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

东莞市中考语文科阅卷组

一、试卷分析

全市平均分(原始分)88分(比去年76.8高11.2分),全卷难度为0.73,略高于学业考试大纲要求中提出的难度(0.65—0.70)。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既能考查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发挥考试的评价反馈功能,又能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

试题内容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选材严格,没有出现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或超越课程目标的内容,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偏题、怪题,试题表达清晰,不为难学生,处处体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题目中多次用“请”字,表现出命题人员的新理念。试题设计合理,能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1.结构简约,稳中求新。全卷分三个部分:基础、阅读、写作,对“基础”、“阅读”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尤其将名著阅读纳入“阅读”板块,并通过题目设计检测学生是否真正阅读,必将促进名著阅读的进一步落实。全卷包括附加题共有23题,题量恰当。题型设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以主观题为主,符合语文学科考试的规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试卷保持一贯的“简朴清新”的风格,没有哗众取宠的结构和冗余信息,没有人为地设计“陷阱”。全卷更加突出语文性,三维目标贯穿始终,巧妙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到阅读材料和设问中,避免了刻意的、偏离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这是“省卷”的成功之处。

2.联系生活,视野开阔。试题充满生活气息,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作文题目是“最好的奖赏”,命题作文,对写作题材不作限制,学生可选择的空间较大。“奖赏”一类题材在学生生活中俯拾即是,人人有话可说。“最好的”作为限制语,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就符合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真情实感,从学生的考场作文来看,也比较理想,大体可以分为物质奖赏和精神奖赏两类,写精神奖赏的占大部分,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怀,甚至一句话,都成为“最好的奖赏”。综合性学习题目更是以广东的历史人物为命题材料,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使考试成为学生的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说明文阅读最后一题,要求根据文段内容判断自己的同学头发变白的原因,有机地把文章中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对接起来。全卷材料的选取注重多样性、现代性和经典性。阅读材料〈〈鼓神〉〉一文的题材与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安塞腰鼓〉〉有相似性,反映腰鼓这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能给人以启示,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命题者的开阔视野,这在当前一些地区中考题过度追求地域化的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3.尊重学生,难易得当。命题充分考虑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试题总体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层递设计,在每一板块中,也体现先易后难的特征,容易题占67.50%,中等题占21.67%,难题占10.83%,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在保持题量、阅读量、答题量与去年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考试用时增加到120分钟,比上一年增加了20分钟,保证考生能有充足的阅读思考和答题的时间,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古诗文默写均选自课程标准的推荐背诵篇目,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以名篇名句为主,得分率较高(7.48)。试卷设置附加题,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能一展其才,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题干简洁明了,表意明确,没有绕圈子故意为难学生,没有玩花样,没有人为编造一些花言巧语、哗众取宠、似是而非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而是实实在在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求轰动效应,不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以引人青睐。这也是“省卷”多年来坚持的朴实风格,值得推广。

4.立意明确,主次分明。全卷突出“以读为本”这一理念,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为核心,让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的学生得高分,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同时,在题目设计上,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强调积累、感悟、体验、实践,通过考试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全卷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好点与面的关系。全卷以阅读和写作为考查重点,削杆强枝,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同时,充分考虑“面”,考查了语文基础、古诗词、文言文、名著阅读、语文活动等内容,覆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2)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始终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精选对学生终身有意的知识,强化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有些题目比较开放,考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力和联想想象的能力,试卷设附加题,给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是很好的尝试;(3)考查知识能力与引导价值观的关系,全卷以考查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应用等)为核心,学科特征明显,又能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决定回家的原因,从而启发学生要勇于面对逆境。

参考答案注意了“开放”与“限制”,对答案比较“客观”的,则给出明确答案;对答案开放多元的,也给出若干“参考示例”,对评卷员把握评卷尺度有很好的帮助。“评分说明”清楚明了,体现语文学科答案多元性的特点及对学生的尊重,提出“评分要点”,利于评卷操作和统一标准。今年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准确,操作性强,是近年来较好的。

二、答卷分析

第1题:

(1)个别试卷是空白或者写一些完全无关的内容上去,这一类的学生几乎是零分。(2)背诵不扎实,背书不认字,写同音字或错字导致丢分。比如第1小题“在河之洲,君子好逑”中的“洲”写成“州”,“逑”写成“求”或“球”;第2小题“关山度若飞”的“度”写成“渡”;第3小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庙”写成“届”;第4小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蚕”写成“残”,“蜡”写成“火“字旁,炬”写成“矩”;第5小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鹊”写成“雀”,“蝉”写成“蚕”,“稻”写成“蹈”。(3)古诗词的作者和题目对不上号。如第4小题,题目只写到“用李商隐诗句填空”,结果很多考生写成其他的诗句,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4)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导致丢分。

