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
- 格式:pdf
- 大小:499.03 KB
- 文档页数:6
雁燕来回生命路——探究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摘要:晏殊,以其匡世之才步步青云,一生仕途通达,既无家仇国恨的牵绊,也未卷入朋党之争,同时身世显贵,生活锦衣玉食,无漂泊之行役羁旅,无生活饥寒所迫,在安稳平定中行得一生,而其并未日日以奢华享乐为伴,在平淡的时光里,因光阴易逝而悲,因伤离痛别而愁,因爱情错失而怨,这样他的词里就透出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其积极的态度去追叹流水浮云般的时光。
一生中,如同恋春的燕子,闻花香暖意而来;大雁为弃寒求温而去。
关键词:晏殊词;生命意识晏殊,北宋前期词坛领袖,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其深受“花间”词人影响,“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宋刘攽《中山诗话》),其《珠玉词》“优雅雍容,温润秀洁”①,同叔“以其馀力游戏,而风流闲雅,超出意表,又非其类也”。
(宋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在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二中也曾提到其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在艺术手法上,晏殊词受后唐《小山词》影响,而在思想内容上,晏殊词将“花间”五代词中那些轻佻浅薄的情趣和色情描写给予剔除,在同题材中他的词更显清新端庄典雅。
所以在晏殊的艳情与闲情两大类中,显现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在安逸的生活中寻求精神上的造就与升华。
对于《珠玉词》一直存有争议,有说他的词“没有什么真实的思想内容”,“题材狭窄”,也有说是富贵者的“无病呻吟”,但殊词以其特定的视角与其特定的“宰相词人”的身份,反映了专属这个阶层的生活情趣和欢合悲离,故而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也随之绽放。
“生命意识是指对于自身存在的审视,关注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状态,人生的归宿和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人生的执著和对于生命痛苦的超越。
这种审视是人对自我、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化,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人生无常,时间短暂,红颜易逝,诸事如梦,这些生命意识觉醒后,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恋珍惜生命,讨厌畏惧死亡”②,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是与人生有限、光阴似水、情爱缺失交织在一起的。
浅析晏殊词生命意识的意象表现江门汉语言文学班梁【摘要】晏殊现存的《珠玉词》中有词一百三十多首,抒写愁怨之情的占多数,这位“太平宰相”通过对花卉和酒的描写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生命意识——由时光流逝、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愁和怨,并在词中流露了词人对生命的态度。
【关键词】晏殊生命意识花酒生命是单维流向而又不可重复的,人的生命只有短暂的一次,就展示在生与死的途程之中。
人生的短促、时光的飘忽使人不能不面对人类必然的归宿——死亡。
人们通过对生与死的思考和探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表现生命意识的诗歌可谓汗牛充栋而又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今不我乐,日月其除”(《诗经·唐风·蟋蟀》)的悲叹,而在词方面,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北宋倚声家初祖”(清人冯熙称)——晏殊,以及他的作品《珠玉词》了。
晏殊,字同叔,生于北宋初年,少年得志,7岁即因文章出众而被推为乡里的神童,十四岁又被推荐至朝廷,经真宗面试,赐“同进士出身”。
三十岁官拜翰林学士。
仁宗即位后,晏殊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五十年的宦海风波,虽然曾因为李宸妃墓志事件被贬,晚年又遭人参劾罢相,但总的来说他是富贵平稳地过了一生,如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中说的“富贵优游五十年”,另又有南宋葛立方说他“身居富贵而又善言”。
然而在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看到这位位极人臣的“太平宰相”几乎没有关乎国家兴亡的重大题材,也少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而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的生活;或写春愁秋恨,离情别思;或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词在当时被认为是“诗余”,是酒宴中妓女们吟唱的,因此没有赋予它太多言志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窥视到,晏殊的词中含着各种愁怨,这种愁怨不来自于客观的社会事件、人生遭遇,而更多的是词人在面对宴前的酒樽,微波的春水,花的凋落,水的流逝等静态景物中主观地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而产生的莫名忧愁。
晏殊《浣溪沙》中的生命意蕴晏殊《浣溪沙》中的生命意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晏殊《浣溪沙》中的生命意蕴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
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
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
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
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
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
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
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
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
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
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
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
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
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
简述晏殊词的创作特色。
简述晏殊词的创作特色。
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晏殊词受南唐词影响,尤近冯延巳。
晏殊的审美取向为清丽典雅,这种审美取向也影响到他的词风。
他的词风流闲雅,温润秀洁。
在继承唐五代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晏殊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4。
本题知识点:晏殊的令词,。
富贵闲雅----论晏殊对词的雅化作者:王晓娜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词本为民间流传的曲子词,在经历了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文人之词三个阶段的发展后,格调由俗入雅,词的文学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在词的雅化进程中,北宋初期词人晏殊是其重要的一环。
晏殊词秉承了南唐词“尚文雅”的传统,总体呈现出“富贵闲雅”的风貌。
拓宽词域,使得内容绮丽婉雅;以诗入词,使得语言辞采雅丽;情景交鍊,使得词境优雅;富贵家境,使得气象温润和雅;调和情理,使得情感雅致,伤而不悲。
晏殊崇尚雅词的词学观,极大地影响了北宋后期词人的创作,为后来词再进一步的雅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晏殊雅化以诗入词情景交炼调和情理晏殊是北宋首屈一指的令词作家,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人冯煦称:“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
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a其词集《珠玉词》共139首,呈现出“富贵闲雅”的风貌,体现出词人独特的人生志趣,现从内容、语言、情感基调、气象等方面着手,具体分析晏殊词对词的雅化作用。
一、拓宽词域,绮丽婉雅词本为伶工歌姬演唱的歌词,而花间词、南唐词多写男女恋情和相思离别,题材狭窄,不免落入“艳词”窠臼。
北宋时期,晏殊对前人词有所继承与发展,化俗为雅,使得词绮丽婉雅。
首先,在传统恋情题材外,晏殊词增加了宴饮祝寿词、写景词、咏物词、咏人词、送友词等12种,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推动了词的雅化进程。
