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2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常谈与周易第二读书笔记第一部分:经典常谈概述。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节概括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它包含了很多关于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的讨论。
这一章节被认为是周易哲学的精髓,对于理解《周易》的整体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括《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从阴阳之说入手,阐述了阴阳的本质和作用。
阴阳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是宇宙的两大基本要素,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阴阳辩证观念贯穿于整篇文章,为后面讨论五行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五行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代表了不同的属性和特点。
通过对五行的详细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万物生成变化的规律和规则。
除了阴阳和五行的讨论,《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还探讨了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周易》中关于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重要理论,它强调了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如何根据宇宙规律来做出决策和选择。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总结了阴阳、五行和三才之道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它们在宇宙生成变化中的重要性。
文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的建议,告诉读者如何运用阴阳、五行和三才之道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章》是一篇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文章,它揭示了宇宙生成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规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更好地把握周易的核心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篇示例: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的书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包含了对人类世界、自然界和宇宙的哲学思考,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周易一共分为十六卦,每卦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解释方法。
其中第二卦是坤卦,代表地,是八卦中的第二位。
坤卦象征着地,代表着柔顺、顺从、谦虚、宽厚等含义。
坤卦的本质是阴,因此它被称为地、顺、母。
坤卦的主旨在于柔顺地向下运行,包容万物、滋养万物,承载一切。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是一本探讨周易文化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对周易这一古老而又深奥的哲学体系进行深入解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摘抄的一些精彩内容: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即宇宙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太极,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两仪又相互作用生成四象,四象又进一步变化为八卦。
这种以太极为根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周易体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 “易者,经之始,妙法也。
”易经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始,其中蕴含了妙法之道,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取得顺利和成功。
学习易经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修养和修身的方式。
3. “阴阳和合,静而动,动而静,正气自天地,时运降人。
”这句话表明了周易中阴阳的辩证统一原则,阴阳相互搭配,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有序的运行规律。
只有在静定中动,动中静,才能使人保持心境平和,与天地同律,抓住时运的机会。
4. “大学至热闹处,必为寂静。
大相至流泪处,必为欢笑。
”这个观点揭示了周易中的“中和”哲学,即事物在达到极端的时候会发生反转。
热闹之处难免有寂静,流泪之后必然会有欢笑。
只有在这种变化中保持中和,才能达到幸福与成功。
5. “性命可保,唯志为上。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志向和信念的重要性。
只有树立正确的志向,坚定的信念,才能保持性命安全。
周易强调了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这些摘抄,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易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周易,领悟到生活中的智慧和真谛,走向成功与幸福的人生之路。
【全文完】第二篇示例:《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周易的经典著作,旨在深入解读周易的精髓理论,并提供读者全面的学习指导。
经典畅谈周易第二篇的读后感
这一篇让我感觉周易就像是一位神秘的智者,在那悄悄地给我透露一些宇宙间的小秘密。
它不像那种直白得一眼看到底的文章,而是弯弯绕绕的,就像走迷宫一样,每转一个弯都有新发现。
里面讲的那些卦象啥的,一开始真把我绕晕乎了。
但是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就有点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
比如说,它把天地间的各种现象、人的各种处境,都用这些卦象来表示,就好像是一种特殊的密码。
当你开始理解一点点的时候,就有一种突然开窍的感觉,就像你在黑暗里摸索了半天,突然找到了电灯开关一样。
而且这一篇让我对世间万物的联系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看事情都是孤立的,就像看一颗颗单独的树。
可读完这篇之后,感觉像是站在高处看整片树林,能看到这些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就如同那些卦象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样。
