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14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膜电位变化曲线图;判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判断免疫细胞图形,熟记免疫细胞功能。
2、过程与方法:借助解题过程,提高学生提取、处理、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借助题目中不同类型的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
适度减压,轻松备考。
[重点难点]1.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2.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辨析[教学过程]重点难点一: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活动一:小组讨论图中曲线各阶段变化原因【典例剖析】1.(2017·青海一模)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方法规律】【直击高考】2.已知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2)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3)与(4)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持续收缩【思考回答】1.神经递质的种类?2.神经递质的类型?3.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直击高考】4.(2016·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重点难点二: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分析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机制有哪些调节过程?活动二:小组讨论以下三种生命活动调节机制【典例剖析】6.(2017·辽宁联考)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将一个苹果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扔给前排同学。
师: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或做任何一件事,身体的各部分都是非常协调、默契配合的,为什么人体的各部分能如此协调统一呢?师:为什么神经系统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二、学习新知1、指导学生阅读P87的资料,设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就上述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查阅书上的相关资料,尝试作出解释。
(1)为什么脑颅内长肿瘤压迫神经会导致失明?(2)既然大脑一定区域能控制四肢的运动,那为什么脊髓受到损伤会引起下半身截瘫,失去运动功能,并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3)坐骨神经是下肢最粗的一根神经,这根神经受到压迫为什么会出现下肢麻、疼痛?教师总结:人体的四肢与脊髓和脑之间,内脏与脊髓和脑之间,脊髓与脑之间,感觉器官与脑之间都有神经联系。
2、提供神经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读图对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位于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所以叫中枢神经系统;而它们发出的神位于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所以叫周围神经系统。
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神经又可以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叫神经中枢。
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凹沟。
这样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细胞的数量。
3、神经元脑和脊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什么叫神经元?神经元在结构上与人体其它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的结构和特殊的结构?神经元与一般的细胞相比,相同的结构是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不同的是它有呈树枝状的突起。
这些突起有什么特点?神经元细胞的突起有的很长,有的较短因此,神元是人体最长的细胞,就是因为它的突起很长。
什么叫神经纤维?什么叫神经末梢?什么叫神经?神经纤维就是由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包一层鞘构成的。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只有灵敏低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型:新授课课时:3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让学生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要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分析和插图,调动学生的主动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关神经元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你同的调节来实现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书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1.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
2.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讲解概念: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神经调节的定义。
2.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神经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体液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体液调节的定义。
2. 体液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体液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体液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内分泌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内分泌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单元的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方式: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去设计、探究、观察、调查、体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得真知,力促其在生活中应用新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理解反射的概念;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4、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教学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学习内容: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包括水平衡调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人体的免疫调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变动会导致细胞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导致疾病。
三. 学习重点:1. 内环境平衡的内容2. 内环境平衡的调节和意义四. 学习难点:1. 机体的内环境的作用和平衡调节2. 内环境平衡调节的意义五. 学习过程:(一)人体的稳态:1. 水平衡 ⎪⎪⎩⎪⎪⎨⎧⎪⎭⎪⎬⎫)()()(变化不大消化道吸收后剩途大肠变化不大呼出水汽肺有关与机体代谢,环境条件无明显汗液皮肤节途径主要排出途径,主要调肾脏去路平衡来源物质代谢食物饮水水参与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溶剂、参与代谢反应等)机体通过调节排尿量来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水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衰老个体发育成熟个体正在发育个体机体的总水量如何变化?短时间段来看动态平衡机体的水:(1)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的含量多,结合水占水总量的4.5%(2)不同的组织含水量不一样,水所起的主要作用的也不同(3)血液的含水量是最高的,脂肪细胞的含水量是最少的(4)通常自由水的含量与细胞的代谢能力成正相关(5)结合水是各种活性物质能起作用的基础2. 无机盐平衡机体的无机盐总量保持平衡,过多或太少都影响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
离子态: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态存在阴离子:Cl —、HCO 3—阳离子: Na+、K+、Ca2+等非离子:与其它物质结合成化合物Fe2+(血红蛋白)、Ca(碳酸钙)、Zn2+(酶)、Co维生素B12 3. 无机盐的功能:(1)构成细胞或生物体的重要成份(2)参与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钠平衡:钾平衡: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水、钠、钾有99%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1)水平衡的调节(+)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表示促进(—)表示抑制(3)意义①人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的,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钾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维持心肌的舒张,保持心肌的兴奋性;③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加快、四肢发冷,严重导致昏迷④溶解每天人体的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为500mL以上(4)血糖的调节①血糖的平衡来路:消化吸收血糖的根本来源肝糖元分解主要调节形式,灵活调节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重要调剂去路:氧化分解最终主要利用形式合成肝糖元重要调节,动态调节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重要储存形式血糖动态平衡:⎪⎪⎪⎪⎩⎪⎪⎪⎪⎨⎧⎪⎪⎪⎩⎪⎪⎪⎨⎧⎩⎨⎧⎪⎩⎪⎨⎧=用快胰岛素水平过高,糖利不足长时间不进食,糖来源过低:低血糖摄糖过多糖吸收不正常胰岛素不足过高:尿糖异常情况对稳定,维持能量供应正常情况:血糖保持相去路来路②血糖的调节人体有多种激素能调节血糖的含量(各种影响代谢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主机体通过控制血糖的来路、去路控制血糖的平衡。
课题第五单元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2、通过列举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认识到激素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
4、理解神经原的概念、结构、功能、分布以及脊髓的结构、功能,脑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激素分泌异常症,神经元的相关内容,脑、脊髓的功能。
难点激素分泌异常症,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读图说图,例题分析等教具课本、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完善引入:一、激素调节拓展部分考点实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大家情绪高涨,是激素和神经的调节作用。
出示本章知识的复习结构图,指出复习的重点。
出示图片,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提出问题: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阅读内分泌系统图示,复习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以及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以及分泌的激素。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填写。
