得健康,别让肚子太撑。
吃得过饱,胀气,能不出事吗?要注意运动,保持腹腔内的活力,避免一些慢性疾病。
这就像是在为你的腹腔打好基础,保障它的健康。
再说了,生活中也别太紧张,偶尔放松一下心情,和朋友聚聚,聊聊天,这样生活才有滋有味。
一、概述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与外界相对隔绝。
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为零或接近于零。
当腹腔内压力异常升高>20mmHg时,称为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u,IAH)。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描述IAH。
Kron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
ACS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为特征,其临床表现酷似肠梗阻,也可视为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
二、病因与分类ACS是从IAH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起IAH的病因很多,结合分类归纳如下:1、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ACS和慢性ACS,临床上所指的ACS均系急性。
(1)急性病因:常发生在严重创伤、急腹症或腹部大手术后,最常见的病因是严重腹部创伤、急性胰腺炎,完全性肠梗阻和腹主动脉瘤破裂。
(2)慢性病因:如腹腔肿瘤、腹水、妊娠、中心性肥胖症、慢性腹部透析等。
2、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腹膜后、腹腔和腹壁三种病因。
(1)腹膜后:有胰腺炎、腹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手术后等。
(2)腹腔: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肠麻痹、腹腔脓肿、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气腹等。
(3)腹壁:烧伤焦痂、腹裂修补或脐膨出、巨大腹壁疝修补术、高张力缝闭腹部切口等。
均可引起IAH。
三、发病机制ACS既可发生于手术病人,也可发生于非手术病人,既可发生于手术前,也可发生于手术后。
正常情况下腹腔容积和内容物维持在大气压水平(7.5mmHg),使其处于一个生理相对平衡状态,当任何原因导致腹腔内压升高,如急性胰腺炎、出血、肿瘤引起腹膜后体积增加,肠梗阻、肠系膜静脉阻塞,内脏破裂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大,烧伤焦痂,张力缝合引起腹壁外挤压等,均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终至发生ACS。
四、病理生理IAH发展会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
1、心血管紊乱:IAH致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受压和胸内压力增加,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减少,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降低,腹内压>20mmHg时此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