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主要作家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11
池莉池莉简介池莉(1957~),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4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担任流行病医生。
池莉现在是国内知名的作家,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池莉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她因不久前的一部中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遍国内,并紧接着创作了另一部中篇《小姐,你早》。
池莉的许多作品在当今的文坛已获得了巨大成功,别的不说了,说一个影响较大的《生活秀》,无论从它的现实意义还是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可以说是一种成功,即使从商业价值上,这部作品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月报》,《大家》,《中篇小说选刊》等各种文学奖50余项。
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
1974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专;1979年毕业,任职于武钢卫生处流行病医生并在该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1995年,任武汉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她的城》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1989年形成热潮,影响波及1990年代。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钟山》等一些杂志的有力倡导,促成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热潮。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最初有人称为:新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1989年,《钟山》文学丛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经过作家和批评家的联手协作,“新写实小说”才正式出炉,并获得认可。
新写实小说也成为继寻根和先锋之后的一个文学运动。
二、代表作家作品:方方《风景》、《白雾》、《桃花灿烂》、《埋伏》,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称为人生三步曲)、《懒得离婚》、《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度实验日益感到不满。
(寻根文学疏远社会和现实,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思考,使文学走向远古僻地、走向寓言;先锋小说使文学沉湎于语言游戏、叙述圈套等形式技巧因素,放逐精神维度,回避现实,远离中国读者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读者于是日渐1疏远文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文化兴起,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迅速增长与扩大。
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读者的青睐。
新写实小说与1980中后期中国改革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日渐边缘化,理想主义激情、浪漫因素的消退,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盛行有关。
四、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品解读:《塔铺》: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正国动心了。
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去年落榜的学生。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池莉、方方、刘震云为代表作家,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主要特点有:
(1)创作方法上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特别注重还原生活本身,展示生活的原生形态,这种“原生态”由一些自成单元的琐碎的小事合成。
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小林的生活被无数的小事所困顿,妻子坐班车、孩子上幼儿园、岳父过生日、单位领导同事等,在琐事中小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来。
(2)采用“零度状态”的情感模式,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客观冷静地呈现人类生存本相,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中对印家厚一天生活流的冷静描述,对人物的态度显然没有了以往作品的热爱或憎恨,他是一个笔下的人物,作者在努力地让他自己行动,不做出指点。
(3)消解人物性格。
人物内心的精神力量被消解殆尽,他们生活在机械的生活潮流中,随波逐流是其主要的生活状态。
如刘恒《狗日的粮食》中,杨天宽老婆的一切行为乃至最后的死亡都是为了粮食,人物本身的精神气质无从了解。
(4)作品强调心理化的“真实”,叙述细节上带有更多个性特征的感情色彩。
如方方《风景》中“我”作为一个亡灵的叙述,能够知道家中每个人的真实心理想法,而《暗示》中患精神病的妹妹总是
在强调的“暗示”则是一个重大的细节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