学生明确本节要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学生读图识图。
完成知识梳理的1.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表格内容。
即知识梳理2.通过读图识图、说图补图使知识得以巩固。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出示各种病症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激素缺乏病症。
通过分析东莞2012中考题“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教会学生做题方法。
边演示图片,边梳理知识神经系统的组成。
提问:神经元的概念。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其他类似概念知识。
出示图片:神经元的结构,引导学生读图。
出示问题:神经元的功能。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脊髓的结构、功能。
提出问题:因意外事故而使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以桑兰为例分析。
通过读图识图、说图补图的形式,认识脑的各部分结构以及功能。
“我来当医生”学生通过说图补图,认识各种激素异常症,如需治疗,采取何种措施。
通过考点演练巩固知识。
通过学考链接,给与学生信心。
完成导学案相关知识。
科学家的故事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一、教材分析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下,与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部分内容放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激素调节的课后,该节内容与生物重要概念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关系非常密切,与生活和医学接轨,看似高大上个,实质很接生活地气,尤其是科学家们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的坚持意志以及创新思维,也是我们初中的少年亟需提倡的,本节内容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二、学情分析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知道糖尿病,课堂上也已经初步了解了糖尿病,但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去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和胰岛素的作用原理,以及认同胰岛素的重要性。
因而本节课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一,让同学们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二,利用精选剪辑的视频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背景和意义;三,启发同学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欲望,注重小组合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糖尿病的特征和病因,理解胰岛素和糖尿病的关系。
(2)了解胰岛素的结构和合成过程,熟悉我国率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迅速获取资料与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养成严谨科学地研究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和胰岛素的结构和合成过程,熟悉我国率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的生物活性。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工作单位:崇德中学教师:付鑫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二班学生。
该班学生团队精神较佳,课堂气氛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材的实用性,通过开拓学生思路,为他们发挥己长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调查班级近视情况并做出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可由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因此,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获。
教材中“观察与思考”部分设置了“对比照相机与眼球”的问题情景,而学生对照相机的原理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深入讲解。
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只需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
作为知识拓展,上述知识为学生学习物理光学知识建立感性认识。
同时利用视频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学生对眼保健操及用眼卫生重视不够,在教学中用精美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本章目标:本章分两部分内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
本章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本章课程安排: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的结构和功能近视与预防授课班级:崇德中学七年级二班人数:58人一.设计思路:本课以全日制《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思想,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下的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为载体,着重让学生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目标导学】考纲要求: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复习目标:1.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2.耳的结构及其功能;听觉形成的过程3.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4.反射与反射弧的,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与联系5.内分泌腺的特点及功能【夯实基础】一、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1、对照眼球结构图详细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功能外膜:角膜、巩膜眼球壁中膜:虹膜、脉络膜内膜:视网膜眼球的结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等的折射,成像于,该结构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形成视觉。
3.近视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或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的,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可配戴镜来矫正。
【典例】1.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典例】2.科学家对人眼球进行了解剖后,绘出眼球构造图(如图甲)并根据眼球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实验(如图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眼球的内容物是指[]、[]、[]。
⑵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模拟眼球的[],凸透镜相当于[]。
⑶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是。
⑷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观察蜡烛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蜡烛。
若重新更换凸度较小的透镜,并要使像清晰,蜡烛的移动方向与上次。
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⑸正常人的晶状体的凸度是由[]调节的。
当人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
【变式训练】1.右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
本章的第1~3节是人体的神经调节,第4节是人体的激素调节。
这种编写顺序虽然与经典的人体解剖学相似,但本章却是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显然,这与传统的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编写方式不同。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本章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在教材中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故事”等栏目,此外,还有大量的图文并茂的编写处理。
这些都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本章的“探究”栏目,就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开展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又如,第二节的“资料分析”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各神经系统组成部分受损的案例后,分析并提出问题。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除了有传统的预防近视等知识外,第一节还安排了“课外实践”栏目──向盲人献爱心、第一节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介绍了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等内容。
此外,图文并茂则更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形式。
以上这些都是本章教材编写的特点,希望教师们重视并在教学中将这些栏目与课文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及生理机制等内容都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3. 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和特点。
2.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介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原理。
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在维持稳态和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意义。
2. 讲授:讲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解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原理。
3. 讨论:分组讨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
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介绍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和传导方式。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的功能。
2. 讲授: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重点解释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进行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实验,观察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组成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内分泌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内分泌腺和激素的组成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