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746.50 KB
- 文档页数:22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正确(错误)的意识促进(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整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3、要求坚持真理的条件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五、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程。
4、与时俱进,开拓发展,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必修4常用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内容)【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防止错误意识的阻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略)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运动都有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投生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4课时意识及其作用1.(2020河南漯河阶段检测)《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31岁的俄罗斯传媒业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又名“俄罗斯2045”计划)的高科技研究项目。
该项目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因此,有人认为,机器人能进行人的思考。
该观点( )①正确,机器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超快的运算速度和较高的逻辑判断能力②错误,机器人毕竟是机器,电脑只是人脑的模拟物,而不是人脑本身③正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具有日益强大的创造能力④错误,机器人只是机械、物理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2020陕西咸阳模拟)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①观念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观念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③观念的内容具有主动创造性④观念的形式具有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20山西平遥中学模拟)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①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②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④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2020年6月2日深夜,湖南刘大爷家的空调自燃引发大火,家里人熟睡毫不知情。
家里的泰迪狗发现火情后拼命挠门叫唤,将主人惊醒,全家人才幸免于难。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共3个一级考点)►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观点】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但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注:两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结】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特别提示】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考点拨】①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大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B.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朔过去、推测未来。
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思路】紧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主题,利用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围棋比赛、反思围棋第一局,程序化思维等实例进行该框题的教学。
将国家课程和生活中的资源结合起来,既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又充分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达到取材于生活、立意于运用的目的。
【教材分析】一、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
上好这堂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二、教材处理这一框题包括三目,第一、二目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阐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师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考虑,将第三目与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进行整合,形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而本框题则侧重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一)1、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作用(2)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力量助推中国梦,弘扬正能量,做一个文明人,用行动证明人可以发挥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努力形成高昂向上的精神,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目标实现方式:1. 通过【人机世纪之战】理解并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
2.通过【反思首战】正确把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3.通过【程序化思维】提高综合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能力。
4.通过【放飞中国梦】树立传播正能量,做个文明人,助推中国梦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学习者特征分析】1、从学生能力看,学生对新教材和新教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抽象思维的能力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第二单元检测(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对这一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答案 D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就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D项正确。
A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观点错误;物质具有可知性,B项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观点错误。
2.早在古代就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题干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③④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项。
3.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 B解析“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否认了相对静止,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故选B项。
A、C两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项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选。
4.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答案 A解析“大脑越用越灵”体现了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选A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
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单元测试(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对应学生用书P7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所作的“宇宙起源”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
”上述论断说明( )①神创论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②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是永恒的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霍金的话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承认了自然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产生、发展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故①④当选;②错误,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是永恒的;③不符合题意。
2.截止2018年5月底,全国共有10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7%。
有评论指出,最低工资上调应当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生活水平和企业税负及盈利能力等诸多情况。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情况”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答案 C解析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情况”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3.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
此太极之妙也。
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④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是存在的,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②说法错误;动和静是有区别的,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