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施工的分类及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3
建筑施工组织流水建筑施工的组织方式及工期计算建筑施工组织流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协调工程人力、材料、机械和施工工艺等各项资源,以达到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经济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建筑施工的组织方式以及工期计算的方法。
1.建筑施工的组织方式(1)功能线组织方式:功能线是指建筑施工中各项专业施工工序的组织线路,按照功能线组织,能够实现施工工序之间的连续、高效进行。
常见的功能线包括地下工程施工线、地上主体结构施工线、装饰装修施工线等。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作业区域组织方式:按作业区域进行施工组织,将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工区,每个工区进行独立的施工作业。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施工面积较大,工序繁多且相互干扰较大的项目。
通过划分作业区域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3)模块化组织方式:将建筑工程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在施工过程中分别进行施工,最后组装起来。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施工期限紧、施工环境受限等情况。
通过使用模块化组织方式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2.工期计算的方法在建筑施工中,工期计算是对施工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的过程。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工期计算方法。
(1)关键路径法(CPM):关键路径法是一种通过网络图来计算工期的方法。
首先,将工程的各个施工工序进行排序,并根据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确定各工序之间的节点关系和时间关系。
然后,根据这些节点和时间关系,画出一个网络图。
最后,通过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完成时间,以及整个工程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完成时间,可以确定出关键路径,即工期最长的路径。
关键路径上的工序不能延误,否则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
(2)平均负荷法:平均负荷法是一种通过对施工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的方法。
首先,将施工活动按工序进行排序,并确定每个工序的工期。
然后,根据施工活动的时序关系,将工序进行逐步安排,使得工作处于平衡状态,即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能最大限度地重叠。
第1篇一、工程流水施工计算公式概述1. 流水节拍(t):指一个施工过程在一个施工段上完成所需的时间。
流水节拍是流水施工计算的核心,其计算公式如下:t = G / (S - 1)其中,G为施工过程所需的总工作量,S为施工段数。
2. 流水步距(K):指相邻两个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开始施工的时间间隔。
流水步距的计算公式如下:K = t / n其中,n为施工过程数。
3. 流水施工工期(T):指整个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
流水施工工期的计算公式如下:T = (M + N - 1) K其中,M为施工段数,N为施工过程数。
二、工程流水施工计算公式的应用1. 确定施工顺序:根据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各施工过程连续、有序地进行。
2. 划分施工段: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工程量,合理划分施工段,以便于流水施工的实施。
3. 计算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通过计算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为施工组织提供依据,确保施工进度。
4. 计算流水施工工期:根据流水施工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5. 优化施工方案:通过调整施工顺序、施工段划分、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等参数,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三、案例分析以下以某住宅工程为例,说明工程流水施工计算公式的应用。
1. 施工过程: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
2. 施工段划分:每层为一个施工段,共10层。
3. 施工过程数:4个。
4. 施工段数:10个。
5. 施工过程流水节拍:土方开挖2天/层,基础施工3天/层,主体结构施工4天/层,装饰装修5天/层。
根据上述信息,计算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流水节拍t = (2 + 3 + 4 + 5) / (10 - 1) = 14 / 9 ≈ 1.56天/层流水步距K = 1.56 / 4 = 0.39天/层根据流水施工工期计算公式:T = (10 + 4 - 1) 0.39 ≈ 15.6天综上所述,该住宅工程流水施工工期约为15.6天。
一、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1.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方式: 在组织同类项目或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如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等组织方式。
依次施工依次施工组织方式是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或施工段,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前一个施工过程或施工段完成后,后一个施工过程或施工段开始施工;或前一个工程完成后,后一个工程才开始施工。
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施工组织方式。
平行施工: 在拟建工程项目任务十分紧迫、工作面允许以及资源能够保证供应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几个相同的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施工,这样的施工组织方式称为平行施工组织方式。
流水施工: 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段,所有施工班组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投入施工,各个施工班组陆续开工,陆续竣工,使同一施工班组保持连续,均衡地施工,不同的施工班组尽可能平行搭接施工的组织方式。
拟兴建四幢相同的建筑物,其编号分别为A、B、C、D。
它们的基础工程量都相等。
而且均由挖土方、做垫层、砌基础和回填等四个施工过程组成,每个施工过程在每个建筑物中的施工天数均为5天。
其中,挖土方时,工作队由8人组成;做垫层时,工作队由6人组成;砌基础时,工作队由14人组成;回填土时,工作队有5人组成。
依次施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没有充分地利用工作面,所以工期长;(2)工作队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3)工作队及其生产工人不能连续作业;(4)单位时间内投入的资源数量比较少,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5)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平行施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了工作面,争取了时间、缩短了工期;(2)工作队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3)工作队及其生产工人不能连续作业;(4)单位时间内投入施工的资源数量大,现场临时设施也相应增加;(5)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复杂。
流水施工各项参数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流水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流水施工时,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流水施工中常用的各项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
1. 施工周期计算公式。
施工周期是指完成一定工程量所需的时间,它是流水施工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在进行施工周期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工程量、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设备的效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施工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施工周期 = 工程量 / (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设备效率)。
其中,工程量是指需要完成的工程量,施工人员数量是指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施工设备效率是指施工设备的工作效率。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完成一定工程量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2. 施工进度计算公式。
施工进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它是评价施工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施工进度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到施工周期、实际工程量、施工人员数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施工进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施工进度 = 实际工程量 / (施工周期×施工人员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从而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3. 施工成本计算公式。
