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16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67.50 KB
- 文档页数:5
欧洲东部和北亚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低温、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
读“某国向日葵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源C.热量D.土壤2.下列与图中沼泽的形成无关的是()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河流有凌汛现象,容易泛滥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3.关于甲国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汁牧草广布,乳畜业发达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C.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D.工业发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回答4~6题。
4.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①地下水②冰川融水③雨水④季节性积雪融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5.该地区特殊水文现象的发生时间是()A.盛夏B.春末C.夏末D.隆冬6.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是()A.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冰层深厚B.地势高,气温低C.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D.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面下沉二、综合题7.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 国曾是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下表示意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流量分配比例。
据此回答问题。
流量分配春季夏秋冬季开发前的比例61% 24% 15%开发后的比例38% 32% 30%(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简析甲河径流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因: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地势较高、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2)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小;工农业基础好;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有利于农产品运输。
(3)简析甲河干流水电站梯级开发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 ℃气温等温线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0 ℃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2.图示地区()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陆地轮廓和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较为明显,0 ℃等温线在西海岸向北凸出。
第2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河流长度较短,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故A项正确。
图示地区位于盛行西风带,西侧山脉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因而这里降水量应为西多东少,故B项错误。
由图可知,陆地东南岸多河流入海口,这里地势低平,不会有悬崖分布,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覆盖率高,故D项错误。
读“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国东西两侧的海域分别是()A.地中海红海B.挪威海波罗的海C.北海地中海D.波罗的海北海4.该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M国是丹麦,东部是波罗的海,西部是北海。
第4题,丹麦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夏季时B处的降水比A处多C.乙海域为比斯开湾D.甲海域为地中海6.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麦哲伦海峡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由经纬网可知,A处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B在42°N以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因此夏季时A地降水比B处要少;甲区域为比斯开湾,乙区域为地中海;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丙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
欧洲东部及俄罗斯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温差逐渐变小B.太阳辐射逐渐减弱C.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下图为俄罗斯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A、B、C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地理分界线分别是()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鄂毕河B.大高加索山脉、叶尼塞河C.乌拉尔山脉、勒拿河D.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4.在俄罗斯的四条长河中,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的是()A.① B.②C.③D.④5.④河流航运价值巨大,其原因不包括()A.流程较长,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 B.河流流经丘陵、平原,流速较快,易于航行C.流域内人口和工业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 D.河流封冻期相对较短,河流的通航时间较长读俄罗斯索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合理的解释有()①冬季北部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②沿岸暖流影响③南部海域有增温作用④热岛效应突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索契已成为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其原因是()①俄罗斯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②索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③有海水、沙滩等,旅游资源丰富④该地经济发达,距离客源市场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 5北半球的极寒之地不在极地而在奥伊米亚康。
该地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山间盆地,最冷月月均温-50.1℃,永久冻土广布,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
当地居民主要以驯鹿、鱼以及马肉为主食,饮用水主要靠温泉,所住的房屋(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
下图示意奥伊米亚康村的地理位置。
8.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极寒村”的根本原因是()A.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B.受极地东风影响,冬季寒冷C.盆地地形保温作用差 D.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堆积9.奥伊米亚康村极寒的气候对当地影响是()A.无霜期短,农作物品质高 B.交通不便,以雪橇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C.输水管道多埋于地下,以便保温 D.人们喜食鱼、驯鹿等肉类食品,利于御寒10.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房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
(1)范围和国家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面积占欧洲1/2,人口占欧洲1/4国家:波罗的海沿岸——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三国;东欧平原——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俄罗斯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地广人稀,面积占亚洲1/4)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1/4)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人口多)。
领土从东端到西端长达1万多千米。
坐火车需1星期。
130多个民族。
跨经度最多的国亿。
