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课件审题解题与回扣-第三篇7(2017届)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43
微专题三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一、读一读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回忆录等形式。
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
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一)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人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
每件事情主要有以下要素:1.时间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
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绍兴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绍兴三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如“甲子”“乙卯”“丙寅”“壬辰”“癸丑”等等。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
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外,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新安”,就是“担任新安太守”等。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
“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
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所做的事一般也会有所不同。
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要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微专题四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饮清露,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李商隐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②?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④,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
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②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③濩(huò)落:空虚冷落。
④只尔:只是这样。
诗歌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四句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四句直抒胸臆。
前四句用环境的凄清衬托了诗人心境的凄凉;后四句写归梦难成,以酒浇愁,白头终了,直接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湖梅[元]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唐]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冯诗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桃李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以表达自身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
(2)李诗用比喻、夸张手法,将新笋比喻成“削玉”,“一夜抽千尺”则是用到了夸张手法。
诗人以新笋自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希望能做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龙材”。
微专题一审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六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