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3.8.3打破隔离的坚冰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
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解其发展时代背景、产生的重要影极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课文和学案,课外阅读《美国悲剧》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的方法]:借助学案法、学生板书图示、谈话法、欣赏法、、讲演法、讨论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多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导入本课。
二、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
3、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
4、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三、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在提纲上写出知识结构。
学生上黑板构建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1、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1.背景(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文化出现交流与融合,取得了共同发展,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2)政治: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受两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概况154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提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欧美国家的文学继续发展,并且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在美国,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第二,除了欧美国家,这一时期亚、非、拉等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印度和日本更具有代表性。
教材整理2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1.高尔基(1)地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2)代表作①散文诗:《海燕》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
②《母亲》: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③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鲁迅(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
教材整理3音乐的变奏1.印象主义音乐(1)历史地位: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
(2)艺术特色: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
从德彪西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
(3)代表作:交响诗《牧神午后》以及管弦乐《夜曲》、钢琴曲《月光》等。
2.表现主义音乐(1)特色: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
(2)代表人物:勋伯格是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
(3)其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1)特点: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融进了20世纪的新文化中,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音乐、美术的主要成就;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所说的“隔离”,我们理解为“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离”;本课的“打破”,我们理解为“不同地域之间空间距离的缩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生共荣”。
本课所讲的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认为应该作如下理解: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隔离逐渐打破;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大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本课所讲的“文学成就的影响”,我们认为应作如下理解:第一,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为打破地域和文化间的隔离作出重要贡献;第二,无产阶级文学,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第三,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紧紧抓住课标中“认识”这个行为动词,来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关于“认识产生的时代背景”部分,如果通过对纷繁的文学创作来提炼时代背景,一是超出课标的要求;二是学生可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出,不能反映学生“认识”了。
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先揭示出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结合大师的具体创作来谈这些作品如何反映了时代背景。
关于“认识文学成就的影响”部分,第一个影响,学生通过“认识”第一个背景,不难获得;第二个影响,我们适当补充了材料;第三个影响,虽然文本没有提及,但学生不难领会。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于本课所涉及的文学艺术代表作品、名家,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了解,但很有限,尤其是对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三三打破隔离的坚冰打破隔离的坚冰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认识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在通史中和必修1.2中的接触的相关内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它还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本专题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本学科中地位不重要,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必修和必修所学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探究讨论的方法解决。
二.目标及其解析二.目标及其解析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
22.目标检测.目标检测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就是指要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课题:打破隔离的坚冰知识 根本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教学目标目标要求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 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 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开展要求过程与方法1、通过鉴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来理解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 的方法;2、通过组织学生的感悟活动,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 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手 段和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 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开展的历史背景; 19世 教材分析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 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对19 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开展的历史背景及文 学作品产生影响的理解;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很少涉及过,但是又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针对于此,除了落实根底知识之外还要设计一些情境性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环 问题 学生活动 教 备注说明 节 情境 师活动 知识回 19世纪初------浪漫主义 学生回忆 教师 我校学生根底知顾 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 知识 总结 识普遍较弱,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融性 概括 通过常规加以落20世纪50 年代——与时俱进 实。
新课导 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 学生答复 教师 组织教学、激发兴入 并说出本课的课题,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 19 总结 趣、效劳内容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 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历史ⅲ人民版8-3 打破隔绝的坚冰教案要求1.认识 19 世末 20 世初文学的主要成就,其生的代背景及影响2.欣 19 世末 20 世初有代表性的美作品,认识些美作品生的代背景及其价3. 列 19 世末 20 世初有代表性的音作品,理解些音作品的代性、多性和民族性目分解1.认识 19 世末 20 世初世界文学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2.认识掌握 20 世初无文学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以及影响3.认识 20 世初音的主要派、代表成就以及意4.欣加索的立体主画派的主要特点、分期以及代表作20 世初至20 世中期,人史了排山倒海的化。
第二次工革命的达成、两次世界大、第一个社会主国家的成立、第三次工革命的开始⋯⋯些都深刻影响了一期文学的展。
当世界得愈来愈多姿多彩的候,文学域也开始得日丰富。
19 世末至 20 世早期世界文学得展的史背景有哪些?一期内的世界文学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各是什么?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本主要介19 世末 20 世初的文学和成就。
教在教课的程中,主要采纳情形模法以及整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期的文学成就。
一期文学生的代背景睁开,帮助学生掌握剖析的方法。
学生一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欣有名的曲和画,学生从中获取感悟和启迪。
通上述活,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性学,学会多次、多角度、多门路地研究,并且找解决的手段和方法。
再者引学生理解各个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只有在互相的沟通和交融中才能得活力和真切的展。
此外通学高基的作品,学生深刻地体那种无大事而斗的勇气和信心,领会迅和加索他的国民心。
【一】世界的文学1.19 世末 20 世初的世界文学展的背景:〔1〕第二次工革命亲密了各国的系。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断本主的形成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利等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方式,改着人的精神生活。
2.19 世末 20 世初的世界文学展概略:〔1〕欧洲:法国主作家曼· ,其作品《翰·克里斯夫》先后得法西学院文学和文学,被誉 20 世第一部大的主文学作品,他自己被称“两个世的文化的一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