人、事、物,都像是被一条看不见的线串在一起,一个变动可能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这就有点像蝴蝶效应,不过是用周易的方式来解释。
还有啊,这其中的智慧感觉很能让人用来应对生活中的事儿。
生活里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起起落落的。
从这篇里能学到,那些低谷也好,高峰也罢,都是一种状态,就像卦象里的阴阳交替。
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着这可能是走向“阳”的一个必经的“阴”的过程,心里就会舒坦些,感觉也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不过呢,这周易第二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完全吃透的。
就像吃一块超级有嚼劲的牛肉干,得慢慢嚼才能品出味道。
我还得再读几遍,说不定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呢。
总的来说,这一篇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周易更深层次理解的一扇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在这个神秘的智慧世界里闯荡下去。
朱熹注《周易本义》《易經》第二卦坤坤為地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一者,耦也,阴之数也,坤者,顺也,阴之性也,注中者,三画卦之名也,经中者,六画卦之名也。
阴之成形,莫大于地,此卦三画皆耦,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则是阴之纯,顺之至,故其名与象皆不易也。
牝马,顺而健行者,阳先阴后,阳主义,阴主利,西南,阴方,东北,阳方,安,顺之为也。
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以顺健为正,如有所往,则先迷后得而主于利,往西南则得朋,往东北则丧朋,大抵能安于正则吉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此以地道明坤之义,而首言元也,至,极也,比大义差缓,始者,气之始,生者,形之始,顺承天施,地之道也。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言亨也,德全无疆,谓配乾也。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言利贞也,马,乾之象,而以为地类者,牝,阴物,而马又行地之物也,行地无疆,则顺而健矣,柔顺利贞,坤之德也,君子攸行,人之所行如坤之德也,所行如是,则其占如下文所云也。
先迷失道,后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阳大阴小,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故坤之德常减于乾之半也,东北虽丧朋,然反之西南,则终有庆矣。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安而且贞,地之德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坤之象,亦一而忆,故不言重而言其势之顺,则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阴爻之名,阴数六老而八少,故谓阴爻为六也,霜阴气所结,盛则水冻而为冰,此爻阴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势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则知坚冰之将至也,夫阴阳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长有常,亦非人所能损益也,赡阳主生,阴主杀,则其类有淑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顺仁义之属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则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焉,盖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谨微之意,巳可见是象中矣。
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周易是一部中华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集大成者。
它包含了中华文化的主要哲学思想和精神文化内涵,被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
其中,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是我个人阅读周易过程中的收获,下面我将把它们分享给大家。
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摘抄:1.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解释:周易中最常出现的八卦之一,“乾”。
其意义为天,表示上天、天命,并且代表着创造、创新、刚健、进取等吉利的象征。
乾元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因此具有伟大的意义和价值。
2. “九二之孚于食,有吉,悔亡。
”解释:这里的“食”指的是天下人的良心和真情。
在遇到一些困境和挫折时,只有真诚的信任和依靠才能让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相信他人,获得他人的信任,这样才能顺顺利利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3. “夫佳兆之象,曰单三,曰五六七,曰八九。
”解释:这一句话中,“单三”指的是不成对的数码,表示不完整或者缺失;“五六七”指的是相邻的三个数,表示有些事情正在进行或者马上会发生;而“八九”则表示有了良好的结构和基础,进展就如同登高,很快就能成功。
因此,我们要在观察世界和处理事物时,明确目标和规划,合理打算,方能有良好的结果和收获。
4. “巽而止,静而往返,动而依,柔顺得中。
”解释:“巽”在周易中代表顺,表示顺从和柔顺。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顺从的道路上,不要过分单一,要不断地变通和调整,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在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进行妥善的衔接和适度的调整,保持中庸之道。
周易第二读书笔记感悟:通过阅读周易第二读书笔记的精彩之处,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和智慧。
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积极进取、创新创造、艰苦奋斗等品质的崇尚和追求。
我相信,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重视。
大学语文周易二则笔记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
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
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
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
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
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