第2题:普遍较好,得分率72%。

第3-5题:

综合考查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运用,设置具体的语境,动态地考查,难度不大。第3题根据拼音写词语,个别学生将“讶”写成“呀”;第4题部分学生没有把握“对比”的特点,从而答成了类比;第5题部分考生所造句子牵强附会,前后句缺乏逻辑联系,没有表达中心意思,还有些考生不明白词语的意思,胡乱拼凑。

第6-8题:

本题的材料很有广东特色,而采访这种形式是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并不陌生。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注意三道小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以致答案偏离要求。部分学生不注意电话交谈的特点,不够得体。个别学生采访的问题没有价值,还有少数学生对其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十分陌生,将采访对象答为已故的历史人物。

第9-11题:

文言文阅读共三个小题(9—11),其中第9小题是翻译,10和11小题是简答题。就整体而言,试题并不难,但涉及的知识点却不少,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如第9小题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看似简单,但译句中必须体现“策”、“以”、“道”、“食”、“尽”“材”这6个关键词,漏译1处扣0.5分,对考生掌握文言词的要求比较高。有一部分的学生的翻译不到位如“策”字翻译为“策划”、“道”字翻译为“道理”、“尽”“材”没有翻译的学生也不少。第10小题的答题比较理想,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读懂文段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明确的判断,但也有要点把握不准的,如:10小题“伯乐更重要,因为千里马是经常出现的,但是伯乐就不会浮现在眼前。”第11小题“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考测考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又检测考生答题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个小题不仅要求回答“怎样的思想感情”,还要求回答产生这种“思想感情”的原因。本题的答题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答非所问如:11小题“憎恨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作者对千里马有很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心情”。(2)主旨不明如:11小题“批判千里马好吃懒做。” 10小题“千里马重要,因为千里马可以让我们骑到哪里就到哪里。” (3)语言表达不规范,有部分的学生用白话成文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12题:

“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大部分考生回答得欠完整:没能顾及全文抓关键词“头发变白”作答,多数考生只是片面性地回答“头发变色”等擦边球,甚至回答“头发”这些不与中心内容沾边的某一个词。也出现一些长长句子作标题的情况。考生在加标题时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考生只能拿1分。

第13题:

“对‘正常’这个词为什么要强调”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也欠全面,只是看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试卷结构本卷参照中考题型,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字词检测、古诗文阅读与记忆、名著阅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及仿写)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两篇现代文阅读)第四部分是写作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对初一学生在前半学期内语文素养的形成作阶段性诊断,难度系数在0.7左右。综合语言运用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难度较大,其它题目难度适中,作文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会从深度去审题。综上所述,本次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阅读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参考人数120人,平均分78分,及格人数90人,不及格人数30人,年级最高分96分,最低分22分, 三、试卷得失分分析: 具体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四个小题,总分为15分。第1题为根据拼音写汉字,,满分率90%,失分最多的是“镌”字形较难,记忆不牢固。第2题为古诗默写,所选为课内常见名句,满分率较高为90%,只有几个学生平时不太认真出现了错误,出现错误。第3题为考查课文名著阅读,考查形式为读书文摘卡,此题有60%的学生由于对文段内容掌握不牢,不知如何答题。第4题为对联仿写,学生理解运用能力欠缺,满分率只有10%。第五题为口语交际,学生注意到称谓,但不会结合语境,委婉说话,得分率只有35%,第六题为仿照句,学生受限于语言积累及理解力,得分率为28%左右。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 第一项是“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这部分中的第一题是描述景象,学生能找出六种具体意向,但不会描述,得分偏低,只有15%,第二题为词语“落”的赏析,

2016苏州市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chuán ( )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í()神往。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íng()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g()合在一起了。苏州园设计独特,门窗____A___( 简陋简朴)而富有变化,长廊精美而______B_____(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个院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uán ( )承②心chí()神往③líng()听④róng()合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在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 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 _________。(杜甫《________》)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 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 _____,诲人不倦……”(《论语》) ⑧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_____ ______,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名著阅读。(5分) (1)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_________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①上文中,“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答: ②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答: (2)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粱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 .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4.下列为某市二轮电动车实际使用量和车辆事率的统计表。请对表中提供的消息进行比较 分折,回答问题。(3分)