较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②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谷物产量不稳定,仍需大量进口(气候不稳定)③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7、交通:铁路为主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8、首都和城市①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和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②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航线,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⑤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课中案【典型例题】根据图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请比较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西部(2)图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下列关于俄罗斯的资源与工业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种类较单一B.东部地区的工业区因资源较少,主要以高科技工业为主C.东北部没有工业区,说明东北部地区没有矿产资源D.在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4.关于俄罗斯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且需长距离运输,河运以及海运不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B.因为南部地区地形平坦,铁路主要分布在南部C.俄罗斯海岸线漫长,海运十分发达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位于俄罗斯中部地区,故新西伯利亚是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5.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
课时作业(十六) 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沿北纬60°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的名称是( )
A.北海 B.黑海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2.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
A.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②~⑤各河皆属于大西洋水系
C.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D.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地形剖面图显示的是俄罗斯。
图中①为波罗的海,E地形区为东欧平原,F地形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E、F之间的山脉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产区。
答案:1.D 2.C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3~5题。
3.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故D正确。
答案:D
4.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主要是纬度稍低、气温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
而地形上,北部平原面积更大,故选C。
答案:C
5.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解析:西伯利亚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为了开发北部资源。
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因为北部人口密度低而迁移;北方人口稀少,更不会是市场广阔;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因为资源的开发和人口增多,而不是因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起人口迁入。
答案:B
读下图,回答6~8题。
6.L位于俄罗斯的哪个地形区( )
A.乌拉尔山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东西伯利亚山地
7.有关河流R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通航期长
C.注入太平洋 D.有凌汛
8.油田P为俄罗斯著名油田,是中俄石油贸易的重要输出地,其名称是( )
A.库尔斯克油田 B.秋明油田
C.库兹巴斯油田 D.第二巴库油田
解析:L位于贝加尔湖以东,属于东西伯利亚山地;R河是勒拿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通航期短,注入北冰洋;P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是秋明油田。
答案:6.D 7.D 8.B
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和经济大国。
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②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布
④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俄罗斯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是东欧平原,东部依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答案:C
10.下图中标识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解析:俄罗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图示东欧平原是俄罗斯的小麦主产区。
但该处种植的应是春小麦,而不是冬小麦。
答案:B
11.俄罗斯工业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C.以轻纺工业为主 D.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
解析: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军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答案:A
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2004年)图,回答12~13题。
12.俄罗斯货物周转量最大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管道 D.海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管道运输是俄罗斯货物周转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答案:C
13.俄罗斯内河航运中,航运价值高,且为欧洲第一长河的是( )
A.伏尔加河 B.叶尼塞河
C.勒拿河 D.鄂毕河
解析: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答案:A
二、综合题
14.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图2中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
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_______气候为主。
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_______等。
最大的油田——_______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以俄罗斯地理简图和地形剖面图为切入点,考查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以及农业和交通状况。
第(1)题,根据剖面示意图中A、B、C、D四地的海拔高度和所跨的经度范围可判断地形区及河流的名称。
第(2)题,俄罗斯地处高纬地区,光热条件较差,只适合对光热要求较低的小麦的生长,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第(3)题,结合图例即可判断出俄罗斯主要的能源资源。
第(4)题,俄罗斯目前的交通运输特点,既受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资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答案:(1)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叶尼塞
(2)温带大陆性亚寒带针叶林光热小麦
(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秋明
(4)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
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15.(2017·佛山市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
材料二根据2014年全俄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口只有1.43亿,是世界上最为“人稀”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人口组织推算: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的数量将减少
到1.21亿。
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已经是俄罗斯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1)简述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特征。
(2)解决俄罗斯人口数量下降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试分析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给俄罗斯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析:第(1)问,人口分布特征可从分布是否均匀、集中分布在哪里两个角度描述。
第(2)问,一个国家或地区可通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和接纳移民增加本国或本地区的人口数量。
第(3)问,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
东部人口稀少,而西部人口十分稠密;南多北少。
(2)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吸纳外来移民。
(3)劳动力储备日益枯竭,劳动力价格昂贵;制约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