“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
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
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
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
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
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
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
周易
【论文关键词】谦虚周易教化思想大学生就业
【论文摘要】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大禹谟》中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
《周易》六十四卦中,大都是有吉有凶,但只有《谦卦》全吉,足见古人对谦的崇尚,足见谦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周易》系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涉及思维的四大系统之一,以其思想最为丰富,历史最为久远而著称,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教化思想的精髓,对今天的人们仍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想解决就业难题,首先应该从学生自身做起,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找准自我定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在就业中赢得主动。
一、中国传统教化思想对当今人们的影响
教化又称德教,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中国进人阶级社会后,最先主张德教的是商朝伊尹,自此教化便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政治活动,是推行以德治国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几千年间,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均已发生了多种变化,但它仍因自身的魅力而生存下来。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祖先的所作所为是具有巨大说服力的,因此在《礼记》中就有了这样的描述:“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人孝弟;民入孝弟,出尊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可见德教是国家安定有序的重要前提。
教化在中国古代通常是指一种政治伦理措施,比如…明人伦,兴教化‟之类。
即是说明政教伦理措施让百姓仿效行之,以建立一种井然稳定的社会秩序,使每个社会人都归融于其中,内心得到某种变化而归返,从而达成了某种深刻的精神转变。
道德教化是用伦理学说教育、感化人的一种人文精神活动,它既是人文精神的构建,也是人文精神在现实人生中的投射,它应用人类文化的一系列优秀成果,诸如价值信念系统、伦理道德规范、哲学人格理论等,塑造人、引导人,为人设置意义世界,创立精神家园。
道德教育称为…教化‟,通过教育,化理论为德性,化外在的…他律‟为内在的…自律‟。
《四库全书书总目》中所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以援易以为说。
”《周易》系统、兵家《孙子》系统、老庄哲学系统和佛学系统,统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四大思想系统。
这四大流派中,以《周易》系统最为丰富,历史也最为久远。
如果说,在古代的宗教典籍中,大多是靠信仰或迷信得以长期传播,而《周易》则是靠其自身的理论思维和中国人的智慧相传下来的。
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这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易经》是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而我们现在人通常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是指《周易》而言的。
在中围历史上,对教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有许多,其始作俑者当推周公。
《周易》在汉代被尊为“群经之首”,历史上无数学者对它进行着研究,从未停息,其研究成果所形成的易学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周易》卦爻辞中,涉及内容最多的,除了政治权谋,莫过于伦理道德。
既有关于个人行为准则、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也有关于家庭成员尤其夫妇之间伦理关系的内容,还有涉及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伦理内容。
后人所讨论的伦理学内容,在《周易》卦爻辞中或多或少均有涉及。
这些内容对现在的人们处理事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当今社会仍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周易》六十四卦之“地山谦”卦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教化思想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谦君子是所有男子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周易》中,专列《谦》卦,不仅卦象以下山上地象征卑下中包含着高贵的谦虚本质,其卦爻辞也系统地阐述了谦虚的各种表现及其本质,成为尔后几千年中人们的行为规范。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认为谦虚可以百事通顺;谦虚的美德,只有君子才能保持始终。
凡事“过犹不及”,而只有谦虚这种美德永无止境;同时,谦虚往往甘居人后不争先,然而这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积极地进取,任何艰难险阻在它面前都将被克服:“谦谦君子,利涉大川。
”有名望的人容易得意忘形,这是一种常见病;如果有名望而仍能保持谦虚,实属难能可贵,当然,这种谦虚必须出自内心:“鸣谦,贞洁。
”如若是装腔作势的谦虚,就会惹人讨厌。
居功自傲亦是一种通病,有大功劳而不自满,值得骄傲而不骄傲,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这种风范,勉强一时或许不难,保持始终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劳谦,君子有终,吉。
”做事情无往不利,这是因为能够把握谦虚的分寸:“无不利,挥谦。
”谦虚能无往而不利,是因为它能以德服人;当受到非正义势力的侵害时,再讲谦虚便是一种投降主义,此时如果奋起反击,以正压邪,同样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拥护,讨伐侵略的行动同样能顺利进行:“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君王的谦让之名远播,在用兵征战,尤其是在讨伐本国叛乱者的战争中,同样会起到有益的作用:“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product.free.10035730.1/。