中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今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去年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但是,细看局部,还是能发现一些明显变化的。在分值比例的安排上,与去年相比,也有所调整:课内文言文阅读节选《〈论语〉十则》中的七则,分值由去年的10分上升到11分,课外文言文阅读节选《论语》另外五则来考查的,由去年的5分降到了4分,考查的知识点由往年的单个实词释义变为一词多义现象的选择。并且注重了理解性翻译的考查,如第11、12小题;第13、14、15小题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稍加解释即可,因此,文言的考查难度降低了,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28分,在字词与句子的理解考查上没有太多变化,但多了文体知识与作用的考查,使考查的面广了,更注重了语文基础能力的应用。名著阅读,本次考的是安徒生的童话,要求结合具体的的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这一点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或表达不够概括的学生就很难得到满分,也就是更关注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了。作文依旧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突出人文文化和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纵观我省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在总体结构、内容、形式上没有大的改变,但试题的古诗文默写部分都是非常经典的名句;课内文言部分由原来的10分上升到11分,而且试题都是对《论语》名句的体会与理解;名著阅读也指定了具体的范围,必须是安徒生的童话,否则就是0分;这一变化表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是学好语文、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第二,读书,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离开了读书与积累,语文的学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本试卷由原来的总题量26题,减少到现在的总题量25题。这一变化,为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样既便于发挥学生的最高水平,也便于真实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要深入理解文本才能完成,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 3、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本年度的试卷,更多地关注了生活。如第8题的对联和作文“端午的味道”都是对传统以民族文化的弘扬;现代文阅读关注了上海世博的召开;材料作文关注了玉树灾区的同胞生活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因而,我们日常的教学应特别注重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和答案

2008年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和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o。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人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用《<论语>十则》中 “ ▲ ,▲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班级开展“人间有爱”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2—6题。 【爱心抒怀】 2.下面是小军写的一段演讲稿,请按要求答题。(6分)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倒tā ( ▲ )的房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猝( ▲ )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棒出一颗颗炽(▲ )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 )击风雨!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2)依次在方框中填人所缺的标点。 【爱心奉献】 3.小勇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为其补充一两句议论性文字。(2分) 汶川一震,举国悲痛。各界人士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飞人刘翔两次共捐出了350万元,还想着为灾区人民再做些实事。主持人倪萍捐出了100万元,还在带动更多的人去募捐。火炬手金晶捐献了6000元,她只是刚刚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有个路人给了一位卖艺人100元钱,那位艺人道谢之后,转身就将钱投入了不远的赈灾捐款箱。100元不算多,但也许已是那位街头艺人平时好几天的收入…… 有捐款,就有数额;有数额,就有高低。此高彼低,你厚我薄,难免会有些议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 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3分)

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8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述 2018年的杭州市中考语文卷,在试卷结构、题量、要求、基本考点和难度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几处明显的变化。基础板块,标点符号与语言的运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仿写题改成了图文转换。现代文阅读板块把原来的科普说明文改成了简单议论文,这是今年来在阅读考察方面最大的变化,这也对今后的语文教案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本次试卷,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更广,自主性更强,开放度更大。 二、试卷结构

三.试卷解读 2018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测试试卷卷 语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伫.立

C.幽咽.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

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

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詈答颢一律无效。 一(27分)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成语(4分) 万象更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和煦葱茏杜绢花 B.雄姿膘悍千里马 C.静谧璀灿萤火虫 D.澄澈空灵水墨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4.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秦风》) ②▲,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疑是银河落几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贸《雁门太守行》) ⑥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⑦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⑧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填空) 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盛会——“汉语周”。初三学生小可和轩 轩结伴来到“汉语之星”大会的现场,参与答题活动。 灯谜题 谜面:天女织彩霞 (打南京一特产) 谜底:

(完整版)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乐都区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口语表达、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 60%;稍难题约占 30%;较难题约占 10%。 3、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口语表达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字体都比较工整,规范,既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此题得分较高。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意题意要求,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有的卷面不够整洁,乱涂乱画。 (二)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词语解读能力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但得分普遍较低。病句题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重复等常见语病。难度适中。个别题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实际,灵活出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从景物描写、思想感情角度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由于对词的概念理解不清,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肤浅,大多数考生对内容