《珠玉词》内容丰富,其中34首是写男女恋情和相思离别之情的爱情词,28首是宴饮祝寿词,14首是感慨时光飞逝的作品,此外,还有表达孤寂之情、诉说知音难觅、同情歌女命运、感慨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词作。
晏殊还创作了写景词、惜春词、咏物词、咏人词和描写生活片段等词作。
由此可见,传统的爱情词仅占《珠玉词》总数的四分之一;总体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晏殊词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表现领域。
浪漫唯美晏殊词牌读后感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浪漫唯美而闻名。
读完晏殊的词作后,我深受触动,充满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读后感受,以及晏殊词牌带给我的美与碰撞。
晏殊的词作多以对爱情的表达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浓烈的情感和深深的思索。
他的词作普遍展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而其中的浪漫与唯美则更是让人感到陶醉。
晏殊的词作常常运用大量的花草、春天和美景等自然意象,这些鲜花和大地的描绘使得整个词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美感。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晏殊成功地将自然界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灵的享受。
除了描写自然界的美好,晏殊还善于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他能够将细腻的感情通过简洁的句子表达出来,使词作充满了情感共鸣。
读完晏殊的词作后,常常会感到一阵阵的思考和感动。
他的作品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更加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晏殊的词作不仅在情感上给了我震撼,同时也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他的文字简练而不失深意,用词精准、贴切。
晏殊通过选词造句的精准运用,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力量和韵味。
他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晏殊的词作后,我也渐渐明白了词人的责任与担当。
词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情感或者娱乐读者,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晏殊的词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作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一种情感,传递一种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
晏殊的词作浪漫唯美,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
他的作品让人深深思索人生的意义,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和美丽。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不仅仅可以欣赏到艺术的美感,更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总结起来,晏殊的词作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
他的词作浓郁的情感和精炼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希望晏殊的词作能够一直流传下去,为更多的读者带来美和思索。
试论晏殊词的深层意蕴
晏殊词是晏殊的一首著名绝句,其含义深刻,深受人们喜爱。
该词涉及人们对生命、社会、历史等许多重要的思想概念,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晏殊表达了一种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助人为快乐之本”。
他的话显示出的精神,
就是和而不同,爱而不畏,所有的人都应该相互尊重、共同进步,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
这似乎也体现了晏殊的存在,他努力帮助别人,同时拓展自己,在彼此之间都有所贡献。
其次,晏殊的诗表达了每个人都需要自立的愿望,尽最大努力去创造。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培养着自己的潜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晏殊的诗也表达了一种勤奋的态度,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学习历程,不断的思想探索,从而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开拓自己的视野。
最后,晏殊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即每个人都应有一种看待全人类的慈悲,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都应该尊重对方,尊重他人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友爱共生的社会。
晏殊通过他的诗歌,传递出深刻的思想,表达出诚挚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诗也体现了晏殊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的来说,晏殊的诗歌深刻揭示了人的最高理想,即尊重人的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权利,为他人提供帮助,以及追求自立自强、勤奋不懈的精神。
晏殊的诗歌弘扬了爱心精神,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
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与人生态度北宋文坛风云人物探索晏殊(1045年-1120年),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情感丰富,以深邃而自由的人生态度著称。
本文将探索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与他的人生态度,并对其在北宋文坛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晏殊的豪放派词风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以豪迈激昂、风姿绰约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群魔乱舞,既有宏伟壮丽的山水景物,又有浪漫婉约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他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奔放不羁的个性。
他表达了独立自由的情感,自由地抒发自身情绪,不拘泥于经典束缚,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个性与才华。
晏殊的词作的豪放派特点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
他善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词语充满张力和冲击力,给人以震撼之感。
比如他在《临江仙·潮连天共野雁时》中写道:“十里画堤风正好,白露迎秋舞袖荷。
”用“画堤”、“白露”等意象描写出秋天的美景,给人以与众不同的形象感受。
此外,晏殊的词作还经常揭示人生哲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通过意境的构建,以及对爱情、友情、生死等人生课题的思考,揭示了他关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这种引人深思的特点,使他的词作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二、晏殊的人生态度晏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乐观豁达、追求自由、宽容大度的特点。
在他的词作中,充斥着对人生荣辱得失的超然态度,他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痛和挫折。
不论是流离失所、沧海桑田,还是官场风云、家国兴衰,他都以一种坦然与宽容的心态来看待。
晏殊笃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他将人生看作是一个辗转迁徙的旅程,而不是追求名利的终点。
他对人生的追求是享受人生的过程,而不是过多计较结果。
他在《浪淘沙·雁阵惊寒彻夜天》中写道:“片云散,寒红帖影衔苔岸。
远韵萧萧谢远山。
”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
此外,晏殊的宽容和豪放也表现在对自然情感的抒发上。
他在《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汉时关山,往事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