施工成本是指完成一定工程量所需的成本,它是评价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施工成本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到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说,施工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施工成本 = 人工成本 + 材料成本 + 设备成本。
其中,人工成本是指施工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材料成本是指施工所需材料的购买费用,设备成本是指施工所需设备的租赁费用或购买费用。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完成一定工程量所需的成本,从而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
4. 施工质量计算公式。
施工质量是指施工过程中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它是评价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筑流水施工的计算方法建筑工程中的流水施工是指通过高效的工程管理和施工组织,将施工任务按照工序和时间安排合理地连续进行,以最大化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流水施工的计算方法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成本。
流水施工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工期的计算总工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竣工的整个工程周期,其计算方法是根据各个工序的时间要求和工期需求来确定。
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工序划分,明确每个工序的时长;然后,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合理地安排各个工序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最后,将各个工序的时长相加,即可得到总工期。
2. 工期缩短的计算在实际项目中,为了提高工程效率,缩短总工期是非常重要的。
工期缩短的计算方法包括减少工序的时间要求和采用并行施工的方式。
减少工序的时间要求可以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和采用高效施工设备等措施来实现。
而并行施工则是指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
3. 关键路径的计算关键路径是指工程中一系列关键工序所形成的路径,只要该路径上的一个工序出现延误,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
计算关键路径的方法是通过工序网络图找出所有可能的路径,并根据各个路径的工期来确定关键路径。
在实际施工中,对关键路径的管理要格外重视,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工程进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施工资源的计算施工资源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如人力、材料、设备等。
施工资源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工程的工序和产能要求来确定。
首先,对每个工序的资源需求进行清单化和量化,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方面;然后,根据工期和资源需求,合理地安排资源的进出,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效果。
5. 施工数量的计算在建筑流水施工中,对施工数量的合理计算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工序要求和施工标准来确定。
首先,根据施工标准和工艺要求,计算出每个工序需要的施工数量;然后,根据项目进度和资源限制,合理地安排施工数量的进出。
流水施工的具体方法根据流水施工节拍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全等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异节拍流水和非节奏流水等施工方法。
一、全等节拍流水施工全等节拍流水是指在流水施工中,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流水节拍都相等,并且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也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
也可以这样说:全等节拍流水指在流水施工中,所有施工过程在任何一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完全相等的流水施工方式。
全等节拍流水按其相邻施工过程之间有无技术间歇时间分为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和有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两类。
(1)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是指各个施工过程之间没有技术间歇时间和组织间歇时间,且流水节拍均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
1)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特征。
①同一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流水节拍也相等,即t1=t2=…t3=常数,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使各施工段的工作量基本相等。
②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即B1,2=B2,3=…B3,4=ti。
2)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步距的确定。
Bi,i+1=ti式中ti——第i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Bi,i+1——第i个施工过程和第i+1个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
3)无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工期计算。
式中T——某工程流水施工工期;——所有步距总和;Tn——最后一个施工过程流水节拍总和。
例2-1 某分部工程划分为A、B、C、D四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分为5个施工段,流水节拍均为6天,试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解:1)计算工期。
T=(m+n-1)ti=(5+4-1)×6=48(天)2)用横道图绘制流水进度计划,如图2-7所示。
图2-7 某分部工程无间歇流水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有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有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是指各施工过程之间有的需要技术间歇时间或组织间歇时间,有的可搭接施工,其流水节拍均为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
1)有间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特征。
流水施工基本方式常考知识点1.有节奏流水施工有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每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各自相等的流水施工,又可分为等节奏流水施工和异节奏流水施工。
1)等节奏流水施工等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在有节奏流水施工中,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都相等的流水施工,也称为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或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1)基本特点。
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是一种最理想的流水施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①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②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③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一个施工过程组建一个专业工作队;④各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2)流水施工工期的计算:T=(m+n-1)KT=∑K+∑t n=(n-1)×K+m×t=(m+n-1)K=(4+4-1)×2=14(天)①技术间歇时间——Z在组织流水施工时,除考虑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外,还应考虑合理的工艺间歇时间,称之为技术间歇时间。
如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时间,抹灰、油漆粉刷后的干燥时间等。
②提前插入时间——C有时,为了缩短工期,在前一个专业工作队完成部分作业,为后一个专业工作队提供一定工作面后,后者可提前进入,从而使两者在同一个施工段上平行搭接施工,这段搭接时间称为平行搭接时间或提前插入时间。
在考虑技术间歇时间和提前插入时间的情形下,等节奏流水施工工期计算公式为:T=(m+n-1)K+ΣZ-ΣC(3)工程示例:某工程分为Ⅰ、Ⅱ、Ⅲ、Ⅳ四个施工过程,分四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
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4天。
其中,施工过程Ⅰ与Ⅱ之间有2天提前插入时间,Ⅲ与Ⅳ之间有1天技术间歇时间,试编制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并确定流水施工工期。
【解】由于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4天,故该工程可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编制全等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如图3.2-5所示,流水施工工期计算如下:T=(m+n-1)K +∑Z-∑C=(4+4-1)×4+1-2 =27天全等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2)异节奏流水施工异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在有节奏流水施工中,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各自相等,而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的流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