初三中考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炫.耀(xuàn)筹.备(chóu)装模.作样(mú) B.翘.首(qiáo) 暂.时(zhàn)言简意赅.(ɡāi) C.匀称.(chènɡ)拮.据(jié)迥.然不同(jiǒnɡ) D.真谛.(tì)追溯.(shù)栩.栩如生(xǔ)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迫不急待萧索通宵达旦再劫难逃 B.轻歌曼舞告磬姗姗来迟长嘘短叹 C.翻来复去托辞男扮女装嫉恶如仇 D.不屑置辩陨落莫衷一是更胜一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C.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凋危机。困难群体 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 D.只要你能身临其境 ....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了。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其实,寂寞给人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 人,。 A. 往往既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 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耐得住寂寞 C. 往往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 往往不但最耐得住寂寞,而且最有才能 5.下列病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绕着熊熊篝火歌舞狂欢。 B.三位导演虽然都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但他们的电影对法国观众并不陌生。 C.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6.默写(6分) ①李清照《武陵春》中“,”这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 ②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形象地写出了因战乱与亲人离散的游子在外漂泊,只能对影自怜的孤独寂寞。 ③《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 7.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4分) ①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②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ó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南京市语文中考试题 一(30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调()(1分) (3)看拼音写汉字:chún□朴(1分) (4)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1分) A.计谋 B.计数 C.计划 D.计议 (5)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2分)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2.用古诗原句填空。(6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雎》) ②江南可采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江南》)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④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⑤出自不同诗作的诗句组合在一起,有时能产生新的意境。例如:“独坐幽篁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幽恨几时平”,“吹笛到天明”。请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春夜洛城闻笛》中任选一句,与“万里送行舟”配成一个新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米豆、小轩同学参与完成了下面几项任务。 3.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轩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3分)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 4.“美食街”上搭建了一些“小屋”,你们打算代表班级承包一间,经营自己创制的鲜果饮品。就“小屋”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概况 1、试卷简要说明 今年广东中考语文命题,与往年相比,难度与往年比要大一些。 试题的版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与2019年广东卷相比,有了一些改变。基础题第5题除了语段压缩,还考查到对偶句知识;第6题由字词翻译变成选择题;第8题由选择题变成问答题,难度加大;实用类文本阅读变回说明文文阅读,第12小题虽然由选择题改为填空题,考察概括能力,难度加大;而作文,相比于19年的全命题作文,2020年广东中考是写一封信,想拿高分不太容易。;而名著阅读,,考查得是《红星照耀中国》。 2、题型所占分值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卷试题共三大题+附加题,19小题+附加题3小题,其中选择题15分,非选择题105分,附加题10分,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各知识板块所占分值 1.基础24分,20%。 2.课内文言文10分,8.30%。 3.课外文言文9分,7.5%。 4.实用类文本10分,8.30%。 5.文学类文本17分,14.20%。 6.作文50分,41.70%。 7.附加题10分, 8.30%。 4、各题所涉及知识点及其分值和所属板块

二、试卷整体特点分析 1.求大稳:语言基础积累运用需重视,作文命题写作内容贴现实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古诗文默写、词语积累、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压缩语段和对联常识等。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作文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疫情面前,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各行各业应对疫情的自律性等等。素材众多。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发挥的余地更多。 2.求小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内修外化,厚积薄发,活学活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3.求创新: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理解运用能力考查 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课外,而且根据不同年级教材侧重的文体,第三篇是说明文,第四篇是很生活化的散文。 选文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 4.求灵活:附加题让你猜不透,更有利于学生踏实的精读深耕名著 避免猜题,避免投机取巧,让学生和老师能够踏实的引导学生精读,也让学生更专注的走入名著,去深耕,去探究。灵活的命题,踏实的学习 三、中考备考建议 总的来说,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的命题都是按照《新课标要求》,基础题的题型设计与难度与往年比较大。这种灵活的命题方式将对2021年的备考具有更重要的启示。 1.对于即将参加2021年中考的考生来说,在备考的日子里需要注重夯实基础,注重积累和查漏补缺。 2.文言文阅读回归课内,所有篇目都过一遍,注意积累归纳字、词、句,为课外文言文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瑛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 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 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人易误读字为主;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 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 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语文试卷 第Ⅱ卷(选择题,共31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旁骛(wù) 襁褓(qiǎng) 红妆素裹(guǒ) 恪尽职守(gè) B.凌驾(líng) 狡黠(xiá) 弥留之际(mí) 根深蒂固(gù) C.栈桥(jiàn) 禁锢(gù) 歇斯底里(xiè》重蹈覆辙(zhé) D.抽噎(yè) 拮据(jù) 尖嘴猴腮(sāi) 面面厮觑(qù)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尘不染鲜为人知正襟危坐锋芒毕露 B.当之无愧头晕目炫广袤无垠开卷有益 C.家谕户晓有例可援深恶痛疾简明扼要 D.随机应变悠游自在优胜劣汰十拿九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B.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13位唐山农民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C.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州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 D.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中考语文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拿到试题和答题卡后,不要急于答题,先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题卡信息填写完整。然后浏览整个试卷,对整个试题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答题时,务必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逐字审题,考虑全面,针对性作答,同时书写认真。如果碰到不熟悉的题或者难题,不要在此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可以先做后面会做的,然后回头再解决问题。(切记:在规定区域作答,不用修正液、修正带。) ⑴积累及运用部分的选择题:仔细审题,务必看清是要求选出“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务必认真阅读完4个选项,然后再作出正确选择。注音题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字形题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病句题按照分析的病句的方法进行判断,注意一些常见病句的标志,诗歌理解题联系整首诗作出正确理解。名著阅读题,认真阅读所给语段,从文中的人物、地点、背景等信息中确定选文出处。语法部分,根据概念和判断技巧进行准确判断。 ⑵诗文默写题,要写规范楷体字,不要写连笔字或笔画太夸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笔下误。 ⑶语言运用题如果有字数限制,建议先打草稿,然后再作答。 ⑷文言文阅读题,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可以联系课内所学意思,带入语境尝试翻译进行判断。文言句子翻译要字字对译,然后补充省略部分和调整语序。 ⑸现代文阅读题要遵循文体规律,把握住文章内容和中心,然后认真审题,根据考点要求,进行针对性作答。答题时,要做到条理清晰。 ⑹作文要认真审题,包括题干中提示的信息,保证做到弄清楚题目要求,确保体现题目中的每个字眼。首先确定写作内容是否合乎题意,然后看有无其他限制,按照要求来写。做到不落题目,书写工整,分清段落,注意标点符号,不要一逗到底。提倡大家写自身经历过的记叙文,将自己平日的优秀习作合理地迁移到中考题目上去。建议审题结束后,在稿纸上列简要提纲或者打好腹稿,不要提笔就写。 最后,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南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9年南昌市语文中考倍受教师、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因为本次中考是全市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会考什么、怎么考,会有哪些新的变化都希望通过本次中考找到答案。今年中考语文的试题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考复习乃至日常教学的重要参照。本次中考的试卷结构维持不变,依旧是以往中考的“一版四块”结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在试卷整体求稳的情况下,今年中考卷又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呈现很多微妙变化。本次质量分析主要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对本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总体情况】 本次有效答卷59011份,全卷满分120分,平均分75.52,标准差为19.53,众数为84,难度系为0.6293。得分情况:最高117分,最低0.5分,优秀率11.7%, 及格率65.1%,低分率8.3%。相较往年中考,今年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几个关键指标上有所下滑,因此我们更要对本次中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具体数据参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具体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2分,均为四选一的客观题,考查内 容为字音字形、词语使用、语病分析、语段排序和语句衔接,共10分,平均分为6.65。 下表是选择题第1小题的情况: 这道题属于语音、语汇题型,正确率是64.90%,考查的都是教材“读读写 写”中的重点词语,作为最基础的一道题,这样的得分率并不如人意,说明教师还是要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基础,并对生活中容易犯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突破。 表是选择题第小题的情况:

[试卷 答案]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试卷(2020年整理).doc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喜欢散文,即使在手头最拮据.的时候,仍不辍买来散文置于床头慢慢享用。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鲁迅深沉冷浚、林语堂幽默隽.永、巴金自然真挚、茅盾淳厚质朴、冰心婉约清秀、徐自摩浓艳绮丽、汪曾祺甜淡纯净……散文,最是自由自在。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拮据.:隽.永: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4年6月,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①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使洪泽湖大堤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大堤是先辈留给洪泽人民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淮河中下游地区千百年来无数先民为治水垦田付出的艰辛劳作。②大堤的每一道堤弯、每一块砖石、每一层夯土,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生命乃至汗水。 修改①: 修改②: 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①用简要的语言点评下面这则广告的创意。(2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阅览室 ②班级准备举行郊游活动,请你从爱护自然角度拟写一条标语给同学们提个醒。(2分) ③元旦联欢会上,名著抢答节目异常火爆,你抢到的题目是:格列佛到达大人国经历了哪些险阻?至少举出两例。(2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 ③,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语文试卷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苏教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ian)赏②愉(yue) ③一丝不(gou) ④实事求(shi)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 ②们产生一种错觉,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须晴日,,。(毛泽东《沁园春》) ②诗家清景在新春,。(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④,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刘禹锡《》) ⑧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 4.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 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 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3分) 〔答〕 5.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 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一下,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这些问题后完成下面的填空。(5分) (1)从表一可以看出, (2)从表二可以看出, (3)表一和表二比较,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